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级社工实务

更新时间:2024-03-14 01: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者试试卷

第一题

刘先生,男,34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年前遭遇一场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并因此失去了工作。

刘先生的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虽收入不错,但工作很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刘先生的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出事后,刘先生的母亲搬过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照顾起来明显感到吃力,社区中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刘先生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

一年来,刘先生身体逐渐康复。但他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情绪很坏,常常一个人躺着发呆,还会默默地流眼泪,也不愿与家人交谈,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以前,刘先生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交往的人,有很多朋友。现在他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打电话来,他也常常不接。

刘先生的妻子很担心丈夫的状况,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根据案例资料运用优势视角,从环境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四个方面来评估刘先生的资源状况。

2.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 第二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咸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

1

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因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

2

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1.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 2.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3.根据预估,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确定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第三题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伙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交往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10周内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介入前(7次、6次、8次),介入后(5次、6次、5次、4次、3次、2次、3次)。

问题:

3

1.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2.用上述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根据下列给出的基线坐标示意图(见下图),在专用答题卡上复制此图并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并对介入效果进行分析。

第四题

某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该社区中有全日制公办小学、公办中学、民工子弟学校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在民工子弟学校学习,也有少部分进入公办学校。平日里,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往来和交流。有一些本地居民子女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近社区内新建了社区活动中心,里面有计算机房、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等,基本设施齐全。社区内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喜欢在课余时间去社区活动中心娱乐。但最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经常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发生冲突甚至打架,社区居民感到十分不满和不安。

社会工作者接到居民求助后,决定开办一个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项目。

问题:依据通用过程模式的规范要求,结合本案例设计一份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计划书。

2008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考试试卷参者答案

第一题答题要点

1.优势视角从社会救助对象所经历的贫困、苦难以及所处的弱势地位出发,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新途径。结合优势视角分析

4

刘先生的现状:

(1)环境的优势。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工资收入不错;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在刘先生发生交通意外后,搬过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朋友会给刘先生打电话。

(2)个人的优势。大学本科学历,原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身体逐渐康复;曾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交往的人,有很多朋友。

(3)环境的缺失。妻子工作很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母亲身体也不太好,照顾刘先生明显感到吃力;社区中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刘先生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

(4)个人的缺失。由于遭遇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并因此失去了工作;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情绪很坏,不愿与家人交谈,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打电话来,他也常常不接。

2.根据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主要有: (1)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①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发挥他的个人优势,改变原先不合理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对事物采取正确的分析态度与方法,使他重新找回自信;改进服务对象扮演社会角色的技巧,发掘他的潜能,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现有的外部资源,如家庭、邻居、亲戚、朋友等,将服务对象系统与资源系统联结起来以增强其社会功能。

②进行危机介入。首先,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运用心理技巧帮助他缓解压力,鼓励他勇敢面对现实,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其次,帮助刘先生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再次,帮助刘先生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使他重新树立个人自信,走出危机。

(2)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案例中提到,刘先生所在社区中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其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因此,社会工作者要考虑筹划发展新资源。社会工作者可以争取有关机构和社区的支持,在社区中设立居民照顾和康复治疗点,为刘先生及其他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如果无此条件,那么社会工作者可与就近的康复治疗点接洽,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题答题要点

1.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2)小明的父亲常年在外奔忙,父子之间形成疏离的病态家庭关系;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与母亲关系很亲密,母子之间形成了纠缠的病态家庭关系;父亲教育小明时,母亲又会护着小明,这又形成了联合对抗的家庭关系。

(3)小明与父母的沟通存在很大问题,对父母的用心存在很大误解。 (4)由于夫妻二人在儿子的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从而造成夫妻之间经常起冲突。

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

5

3.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进人服务对象的家庭,通过观察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过程,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的基本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具体的目标包括:

(1)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当家庭成员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某个家庭成员或者外部环境,忽视家庭成员交往方式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联系本案例,要注重改变小明对母亲的误会。

(2)改善家庭结构。家庭问题通常表现为家庭边界的不清晰,家庭成员之间过分疏远或者过分亲密。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改善小明家的家庭关系,包括: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

(3)改变家庭错误观念。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期望、要求和价值观,社会工作者通过挑战家庭的一些错误观念,让家庭成员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要对小明的父母进行疏导,让他们试着去接受自己儿子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儿子的想法。

第三题答题要点

1.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基线测量法具体操作程序包括: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服务对象的愤怒情绪。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大勇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指标进行直接观察。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数的测量过程即是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对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期发生了明显的减少改变。

2.根据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介入效果。

6

矫正对象大勇的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社会工作者针对大勇的问题,最后决定对其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改变其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借助于对人的内部意识过程的了解,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能够准确地把握服务对象行为变化的规律,把认知和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大勇每周愤怒情绪的出现次数在介入后大大减少了,说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第四题答题要点

本案例中,社区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

1.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本地居民及其子女缺少往来和沟通交流。 2.本地居民子女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偏见。 3.外来务工入员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间有冲突甚至暴力行为。 5.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等。

针对以上问题,社会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点为: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及居民家庭)进行访谈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预估阶段。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与社区居民和有关组织商讨并确定社区问题与需要;分析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3.计划阶段。设定社区服务的目标和计划。 (1)社区服务计划名称:“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 (2)社区服务的总目标(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宣传和社区活动,增进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本地居民及其子女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本地居民及其子女正确认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外来务工人员熟悉社区、认同社区,并培养社区归属感;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共建一个和谐社区。

(3)具体目标与策略:

①正确看待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我是城市新人”主题演讲和“城市在我手中长大”图片宣传等形式,开展社区教育,让本地居民及其子女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②熟悉居住社区。组织“社区一日游”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认识社区,增加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增进相互了解。举办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社区文艺晚会,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

本地居民及其子女展示才华,增进了解,相互合作,建立友谊。 ④开展校际活动。组织公办学校学生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相互参观,结对学习(班与班,人与人),互相帮助,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互动机制。

⑤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安排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时间,通过举行读书会、乒乓球比赛、计算机技能比赛等项目,增进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互动沟通,建立友谊。

⑥开展志愿活动。吸纳更多的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社区志愿者,共同为建设社区作贡献。

4.介入阶段:

7

(1)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2)保证居民和学生的参与率。 (3)注意整合各类资源。

(4)注意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 5.评估阶段。对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估、过程评估(执行情况)和成效评估(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测评服务的满意度。

6.结案阶段。通过召开一个社区联谊活动(或者表彰会)来回顾整个过程,表彰积极分子,肯定居民参与,强化社区已发生的改变,巩固服务效果。解除专业工作关系,最后撰写结案报告。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