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倾听策略的教学诊断与导引-文档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13 10: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生倾听策略的教学诊断与导引

一、倾听策略的教学诊断1教师缺少倾听策略指导 针对“学会倾听”这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第二学段学生要 “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学生“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但很多教师不清楚该怎样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导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有效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案例一: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游戏》教学片段 师:今天呀,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来玩一次贴鼻子的游戏。其他同学请你睁大眼睛认真看,待会儿要说说游戏哪里有趣,谁说得最好,老师就请他也来玩一次游戏。

师:小朋友玩得好高兴啊,谁是小小观察员,说说游戏是怎么玩的,哪里让你觉得有趣?

(学生纷纷举手,在老师还没有请学生站起来说的时候,学生已经在位置上七嘴八舌说起来了,而且为了让老师和其他同学听到自己的发言,说得一个比一个响。教室里闹成一片,听不清大家都说了什么。)

案例中教室里之所以闹成一片,从正面来看,当然是学生观

察认真,发言积极,不仅有话可说,并且还愿说、能说。但大家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各说各的,嘈杂一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交流不畅,无法清楚地知道学生到底在说什么。像上述案例中的失控情况不仅在口语交际课上出现,还常常出现在其他课堂上。老师在讲解分析时,班上总会有学生不注意认真听讲,同学正发表看法,他却认为别人的看法跟自己没有关联,听不听无所谓,自顾自地思考问题,不注意接收同学发言的信息,导致难以跟同学就发言内容进行对话交流。有些同学又急于表现自己的看法,总是才听同学说了半句,就随意打断别人的表达。这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是学生倾听能力有所不足,也是缺乏倾听素养的表现。从口语交际层面来看,究其实质,其实在于倾听策略的缺失。这个缺失可能来自于学生,是学生没有遵循倾听的策略,专心致志地听同学发言。也可能来自教师,是老师没有对学生及时进行策略的指导,要求学生保持安静,集中注意,才导致课堂教学场面失控。

2学生缺少一定的倾听能力

倾听策略指导的不及时、不到位,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顾他人发言,抢着说话,还表现在听话时学生抓不住他人要表达的要点,不能完整地听记主要内容,听不懂他人话里的意思,等等。

案例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会转述》教学反思片段 这一天的口语交际课内容是“学会转述”,为了让学生能在

生活中学会这个技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上课前,我特地安排了一位同事来配合我的教学。

同事一走进教室就问:“请问你们班的马老师在吗?我是陶研会的周老师,请你们帮我转告马老师,这个星期五有个会议,她要准备发言,我到时候跟她一起去。等马老师回来,记得叫她给我打电话,我的手机号码是XXXXXXXX(重复说了3遍)。”说完就走了。

该上课了,我一走进教室,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说有人刚刚来找我。我假装不知道,故意问:“是谁找我呀?”学生们没有问,当然答不出来。我抛出提示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回想性别、年龄、高矮、胖瘦、衣着打扮等等。

在学生们具体形象地把我那个同事描述清楚后,我非常肯定地揭晓了答案:“一定是陶研会的周老师!”学生们特别高兴。 我接着说:“周老师肯定有什么话让你们转告吧?谁听清楚周老师的话了?谁能把刚才周老师说的话准确地转述给马老师呢?”

学生们举手转述周老师说的话,但没有哪位学生能一下子完成转述,不是少了这个信息,就是漏了那个信息,无论如何也记不起周老师的电话了。

上述案例中来访的周老师要求小朋友转告给马老师的话虽然不长,但信息量丰富,几句话中交代了来访者的姓氏、工作单位,包括了要求马老师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还约定了一

起开会,并告知了联系电话。尽管周老师特别提醒小朋友认真听,但学生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倾听这么丰富的信息量,概括出周老师话语中的所有要点,明显有难度。

二、倾听策略的教学导引 学习倾听策略,提高倾听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进行听记、听辨、听写、听评等专题训练,又可以抓住日常聊天等生活中的机会进行随机练习。 1强化倾听意识

人能听话,但不代表善于听话,善于听话需要接受一定的训练。但无论哪种形式的专门训练,首先要强化倾听意识,要认识到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和倾听者是能相互影响的,倾听者的态度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到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从而影响到说话者的表达,说话者表达的好坏、快慢等也会影响到倾听者的行为,“说”与“听”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顾别人的话、抢着说话、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等,都是不善于倾听的表现,既不尊重说话者,更影响彼此的交流。上面案例中的教师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点,特别强调“请听规则听得最认真的小朋友来玩游戏”,并用“大家应该怎么听别人说话呢”这样的提问来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在口语交际课上有意识地养成并强化了学生的倾听意识。 小学生表现欲强而自控力差,倾听意识的养成还要进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如果出现学生不听完别人的发言就抢着说话的现象,老师可以温和地提醒他们:“你再等等,听完他的发言你再说,好吗?”同时,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眼神和动作提醒

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样既维护了发言者,也没有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去打断别人的发言,但也不认真倾听同学的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问问他:“你听清楚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了吗?”这样就会引起他的足够重视,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一个提醒。长期坚持类似的训练,学生必然能做到在静听别人的发言后才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掌握倾听策略打下坚实基础。 2开展专项训练

(1)聆听法。这个方法就是要训练学生集中精神,有耐心地倾听他人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教师可以在上课初始播放或者朗读一段有效信息较多的文字,内容可以是新闻播报、课文片段朗读,也可以是学生习作介绍,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听后回答老师的提问。刚开始进行聆听训练时,内容偏浅显一些,语速稍慢;等训练一段时间,内容可以逐步加深,语速慢慢加快。训练可以天天开展,也可以每周开展两到三次,一方面训练学生能够在倾听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调整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听话过程中能集中精力捕捉那些最具有价值的信息。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自然能学会专心致志地听。

(2)听记法。这个方法就是指把听到的内容迅速地记录下来,训练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快速、准确、持久地记住说话者表达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跟聆听法训练中可供训练的内容一样,用来听记的内容可以选自教材,也可以来自报纸杂志上的

文章,或者从网络、广播、电视中选取片段,还可以是身边发生的故事,等等。学生年级不同,训练要求也不同。一开始先听记词句、语段,慢慢学习听记片断,再逐步发展到听记整篇短文,乃至学会记录纲目、要点等。速度可以由慢到快,逐步提高。 (3)听说法。这个方法就是把听和说的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完朗读或播放的材料后,复述内容,概述大意。听说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倾听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跟聆听训练和听记训练相比,这项训练的难度要更大一些,需要在学生经过一定训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倾听能力后再进行。学生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才有可能不受其他信息的干扰,在倾听中把握所听材料的整体内容,扣住关键语句,概括大意。达不到这个层次,倾听就没有价值,只能像我们俗话所说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4)听测法。这个方法就是指从听到的话语中迅速概括、猜测揣摩、思考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或言外之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听懂对方话语中的“潜台词”。比方说,教师介绍美国知名演讲家卡耐基的经历,告诉学生年轻的卡耐基曾经连续十二次参加大学的演讲比赛,但由于临场表现不佳,都没能取得佳绩。在第十三次比赛前,他特地向老教授请教。教授告诉他:小伙子,猫抓老鼠的时候,它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老鼠身上,它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注意自己。老教授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真正想教给卡耐基的是什么?学生可以反复咀嚼,体会老教授要告诉卡

耐基的只有一句话――“只有全神贯注,才会取得成功”。 (5)听评法。这个方法就是指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对说话者的表达技巧、话语风格、性格特征等方面发表评论,或者根据听到的材料,鉴赏所听内容的语言、节奏、韵味。口语交际不是要让学生成为温顺的听众,而要倡导学生成为思考着的听者,在倾听中增长智慧、提高素养,既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又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与听说法相比,听说法更多地侧重于对所听材料内容的把握,而听评法则更多地需要在认真思考之后,得出一定的结论,作出相应的评价。两者比较的话,听评法对学生所具备的倾听能力要求更高。而一旦学生具备听评能力,意味着他们也就掌握了相当的倾听策略。

在进行倾听策略的专题训练外,其实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还是日常训练。在生活中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彼此间聊天的机会等,随时随地地使用专题训练中习得的倾听策略展开交流,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倾听能力。其实,不管是课内训练还是课外训练,专题训练还是日常训练,有计划的训练还是无意识的训练,只要我们能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倾听时专心致志,注意概括要义,揣摩言外之意,并进行积极应答,学生一定能运用好倾听策略,顺利进行口语交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