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更新时间:2023-11-01 16: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学 院:理学院 专 业:统计学 班 级:1124001 姓 名:廖扬 学 号:201120400120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一、背景及当时经济状况

1929年10月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灾难。胡佛总统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措施挽救危机,不仅没有拯救经济,反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整个大危机期间, 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抛出1 300万股, 超出正常标准的100万股以下, 在10月29日最糟糕的一天,抛出股票1 650万股, 开始了经济大危机时期。从10月24日到12月底, 纽约市场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450亿美元左右。从1929-1932年间, 由于跌价而造成的证券贬值, 美国为840亿美元。危机期间, 股票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达51%。1928年美国发行的有价证券共13亿美元, 到1933年只有160万美元。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共10 500家, 占银行总数的49%。美国的进出口在1930年为10.1亿美元, 而1933年只有10万美元。

大危机使失业人数达有史以来的创记录水平,失业率高达24.9%。大危机使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企业倒闭, 大量工人失业。1932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与1929年相比, 下降了46.2%。 危机期间美国的机床制造业下降了80%, 生铁下降了79.4%(倒退了37年), 钢铁下降了75.8%(倒退了28年), 汽车下降了74.6%, 采煤量下降了40.9%。最严重时汽车的开工率只有5%。企业倒闭数在13万家以上。

这次大危机的明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波及全世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全面危机。以往经济危机周期的过程,是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的, 这次在大危机的谷底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 而是持续萧条, 到了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经济危机。这次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 不仅涉及生产领域, 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

这是一次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长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忽视了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 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在某种意义上, 这次大危机的恶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经济问题和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各国政府的政策负有主要的责任。这次生产过剩危机美国所受的影响所以最为严重,是由于长达60多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稳定时期刺激生产发展因素的逐步消失; 固定资本大规模极盛时期也已结束; 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带来了严重恶果; 严重的信贷危机使20年代盛行的分期付款的办法失灵; 农业的长期性慢性危机加深了工业危机; 企业开工不足, 失业大军的长期存在,使国内市场更加缩小; 信用危机加深了工农业危机; 高关税政策使世界市场愈来愈小。特别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蔓延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政策, 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自愿合作政策及效果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蔓延,部分企业家为克服困境也强烈要求政府调整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胡佛政府也被迫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它集中表现在1931年开始推行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自愿联合的政策。1929年11月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有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个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

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帮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12月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根据这一法令获益的只是富有的企业主。

还在1929年6月,国会曾经通过一项农产品的销售法令,拨款5亿美元帮助农产品以不低于世界市场价格向国际市场推销,在危机爆发后,胡佛强调政府不要卷入任何物价管制举动之中,因而无助于解决每况愈下的农业困境。

为了防止农业继续恶化,1932年12月胡佛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但是它的力度不足。1932年1月,胡佛还签署联邦土地银行法,增加1.25亿股本,用以扩大富有农场主的救援。为了稳定信贷和和挽救小房产主,1932年7月22日,胡佛还签署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规定建立一个拥有1.25亿美元资金的住宅贷款银行。但是这些努力对于日益恶化的危机局势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在国际贸易领域,胡佛采取了高关税保护政策, 1930年6月,胡佛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平均税率由33%增加到40%。这一措施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从而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胡佛政府最重要的的反危机举措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它是由国会在1932年1月16日通过,总统1月22日签署生效的。该公司拥有5亿美元的资金,有权借贷15亿美元的免税证券,可以在全国30个城市设立办事处,用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贷款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1932年7月,国会又通过了经济救济与工程法,使得复信金融公司的借贷能力达到33亿美元。这个机构被人们称为“专帮大企业的忙”的“大企业救济所”。资金的一半落到银行和保险公司手里,只有3亿美元左右用于农业贷款及救济失业工人。

需要指出,胡佛的反危机政策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合作联合政策。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政府可以作出最佳贡献在于鼓励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级政府----联邦、州、县要加入各社区的救济活动并尽其应尽的本职。”为此,1931年成立了由电话电报公司总经理吉福德为局长的失业救济局,但是胡佛强调主要由私人慈善机构来解决失业救济事项。

胡佛倡导轮流工作制度,要求公务员实行一年中有一个月的无薪休假,以便使更多得的人获得工作机会。强调社会应当关心失业者、儿童、老人、病残者,但是这种关心主要应当通过人们的自愿联合和地方政府的关照来完成,联邦政府的责任只是引导而不是具体干预。然而面对1 700万的失业大军,单靠地方和私人团体自愿互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胡佛总统虽然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困扰,但是开始时危机刚刚展开尚未到达锅底, 政治危机刚刚显露; 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同时反危机的经验也一无借鉴。尽管胡佛政府也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并且管制对外贸易。

但是在社会救济和保障的重点上主要是强调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的救济; 强调单纯性救济,救济的重点则是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胡佛政府不是全面整顿工农业,而是局部调整工农业生产;不是扩大公共工程的规模,而是缩小公共工程的规模;不是由联邦政府来主持公共工程, 而是强调由地方政府来承办;不是赤字财政,而是平衡预算,不是废除金本位,而是保留金本位;不是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而是局部地加以修补;不是改变管理体制,而是保持体制不变;不是扩大联邦政府的

干预职能,而是强调联邦政府少干预为妙。

总的说来,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胡佛政府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犹如杯水车薪,最终没有实现制止危机的效果。

三、评价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就其实践来说, 实际上反映了传统的自由放任庸俗经济理

论,和其后新兴的凯恩斯经济理论间的原则区别。当然, 在一定意义上胡佛的自愿联合政策,是由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干预政策的转变。 需要说明,70年代以来,在美国史学界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胡佛及其危机措施的潮流,同情胡佛的处境,赞扬和肯定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这种再评价是和战后保守主义思潮抬头、地方分权主张兴起分不开的。如果说,当年胡佛的自愿联合政策这一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标志着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的危机,那么,今天对胡佛自愿联合政策的重新评价,则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理论面临新的困境。 无可否认,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有着多方面的联系,胡佛政策的失败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他的某些措施也成为新政改革的初步基础,但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绝不是新政的倡导者,而只能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2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