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插本教育理论重点资料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更新时间:2023-05-29 08: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插本教育理论,按照考纲打出来的重点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四、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葵卯学制),这个学制1911年后废止。

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这一学制虽然后来几经修改,但基本上是民国时期的学制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新学制。1986年我国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五、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六、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七、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加强了学年教育,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九、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3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

专插本教育理论,按照考纲打出来的重点资料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承认人的先天个性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按照教育者的意图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传统教育。

杜威的教育思想: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主张“在做中学”

十、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的特征)

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多样化)。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教育学的综合化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又一特征。教育学的综合化主要是指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出现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和多视野的教育理论体系。

第二章 当代世界教育

1教育增长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2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3双轨制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

4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单轨制逐渐替代双轨制。

5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6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

7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单位、社会)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

8教育平等是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用其材各展其长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专插本教育理论,按照考纲打出来的重点资料

9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0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11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12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

1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重建时期(20世纪40~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二)大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教育先行、教育规划、教育大扩张、教育民主化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大发展时期的显著特点

(三)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受经济滞胀和教育悲观主义的双重影响,教育扩张速度有所放慢,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

(四)新增长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是教育改革和新增长的时代,各国普遍致力于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追求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系统,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高科技蓬勃发展的90年代,实行教育多样化,追求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成了教育的新的理想。进入21世纪,世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教育加快发展。

14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特征

一、规模迅速增长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三、内涵逐渐扩大四、不平等严重存在

15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全民化 二、教育终身化 三、教育民主化 四、教育信息化 16应用:教育全民化,终身化和民主化思潮与教育改革

12~16章基本上出一道简答,5分

第十二章当代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专插本教育理论,按照考纲打出来的重点资料

2校本管理:是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根据教学规律的自我独立管理。

3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管理活动。

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以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作为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活动。

4教师管理:是学校通过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5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与全班同学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班级集体、建立班级组织、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

6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学校群体。

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学首先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探索这种知识的认识活动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它并且还成为一种社会建制。

2科学技术如何影响教育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主要表现为:能够改善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能够揭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扩大教育对象;能够改进教育资料的一切方面和一切环节。

3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只有在适宜的社会体制和文化传统的中介作用下,才能变为现实。完整版扣1075397519

4科学技术通过思想观念和技术手段两个途径影响教育。

5教育如何作用于科学;(1)教育与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它使科学得以继承与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又使科学得以创新与发展。

(2)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体制化 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实质上是科学从业余变为职业的过程。学校为科学研究的体制化提供了理想的母体。

(3)教育与科学研究 教育机构也承担着直接的科学生产的任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6教育过程中的科学成分 (1)科学作为教育目标,首先表现为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这是每个现代人都必须具备的品格,同时还表现为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技术专家。

(2 )科学作为教育内容,不仅因为它有用,而且还因为它凝聚着真善美的因素,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 3 )科学作为教学方法,是因为教学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别人已知而自己未知

专插本教育理论,按照考纲打出来的重点资料

事物的过程,与科研过程有相似的内在心理机制。

7教育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成分(1)科学与教育政策: 科学的发展成为当代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科学作为教育研究的规范: 教育本身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且其研究规范不断向科学化接近,也是科学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成果之一。

8“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主要特征320

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更加注重教学的个别性,更多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加注重情感、素质教育,是新技术革命对教育的新挑战。(2015年简答)

9科学教育的新取向( 1)科学教育人文化:科学教育的人文化,就是在教育上,科学首先应该被看做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而不是一门功利性的实用技术。

( 2 )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是科学界认同与遵守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是科学的人道本质所要求的价值理念、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

10知识增长对教育的新挑战:知识增长方式的变化将对教育的目的、标准、方式、能力要求等发生深刻的影响,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第十六章教育与文化

1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2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为实现社会和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以及自身的发展目标,在教育、教学、学习和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化。

3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班级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功能(首要功能)、(个体)行为导向功能、(集体)凝聚功能三方面。341

5、342班级文化的建设(基本途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6学校文化是学校领导与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制度及特征管理风格的总和。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先进的学校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风气、人际关系、角色特点的总体特征。

1构建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提出“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观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专插本教育理论,按照考纲打出来的重点资料

2教育具有独立性,是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3“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