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学科最后冲剌复习策略及应试技巧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2 2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政治学科最后冲剌复习策略及应试技巧

一、回归课本,紧紧地牢牢地抓住课本不放松 1、从宏观上讲

第一,继续巩固并让学生熟练把握课本知识体系。

第二,重点选择高考可能性最大的热点材料作为载体,指导学生从不同的知识角度挂钩并分析说明材料。(如: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大陆与治湾的关系,关于西藏的问题,世界金融危机与大国关系问题等)。

2、从微观上讲

第一,将课本与高考考纲对照,搞好知识的插漏补缺。 第二,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纠错笔记,明确知识误区,以便在做选择题时提高其准确率。如: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谁起基础性作用,股票与债券的区别,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以演练考试为载体,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并记住解题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提升解题应试能力。

1、精选精编试题,所选编的试题目的要明确,针对性强,质量与高考题要相当。

2、评讲好试卷,通过评讲巩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深化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

3、经过考试的训练及试卷的评讲,尤其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及答题要求。

关于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的方法是: 首先:做好“四审”

1、审题干:把握关键词(如:时间、方位或主体——市场、政

1

府、企业、产业、经营者、劳动者、国家、政党……;主要、核心、根本、最终、最重要等)明确题目的主旨意见或中心思想。

2、审设问:正向或逆向,原因或措施、启示等。 3、审题肢:正确或错误(含说法绝对化)。 4、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其次:“五排”

1、排误法(错、绝对化,夸大或缩小,片面化或走极端) 2、排异法(正确但无关) 3、排重法(意思同或重复) 4、排倒法(因果颠倒)

5、排乱法(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和题干的共性和个性不符)。 最后:比较验证

关于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方法及具体要求是: 首先:做好“五审”

1、审范围:对题目的背景材料和设问略读一遍,弄清回答该问题所依据的知识范围,看其属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

2、审主客体:主客体不同,答案则迥然不同。

“经济常识”主体通常有:政府、企业等经营者,纳税人、银行、储户、消费者等。“哲学常识”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如:唯物论知识、辩证法知识、认识论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等。“政治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机关、党、人民、国际组织等。客体则是具体的分析对象。

3、审指向:弄清题目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

2

么样”。

4、审分值:一般说,分值与答案要点成正比,分值高意味着要点多。

5、审联系:在前面4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材料和设问,从而构建“设问——教材——材料——时政”之间的联系。根据解读出来的信息,在自己知识储备系统中找出相应的知识、组织出答案。

其次:组织答案要做到“3点”“3化”

所谓“3点”:指点教材知识,点材料内容,点时政术语。 1、点教材知识:首先就要鲜明地亮出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适当的阐述。

2、点材料内容:光有知识点,还是空的,要有机地结合材料进行表达,但要注意不能照搬材料,要避免出现数字,要用定性的语言进行表达。

3、点时政术语:时政术语是政治课特征的重要体现,恰当运用时政术语,可以增强阅卷教师对你的好感。所以要注意归纳时政热点,时政术语,并学会灵活运用。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社会公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

所谓“三化”指组织答案要逻辑化——层次段落化——要点化 最后:要具体明确解高考主观题七类题型的答题策略,见下表:

题型 设问形式 答题策略 注意事项 1. 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整体把握; 1.审题时先审设问上述材料反映现象题 了什么经济现象或什么政治现象 2. 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经济或政治问题; 3. 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答案中不得有数据; 4. 浓缩材料,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观点,不进行分析

3

后审材料。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要具体到课题、1. 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 启示题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不答原理,只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 3. 答案最好是方法论和材料的统。一。 1. 一个材料体现多个原理,要从多材料体现了×体现题 ××原理(原则)等。 角度回答; 2. 多个材料体现一个原理,找共同点; 3. 答题格式:原理+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体现)。 1.为什么这样原因题 做 2.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 1.答案各要点必须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 2.答题格式: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 1. 多答为好,面要广,点要多; 2. 经济意义:①根据不同主体定要②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定要点(A根本性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B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分析××经济意义题 意义或政治意义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等;C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等;D交换:繁荣市场、规范市场秩序等;E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扩大内需、树立科学消费观等); 3.政治意义(略); 4.文化意义(略)。 节题、框题)、方向限定(应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怎样做”,辨明该题属于何种题型)、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分析分析)、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在围点(从对国家、对企业、对居民等),绕这个核心找出相关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 2.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料相关的概念、观点、原理和其他基础知识,越全面越好。 3.整理答题思路时,一定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要根据试题的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猜测答案要点可能有几个;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还是采用归纳 4

1. 从材料中找方法:①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水土流失、赤潮等,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我们应怎样做,源);②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措施题 请你对此提出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合理化建议 总结即可; 2. 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 3. 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措施)。 1. 联系材料,分解设问,化大为小。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①“是认识、评价题(分析说明题) 谈谈对××观点或对上述材料(现象)的认识 什么”(内容)、②“为什么”(产生的原因)、③“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④“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 2.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四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 。 式,在书写答案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 4.书写答案时,文字要整齐,句子要完整,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使用学科术语,要标清序号,不可一段到头。 三、后期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要减少并力争避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有:

1、用笔不规范(不能用红笔,最好不用铅笔和碳素笔,用蓝墨笔最好)。

2、笔卷不整洁(不在卷中乱画乱改)。 3、不在规定的位置答题。

4、修改答案时未擦干净,尤其是选择题,机器会扫描到两个答案,造成失分。

5、答题序号混乱(要点的序号要和问题的序号区分,同一问题的要点的序号是并列的)

6、答题内容张冠李戴。

7、时间规划不合理,前松后紧(力争1分钟完成一个选择题,

5

主观性试题力争80分完成,最后用10分钟检查)。

8、字迹太小,布局太密(要亮行)。

9、下笔太快,重写太多(要克服感性答案,学会理性思考)。 10、复查时把对题改错。

华蓥中学政治教研组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