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5-19 19: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这些工作只有在了解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时才可能圆满完成。中小学 班主任 老师面对的是多样的学生,既有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1.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避免用成人的心理来推测学生的心理,避免提出不符合学生特点的要求。
学生的心理发展都具有脑与认知的基础。儿童期的脑还在发育中,很多方面如控制和执行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多认知能力都与成人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考虑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这就导致他们在注意、情绪、抑制等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他们的注意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而不能提出他们能力不及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学生一入学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课,认为这样才算是遵守纪律,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强烈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和日常行为。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很容易大喜大悲.缺乏控制。比如,他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注意方式。关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积极情绪实现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很多 班主任 老师习惯于课前处理班级问题,然后再讲课,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问题,一是浪费了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二是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因此,教师要求小学生做需要长久意志努力的事情时,最好能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这样既避免学生觉得枯燥、不好完成,又可以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参与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需要学生自觉坚持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作为 班主任 老师,除了学习方面的特点,还要注意中学生的一些独特之处。
中学生的大脑额叶尚未发育成熟,执行控制能力不足,容易情绪化,并且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加工信息多使用情绪通路,这些都决定了青少年的脑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自身情绪、而非逻辑本身的支配。作为 班主任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避免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强烈冲突的
行为,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当众批评讽刺、体罚学生的行为。同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的急速发育使得青少年容易将问题过度复杂化,将社会理想化并且言行不一。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学生很敏感、很容易胡思乱想,老师和同学的一点小的行为变化可能就会引起他们各种猜测,并随之引发喜悦、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状态。
还有一种让教师无所适从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对所有的道理都很明白,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认为别人都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一遇到不良现象就十分愤怒,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高,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老师们有的时候会特别气愤,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是故意跟老师作对。
其实这种言行不一、对己宽松、对人严格的现象是受青春期脑认知加工特点影响的。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因此给学生扣上表里不一、品行不良的帽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教育活动,既不能只重复讲道理,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抵抗心理,也不能认定学生已经懂得道理了,就跳过这个环节,直接对他们提出行为要求,而是要把重点落在认知和行为的联系上,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出言行一致、品学兼优的学生。
中学生既容易被新异刺激吸引,又渴望组织的归属感。教育者应该考虑青少年在智力、情绪、社会性发展上的多种需求,把学校建设成安全、支持性的社会型组织,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渴求,避免学生因为冲动性强、抑制力弱、追求新异刺激而形成吸烟、饮酒、网瘾、吸毒等不良行为。
作为 班主任 老师,一方面要注意与学生加强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避免学生因缺乏同伴交往而加人不良群体。比如,可以通过班队活动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具有安全感、亲密感和归属感。师生、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友好相处,可以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从中学习良好的交往模式,建立起社会支持体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感到孤单和孤立无援,这样有助于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理,培养开朗的性格,抵御不良行为和不良群体的影响。
总之, 班主任 老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虽然与小学生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各方面的发展还没有成熟,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主动关注儿童心理的多样性是成功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儿童心理发展受环境影响。
由于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儿童,会因为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发展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比较发达城市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比较富裕,这些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中心、耐挫力差的特点;农村的学生比较淳朴真诚,承受力强,具有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的美德,但交往能力、卫生习惯比较差。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在区域的特点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入新的元素,如城市的学生教育可以加入一些体会生活艰辛、培养抗挫折能力和自理能力的环节,而农村的学生教育可以加入交往技巧训练和卫生习惯培养的内容。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性格特点、教育方式,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从家庭教养方式来看,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孩子就有可能蛮横无理、攻击性强;家庭教育溺爱、放纵,孩子则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体会别人的立场;而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有的由爷爷、奶奶带着,有的寄住在亲戚家中,缺乏心理沟通和多样的交往活动,这些学生往往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不愿在大庭广众下说话,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只是一些典型家庭的教育问题,其实家庭教育不能这样简单分类,每个家庭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每个孩子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考虑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因为学生的发展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 班主任 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不能以一种方式应对所有类型的学生。
儿童个体因脑的发育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由于脑的特异性,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如有些学生擅长语言文字的学习,有些学生擅长数学学习,有些学生擅长运动,有些学生擅长音乐、美术。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儿童习惯于通过听觉学习,有些儿童习惯于视觉学习,有些则习惯于通过动觉方式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方式,提出教学要求,不能给所有学生设定同样的标准。
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的速度具有差异性,有些儿童的某些方面发展很快,而另外一方面可能发展很慢,就像大家常说的有“早慧”的儿童,也有“大器晚成”的儿童。因此,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变化,不能凭学生一时的表现就武断地预期以后的发展。
另外,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障碍问题。除了智能明显较低的孩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注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特异性障碍。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受阅读障碍、计算障碍、注意缺陷障碍、学习障碍等认知障碍的折磨,他们中许多人智力正常,但却存在不同的学习困难。也就是说,每个 班主任 老师的班级里都有可能存在有认知障碍的学生,只是老师和家长很少注意到这些问题,大家经常把这些学生的成绩不良归咎于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总是采取批评教育、加大作业量等方式解决,这样的解决方式不但错过了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时机,还容易影响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充分认识班主任在改变学生过程中的职责与能动性。 1.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勇于担当改变学生的职责。
班主任既要承担学生各种要求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学校的管理压力,这些压力使很多班主任疲于应付,身心疲惫。而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又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和变数。教师经常辛辛苦苦做很多工作,但因环境影响,效果不够明显,以致经常充满无力感。很多老师因此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逃避班主任工作。但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责任,班主任工作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就放弃自己的责任。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和责任。
2.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改变学生的能力。
学生入学后, 班主任 老师是与他相处时间最长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应。
在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促进工程”项目中有这样一次实践作业:每个老师选择一个自己平时不喜欢且很少关注的学生,主动对其表示友好和关注,比如,见面时跟他打招呼、微笑点头,等等。对这些老师来说,这个友好的表示可能最初不是真心的,他们也不完全相信这能够改变学生的行为和师生关系,但做起来并不难,所以就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这些以前跟自己很疏远的学生也开始报以真诚的微笑,并且行为表现也有所改善。教师的主动改变真的引发了学生的变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教师也经常有这样的议论,说什么老师带出什么学生,学生的性格特点、做事风格甚至字迹都会带有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点。这些事情都说明,教师具有影响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行为会引起学生有意无意的模仿,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容易受社会家庭环境影响而失去教育学生的信心,只要付出努力,找对方法,教师是有能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的。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与改变学生行为的有效方法。
1.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改变学生行为的保证。 接纳自己。
班主任角色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评价与压校长、教研员、学生、学生家长、社会??都从自己的角度对班主任评头论足,这些无形的压力带给班主任焦虑感。同时,班主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观念中拥有很多“应该怎么做”的规条,甚至比别人对自己更严格。
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有透彻的认识,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不足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坦然地接受“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对自己不苛责。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允许它暂时存在。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多重因素,应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速度成长,不因为个别学生成
长进步缓慢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要相信自己会不断发展,能力会不断提高,问题会不断获得解决。
明确界限。
很多班主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些家长采取放任态度,有些家长因为没有家教能力,而将孩子委托给班主任,告诉班主任“只有你能管教孩子”,结果班主任扛起了家长的责任。这样替人扛责任,会加重班主任的心理压力。同时,失去了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的机会,帮助家长推卸了本应承担的责任。所以,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有清晰的界限,班主任具有指导家长家教的责任,但不要替家长承担全部责任。
控制情绪。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大部分学生从内心是尊重老师的,一般不会轻 易冒犯 老师,他们的一些“不听话”或者“不良做法”,多数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是心理发育不成熟情况下的行为。有了这样的理解,就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就宽容了许多,而不是直接去跟他们“较劲”。
其次,要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有觉知。 班主任 老师要加强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当自己情绪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清晰地觉知,有助于自我控制,这时,深呼吸对于抑制冲动行为非常有帮助;或者暂时远离引发情绪反应的情景,等情绪恢复后再回来处理问题。
如果班主任没有很好地控制住情绪,对学生不够耐心,发了火,说了不该说的话,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向学生解释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相信学生会为你的真诚而谅解你,并从这件事中学到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
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
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参加体育锻炼,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寻求社会支持。
当教师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可以向相关的人求助。比如,工作中的问题可以跟领导沟通、跟专家请教、跟同事倾诉、跟网友讨论;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跟朋友、家人等倾诉。教师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工作难题,更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情感和心灵援助。
2.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双方能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共同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有关教师问题行为的研究发现,教师、学生和家长分别提及最多的教师教育问题行为是:对学生不一视同仁、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不认真工作、说脏话。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行为是过分重视成绩、忽视学生、干涉学生、对学生的不当惩戒和发脾气。
研究发现,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最大的行为是,犯错误 时 老师不听学生的解释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阻碍了师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与交流,进而影响教育效果和学生成长。班主任需要时刻警醒自己,避免上述行为。
有调查发现,学生喜欢老师的以下行为:
感到被喜欢:平时碰见会主动和我打招呼;经常找我谈话;经常对我善意地微笑;可以耐心地为我讲解我所问的问题。
感到被尊重:在我回答问题出错时,鼓励我而不是嘲笑我;当我发表个人见解时,老师能专心听并作出回答;老师批评我时有分寸;当老师做错事时会说对不起;我犯错误时,能首先听我的犯错原因。
感觉被理解:当我们提出意见时他会认真听;不在考完试后在全班念分数;能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能用我的思路来讲解我所询问的题目;在我学习成绩下
降后找我聊天,而不是打电话给家长;课下主动与我们交流,并了解我们的兴趣喜好、所思所想;在我失落的时候会主动安慰我,说一些能够鼓励我的话。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学生喜欢的行为,也是我们 班主任 老师经常做的,只是有些老师可能会因为工作忙、班额大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持之以恒或者不能顾及全体学生。老师们可以尝试一下,当你平等、尊重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时,是否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温暖的班集体,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可以事半功倍。
3.运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转化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引发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外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如得到奖励,避免惩罚等。二者相比,内在动机更稳定,不易受到环境、时间、奖励物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外在动机易波动,一旦环境改变或奖励、惩罚等消失,行为也容易随之消失。
促进外在学习动机向内在学习动机转化,保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对于学习而言,外在动机维持的学习行为虽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作用不是长期的。内在动机更有利于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实现终生学习。
有的孩子在学习的早期,可能因为 家长或 老师使用的奖励方式不当,形成了学习的外在动机。当师长督促他学习时,总是跟大人讲条件,要买这、要玩那。如何将这种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呢?教师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做出好的学习行为时,教师要用表扬、鼓励等口头的奖励代替物质的、活动的奖励,让学生适应用社会的称赞和期许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再后来,教师要逐渐减少表扬,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比如,成功解题后的成就感、获得新知识时的心满意足、读到好文章时的喜悦之情??让学生沉浸在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就由外在动机逐步转化为内在动机,爱学习的习惯被稳固地保持下来。
促进内在动机向外在动机转化,瓦解不良行为。
利用外在动机不稳定、容易随奖励的消失而消失的特点,也可以把学生做某些不良行为、干扰行为的内部动机逐渐转化为外部动机,从而“消灭”学生不良行为。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了外在动机在瓦解不良行为中的应用。
一个院子里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在院子里做游戏,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往往是大吵大闹,这对一些邻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大人们屡次干涉也不起作用。一个邻居的朋友是心理学家,他知道这件事后,为朋友设计了一个治理孩子吵闹的方法。方法是,告诉在一起玩耍的孩子,谁叫得越大声,谁得到的钱越多。结果有的孩子得到5角,有的孩子得到2角,还有的得到5分。待孩子们的吵闹的动力被吸引到金钱上去后,就大大减少给孩子的钱数。孩子们卖力地叫了半天,本希望得到的钱还和原来一样多甚至更多,但大人给的钱却少了,孩子们觉得很不值。又过了几天,孩子们的奖励被彻底停止了,一分钱都没有了。孩子们说,没有钱.我为什么还要给你叫?于是就对大喊大叫完全失去了兴趣。原来的不良行为模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物质的奖励会破坏内在动机,让人形成不稳定的外在动机。对孩子形成的良好行为来说,物质奖励没有起到强化的效果,而是潜伏着干扰作用。
4.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爱心是行为矫正的前提。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普 通科任 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孩子虽然有不良行为,但这只表示他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表示他的品质就不好。每一个人在某个特殊的时期都可能有过一些不良行为。“消灭”或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在接纳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我是受欢迎的,如果消除了不良行为,我会更受欢迎”、“我能做到”时,学生也才会更积极地配合行为矫正、寻求改变。
对问题行为进行分析是行为矫正的基础。
行为矫正的第一步是要客观地分析问题行为,而不是凭借经验“想当然”地分析和判断,然后仓促地采取矫正措施。“凭经验”办事常常事与愿违。比如,老师对于上课不遵守纪律、故意招惹其他同学的学生,往往是在班上点名批评,甚至让学生站起来听讲。在教师点学生名的那一刻,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如果学生站起来后再扮一点怪相,全班肯定哄堂大笑,好一会儿才能恢复秩序。那个被罚站的学生不仅不觉得羞耻和悔改,可能还洋洋得意。为什么老
师的批评和惩罚无效?因为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行为时没有搞清楚学生行为的真正目的。如果学生的目的是获得别人的关注, 那 老师点他名、关注他,再加上全班同学都停下笔来看着他,无疑是满足了该生的愿望,“奖励”了其不良行为。
对问题行为的分析包括对问题行为的发生情境、发生范围、强度、持续时间、强化物等的分析。比如,科 任 老师向班主任反映,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总是在不停地窃窃私语,对老师的问题和授课置之不理。班主任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需要先调查学生的窃窃私语是只发生在这门课上,还是在所有课堂上?窃窃私语的同学有多少?持续多长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方式缺乏吸引力,还是学生没有形成课堂学习规则?学生从窃窃私语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小步子原则”。
看到学生有不良行为,特别是具有攻击性、伤害性的行为时,教师都恨不得能立刻、彻底改变情况。但事实上,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能长期保持下来,必定是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强化。要矫正不良行为,必须要循序渐进,遵循“小步子原则”。
有一个女学生,被同学称为“疯婆子”,人际关系很差,因为她经常对同学破口大骂。班主任希望有方法能令她一朝彻底变样。但专家认为,骂人已经成为其习惯,必须要慢慢来,于是建议使用“差别强化法”。
“差别强化法”就是接纳不良行为的暂时存在,但要求学生控制不良行为,让不良行为减少;达到一定标准时,就可以得到一定奖励。然后逐渐提高得到奖励的标准,即要求不良行为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差别强化法”应用在“学生骂人”这个案例中,就是先了解该生平均每天骂人的次数。连续观察3天发现,平均每天骂人10次。于是班主任告诉该生,如果明天她能把骂人次数控制在7次以内,就可以得到一个画片,并且放学 时 老师会在班上表扬她,全班为她鼓掌。该生第一天做到了。这个标准又坚持了两天都做到了。后来,班主任把标准从每天7次逐渐减少到每天5次、3次、2
次、1次、0次,该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做到了,最终彻底改掉了骂人的习惯。
5.运用群体心理学效应,改变学生不良行为。 利用社会性强化物奖励学生的改变。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自己所属的班集体的认同。他越喜欢这个班级,越是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班集体成员的赞赏就是社会性强化,它满足了学生被接纳、被尊重、被爱的需要。社会性强化通常对全体学生都有效。因此,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或是不良行为减少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的力量提供有力的强化物。当以往各方面表现都很差的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请大家为他的进步鼓掌,让他体验到被大家肯定与赞赏的快乐。这种强化作用是物质奖励、老师的表扬无法比拟的。
利用群体从众心理,帮助学生远离犯罪。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个青少年都会寻找和加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以获得归属感、友谊和情感支持。在各种青少年团体中,“从众心理”对个体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从众”,就是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
很多有关青少年犯罪行为的调查都发现,不良同伴群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就是由于“从众心理”,而跟随他人做出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相应的,一个风气良好的班集体也可以借助“从众心理”而帮助处在边缘的学生学习、模仿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集体应该对边缘学生具有包容性,不管他成绩是好还是差。不管他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不管他的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他的家庭是完整还是残缺,都能在班集体中感到自尊、自信,学生就能远离不良群体,远离犯罪,形成有益身心的行为习惯。
----选自《人民教育》(作者董奇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作者王耘系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教院班主任工作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教授)
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班主任管理工作如同日常教学一样,虽无定法之说,却有方法之论。现就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实际,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要注重班主任较强的角色意识。
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是指班主任对其担任的角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和必须执行的规范的认识。角色意识作为一种认识,它以观念的形式贮藏在班主任的头脑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能动性,对班主任的行为起着调节和驱动作用,指导班主任“做什么”,“如何做”。一个班主任对其角色理解得愈明白、清晰、准确,就愈能冷静、客观地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自身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之,就会发生角色偏差和冲突。
一般来说,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责任意识,它突出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爱,班主任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求知,做事,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是管理与服务意识。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服务者,必须具有明确的管理与服务意识,班主任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双向信息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正确应用自己的管理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三是沟通与协作意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长远的效果,关键在于这三方面的影响能否保持相对协调。班主任是联系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是促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的实践者,应具有开放的教育意识,主动沟通各方面的信息,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调动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的干扰。四是完善与发展意识,班主任是学校教师中的一员,既是
学生素质的教育者,也是自我教育者。自我完善意识是班主任的需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班主任还应具有的发展的意识。班主任只有不断地调整、充实、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
二、注重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 1、 开设好心理辅导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发展辅导和心理教育三个基本方面。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惘,并伴随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从现代健康观点来看,心理辅导课对于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实在是必不可少的,从班主任工作角度来看,这一课对于班级建设也大有裨益的。
作为班主任必须注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每次大的活动或事情在心理中引发的不同程度的反应,除了事前做出积极的预测外,主要还是通过各种形式调查研究学生当时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调整,避免产生不良后果,使班级健康有序地发展。
2、注重对个案的进行单独的辅导与咨询。
同是年青人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性格不同,加上各自经历不同,因此会表现出各种不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工作。在个别辅导前应全面仔细了解他的性格、心理状态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认真分析在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交流,这样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封回信往往会花很长时间,因为要有好的效果,只凭几句劝说远远不够的。但每当我看到事后的张张笑脸,也就欣慰了,因我的心血毕竟没白费。
三、注重对班主任自身不恰当言与行的调适。
首先要明白学生那较强的逆反心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说是由于主体受到干扰而产生的,为此要慎言“不”字,学生受到知识和学历因素的限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这样在行为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早恋、吸烟、酗酒、拉帮结派、纪律散漫等。面对这些,我们不能直接命令学生“不准谈恋爱,要谈回家谈”,“不准吸烟,否则处分”等等,因为这样的命令口吻极易伤害学生的
自尊心,使学生与教师情感对立,只会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切忌行为强硬,当命令不能达到目的时,不能对学生采取强硬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如罚款、罚站、请家长等。这样加压不但不能改掉学生的毛病,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他认为你羞辱了他,学生可能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就是让老师把我怎么着”。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坚持“避实击虚””以柔克刚”的原则。要忌的是:一言一行,与违纪学生谈话时,教师一上来就侃侃而谈,既不了解一下掌握情况是否属实,也不让学生分析评价,更不观察学生神情反应,误以为是认识错误接受自己的教育了。或者满足于学生唯唯诺诺了事,不懂青少年心理特点。二是语言粗俗“走火”,如当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往往不假思索,想到什么说什么,反而会失去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第三,对学生不要苛求,偏爱和冷淡等,对不同学生要对其提出适当的要求,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学生,强迫学生干他们无法干好的事,对于好学生亲近些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度,在学生面前不能流露于言表,对多次谈话收益甚微的学生或对个别冲撞过你的学生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碰见时视同陌路。这种冷淡行为会刺激学生的心灵,平淡中潜藏着报复的私愤,这一切无疑会给工作增加难度
总之,要当好班主任应该在教育心理学上多下功夫,及时了解、洞悉学生的心理并能给予很好的辅导与帮助。这样不仅能带好班级,且能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对促进班级管理将起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心理学指导下的“学生观”
班主任和学生是班级教育活动中的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彼此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班主任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而逐渐形成了指导班主任工作的“学生观”。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班主任工作,不仅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顺利过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
一、目标让学生“明”
学生集体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有明确的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科学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将学校每学期工作的目标都告诉学生,使学生胸中有数,并依此来订立班级的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及各项具体工作的目标。这样,既有现实目标作为直接的推动力,又有发展目标作为维持积极性的保障,还有理想目标作为最终抵达的目标,可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在最佳状态,且经久不衰。 二、计划让学生“订”
计划,是班主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班级教育活动的依据。只有从本班实际需要出发、符合班级教育活动客观规律的计划,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蓝图”、行动的指南。因此,制订班级工作计划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人翁,充分讨论,使他们在制订计划中接受教育、发展才能。 三、形式让学生“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形式具有一种“隐性教育力”。为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让学生自己挑选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比如,根据主题班会不同的教育目的,学生选择的形式有:我是妈妈的好助手棗家务劳动操作表演;学海初航品甘苦--学习心得交流;欢快十分钟--小型体育比赛;心香一瓣--庆祝教师节,为教师献上自己的手工作品,如此等等。实践证明,此种形式有一定的“感召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育效果较为理想。 四、“热点”让学生“议”
在社会上“下海热”、“股票热”等阵阵“热”风扑面而来时,校园里也兴起了一阵阵“追热风”。对此,班主任不能被动地“堵”。而应主动地“导”。笔者发动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中发现,中学生的榜样形象由一元趋向多元,由集中趋向分散,由相对稳定趋向多变,这既是一种进步,又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的、社会方面的,也有学校教育方面的。这启发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必须赋予时代感,增加亲近感,注重多元性。 五、问题让学生“析”
实践证明,无论班主任如何从正面“防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这是不足为怪的,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着力纠正错误。这样,无论是于犯错同学本身,还是参与剖析错误的其他同学,都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六、效果让学生“查”
检查,是班级教育活动实施阶段必然的发展环节,是总结的前提和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计划实施如何?效果怎样?更重要的是,学生做得如何?这些,是每位班主任应随时了解的,更应让全体学生明了。所以,检查的工作也应由以往的班主任检查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查,使学生体会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计划的严肃性、责任感,了解和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及时提出矫正偏差的意见,以求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七、总结让学生“做”
总结,是班级教育活动进行一个周期过程或一个基本单元的终结环节。它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看到缺点,吸取教训,进而指出下一阶段应努力的方向。所以,总结是班级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基本途径。为此,大到每学期的班级工作总结,小到班级的周记,都要求学生写,并力求使写总结的过程成为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对自己的一个重新、全面、客观的认识过程和评价过程。
班主任应有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的基本认识,每一位班主任都是有学生观的,只不过有的人意识到了,而有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而已,但不管怎样,它总是体现在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左右着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可以说,班主任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每一位 班主任 老师必须首先解决的观念问题。概括起来,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应有如下学生观:
第一,学生是有尊严的人
学生尽管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各个 方面与 老师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在人格上 和 老师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是老师,就可以在人格方面凌驾于学生之上。
过去,专制式的教育只 强调 老师的尊严,无视学生的尊严,甚至践踏学生尊严,体罚、强迫、侮辱等等方法就是这种学生观最明显的体现。其结果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无端的压制和扼杀,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由于“忽视学生尊严”的观念已存在了上千年,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因此,需要我们用高度的自觉性去克服,否则,不知不觉中,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形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
当前,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关键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分析和研究那些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我们总是感到,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学生尊严”意识,他们在思考教育问题、探寻教育学生方法的时候,总是首先用“是否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把尺子进行考量。正是在这样观念之下,教育的民主才在他们那里真正落到了实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在他们那里扎下了根,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在他们那里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第二,学生个个都是“才”
学生是不是“才”,关键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要是光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量,一个班里能算得上“才”的学生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多一些衡量的尺子,就会发现,班里的学生个个都是“才”。
建立学生个个都是“才”的学生观,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各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创造机会。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才”的班主任.他会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而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厚此薄彼;他会让自己生出一双发现的慧眼,找到潜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他会设计出一项又一项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每一个孩子展示自我创造机会、搭建舞台;他会引导每一位学生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帮助他建立起不可动摇的角色地位;他会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被关注、被重视的过程中,获得十足的自信,建立起强烈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当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他在班集体建设中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时,班集体就会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第三,学生都是会犯错误的
学生都是成长中的人,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老师期望学生不犯错误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就不会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把他们的手脚“捆绑”起来,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做,而是给他们创造一切机会,放手让也他们探索和尝试,使他们在不断的错误和失败中接受教训,自我成长起来。
有了这样的观念,当我们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时,批评教育中就会多一些理智、冷静、宽容和耐心,少一些冲动、鲁莽、苛责和粗暴。 第四,学生总是发展变化的
“从小看大,七岁至老”的说法对于人的生物属性而言,或许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人在生物性方面,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说法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就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人的社会属性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处于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发展变化显得格外活跃。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动态中把握学生。 有了这样观念的班主任,他既不会因为某位学生目前表现欠佳而轻易放弃他,也不会因为某位学生目前表现优秀而忽视他存在的缺点。转化学生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反复,他不会失去信心;批评学生时,他不会翻学生旧账,更不会说出“朽木不可雕””不可救药””屡教不改”的话语。他总是对学生充满期待和希望,宽容和耐心。
以爱感人 以情动人
——也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尤其是对班主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以心
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教育者的个人威信就会树立起来,教育效果就会得以提升。将你的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它将拉近你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并将在威严和亲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情感与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情感随着认识发展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能够激发和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充实人的认识内容。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年代,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他们个性鲜明,有自己的主见。因此,以往那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新一代的青少年。于是,我们有必要探导情感教育。
首先、近距离的接触,将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
渴求平等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学生也不例外。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学生甚至于更渴望师生之间的平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一方面对自己的成长发育而欣喜,一方面又对周围发生的一些人和事感到困惑,而且充满了对成人生活的向往。在这种关键时刻,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往往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有可能使学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可能是使一个学生从此奋发努力,甚至于使一个后进生变成一个好学生;另一种可能就是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一蹶不振。一念之差,成败相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作为一个 班主任 老师,我一直注意与学生平等的交往,无论是在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时,都会在不同时间内将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以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当表扬学生时,我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只手或双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肯定他的成绩,鼓励他继续努力;当批评学生时,先是严厉批评,然后,我同样会将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鼓励他改正错误。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分寸和身份的把握问题,不可以一成不变或者照搬照抄的。例如:男老师和女学生之间可得注意了,交流中可以用眼睛是交流。特别是犯了错误的学生,其逆反心理很重,身体部位的某些接触,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防备意识,缩小心理距离,让学生心理上有亲近感,他会感到老师是在真心地帮助他。 二、播散一份关爱,收获一片天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都非 常在乎 老师对他的感觉,一句发
自内心的赞美,可以让学生兴奋无比;一句严厉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茶饭不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情感,多给学生以关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遇到心烦的事时,我会成为他忠实的听众和不错的谋划者,让学生觉得我是一个能让他信任的人;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的时候,我会趁学生在家的时候,给他的父母打电话,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只是在家长面前告他们的状,还会让家长享受他们的成功。甚至我还答应学生,如果学习、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我还会在他们的家长那为他们争取更多的零岁钱!
这些,也许都是烦琐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无不蕴涵着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他们感觉到了老师就是他们的真心朋友,值得信赖。也正是这些平时人们不注意的小事,它可以减轻班主任在班级各种工作中的许多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这些小小的举动,也正是处于年少且渴望长大的有血性的学生心理所需要的。 三、难得糊涂,给学生找点台阶
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心理教育学也提倡模糊教育的方法。在学生的有些问题上采用模糊教育的方法有可能比其他任何方法都有效。学生的心理毕竟向往进步的多。模糊一点,说不定就是给了他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机会。
上个学期中考试之后,我在分析完学生试卷之时,对同学们说:“如发现评分有误,可到老师这儿说一说。”下课了讲台前有很多同学围着,问这问那。这时一位文静的女生来了,我知道,她得了89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这道题我对了。”试卷是我改的,我当然知道问题在哪,但我没有挑明,满足了学生的加分要求,给了她在同学面前的面子,不过我在那扣分点上划了一条横线,我想,那个学生会明白的。后来,她用她的行动和成绩证明了我的判断。 “点到为止”,用含蓄的责备方式对这个学生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当着很多同学的面给她难看。而这恰恰就是模糊教育的方法。采用这种模糊教育的方法保护了学生的面子,其实就是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但不等于不要孩子知错认错,一道横线,就是一种暗示:“仅此一回,下不为例。”保护学生面子,有时不仅不妨碍学生改错,反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改错。因为这也是一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我认为:
学生没面子时,要给予他们面子,使他们有一份自信。 学生有面子时,要为他们留面子,使他们有一份自律。 学生失面子时,要为他们挽面子,使他们有一份自尊。
不到不得已时,不要有损他们的面子,以防破罐子破摔。“严格教育学生”和“尊重学生”,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可以统一的,对学生负责,不必毫不留情。 鲁迅 先生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我们不妨跟着说一句:“无情未必真严师”。
四、给一句好的评语,多一份自信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优点 能得到 老师的承认。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地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经常得到赞扬的学生,他的学习的主动性比一个经常得不到赞扬的学生要高得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普通教师海伦在当班主任时,发动学生互相找优点,然后依据自己的观察并综合同学的意见写了一份份热情洋溢的以表扬为基调的评语。“从来不知道别人会认为我这么好!”学生出乎意料,却又心花怒放。 若干年后,海伦的一位学生因公务而牺牲。人们在他的贴身口袋里找到了一张纸条,那便是海伦写给他的评语。在这位学生的葬礼上,昔日的学生告诉她:“您给我的评语一直压在我的写字台上。”。“您写的评语一直放在我的结婚相册里。”
显然,海伦用心写的评语感动了学生,并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巨大而恒久的鞭策作用。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在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检验它的神奇作用。
“改你的作业,我觉得是一种享受!”
“多懂事的孩子,我想,你的妈妈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你的善解人意,你的宽宏大量,使得每个同学都想成为你的朋友,老师为你骄傲!”
“你是一个非常有诚信的学生,老师很喜欢跟你做朋友。”
这些,都是我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的评语,很简单,但产生的作用却很大。学生的作业做得更认真了;对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有了自己正确的判断;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学生有了收获,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的这些收获,又何尝不感到是一份成功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将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与学生亲近,学生才会与你亲近。教育学生,培养智商固然重要,但注意情感的培养,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生是人而不是机器,是有情感的,是需要热情赞扬的。
班主任应首抓学风建设
很多人认为,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是班级的纪律、卫生、考勤等反映班风建设情况的工作。但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好班主任了吗?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有能力、有水平、又敬业,对班风建设的确很有一套,转变落后的班风、班纪立竿见影,然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整体上的定位还不够准确。班级管理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学风建设才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
我们认为,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能把学风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就会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特别是学习方面的素质帮助更大,而且,以良好的学风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不仅有可能,还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在初中阶段,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之后,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班主任抓班风建设不能满足于抓纪律,应从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风建设: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尤以培养学习习惯为重,因为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有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为数不少的学生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才影响了学习成绩,对此班主任要有清楚的认识,加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力度,和学生一起研究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出形成式和矫正办法,这是一项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一靠管理,二监督,三靠引导。
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从管理上入手,班主任态度要严肃,管理要严格,监督要得力,引导要得法。一件事做一次很容易,难的是天天这样做。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不是一日之功,持之以恒非常重要。 二、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学不得法”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瓶颈”,但很多班主任并没有真正重视过这个问题,很少级学生以切实可行的帮助。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盲区。学习方法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包括复习方法和考试方法。班主任在帮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上,因为没有个性的计划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研究和不断的调整制定适合学生个人的细节目标即每天要达到的要求,让教师的授课、复习进度和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摸索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和考试方法。在这方面,班主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为学生树立学习上榜样
不少学生不愿进行同学间的横向比较,怕“伤自尊”。这一现象提醒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良性的竞争心态,对学习习惯好、学习踏实的同学进行经常性的表扬,让他们在班里有足够的影响力,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方面的“比、学、赶、帮”上。 四、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学习信心
班主任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在命题方向上,班主任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希望高分的心理需求,注意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因成功而喜欢考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班主任还要善于找出学生身上的亮点,学生哪方面好就表扬哪方面,不论结果如何,只要努力了,就要表扬。如果一个不爱交作业的学生经过教育,开始按时交作业了,那就是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五、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
初中阶段进行的是扬长教育,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参加各种活动。虽然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不一定成正比,但时间投入不够的学习肯定会影响到成绩。作为班主任,能否指导学生有效、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活动、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班主任不妨教给学生统筹安排的方法,指导他们科学地制定学习和活
动计划,尽可能利用每一点时间。 六、辩证地看待考前放松
通常,中考前一周学校要给学生放假以进行适当的放松。此法不可取。就像运动员在大赛前必定会进行封闭性训练来保持最佳竞技状态一样,中考也需要学生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就好像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踩下了刹车,放假后学生写字、涂卡甚至思维的速度都明显变慢,很难以最佳状态投入紧张的中考。
七、为科 任 老师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很多人认为,班主任要协调好与课 任 老师之间的关系。这项工作不妨换个角度来做,效果可能更好。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了 解 老师、喜爱老师、 关心 老师,多看老师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 和 老师在感情上融洽起来。这样一来,科 任 老师会感到自己在学生中有威信,也会真心喜欢这样的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就理顺了。 八、调整心态愉快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很繁杂,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忙和累是不可避免的,但再忙再累,也不要忘了先师孔子的教诲:“吾日三省吾身”。
班主任不妨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工作、调适自己的心态:l、换位思考。学生也是独立的人,要站在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才能理解他。2、言而有信。能做到的事可以承诺,做不到的就不要说,但说过的一定要落实。3、不求回报。不能认为我教了学生,学生就应该理解我、报答我,须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主任把这几个问题想通了。工作起来心情会愉快得多。
如果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抓纪律、管卫生、查考勤、搞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各位科 任 老师的事,或者以为班风好了自然会带动学风的好转,是本末倒置。只有真正解决了班级学风问题的班主任才是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算是抓到了点子上。
辩证地看待班主任工作中的“严”、“勤”、“爱”
在一个学校里,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且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真的不可低估。说实在的,它不但影响着班级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可以说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严中有松”是治班之道。人们不是常说“严是爱,松是害”嘛,这话讲得有失偏颇。在治理班级,维持班级稳定中,严确实是有一定的作用。 “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严已”,这是针对班主任而言的。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平常与同学们接触最多,那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模仿的样板,因此,班主任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师德规范条约来约束自己,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起威信,才能更好地约束学生,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治班要严的另一方面是要“严纪”。这是针对班级和学生而言的。“严纪”首先表现为班级要制定严明的班级纪律,因为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使班级稳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每学期都要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好具有可操作性的班规。对于班级管理,似乎存在着一种认识,就是管得越死越好,常听有人说,某某班管得“鱼不动,水不跳”,好生羡慕。这种观点要不得,它常常会导致我们对一个班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表象上,而这种外在的东西常常是一种假象,一个只知道让学生读死书的班级管理最终会导致学生厌学、反应迟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憨”;它的弊端还是隐性的,如果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也习惯将这种责任推给学生。殊不知,学生的聪明劲很大程度上是被陈旧的管理意识这把软刀子刮蚀了。它的弊端和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题海战术造就的是一大批熟练的做题工,就像流水线上的作业员,而不是发明家、设计大师。要让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作为教育者应该是教会他们学会自制,学会自我约束。班级管理应该像放风筝一样,把线拽在手里——严守,然后任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学生需要管,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松“是班级精神的灵魂,“严”只是一种手段:要做到“严而不死,松而不乱”:处理好“严”与“松”的辩证关系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
“勤中偷懒”是治班之诀。要管好班带好班,跟班要勤是经久不衰的道理。跟班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勤到班,勤观察,勤了解。虽说学生都已十五六岁,但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力还是有限的,班主任应该勤到班上去走走看,督促学生好好地遵
守纪律,认真学习。另外,班主任经常到班上去走走,也可以随便问问学生昨晚或星期六、星期天的一些事情,也许是这么不经意的走走、问问,或许会发现一些重大的事情并将它很好地处理,避免事态的蔓延。
二、勤发现,勤鼓励,勤表扬。学生有自尊心,有上进心,有表现欲,在带班时,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要发现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优点充分表现。赏识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法。
三、勤培养学生的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塑造学生一个健全的人格比教授他们一个高的分数更重要,何况有了一个健全的人格又何愁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塑造孩子健全完善的人格,就必须从养成教育抓起,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打好人生的初稿。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情对青少年的言语、行为、态度等进行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做人品质的活动。在上班会课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写字习惯、学习习惯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虽然养成教育在初中阶段显然迟了点,但只要有纠正或养成的可能,我们都应该去做。
万事包办,不论巨细,事必躬亲往往被认为最负责任、最优秀的,尽管作为班主任要勤于工作,但我们的班主任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躯,怎样处理好,准确地说是摆脱 “包办式”的管理模式呢? 叶圣陶 先生有关教学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那么我们不妨仿造—句——“管是为了不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施行自我管理。因此,我们可以施行一套民主治班的方案,它的内容是一种以班长为龙头、班干部为核心、全体同学为主体的全员参与、自查自评自纠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只是做决策性、指导性的工作,效果确实不错。有时我们也要学会偷懒,在勤的基础上讲究懒的策略,必得一箭双雕的结果。班主任轻松了,学生长进了,何乐而不为呢?
“爱心投入”治班之本。师爱是师德之魂,在一定程度上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容易,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
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才是神圣的。因为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甚至受益毕生。我们不是神,但我们是被誉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的人,因此,我们得以十二分的真诚去爱我们的学生。
一、关心学生的生活,做学生的“慈母”。
学生在校学习,一天有好几个钟头离开了父母的视线,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一个班主任在此期间尽量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照顾他们,时时注意他们的情绪和身体情况。多嘘寒问暖,让学生敢 于亲近 老师。
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有时会萌生出许多念头,如厌学、朦胧的男女同学关系、拉帮结派打架斗欧等,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发现这些问题,进行正面教育。通过耐心的教育,使这些同学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平时还要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不歧视差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与差生相处的过程当中,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长处,使他们能以较好的心态在学校里学习。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在我们的父母和教师中,都不乏对孩子的爱,只不过,可能我们都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懂得怎样去爱,以及孩子是否理解和接受这份爱?对学生
的爱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层面,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和学生促膝谈心;在学生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特别的关心;在学生需要激励时,给予充分的激励;在学生需要指出毛病时,也应该一针见血的指出,使之猛醒。人天生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人不易进步;没有约束,人容易放任自流;没有规矩,是难以成方圆的。因此,“爱”必须得在“严”的一张一弛中进行。
总之,打破传统观点,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是我们班主任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勇于探索,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大有可为。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把这句话放在班主任身上,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既是学生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老师,还是朋友,对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的个性的形成,负有直接的教育责任和最大程度的影响。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必须付出十二分的精力和才智,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变工作,更需要把科学、创新、艺术三者结合起来,淋漓尽致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班主任道德修养的三个“着力点”
恩格斯说过:“每个阶段,甚至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这一行业的行为规范,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教师个人教育实践的成败。那么,作为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班主任,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呢?就是必须抓好“三个着力点”,即爱心,责任,机智。 一、爱心是班主任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可见,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有一颗爱心,即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播撒爱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爱是人们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苦闷。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它就会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催人进取。对于处在成长中的学
生来说尤其如此.所以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来说就更应该有一颗爱生之心.譬如对待问题学生要闭只眼睛看.所谓闭只眼睛是指对待问题学生,班主任不能把眼睛睁得太大,一味看到他们身上不足,经常对他们批评管制,而看不到他们各自身上的优点.其实他们中有的劳动积极,有的体育活动表现突出,有的正义感特别强等等.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再及时给与鼓励,创设情景展示他们的专长,增强他们的好学信心,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威信,给他们多一点信任和扶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唤起他们体验成功的快感,促其奋进.
\爱就是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心教育,没有情感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二、责任是班主任道德修养的强大动力.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我们千万不要在他们生命的最初磨灭他们的天赋\本身就透露出高度的责任感.况且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明确且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教师法》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教师是履行教育事业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班主任作为这一重任的实践者就要忠城教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并以此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可*的途径.树立事业心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对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只有如此,才能甘于寂寞,甘为人梯,在平凡的岗位辛勤耕耘,播撒希望.
由于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就要求班主任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能满足一般的教学任务,更不应当只是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要在尽心竭力的高度,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事业来对待.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因为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改革,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不断在提高.班主任只有不断自我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否则就难于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班主任高度的责任感上,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正是班主任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机智是班主任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所谓机智是指班主任的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善于顺势利导,当机立断.富有创造性工作的班主任常常善于利用临时发生的情感,机敏地运用自己的教育经验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行有效地工作.首先,自身知识要精博,\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教育,才能又有教学之乐而教学之哭.\陶行知)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其二,现代班主任的能力结构主要应围绕着胜任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来设计,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不同个性,对其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整体设计,予以精心培养.表现在对民主管理班级的探究方面,例如,采用值日班长轮流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竞争机制的运用方面,如先进班组评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用集体的力量约束个人的行为;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与素养.等等都是班主任教育机智的灵活运用.再者,班主会的教育机智还应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较高的研究水平.未来的教育极富有挑战性,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究.班主任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之一,因此,更应当去探索,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达到因人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班主任的\机智\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增加知识储备,积累经验,广泛涉猎;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开展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班主任只有以爱心为前提,以责任为动力,以机智为手段才能有效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名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人民教师。
德育工作要有效,坚持“十性”很重要
教育有两个伟大目标,即: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班主任德育工作,在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班主任德育工作没到位,那么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将落空。同时,班主任还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们的下一代具备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情操,都与班主任息息相关。因此,班主任工作就不容有半点马虎。可以说,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否
则,学生掌握再多的知识对社会也无用,如果学生思想素质差,反而会成为社会的隐患。正如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所说:“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因为,知识,在魔鬼手里是荼毒生灵的利刃,在勇士手里才是扫除邪恶的长鞭!知识与邪恶为伍,流淌过广岛人的眼泪;知识与正义为伴,才敲响了侵略者的丧钟。
德育工作,又是细雨无声的工作,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却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就不能急功近利,饮鸩止渴。那么,班主任怎样才可能把德育工作做好,从而使之落到实处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十方面努力。 一、 计划性
班主任德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你接到一个班后,一定要结合该班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定出适合本班实情的德育计划,计划应包含班风,班纪,班规。每学年,每学期,每学月的德育重点应有所区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见子打子,为追求短期效应,追求荣誉而盲目地跟随上级指示走,德育工作必然会显得被动。有了科学的育人计划,班主任德育工作才会有序,有效,才可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 二、深入性
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执行者和贯彻者,不能只呆在教室,办公室,应当深入学生当中,常到寝室看看,常找学生谈谈,常陪学生玩玩(一起春游,一起打打球,唱唱歌,下下棋等),并通过日记,周记,家访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需求,理想追求,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针对性
作为班主任,当你对本班学生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在贯彻落实德育措施时,还应做到有针对性。育人不比育苗,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德育也应因材施教。树林里什么鸟都有,必须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行为习惯好,表现优秀的学生,应当多鼓励,使之自然发展;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应当耐心说服教育,防微杜渐,使之纠正缺点错误;对于思想素质差,
品行恶劣的学生,如果说服教育不起作用,可以发挥班集体,家长的作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使之痛改前非。德育工作也不能盲目否定惩戒措施。因为学生也会走向社会,所以应当让他们懂得法制的威严。同时,同样的事情,但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应施以不同的方法。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和脸皮厚的学生,德育方法自然不能一样,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班主任对待有缺点的同学,好比医生对待病人,有的只需心理暗示,有的需要吃药,有的需要打针,有的则需要你果断地拿起解剖刀,割掉其思想上的毒瘤。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因受到鼓励而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四、预见性
“明者睹未萌”,一个高明的班主任,应当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通过其他学生的反映,通过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等,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不正确的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制止不良后果或恶性事件的发生。娄方钦任高99级1班班主任时,班上一位姓杜的女生,因神经衰弱,学习成绩一度下降,反应出有弃学,轻生的念头,我便找该生谈心,同时让班上的同学与之交朋友,正面感化她,还找她的父母一起作工作,鼓励她上进,后来这位同学不但身体恢复了健康,而且高考上了本科线,被成都医科大学录取。周呈容在近几年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也成功地预防了几例即将发生的打架斗讴事件甚至可能是流血事件。反观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都与班主任缺乏预见性有一定的关系。 五、 人文性
班主任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当然应当具有人文性。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通过在教室张贴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办主题专栏,办专题黑板报,为学生创设人文环境,即建芝兰之室熏高尚情趣;通过订阅健康报刊,向学生传输人文精神;通过举办环保等专题班会,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而更多的是找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解除学生的忧虑,解决学生的困难,以人文精神感染学生,从而增强其向心力。一声问候,可能开启你通向他内心的门户;一个微笑,便搭建起了思想交流的桥梁。 六、丰富性
要让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光是板着脸说教是不行的。中小学时代正是学生
活泼的年龄阶段,班主任如果枯燥地布道,必然乏味,不但达不到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引起学生反感。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如“****是科学还是邪教”、“上网聊天弊大还是利大”、“学生与法”等问题,可以采用演讲赛,辩论会,竞猜,看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从活动中明辨是非。爱国,环保等公德教育可结合春游,秋游,形象设计,写调查报告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德育教育的形式也应创新,应生动而又丰富多彩。 七、民主性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班主任要想让德育工作顺利进行,就要懂得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民主,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权威性放在第一。在开展一些活动,落实一些措施时,应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学生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每当举办重要活动或制定德育计划之前,都应当召开班干部会和学生代表会,听听学生的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让学生有兴趣,有积极性按你规定的去做,以免德育工作空对空。 八、公正性
“公生正,廉生威”。要让学生信服,班主任处理事情一定要公正合理,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可歧视差生,偏袒优生。批评或表扬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某同学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某同学平时表现差就做好事也无名。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而采取轻重不同的处理方式。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班主任应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权,求真、求善、求美,还学校教育一片净土,不能让世俗气污染了德育教育这块阵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树立正气,坚持正义,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九、原则性
学生不喜欢冷面孔的班主任,但不等于不喜欢坚持原则的班主任。通过调查,学生更不喜欢软弱无能,毫无原则性的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坚持原则,在班上扶正气,压邪气。当班干部正确的管理得不到理解时,班主任要坚决支持班干部;当好人好事受到讥讽时,班主任要伸张正义;当歪风邪气嚣张时,班主任要果断制止。 十、包容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班主任,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不能一棍子打死,
要多一分宽容,耐心疏导,允许他们改正错误,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另外,从严治班固然不错,但如果事事非要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会认为你斤斤计较,进而导致逆反心理,使你的德育工作无处落实。例如,对于有早恋行为的同学 ,点到为止即可,不必了解学生的细枝末节,应容许学生有一定的隐私权。对学生的宽容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从而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工作有时也应采取一点老庄的无为而治。
在育人过程中如能坚持以上“十性”,德育工作一定会有效果。但德育工作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有创新意识。愿我们共同引万道清泉浇时代花朵,倾一腔热血铸高尚灵魂。
班主任的威信是怎样失去的?
一、班主任不以身作则,失去感召力
学生面对班主任,用不着施加压力,多会听从班主任的指导。但是,要让学生敬佩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人格感召力,班主任就必须善良正直,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努力做到。
二、说话不算数,失去信任基础
班主任说话一定要算数,不能轻易对学生许愿,一旦答应了学生,就必须兑现——“言必行,行必果”。
三、批评、打骂,失去感情基础
人们常说“打是亲,骂是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学生的错误,适当的惩罚对于维护班级或者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需要的,但大多数的犯错的学生是不可能仅凭班主任的责骂就知错能改。事实上,班主任经常不停地批评、指责、挖苦学生,甚至见错就罚,张口就骂或是动手体罚学生,常常会影响他和学生的感情,学生也不会心甘情愿的服从他。陶行之说过:“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而不是武力。” 所以,班主任要真诚的关爱学生,深入学生中去,全面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相关情况:性格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自尊心强还是不强,家庭背景怎样,人际关系如何等等。对违规学生,班主
任要认真细致地查清其违规的前因后果,要多站在学生的角色立场上,本着理解,关爱,教育的目的,慎用惩罚,别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暗伤”。
四、不闻不问,或是一味迁就,失去原则性
学校是一个需要规则和秩序的场所,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不行,如果错误的行为没有受到一定的惩罚,或者是教师放弃了对违规行为的规劝,那么,学生中这样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比如学生在晚自习学习中看课外书,班主任仅提示他收起来并不做适当的思想教育的话,这有可能告诉学生:“看书并没有让老师很生气,收起来而已,看来,下次小心一点就是了,反正他不会收我的书。”此时,如果换一种做法,班主任先是收起学生的书——暂时做保管;后在办公室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再次是约定一定的时间归还书。这样做会让学生明白:“首先晚自习看书,是不对的,老师会没收书的;其次,老师说得通情达理,做得合情合理。”
五、要求过多过细过死,失去可接受性
有些班主任认为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缺少行为规范。所以对班级是亲力亲为,对任何事情是“事无巨细”,一管到底。总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重重的约束,学生不照办或是违反了,就没完没了的指责唠叨。这样学生的抵触情绪就很大了,自然就要有:顶嘴、沉默或是逃课的现象。这样管理出来的“乖”学生不仅不会感谢班主任,相反,学生总是趁班主任“老虎打盹”的机会捅一些小娄子出来,让你是“雪上加霜”。要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父母与教师的权威地位已经动摇了,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探索者。做为班主任的你应该改变管理观念,允许、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管理中去,让学生自身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真正成为与班级荣辱与共的小主人。
六、情绪化管理,失去稳定性
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看自己的态度。情绪好的时候,学生犯了错误或是说上一两句,或是一笑了之;情绪不好时,看学生哪里都不顺眼,稍微有一些小错就像是点着的鞭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明白了,关键不在自己的对错,而在于班主任的脸色,只要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好,我就可以是个好学生;什么时候班主任不高兴了我就是老实点,做一只沉默的羔羊没有什么不好的。
由此可见,要想使班级学生稳定,班主任就要克服面对学生时的情绪化,简单化,学会辨证的全方位的看待学生,树立育人为本的学生观。因为,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同时班主任就已经把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了。
七、配班教师的意见不一致,失去完整性
班主任的教育与任课教师主体教育的思想不一致,有的是严格要求,学生有错就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有的是只管上课,不管课堂纪律,学生出现问题有班主任负责去做工作。这样学生就会钻空子。看什么样子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看什么样子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积极的耐心,要勿急躁,少训诫,重疏导,多激励,积极采取多种对策,尽力解决好学生在求学时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让青春的阳光永驻他们年轻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18个细节
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对班主任来说,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下面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有助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1.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因为硬邦邦的敲打声冷酷、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你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3.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4.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5.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6.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7.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8.不要在饮酒后批评学生。酒精的作用会让你情绪冲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
9.不要从窗外或后门窥视学生。这会让学生产生隐私被揭穿、人格被侵犯的感觉,从而失去对你的信任,甚至对你产生厌恶心理。
10.不要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因为甲学生极可能很快就把你的话传给乙学生,甚至在班里散布,这既会对乙学生造成伤害,又会使乙学生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你的出气筒,而是需要你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你的不当言论不仅会损毁其他教师的形象,也会损毁你自身的形象,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16.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老师
并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
17.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18.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以上这些细节仅仅是班主任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细节还需在具体工作中细心观察,耐心捕捉,认真对待。只要班主任心中有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一定能够把班级工作做好。
班主任可以不为的几件事
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班主任对哪些工作可以不为或少为。 1.班级黑板报的刊出
出一期黑板报,要做选配人手、清洗黑板、购买颜料等准备工作,要围绕主题找材料,要排版、抄写、画图、清理物品。如果这些都由班主任考虑,具体事务都由班主任操作,效果不一定好,还忙得焦头烂额。班主任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干,这样效果会更好。班主任只要规定制度,选好负责人,强调一下要求就可以了。我班就由两个小组轮流办报。这样与固定的几个学生办刊相比,起初质量可能不怎样,但可以减轻工作负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久而久之,黑板报的质量也就会提高了。 2.学校文艺节目的准备
对这类工作,班主任让文娱委员按照学校要求去做就行了。当然,在准备过程中,班主任要常常过问进展情况,当文娱委员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帮助。演出的前几天,班主任要让学生预演一次,这既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听取意见的机会。
3.不找考试偶然失误的优秀学生谈话
每次考试后,班主任一般要找成绩退步较大的学生交谈,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但对于一贯成绩较好的学生,班主任不要立即找他们谈话,否则,会给其带来思想压力和打击。班主任不找他,说明不担心他,相信他。再说,偶然的失误是正常的,班主任不用大惊小怪。上一届的班长,有一次考“砸”了,我没特意找她,还象往常一样对待她。后来她在周记中说,我的充分信任,让她很感激。 4.涉及购买的事务
尽管学生的大宗物品,如书本等,学校开学初就统一收费统一购买了,但班里难免要买一些东西。学生对这很敏感,有时还以为教师会捞到什么好处。因此,这种事情就不必班主任去做。当然,班主任帮助了解情况,建议学生派代表购买是可以的,否则让每个学生自己去购买,费时价贵,且型号规格又不一样。比如班级饮用水,我作为年级组长,建议让学生干部操作。可是一些班主任认为自己统一收钱,要购买时,学生干部再到自己这里拿钱,没什么麻烦。过了一个学期,这些班主任才夸我的做法好,说是万一自己不在,就会影响买水;再说,自己没有及时记载,时间长了,弄不清楚花了多少钱;况且钱拿来找去,也挺麻烦的。 5.考验纪律的第一次
第一次自修课,第一次午睡等,班主任往往会非常重视,因为“万事开头难”,开始规范了,慢慢养成习惯,以后工作就轻松了。但我正相反,第一次,我一般不到场,这样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但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事前要明确要求,并提醒班干部要留心观察,对不良现象要及时阻止;第二,对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认真分析,及时处理,并提出更合理的要求;第三,随时亲临现场抽查,这样既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能消除学生以为班主任不会来的侥幸心理。 6.学校活动的总结
无论是文体活动,还是学校年级的值周工作,班主任都可以安排相关的班干部进行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干部的能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总结的内容也往往更到位。不过,班主任要做好如下工作: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充分反映情况;学生写好的总结要认真看一遍,及时修改补充。 7.学生的细小违纪
我们班主任随时都有可能发现学生细小的违纪现象,如果班主任处处较真,马上批评或找他(她)谈话,肯定要忙得团团转,同时情绪受到影响。这并不是说对学生的细小违纪撒手不管,而是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比如给学生一个警告的
正在阅读: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学策略05-19
液晶电视电源板维修经验10-24
与书为友作文500字07-10
西南大学课程论文封面12-10
高炉工程概算投资表08-30
2011年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及高中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281页)第9专题_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208-13
SMT分级方法04-13
《雷锋》电影观后感04-02
武警的个人入党自传范文03-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班主任
- 心理学
- 策略
-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