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

更新时间:2023-09-25 1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

3.1互联网金融较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

3.1.1快捷、方便和高效的参与方式

互联网金融利用其特有的互联网技术,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使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不仅弱化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金融脱媒,更重要的是给参与者带来了快捷、方便和高效。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同时也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从而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自主选择性高,资金流动透自由,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互联网金融应用面之广将达到新高度。

3.1.2信息对称下的低廉成本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前,个人的信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挖掘。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交易和数额,使个人信息和信用数据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流通。现在对信用数据关注的重点也由交易拓宽到了数据的维度、广度和宽度。这样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幅下降,使得信用判断和评估将更加准确和迅速。通过电子数据库储藏和搜索技术,使信用信息运用于指尖,形成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由大数据支持的互联网金融无疑为它们融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阿里小贷,为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抵押,对于缺少抵质押物、缺乏信用记录而导致贷款风险难以评估的小微企业来说,信贷门槛大大降低。信息结构的改善令互联网金融可以成本极低地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机构)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从而清晰地甄别出企业的资质,将风险管理的成本降至最低。

3.1.3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广阔

广阔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凭借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互联网融资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设计流程及产品,更好地为其提供融资支持,抢占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家、普通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都会大大简化、易于操作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

3.2传统商业银行较于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3.2.1宏观调控方面的职能

只要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通胀的职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就不会变更。银行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在保障社会资金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互联网金融难以完全舍弃银行信用体系而自建信用体系。银行在货币创造功能和在支付结算体系中的重要性,受到现行法律制度的认可和监管。商业银行在为全社会提供财富存管业务的同时,还为社会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撑,是维持经济活动顺畅的重要基础,一如人体的血液循环,不可或缺。其他机构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很难发挥这样的功能。

3.2.2雄厚的资产实力

尽管互联网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但其资产规模、交易规模等各项指标都无法与商业银行抗衡。银行同时经营存、贷款业务,使银行具有了跨期融资的功能,且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巨大,银行存贷业务因此影响巨大。而且,在银行负债构成信用货币主体的情况下,还使银行体系获得了超越存款来源进行信贷扩张的能力,这进一步强化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3.2.3客户资源丰富

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的发展运营,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通过关系定价等策略,意在与大型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而全面的关系。近年来,商业银行加紧推广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客户数量增长显著。经汇总统计,9 家银行个人网银用户总量接近3亿,7 家银行企业网银用户总量达到532 万,较2011年同期增幅明显。

3.2.4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是贯穿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线。面对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构成的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在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约束与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推动下,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健全各项风险控制规章制度,严格管控各类风险。

3.3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劣势

3.3.1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无法形成有效的事后惩戒机制,诱发恶意骗贷、借新还旧等风险。交易数据无法掌握真实的资金流向,信用风险判断可能发生失误;交易数据能否支撑金融资信模型,将违约率降至一定概率,具有不可预见性。同时,敏感数据被放置云端,引起资金的不安全。

3.3.2互联网技术的不完善性

信用审核、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都依托网络平台,加大了技术风险以及平台的脆弱性,易受到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第三方欺诈等影响;没有抵押担保,没有信用捆绑,风险一旦发生,易造成重大损失。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若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3.3.3监管弱,法律缺失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监管难以全面覆盖,难以保护消费者权益,违法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现阶段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

3.4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挑战

3.4.1金融中介角色弱化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媒介资金的融通,但目前,这一中介职能已经受到了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并出现逐步弱化趋势。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途径,为金融交易储备了大量的信息基础。社交网络与P2P交易平台的发展一定

程度上解决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高的难题,即社交网络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P2P交易平台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借助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灵活经营模式,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支付体验,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替代作用。

3.4.2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挑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难点在于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无法应对这一业务的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挑战。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经营进程尚待进一步加快。在为客户提供灵活性产品方面,互联网企业也走在了前面。与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模式相比,网络小微贷款模式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对互联网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网点替代上,要认识到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趋势。互联网金融不是将金融产品互联网化,而是结合互联网和金融进行创新。

3.4.3收入来源受到冲击

虽然网络借贷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因其能为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的个人或企业筹措资金,未来将在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第三方支付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将影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后,得以参与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业务支付环节。随着获牌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未来服务商户和个人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触角伸向新的领域。至目前,汇付天下、通联支付、银联电子、易宝支付、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七家机构已经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批,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基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银行代销业务形成冲击,影响了银行的基金代销手续费收入。

【参考文献】

王兴君.中国金融网 2013-09-19.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发展的挑战 宫晓林.金融实物.总441期.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冯娟娟.现代金融.2013年第4期.总第362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 杨盛兹.中国外资.总第305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格局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