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特概论(下)课堂提问doc

更新时间:2023-09-09 22: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和市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独特的优点。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二、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共性特征、联系)。第一,经济关系市场化。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第四,经济运行法制化。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个性特征、区别)。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第二,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第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第一,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第二,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再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③、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己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四、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和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①、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②、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

2

1、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和贡献率进行分配。

2、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①、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这就要求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外,应该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导致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历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②、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最为突出的是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第二,再次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第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第四,由于地区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3、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六、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在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必然结论。

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④、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速度问题仍然十分重要。

3

七、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的紧迫要求。

八、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③、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第一,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第二,这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

九、小问题

小问题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①、判断:错。

②、理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因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特征。所以,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特征,却没有看到市场经济不同的个性特征。

小问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两者之间是毫无联系的。

①、判断:错。

②、理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因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特征;但社会主义

4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所以,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却没有看到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

小问题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第三,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小问题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吗?

观点错误。

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小问题5: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吗? 观点错误。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所得。

小问题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富裕程度的差别同两极分化有无本质区别?

第一,两极分化与阶级分化相联系,先富后富的差别则不包含阶级分化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富裕程度的差别同两极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指一极是资产阶级财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