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语言学概论作业1

更新时间:2023-03-10 22: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四、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5、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

1

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语言学概论作业2 第三章 语音一、名词解释

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3、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4、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5、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二、填空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腔)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解题说明: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A、u c h B、y ts? x C、u ch h D、x y k 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ē—[e] B、j—[y] C、h—[x] D、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A、[t]—[d] B、—[p] C、[s]—[z] D、[t]—[k]

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C、a和ā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 A、[x]—[h] B、[t]—[k] C、[s]—[f] D、[z]—[s]

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四、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6分,每小题1分)

①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④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①[k]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②[x]舌面后,清擦音③双唇,浊,塞音④[ts?]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圆唇—不圆唇 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②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答:这是由于男子和妇女、大人和儿童的音高不同造成的。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说来,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这样,我们就根据声音的高低可以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听出是男子还是女子,

2

是大人还是小孩说话了。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是由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出来的。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就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例如:“妈、麻、马、骂”的音音、辅音和它的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音单位。可见音高变化产生了调位的不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音素如果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中是对立的,人们会把它们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叫音素的对立。例如: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素。音素如果仅仅是在出现的位置和环境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音素的互补。如汉语中“哀”、“安”、“啊”、“熬”、“昂”五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为:ai、an、a、ao、ang,如果仔细比较,“哀”、“安”中的a是前[a],“啊”中的a是中[a],“熬”、“昂”中的a是后[a],这三个音位的a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只是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构成音素的互补关系。

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答:这是因为bau、da、guang中的三个[a]、[A]、[a]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这里的[a]、[A]、[a]三个音位变体的出现条件是前后有无无音、辅音这种语言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2009年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下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音渡B.音素C.音位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双唇送气清塞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A.[i,u]B.[e,o]C.[A,y]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A.节律重音B.语法重音C.固定重音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A.笼子B.鸽子C.瓜子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是成分,不是组合C.是组合,不是成分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理性意义不同B.语体色彩不同C.形象色彩不同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B.你去请他比较好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

A.正字法改革B.字符类型改革C.文字类型改革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B.音译兼意译词C.意译词D.仿译词

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B.常用语汇C.基本语汇D.专用语汇 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是A.模仿说B.天赋说C.强化说D.刺激反应说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 A.失读症B.布洛卡失语症C.失名症D.维尔尼克失语症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

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 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 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

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的表现有

A.脱落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C.浊辅音变成清辅音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 28.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属于复合词的是A.逻辑B.幽默 C.寂寞D.忘记E.崎岖

29.语体色彩最基本的类型有A.口语色彩B.科技语体色彩C.公文语体色彩D.政论语体色彩E.书面语色彩 30.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借代方式的有A.“领航”本指一种行为,后引申指实施这一行为的人B.“脉络”本指动脉和静脉,后引申指条理或头绪C.“谜”本指谜语,后引申指尚未弄明白的事物D.“面貌”本指相貌,后引申指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E.“锯”本指一种工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工具的行为 31.在“语言转用”现象中,哪种语言能够取代其他语言主要取决于

A.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B.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C.语言使用者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地位D.语言使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地位E.语言使用者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地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

3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33.语义指向34.意音文字35.语言规划

四、简答题36.举例说明为什么说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37.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8.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五、分析题

39.试从词语构造方式(A)和词类(B)两个角度对下列重叠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星星 猩猩 妈妈 刚刚 蝈蝈 个个 试试 大大方方 热闹热闹

A1叠音式单纯词A2重叠式合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语法重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1名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动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其他词类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 A想起来了 B我们三个人一组六、论述题

41.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 心成分。4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 解释“普通语言学”。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9. 解释“应用语言学”。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 解释“传统语言学”答:一般泛指

4

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1. 解释“内部语言”。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第二章 语音1. 解释“语音”。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2. 解释“音高”。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3. 解释“音强”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4. 解释“音长”。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5. 解释“音质”。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10. 解释“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2. 音位的划分。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13. 解释“音位变体”。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14.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15. 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16. 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17.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18. 解释“音节”。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19. 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20. 解释“复辅音”。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21. 解释“语流音变”。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 解释“韵律特征”。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 解释“音渡”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 解释“二合元音”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5

25. 解释“三合元音”。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 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 解释“时位”。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第三章 语汇

1. 解释“语汇”。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 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3. 简答语汇的作用。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4. 解释“词”。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 解释“语”。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6. 解释“基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7. 解释“一般语汇”。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8. 解释“惯用语”。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9. 解释“成语”。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10. 解释“歇后语”。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11. 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12. 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13. 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14. 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15. 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 “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16. 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17. 解释“变性成词”。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8. 解释“变形成词”。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9. 解释“复合构词”。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20. 解释“附加构词”

6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21. 解释“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 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23. 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24. 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第四章 语法

1. 解释“语法”。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 解释“递归”。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 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 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 解释“共时语法”。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 解释“个别语法”。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 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 解释“语法规律”。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 解释“普遍语法”。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 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 解释“外围语法”。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 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15. 解释“语法形式”。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6. 解释“语法手段”。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7. 解释“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8. 解释“句法范畴”。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9. 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0. 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

7

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1. 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22. 解释“词类”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3. 解释“词组”。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 解释“向心词组”。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25. 解释“离心词组”。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26. 解释“不完全主谓句”。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 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28. 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29. 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30. 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

第五章 语义

1. 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2. 解释“语义”。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3. 解释“语言意义”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4. 解释“语境意义”。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5. 解释“词义”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 解释“词的理性意义”。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7. 解释“义素”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8. 解释“义项”。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9. 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10. 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11. 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12. 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13. 解释“单义词”。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4. 解释“多义词”。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5. 解释“本义”。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 解释“引申义”。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7. 解释“同义词”。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8

18. 解释“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9. 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20. 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1. 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 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 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 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 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 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 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 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 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 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 乙。

32. 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第六章 文字 1. 解释“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 解释“他源文字”。

9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 解释“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4. 解释“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 解释“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6. 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7. 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8.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9. 解释“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0. 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1. 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1. 为什么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2. 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社会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2)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3. 简答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4. 解释“方言”。

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5. 解释“亲属语言”。

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6. 解释“社会方言”。

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7. 解释“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8. 解释“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9. 解释“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

10. 解释“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11. 解释“双语现象”。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12. 简答语言分化的产物。

答: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第三,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13. 简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关系。

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14. 解释“借词”。

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5. 解释“仿义词”。

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6. 简答“意译词”。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17. 解释“双语现象”。

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8. 解释“语言转用”。

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9. 解释“洋泾浜语”。

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20. 解释“克里奥耳语”。

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1. 解释“语言规划”。

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2. 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

答:(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23. 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1. 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2. 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3. 什么是临界期?

答: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3. 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1. 解释“应用语言学”

11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 解释“第一语言教学”。

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3. 解释“第二语言教学”。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4. 解释“中介语现象”。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 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6. 解释“词典”。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7. 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厦门大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本质

(1)自然属性: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套符号系统。 (2)社会属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心理属性: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语言的自然属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套 符号 系统。(99年填空) 2.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的不同特点。 符号:用甲事物指代乙事物,甲即乙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点:①有声的;②成系统的;③分层次的装置,语音→音素→音节→语素→词;④音义结合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不可论证,无理据);⑤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输出时是一个接一个的,不能全盘端出。

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的关系。(98年大题) 3.语言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交际功能。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符号:是形式和内容(意义)的统一体。

(1)语言符号的形式: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听觉可感知。 (2)语言符号的内容:意义(语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99年填空)

4.语言符号的特点:①任意性和强制性;②线条性;③系统性。 人的语言和动物语言有何不同?

简要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01年大题)

答:①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表现:某种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关系;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知识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 5.语言的构成

(1)底层:音位。音位和音位组合成音节——语言符号的形式部分(01年填空) (2)上层: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结构 语素→词→句子 6.符号的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的特点。符号和符号前后依次相接组合起来,好似一个链条,环环相扣。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要依照一定的规则才能组合。这种关系叫做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语言的结构。 7.符号的聚合关系

语言链条上有符号组成的环节,不仅环环相连,而且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被另一个环节所替代,组成新的链条。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一定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成为类。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欧美机械唯物论分析出的两种关系)(02年名词解释) 8.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组合关系;聚合关系(01年填空)

9.人类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而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则是后天的事情。先天的潜能能否在后天成为现实,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01年填空)

12

10.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工具

(1)语言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几种说法:①劳动说:劳动过程中需要合作,促使语言产生;②歌唱说:表达情感的需要;③与生俱来说:是上帝给的。

(2)语言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原因:①语言自身的原因;②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语言——既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

例如:“小姐”一词,原指大户人家的千金,现在成了“三陪”之意。 语言和社会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语言离不开社会: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社会也离不开语言: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人的思维靠语言得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语言得以维持,人们的生产、生活靠语言得以协调。 1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索绪尔最早区分了这两个概念。

语言:是在每个人脑子里存在的,是一套抽象的符号,是一种心理现象。 言语:是利用一套装置说出来的话,千变万化。 例:“你要钱还是要命?”可产生几种歧义: ——强盗抢钱时说的。

——亲人担心你工作太辛苦,劝你歇歇吧。 语言和言语及其相互关系。(00年大题) 12.语言学的基本任务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13.语言学的分类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96年填空) 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 宏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 ……

共同任务:研究语言这一符号的组合规律、聚合规律。

14.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学…… 自然科学:数学、通信技术、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计算机科学……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15.语言学的分支和基本任务 分支:

(1)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人类的语言。(共6000多种,已研究过200多种) (2)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谱系分类(家族关系)。

(3)社会语言学: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所说的语言有区别。

汉语中这种区别极少。例如:“人家”做第一人称单数——女性撒娇时用;“老子”——女性基本不用;“您”——北京话,其他方言基本不用。

(4)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如何操作、运作。不可言传,思维和语言相对独立。

A.认知语言学:由己及彼、由近至远。例如:左、右:体验哲学 左手、右手→左边、后边;头:脑袋→方位→时间(头两年)。

B.神经语言学。例如:用脑成像看,名词、动词……在大脑内是否分区不同。 (5)人类语言学 (6)法律语言学 (7)动物语言学 ……

共同任务:研究语言这一符号的组合规律、聚合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符号是实体 二、语音和语音学 1.语音的性质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而语音就是这个符号系统的物质外壳。 语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形式。 2.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语音的自然属性 (1)语音的生理属性

人的发音器官由①肺——呼吸器官(提供动力)、②喉头和声带(发音体)、③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腔)三大部分构成。

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唇、舌、软腭、小舌、声带;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发音时,一般由主动发音器官去接触或靠近被动发音器官,以发出各种不同的音。

13

(2)语音的物理属性 声音的四要素(语音同):即音高、音强(重音)、音长和音质。(00年填空) 四要素的概念:

①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F大,声音就高。(汉语声调) ②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大,声音强。(基本不区别意义) ③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时间长,声音长。(语用区别) ④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基本特征。(作用最大)

造成音质不同的原因:a.发音体不同;b.发音方法不同;c.共鸣器形状不同。(02年填空) 3.语音的单位(音素、音节)和记音符号(国际音标)

(1)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99年名词解释) 音素分元音、辅音两大类。 区别:发音时

什么是音位?它和音素有什么不同?(98年大题) (2)音节: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音素和音素(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01年填空)

语流音变:音素和音素(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在语流中会受到前后音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某些变化,即语流音变。(02年名词解释)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3)记音符号:国际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即“国际音标”。(01年填空) “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4)音位: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00年填空) 什么是音位?它和音素有什么不同?(98年大题) (5)音位变体

互补关系:如果有两个音素从来不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则它们是互补的。

音位变体:凡是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样,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所以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01年名词解释) 例:英语中的[P]、[P’]

[P]只出现在[S]后面:sport;[P]、[P’]并不区别意义,所以同属一个音位,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条件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它们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各有一定的出现场合,且语音上相似。(99年填空)

自由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且不改变词的意义,这种类型的变体叫音位的自由变体。如:方言中的z、c、s和zh、ch、sh是自由变体。

(6)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因为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所以我们把由音素构成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强)、音长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元音舌位图(略) 归纳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分的原则):由当地人判断,有区别则分。

[ku][k’u] 北京人认为有区别,所以/k/ /k’/在北京话中是两个音位。

[ku] [gu] 日本人认为有区别,北京人认为无区别,所以/k/ /g/在北京话中是一个音位。 ②互补原则(合的原则):是看其分布是否完全相同,是则合。(不完全合) [ku] [k’u] [xu] (g、k、h) [tsu] [ts’u] [su] (z、c、s) (j、q、x)

j、q、x不和u相拼,从来不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互补,可合并为一个音位,但为区别读音,不合。 ③音近原则(合的原则)

/i/→ 互补分布,所以可以合在一起用一个音位表示。 ④系统性 b t g p d k ⑤历史性

历史发展中早有的。 ⑥经济性 节省字母。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2-12 三、词汇和词汇学 1.词汇和词

14

(1)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 词汇在语言系统里的作用:建筑材料。 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

(2)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 2.词义和义素分析

词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意义

(1)词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有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①一般性(从特殊、复杂的东西中抽象出来的);②模糊性;③全民性。

(2)同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叫同义词。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可表现在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①非此即彼性(如:公—母);②中间留有空白,可插进别的词(如:冷—热)。 (3)义素分析

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 多义词:有几个意义的词。

派生义是从本义衍生出来的,引申是派生义产生的途径。 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方式。(00年填空)

义素分析:对一个词的义项,用区别特征的原理进行再分析,找出构成词义的语义特征,即义素分析。 义素:就是对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义素分析步骤:

①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在意义上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组词放在一起比较,把它们之间共同的语义特征提取出来。

②运用对立关系(即“+”或“-”)把词义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或者说对上面分析出来的语义特征进行归并,从而显示语义间的相互关系。 什么是义素?举例说明义素分析。(99年大题) 3.词汇的构成

(1)基本词汇:不可缺少的。如:头,脸…… 特点:①全民常用;②稳固;③能产。 (2)一般词汇:后起的。如:书,笔……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包括古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外来词以及新词等。 社会的发展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区分两种语言是否是亲属语言看基本词汇。如:日语“手”发音和中文无关,所以日语、汉语不是亲属语言。

四、语法和语法学 1.语法的概念和特点

语法:是词的结构规则(构词)、词的变化规则(构形)和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 语法的特点:①抽象性;②稳定性。 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02年填空)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由语素构成。

→词组:是词的组合,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01年填空)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语法的组合规则

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 2.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语法意义:语法单位在聚合或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意义。 例:英语中的“is”有第三人称、现在时、单数的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即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把词的语法形式,即形态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归成类便成为语法范畴。(98年名词解释;00年名词解释)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等。例:英语的复数即数的范畴。 3.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

关系: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者。

词形变化: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要有不同的变化,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也叫词形变化。 什么叫形态?(01年名词解释)

语法手段:我们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归成类就是语法手段。(96年名词解释) ①综合性手段:附加、重叠、内部屈折、重音、异根。 ②分析性语法手段:词序、虚词、辅助词、语调。 试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96年大题) 4.词的结构和构词法 (1)词的结构

15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02年填空) 语素 词 词干

(前缀)词(中缀)根(后缀) 词尾

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02年填空) (2)构词法

复合词构词法:构成复合词的规则。(在汉语中占重要地位) 派生词构词法:由词根语素和词缀合起来构成的词。(附加法) ——英语、俄语中占优势

缩略法:把词组中的某些词、语素、音节或音位减去,剩下的组成一个新词。 其它:词的内部屈折、重音移动等也可以用来构词。

5.词和词组的分类

词: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类: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句法功能。(00年填空)

词组(短语、结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根据句法功能,词组还可以分为名词性词组和非名词性词组。

词与词的组合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句法结构)可以归纳为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99年填空)

举例说明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01年大题) 6.句子和句子分析 句子

句子的最大特点:有一个完整的语调,表示一定的语气。 句型(句类):句子按其语气划分的类型: 陈述句:客观地叙述一件事情。 祈使句:向对方发出请求或命令。 疑问句:对所述的事情表示疑问。 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 按句子结构分

五、文字和文字学 1.文字的性质和特征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文字的三要素:字形、字音、字义。(其中字形是最基本的要素)

字形是文字所特有的,是把语言的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的主要手段。 文字的本质: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一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 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

例:汉字是由一整套的形体符号构成的系统。包括:笔画、笔顺、偏旁。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的语词 2.文字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又是一种有声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声音是一发即逝的,因此,人们说话要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

①文字是人们积累知识的工具和传播科学的媒介;

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必备条件,文字的创制使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了质的飞跃; ③从学习的角度看,文字还是学习语言尤其是外语的有利工具。 简要说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02年大题)

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产生后又反作用于语言,对语言有重要影响。 3.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发明文字以前

文字起源于图画,但是从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看,早期的原始文字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

16

和原始文字比较,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②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

③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从造字方法看,文字发展经过的三个阶段: 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意音文字: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直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者在一个表意字的旁边加注读音,出现了意音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汉字都是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意音文字。 造字法

六、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1.语言的产生

三种说法:①劳动说:劳动过程中需要合作,促使语言产生;②歌唱说:表达情感的需要;③与生俱来说:是上帝给的。 2.语言的发展

①语言是以交际工具的身份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 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99年填空;02年大题)

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最敏感、最直接。词汇变化的表现: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

语音变化会影响交际双方的理解,因此变化较慢。 语法规则变化最慢。

所以,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语音﹥语法规则 (00年填空) (快→慢)

语言发展的两大规律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②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

语言系统本身如何发展,是由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组成语言的各部分(语言三要素)

各部分之间处在一种相互制约而又统一的平衡状态,一旦其中的某个因素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并影响到其他因素,系统内部的其他部分就会做出相应的变化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③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状态。 分化:方言即语言分化的结果

地域方言:一个原来统一的社会,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的分化。这使得各地区居民彼此间的交往减少了。这时在某一个地区内语言中出现的新成分一般不太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语言中原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也不太容易波及其他地区,于是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不同点就会不断地增加,各地区的语言就逐渐走上了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共同语就在各地区形成了变体,形成了所谓的“地域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语法的差别较少。

汉语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社会方言:由于性别、年龄、阶层和社会分工等的不同,可以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群体的人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因而形成了各自所谓的“言语社团”。各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的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称为社会方言。(01年名词解释)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黑话是特殊的社会方言。(02年填空) 统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社会(比如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基础方言:通常共同语总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汉民族的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

国语: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可一种,也可更多。 ④不同社会之间的接触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接触最常见的形式:词语的借用。(02年填空) 借词(外来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00年填空)

意译词: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语言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产生的特殊现象: A.洋泾浜语(皮钦语):是一个社会的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特点:

①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适当改造;

17

②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

③词汇的项目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洋泾浜”通常只有口头形式,一般用于跟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

B.混合语:“洋泾浜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并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和继承。

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

创始人:波兰医生柴门霍夫,1887年创造。

词汇材料来源:拉丁族语言,部分取自日耳曼语、希腊语。 字母: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

重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 语法:只有16条规则,没有例外。 ⑤口语、书面语

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形式,是说出来给别人听的语言。

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书面语的口头形式:新闻广播

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及其相互关系。(99年大题)

七、语言的类型分类和谱系分类 1.类型分类(形态分类):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02年填空) (1)孤立语(词根语):汉语、壮语等。

特点:缺乏词形的变化,不用词内部形态的变化来表示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语法作用,而是靠词序和虚词表示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语法作用,所以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96年名词解释)(02年填空)

(2)屈折语:俄语、德语等。 特点:

①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所谓“屈折”指的是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内部屈折。

②一个变词语素即所谓构形形态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而这种语法意义也可以用别的变词语素来表示。

③词根和词尾结合得很紧密,脱离词尾这种变词语素,词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 (3)粘着语:日语、韩语、土耳其语。 特点:

①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构形形态)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

②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结合并不紧密。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 (4)复综语(多式综合语):美洲印地安人语

特点: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由于在词里面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一个词往往就构成了一个句子。 2.谱系分类(发生学分类)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就一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称为亲属语言。(99年名词解释;02年名词解释)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语言的历史来源)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00年填空)

语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语系中的语言根据其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程度又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98年名词解释)

语系的形成:是一种语言长期地不断地分化发展的结果。

原始基础语(母语)→语族→语支(语群)→语言/语种(子语) 8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

汉藏语系特点:有声调无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o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