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16 2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姓 名

唐贤

学 号 222010306011003 专 业 课 程 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师)

年 级 2010 实验时间 成 绩

同组人姓名 王俊 、刘前旭

时间知觉实验

摘要: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在于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实验分为实验1和实验2,分别检验闪光频率和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闪光频率分快闪和慢闪,刺激类型则用声、光刺激,以区别不同感觉器官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或以连续、始末、断续的几种方式刺激,以区别不同方法描述的刺激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

关键词:

时间知觉、闪光频率、时距

1、 引言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分为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时序知觉是指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是时间知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

1 / 8

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短。相对于时序知觉而言,时距知觉的研究更多,主要围绕动物和人类被试展开。

研究时间知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范式: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预期式研究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刺激时距呈现后,要对该时距进行估计;回溯式研究则是指刺激时距呈现后才要求被试对已呈现的时距进行估计,而在实验前被试是不知道要进行时距估计的。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元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时距的判断,预期式判断显著大于回溯式判断。回溯式判断的被试间显著大于预期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而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时距判断率(判断时距/标准时距)显著减小,而在回溯范式下,则没有影响。刺激的时距长度和刺激的复杂性和时距判断率则只对回溯式判断产生影响。刺激时距长度和时距判断率成反比关系,而刺激复杂度和时距判断率成正比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时距刺激(5-14.9秒)两种范式的时距判断率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不同实验范式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预期式时距估计要求被试对正在流逝的时距进行时间信息的提取、编码和储存;而回溯式时距判断往往要求被试从短时记忆中提取刺激时距间的非时间信息进行编码,通常是对事件编码的提取,因而更多地涉及记忆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检验了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了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估计的影

2 / 8

2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响。

2、 方法 2、1 被试

心理学院本小组成员一名

2、2 仪器和材料

EP405时间知觉测试仪

2、3 实验设计和程序

本实验分为实验1和实验2

2、3、1 实验一:比较估计快闪光和慢闪光呈现时间的准确性 主试按功能键,使显示F2-02S、即刺激时间为2S,按声/光键,使指示灯在光处亮。按连续/始末键,使指示灯在两点均亮,此时闪烁频率为2Hz、若在按两次则为8 Hz(手按时间稍长会显示频率),按开始键实验开始。

被试手拿反应盒(键),据仪器刺激(闪光)时间,按任意键,复制(估计)一个与刺激相同的时间,主试立即记下该数,做20次。

主试复位、重新设置,使闪光频率从2Hz到8Hz,同样做20次。

主试重复1,使刺激时间F2-10S,分别做2Hz和8Hz,方法同上。

2、3、2 实验二:检查不同刺激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 主试按功能键F2为02S,按声光键为光,按连续始末键为连

3 / 8

3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续(实时距),按开始键开始实验。

被试按反应盒任一键,估计一个与刺激相同的时间,主试记录改时间,重复做20次。

主试重新设置使F2为10S,重复上述实验。

主试设置连续改为始末(空时距),刺激时间分别为2S和10S,重复上述实验。

3、 实验结果

表1 时间知觉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单位:秒)

快闪 刺刺估计 激 激 2 1.481 10 2 1.681 10 2 2.111 10 2 1.456 10 2 1.83 10 2 1.688 10 2 2.034 10 2 1.418 10 2 1.534 10 2 1.619 10 2 1.83 10 2 1.924 10 2 1.659 10 2 1.773 10 2 1.644 10 2 1.704 10 2 1.52 10 2 2 慢闪 刺刺估计 估计 激 激 10.242 2 1.799 10 9.596 2 1.632 10 10.039 2 1.663 10 9.608 2 1.424 10 9.825 2 1.7 10 10.105 2 1.732 10 10.532 2 1.707 10 10.725 2 1.515 10 10.474 2 1.782 10 9.624 2 1.506 10 9.484 2 1.857 10 10.093 2 1.771 10 10.595 2 1.599 10 10.403 2 1.444 10 9.627 2 1.812 10 9.77 2 1.776 10 10.603 2 1.63 10 2 2 实时距 刺刺估计 估计 激 激 11.649 2 2.027 10 8.949 2 1.706 10 9.719 2 1.697 10 9.374 2 1.807 10 9.547 2 1.842 10 10.648 2 1.748 10 9.398 2 1.765 10 9.848 2 2.069 10 9.714 2 2.035 10 9.754 2 1.651 10 9.811 2 2.233 10 9.759 2 1.828 10 9.701 2 2.203 10 9.499 2 2.176 10 9.129 2 2.156 10 9.265 2 1.708 10 10.267 2 2.26 10 空时距 刺刺估计 估计 激 激 9.892 2 2.115 10 10.067 2 1.701 10 10.165 2 1.965 10 9.725 2 2.307 10 10.601 2 2.342 10 8.615 2 2.101 10 9.453 2 1.529 10 9.556 2 1.982 10 9.524 2 1.899 10 9.661 2 2.242 10 9.003 2 2.12 10 8.803 2 2.126 10 10.053 2 1.934 10 10.332 2 1.695 10 10.148 2 1.976 10 8.43 2 2.013 10 10.352 2 1.642 10 估计 9.906 9.676 9.638 10.16 10.23 10.56 11.32 10.58 10.79 10.89 10.27 9.866 9.465 10.84 10.47 10.49 10.91 1.687 10 9.973 2.141 10 9.53

1.968 10 10.367 2 1.812 10 10.16 2 2.159 10 9.709 2 2.091 10 10.548 2 2.03 10 10.67 1.904 10 9.703 4 / 8

4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快闪 慢闪 实时距 空时距 2 2.111 10 9.654 2 1.908 10 9.299 2 1.88 10 10.541 2 1.873 10 9.062 表2 时间估计差值整理表(单位:秒)

5 / 8

5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平值 估计1.258 0.025 0.298 0.207 0.048 0.241 0.025 0.275 2s 10s 10.025 2s 1.702 10s 2s 10s 2s 10s 均1.742 9.793 1.952 9.759 1.975 10.275 差值

表三 闪光快慢和刺激方式对准确性的影响

闪光快慢对准确性的影响 刺激长短

2s

10s

2s

10s

刺激呈现方式对准确性的影响

|t|=7.78638>t.05(20)=1.684 -0.40331 0.95926 1.680325 差异显著

不显著

不显著

不显著

其中t.05=1.684,时距为10s的快闪慢闪比较,t.05(32)=1.657

4、 讨论

根据郭秀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实时距估计产生的误差百分比小

于空时距,即实时距估计比空时距估计准确。而我们的结果却显示出实时距估计的误差比空时距大,这可能是由于我们每个实验的被试只有一个人,由于个体差异,我们的结果不符合郭秀艳的结论。在研究闪光频率对时间认知的影响时也是如此,结果显示在快闪的时候,时距对时间认知的影响不显著。我们的实验结果与以前的实验结果很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试太少,实验次数不多所造成的。

6 / 8

6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黄希庭还提出了“分段综合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对时间的认知取决于

多种因素,主要有时间的长短、间隔、顺序、刺激出现的时点以及个体的认知因素和人格特征等。对于不同长度的时间,个体的认知策略也不同。通常个体对时间的认知总是将时序、时距和时点以及影响时间认知的诸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来认知时间的。该模型还认为,时序、时距和时点是同一时间经历的不可分割的三个属性,单独对某一属性的研究,虽然有利于深入探讨该属性的特点,但必然会忽略时间经历过程的完整性。应将这三个属性统一起来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因为不同的时间长度涉及不同的加工机制,而且其时间记忆表征的机制也不会完全相同。分段综合模型是目前唯一把时序、时距和时点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研究的理论。虽然该模型还只是初步的,其主要研究在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的基础上针对时距的认知而开展的,但它指明了今后关于时间认知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结论

快闪与慢闪频率以及刺激方式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有影响。实时距估计产生的

误差百分比小于空时距; 闪光频率慢的比频率快的估计更准确. 6、 参考文献

(1) 郭秀艳,聂晶.大学生实时距、空时距估计的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2)凤四海,黄希庭.时间知觉理论和实验范型.心理科学,2004 (3)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 / 8

7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8

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m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