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经典案例

更新时间:2024-04-07 07: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资本运营经典案例-------解密碧桂园 碧桂园公司概况

1992年发家于广东顺德的碧桂园以开发超级大盘见长,且近年来扩张迅速,截至2008年4月,已有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域,以及在湖南、内蒙古、江苏、辽宁、安徽等地的45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

1992年起家于广东顺德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于2007年4月3日确定以上限5.38港元定价,发售24亿股,当中21.6亿股(90%)为国际配售,2.4亿股(10%)作公开认购,集资超过129亿港元。每股招股价4.18至5.38港元,4月20日正式挂牌。碧桂园上市后,总市值即突破了千亿港元,成为来自内地在港上市的房地产第一股。

报道显示,碧桂园近年的收益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建筑及装饰、物业管理和酒店营运四方面业务,其中房地产开发是获利最丰厚的一块。截至去年年底,碧桂园在内地共拥有2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大部分位于广东省内,此外还开发有10家四至五星级的酒店。 碧桂园上市重组过程

翻开碧桂园招股说明书中的“历史、重组及集团架构”部分,可能谁都想不到,一向以低调务实示人的碧桂园,在资本化之路上能够使出如此眼花缭乱的手段。令观者叹服。4月20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园,2007.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一大早开盘报7.01港元,全天最高价达到7.350港元,收市报7.270 港元,较其招股价5.38港元高出 35.130%,全日成交额为72.26亿港元,成交量10.04亿股。碧桂园的股价果如之前市场预期,远超每股净资产。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比起上市后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精彩表现,碧桂园在上市重组过程中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同样令人眩目。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碧桂园的重组就开始,动作不大,神神秘秘,因为是典型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有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的特性,更多的是内部瓜葛不清的资本结构,这个重组计划似乎不太容易。

典型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海外上市重组,一般要做三件事:第一步,企业转制,把原来结构不清楚的转成外资企业,这是为境外上市做准备。第二步,就是重组复杂的结构,让公司成为业绩漂亮、业务特色明显、发展有前途、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第三步,就是调整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政策,为上市铺平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道路。

剥茧抽丝般的重组方案

据粗略统计,碧桂园目前有顺德碧桂园公司等15家地产公司,增城凤凰城酒店公司等10家酒店,以及1家物业管理公司广东管理公司,2家建筑公司、装修及装饰公司腾越建筑工程公司和雅骏装饰公司,以及一家主题公园公司红荔文化村公司。总计28家有名有姓的企业。这些公司下辖多家公司,总计超过30多个组合,在不同城市还有不同的小股东。

如何把旗下一大堆企业转制?如何重组?在碧桂园的重组过程中,英属维京群岛(BVI)起到了关键作用。碧桂园在BVI先后共注册了十多家公司。下面根据它们在后来重组中所起的作用,分成几组。

首先,在2006年3月,5家新的公司成立,分别是“伊东”、“富高”、“智发”、“豪华”、“集裕”。2006年4月7日这一天,又有4家公司成立,分别是“柏辉”、“恒宙”、“永柏”、“兴辉”。同时,碧桂园的股东们都在这

一天拥有自己的海外公司,拥有碧桂园70%股权的杨家二小姐杨惠妍的公司叫“必胜”,公司元老杨贰珠的叫“多美”,苏汝波的叫“日皓”、张耀垣的是“伟君”,区学铭的是“喜乐”。这5家公司全部由个人全资拥有。 以上这些公司,全部是在BVI注册的离岸公司。 重组第一步

现在,第一组公司出面,我们称它们为“前四家过桥公司”(恒宙、柏辉、集裕及伊东)。2006年4月至6月,这4家公司签署多份股权转让协议。“恒宙”收购了14家地产项目公司,“柏辉”收购10家酒店公司,“集裕”收购1家物业管理公司,“伊东”收购了2家地产装修公司、1家主题公园公司。 这是重组第一步,那些地点分散、股权分散、信息分散的项目机构,整合在4家海外离岸公司旗下,完成了控股权的转移。

这一转移不是资产大挪移,而是为变换企业性质,把“内资企业”变成“外资企业”。2006年9月,碧桂园集团悄悄向广州市地税局申报:实施内资企业转为外资企业的转制。原因很简单:“前四家过桥公司”以离岸公司名义,收购国内企业,内资转外资。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为在境外上市创造条件。

最重要的核心机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2006年11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法定股本为38万港元,分为380万股,每股面值0.10港元。 同一天,一股股份被配发及以现金按面值发行给Codan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该股份于当天又被转让给杨贰珠。这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最老资格的创业伙伴之一,也是公司持股排名第二的股东。 重组第二步

接下来,第二组公司开始出手,我们称之为“后四家过桥公司”(即富高、兴辉、智发、永柏),2006年12月31日,这四家公司各自从现有股东手中收购“前四家过桥公司”(恒宙、柏辉、集裕、伊东)。“后四家过桥公司”现在已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收购代价是,“后四家公司”分别各自以70%、12%、6%、6%及6%的比率,向现有股东配发及发行新股份作为代价。

我们看到这样的新结构,“富高”100%控股“恒宙”,间接100%持有13家地产项目公司。再间接持有13家二级地产项目公司,总计26家地产项目机构。“兴辉”100%全控“柏辉”,“柏辉”100%持有10家碧桂园酒店项目公司,以及2家二级酒店企业。一共全资持有12家下属公司。“智发”100%控股“集裕”,“集裕”全控旗下广东管理公司。“永柏”100%持有“伊东”,间接持有3家公司。

收购完成,我们看到27家碧桂园旗下地产、酒店、装修、主题公园项目公司,已经装入“后四家过桥公司”。到现在,“后四家过桥公司”和“碧桂园香港公司”,5家企业实际上控制了42家碧桂园企业,这是碧桂园最主要的财源和商业价值所在。 重组第三步

资本路径很清晰:再把股权合并。5家BVI企业太多了。

又一家在BVI注册的“豪华公司”此次出面,“豪华”从现有股东手中收购“后四家过桥公司”,全资拥有,“豪华”并以70%、12%、6%、6%、6%的比率,向现有股东配发及发行新股份作为收购代价。同步,“豪华”向杨国强个人收购“碧桂园香港公司”,以“碧桂园香港公司”在2006年8月31日的资产净值1

12万港元作价。这样,香港公司也顺利归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旗下。这可以视为第三步。当然,“豪华公司”还不是最后的目的地,他依然是“桥”,只提供过桥的便利。 重组第四步

在BVI注册的“伟嘉公司”又现身,随即从现有股东手中收购“豪华”,以70%、12%、6%、6%、6%的比率向现有股东配发及发行新股份。

“伟嘉”通过总计6200万港元的贷款协议,认购“豪华”的新股,延续上面的多次收购。我们回顾一下,“豪华”之前认购“后四家过桥公司”新股,再之前“后四家过桥公司”认购“前四家过桥公司”的新股,再之前“前四家过桥公司”收购碧桂园中国公司。这一条资本重组链条就这样形成了。要注意的是,“伟嘉”不属于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它是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我们看到46家碧桂园公司终于集中到“伟嘉”这里。 多壳重组的利益考量

重组过程走到这一步,完成4次收购,涉及交易的BVI离岸公司超过10个。这可能是最有创意的重组,充满戏剧性,也复杂得让大多数投资客根本看不明白。他们会问:为何不是“伟嘉”直接收购46家公司,不就得了?都是自己人,干嘛搞这么复杂?

其实,很简单,要理顺民营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除了购并,还需要在财务上作调整。每一次收购,都会带来背后复杂的数值计算,而所谓的“资本专家”的价值就在此。碧桂园15年积累的庞大资产看似复杂,其实简单的交易中,获得了真正国际化的转型,这是真正的变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