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新)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7 05: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堂设计 第一课《春天》 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通过演唱《春晓》、《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 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 教 学 建 议 一、 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 二、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 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 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 材 分 析 1. 管弦乐《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 歌曲《春晓》 《春晓》是一首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春晓》创作的优美,深情的歌曲。歌曲是4/4拍,歌词描写了春天雨后清晨鸟语花飞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诗人赏春惜春的复杂心情。歌曲中出现了升4的音乐记号,需要学生去了解,教师采用动作,语言等多种方式去帮助学生掌握。歌词演唱过程中的两处一字多音,可以在前面的旋律练习中去解决。 3. 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 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1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 、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 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春天是一年四季中带给人们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师: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了,嫩芽也张开了小嘴像我们说,春天天气真好啊! 小朋友们,春天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春意盎然,小草、小蝴蝶和许多小动物们都在尽情地欢唱、尽情地跳舞,既然春天这么美,那还有哪些同学能够演唱赞美春天的歌曲,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生:让学生自由回答,并引出古诗《春晓》 二、丰富拓展(古诗知识) 师:刚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啊,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你们想不

2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想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师:提问: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生:略) 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还为我们配乐朗诵。 1、按节奏朗诵古诗《春晓》(老师和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在这首诗里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生:鸟鸣声,风雨声,花瓣飘落的声音。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描写了春天雨后清晨鸟语花香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诗人赏春又惜春的复杂心情。 2、出示节奏谱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来朗读(歌曲伴奏作为音乐) 师:这首优美的古诗和刚才的那段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创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三、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你们想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并感受歌曲情绪。 2、跟录音学唱歌曲《春晓》。 3、老师电子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4、老师唱词,学生用“la”音来模唱。 5、轻声演唱歌词。 第三课时 一、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 《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3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第二课 《放牧》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牧童谣》、《牧童短笛》,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谣》、《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按三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 材 分 析 1.歌曲《牧童谣》 《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歌词简单、通俗,采用问答的形式,抒发了儿童们热爱光明的真挚情感。“那斯那斯嗨”的歌词增强了趣味性,充分的表现了牧童在放牧对歌时顽皮而活泼的情趣。 2. 欣赏曲《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全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无声调式特点,乐曲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乐曲的末尾减慢渐慢渐弱,音区上升,结束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3.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

4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拍拍小手》律动。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来看下我们书上的图画,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原来是一位放牧的小牧童。这悠扬、清脆的竹笛声美不美?小牧童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他放牧时演唱的童谣,大家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牧童谣》。 三、进行新课: 1、初听范唱《牧童谣》,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 3、复听范唱,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腿、握拳)。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4、跟琴学唱歌曲《牧童谣》 5、带着动作,跟随伴唱表演《牧童谣》 四、欣赏《牧童》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5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牧童谣》 学生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牧童谣》,体验歌曲中的情绪。 二、欣赏《牧童短笛》 1、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牧童的童年是怎样的?(板书:牧童) 2、初听 师:边听边用动作告诉我: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生:钢琴?好像还有笛子。可以分为两段?三段? 师:听得真仔细!这是一首钢琴小品《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师: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它是A—B—A1带有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3、分段聆听、哼唱主题旋律: (1)乐段A、感知复调音乐: A、细聆听乐段 B、了解复调音乐.我们把这样的曲子称作复调音乐。它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声部之间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成为一个整体 。巴赫是最伟大的复调音乐作曲家 。著有《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等复调作品。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中国最早、最成功地运用了复调技法的作品。 C、哼唱主题旋律A: 师:我很喜欢这句主题旋律,听我先来唱一唱。用悄悄话的声音跟着我一起唱一唱吧!注意声音的位置高高的,面带微笑,唱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2)乐段B、感知乐曲的变化: A、聆听乐段B: 师:听,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又想到了什么情景? 生:情绪变得欢快了… 生:牧童好像在快乐的玩耍… 师:想象的真好!让我们用歌声来感受一下牧童快乐的心情吧! B、哼唱主题旋律。轻快、跳跃的哼唱 (3)乐段A1、知道“加花变奏”创作手法: A、比较聆听: 师:仔细聆听,乐段A1与A乐段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好像速度快了… 生:我觉得音符多了… 4、介绍著名音乐家—贺绿汀: 师:是谁创作了这首动听的钢琴曲呢? 生:贺绿汀 师:他是中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写作这首《牧童短笛》时,他还是个学生呢!

6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歌曲《牧童》 二、学习歌曲《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三、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4.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四、复习歌曲 《放牛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 《手拉手》 教 学 内 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二册第三课《手拉手》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雁群飞》、《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 学 建 议:

7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教 材 分 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编创的打击乐曲。 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有的如箭离弓,飞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悠闲自得。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 教 学 安 排: 二 课 时 教 学 意 图: 以“游戏”为主线,以编、唱、跳、演为手段进行教学。 教 学 准 备: 电子琴、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1.歌曲《雁群飞》 2.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8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3.编创与活动: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歌曲《雁群飞》,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团结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 学 准 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一、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的自编动作表演。 三、歌曲《雁群飞》教学的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评价活动: 教师适当小结,适时下课。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1.歌曲《数鸭子》 2.聆听《鸭子拌嘴》 3.编创与活动: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鸭子拌嘴》,学唱歌曲《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9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 学 准 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一、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鸭子拌嘴》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4.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 四、表演《数鸭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它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再把两种声音合起来。 提示: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要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4.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五、音乐活动: 1.认识四分休止符。不告诉名称只告诉休止一拍,应提示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2.连续拍击 ×O×O×O×O:‖ 3.看看歌曲《数鸭子》中有几个“O”。 4.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谱。 提示:唱到“O”时怎么办? 六、课堂评价活动: 教师适当小结,适时下课。 第四课:长鼻子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二、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观歌曲。 三、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10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围绕本课主题“长鼻子”,突出人与自然的主题,从认识大象开始,向学生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教 材 分 析: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3.歌曲《可爱的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3/4拍,结构是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 X X XX| X X X0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诉小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可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事物,吃什么、住在哪?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11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提示: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三、学习歌曲《可爱的小象》 1.完整地聆听歌曲演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它小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看哪一组编唱得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设计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从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边听边说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大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二、聆听《大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1.完整聆听歌曲演唱。采用听唱法教学。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为小组创编动作,要让学生听着演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12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大象怎样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五课:游戏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二、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三、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或三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蒙古族民歌或描写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器乐曲、舞蹈构成一课,旨在通过音乐的学习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乐。教师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风情,如吃的、住的、用的物品等。 三、把本课学会的歌曲唱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教 材 分 析: 本课从形式上分可分成欣赏和唱歌两个部分。欣赏曲子有两首。一首是管弦乐《火车波尔卡》,另一首是钢琴曲《捉迷藏》。教唱歌曲有两首。一首是《火车开啦》,一首是《躲猫猫》。从内容上看,歌曲《火车开啦》和管弦乐《火车波尔卡》都是以火车为题材的,而歌曲《躲猫猫》和钢琴曲《捉迷藏》是以儿童游戏为题材的。但不管怎么分,整课教材是以游戏贯穿始终的,充满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火车波尔卡》、《捉迷藏》感受音乐的鲜明形象,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学习歌曲《火车开啦》、《躲猫猫》,通过游戏的形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创编动作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该课划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表演《火车开啦》和欣赏《火车波尔卡》。第二课时:表演《躲猫猫》和欣赏《捉迷藏》。第三课时:复习以上内容进行创编与游戏活动。

13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听《火车波尔卡》,唱《火车开啦》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欢乐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音乐《火车开啦》律动进教室,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到米易站、成都站、北京站入坐。 (二)利用课件和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到北京我们坐什么车去啊?(火车)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米易火车站去坐火车。拿出火车玩具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进行开车演示,然后打开多媒体课件,播放火车启动、加速、到站的片断,让学生了解火车的汽笛声以及火车启动、慢跑到加速和有规律的快速运行,最后火车到站减速到停止的全过程,然后老师带着学生上火车,使学生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去。 三、学习歌曲《火车开啦》 1、老师提醒学生火车马上就要开啦,请学生坐好,播放《火车开啦》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通过按节奏读歌词等形式学唱歌词。 3、听老师范唱,学生小声跟唱。等学生会唱后要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自编动作表演。 四、欣赏《火车波尔卡》 (一)聆听《火车波尔卡》 1、初听音乐,让学生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说自己想像的事物。 2、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说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 3、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编创与活动 1、播放课件中火车开动的各种声响,让学生学学火车的叫声、大轮声和小轮声,并完成书本的填写。 wu ---- wu ---- honglong honglong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kacha kacha ____________ 2、请三组同学分别模仿火车叫声、大轮声和小轮声。然后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14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两组间的合作:a、同时读出火车叫声和大轮声。 b、同时读出大轮声和小轮声。 三组间的合作:同时读出火车叫声、大轮声、小轮声。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3、根据节奏和强弱分组设计“火车开来,又开走了”的情景。 4、编创开火车的游戏。 用凳子安排好三个站点。小黑板上分别写上米易站、成都站、北京站。选好火车司机,给他戴上司机帽。安排好第一批旅客。其余同学在各站点等车或送行。从杭州站出发到北京,一路上唱着歌,做着开火车的动作。每到一个站都有上车和下车的。送行的人拿着小旗挥舞着或拍着手唱着歌。到北京后模拟到天安门广场欢呼。然后换司机从北京站到杭州站。游戏可以反复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游戏的机会。 五、小结。开着火车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拍皮球》《跳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初步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难点、重点:学习歌曲,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三、教具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皮球。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发声练习 2、我想知道小朋友们喜欢运动吗?好!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 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请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师:今天咱们要举行的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 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这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 3、学习歌曲《拍皮球》 师:下面我们来边欣赏歌曲,边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好吗?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情绪怎么样? 2、师:我们先用哒哒哒的声音来唱一唱这首歌的旋律好吗? 3、朗读歌词 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

15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4、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①:处理难点:3 6 6 6 ┃ 3 5 5 5 ┃ 嘭通 嘭通 嘭通 嘭通 (先把两小节的音准作比较,请学生先听辩两小节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 ②: 6 ·5 3 6 ∣ 5 2 3 | 5 2 3 | 1 - ‖ 大 家 玩得 多 愉 快,多愉 快。 5、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接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6、欣赏《跳绳》,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做微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一、第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第三课时 复习以上内容进行创编与游戏活动 第六课:美好的夜 教 学 目 标: 1、对比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能用语言和动作简单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准确做手势模唱《闪烁小星星》的旋律,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闪烁的小星星》。 4、能用欢快的歌声和简单的动作,有节奏地表演《星光恰恰恰》 教 学 建 议: 5、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聆听、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二课时安排学唱歌曲《闪烁小星星》,做歌表演,探索和认识“音的高低”。第三课时安排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学唱歌曲《星光恰恰恰》,学跳集体舞。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小宝宝睡着了》,这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小宝宝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2.欣赏曲《摇篮曲》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两百余首歌曲中最受欢迎的

16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一首。歌曲具有民歌风格,曲调温柔亲切,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后乐段则在两个乐句句首使用了八度大跳,抒发了母亲凝视着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激动地心情。 3.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的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的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歌曲《星光恰恰恰》 《星光恰恰恰》,活泼欢快,节奏与歌词水乳交融,适合低年级学生唱跳相结合的律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聆听《摇篮曲》,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二、教学目的: 聆听《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学习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发声练习、节奏练习 3、聆听《摇篮曲》:老师介绍欣赏的内容;录音播放,学生欣赏并体会乐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4、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先听录音机范唱;跟电子琴学习歌曲;学生集体连起来进行演唱。 四、巩固练习: 集体演唱歌曲;分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探索和认识“音的高低” 二、教学目标: 围绕“星星”的主题,引导学生在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中,学习运用节奏、形体律动和表情等基本要素,并通过对星星的观察及富有情感的想象,引发学生感受自然带给人类的幸福和快乐。学生学会歌曲,并能跟随音乐“动”起来。

17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三、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歌 通过音乐和学生问好,体现了音乐课的特色。最后加入声势活动,拍手××|×× ×|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2、发声练习 3、学习新歌。首先我们来猜个谜语“点点银花放异彩,白天不开晚上开,一闪一闪眨不停,要问多少数不清”,这是什么呢? 生:星星。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星星的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4、听录音示范。 问题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唱这首歌? 生:喜悦,愉快,高兴…… 5、歌词学习⑴全体同学一起读,找出不认识的字,教师给与指导。⑵按节奏,一边读歌词一边拍手打节奏。⑶找同学读歌词,其他同学为其拍手打节奏。(检验学生对歌词及节奏的熟练程度) 6、歌曲学习。⑴试着将歌词填入到乐曲当中。⑵更为熟练的唱歌曲,边唱边打节奏。⑶分组演唱,一组演唱,一组伴奏。 7、律动教学。⑴启发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师:我们学会了这么好听的歌曲,如果加上好看的动作那就更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美丽的动作加入到活泼的乐曲当中吧,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吧!⑵请学生上前表演自创的动作。教师给予肯定,并颁发小星星皇冠。⑶教师创编动作,学生模仿。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精彩的演出,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表演一下了,看看老师创编的动作好不好看…… 四、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都很出色,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的演唱并表演这首歌曲。下节课我们还要请同学到前面为大家表演,看看哪位同学创编的动作最富有创意,最漂亮!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学唱歌曲《星光恰恰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恰恰恰》,并能用自制沙球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2、用欢快的图谱、动作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快乐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熟悉《星光恰恰恰》的旋律,能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同情绪。

18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发声练习 3、先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4、学习歌曲《星光恰恰恰》 5、情境导入:师:在美丽的夜晚,夜空中无数的小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声,会唱的同学轻声和他们一起唱起来吧!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6、初步感知全曲:1、问:接下来顽皮的小星星准备干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完整欣赏全曲) 7、师:你们想像小星星在干什么呢?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师:原来星星们在举办一场舞会!你能给这首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吗?《星光恰恰恰》 8、跟录音范唱,并跟琴学习歌曲 9、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优美,同时引导学生要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段旋律。 10、师生表演《星光恰恰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舞曲《星光恰恰恰》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听着《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第七课:巧巧手 教 学 目 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采蘑菇的小姑娘》、《铁匠波尔卡》。 二、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巧巧手”为主题,是一个劳动光荣主题的学习,教师可提前预备一些旧报纸,便于学生利用。 教 材 分 析: 1.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叙事歌曲,唱腔和念白非常接近,亲切自然,容易上口,歌曲的后半部分朗朗上口的衬词,使歌中小姑娘活泼可爱的形象栩栩如生。 2.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19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示出采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地劳动的情景。乐曲中间转为G大调,用二部曲式写成。中间部主题强调后半拍节奏的主题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用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响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3.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 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歌曲《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 × ×|× ×| 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采蘑菇的小姑娘》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中是怎样形容小姑娘采的蘑菇又大又多的那?她把劳动成果换成了什么礼物?又和谁分享?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表演《粉刷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夸奖,你

20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采蘑菇的小姑娘》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铁匠波尔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边听音乐边指看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看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三、编创与活动: 1.认识串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手持串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3.展示每个学生的探索。鼓励学生不同的探索。 四、表演《理发师》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简单叙述歌曲内容。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 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 五、编创与活动: 1.认识沙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看右面的练习: 第1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一下, 第2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两下。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21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第八课 时间的歌 1.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 聆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1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作,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 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手段,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 2.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此曲也有泽作《打切分音的钟》、《打出切分节奏的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同年夏季由波士顿通俗管弦 安德森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 908年6月29日生于英国剑桥。他从小喜欢音乐,早年师从辟斯顿学习作曲。1930年,安德森来到德国进修。后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时,成为这个大学的学生吹奏乐队的指挥。1935年,他到波士顿担任过管风琴师,后来又到纽约从事指挥工作,在此期间,他创作、改编了一些管弦乐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征入伍,曾在美国陆军当翻译官。战后,他又回到波士顿,经常为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创作一些管弦乐小曲,还在一些乐团担任客席指挥,曾任美国作曲家协会主席。1975年5月18日,逝世于伍德布里,终年68 安德森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哈佛幻想曲》、《打切分音的钟》、《以色列组曲》、《小号手的摇篮曲》、《会跳舞的猫》、《打字机》、《蓝色的探戈》、《遗忘的梦》、《船长 1945年的一天,安德森房间里的一台小闹钟出了毛病,它走走停停,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漫画式的描绘性标题乐曲,幽默而诙谐。作曲家笔下的小闹钟似乎厌倦了正确而呆板的“嘀嗒”声响,别出心裁地试着发出“摩登”的切分节奏,最后陷入毁坏的困境。

22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乐曲为C大调、4/4 3 《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2/4拍,F 时钟嗒嗒走动的声响。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并采用了曲调的模进、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间珍贵而紧迫,要珍惜时间,懂得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4 《这是什么》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为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 歌曲的旋律在有规律的节奏配合下,轻松、跳跃,第一、二乐句形象地描绘出钟表的机械声和报时声,第三乐句是重要的两个小乐句,呈示着两个设问,第四乐句是个扩展的尾句,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结合歌词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并暗示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早上好》、《小麻雀》 要求: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在钟表店里》 1、 导入: 请小朋友们听一首乐曲,听后烁烁这段音乐,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 2、 初听音乐 听后讨论 师:你听到了哪些钟表的声音? 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杜鹃报时钟、小闹钟 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大钟 3、 复听音乐 要求: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师:你觉得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23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4、 学生讲故事。 四、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 导入: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它的主人了,于是小主人开始修理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孜孜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 听录音 要求:学生随着课本上的图形谱按节奏用手指点。 3、 师:你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呢? 请小朋友再听一边,听到后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 复听音乐,学生用手指点。 4、 师:铃声响了几次? 学生讨论回答 师:请你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5、 再听音乐,学生用笔画。 讨论后再评价。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2、 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小麻雀》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 导入: 师:图上画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常说时间像小马车?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听听歌中是怎样说的。 听范唱录音 学生自由说 师:在同样的时间里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 2、 师:你会做骑马动作吗? 指名做 师:还有哪些动作? 学生表演扬鞭、甩鞭动作。 放歌曲录音,学生做动作(两边) 3、 朗读歌词 4、 学唱歌词 听录音跟唱,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

24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感受音的高低。 重点练唱“哒”。要求用舌尖动作,吐字清晰,唱时有力。 注意节拍重音,字头清楚。 跟老师的琴唱一边。 跟录音唱。 5、 分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教师做适当指导 6、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讨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伴奏比较合适呢? 串铃、双响筒、铃鼓、响板 提示: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分组活动 7、 分组汇报 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把学生分成二批,让每组学生自由选择。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 表演《这是什么》 2、 用打击乐器伴奏 3、 拍电报游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时间像小马车》 边唱边表演 指名学生背唱 三、新歌教学 1、 导入: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听后说说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 2、 听录音 3、 听教师范唱,随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4、 朗读歌词 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 学唱歌词 轻唱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词。 重点:“滴答”唱得整齐轻巧。 “当当”相对要强,连贯。 6、 连唱,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7、 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 学生评价

25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8、 用打击乐器伴奏 提示:怎样敲最合适? 看书上伴奏谱练习。 重点:二声部处 教师弹旋律,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1、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师: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 学生自由说。 出示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等物品 师:怎样使他们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学生讨论 探索,发现自己身边的物品,敲击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短的声音。 敲出来给同学们听。 2、传消息 讲规矩:请第一个小朋友想一个节奏,写在课本上,然后点在下一个同学的手心里,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边读边打出节奏,由其他同学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然后由下一个学生换到第一座位,游戏继续开始。 开始游戏 评定:根据每小组节奏准确率的高低确定优胜组,在自己的课本上画大红花。 五、小结,师生再见。

26

教学杂谈 课堂设计 教学杂谈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y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