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文学史论述题精

更新时间:2023-05-05 23: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 页,共43 页

9435e01b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f

第 2 页,共 43 页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9435e01b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f

第 3 页,共 43 页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1. 试比较《诗经》中风诗、雅诗之异同。

【答案】(1)从数量和产生时间以及作者上看,二者有所不同。

“风”即《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国风》的大部分当产生于春秋时期。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雅”即“二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朝至东迁时。《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如《小雅节南山》、《诗小序》说:“家父刺幽王也”;《大雅桑柔》、《诗小序》说:“芮伯剌厉王也”;《大雅崧高》、《诗小序》说:“尹吉甫美宣王也”;《大雅蒸民》、《诗小序》说:“尹吉甫美宣王也”。而诗的末章也有诸如“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等语均可为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2)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其一,“二雅”的思想性不如“十五国风”。

《国风》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内容更深广,思想性更强。其怨刺诗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国风》的婚恋诗是《诗经》的精华,无论是“男悦女之词”,或“女惑男之语”,或表追求、言思慕、叙幽会、寄怀念;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剧,抒发内心的哀痛;莫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周南?关雎》、《王风?君子于役》、《卫风?氓》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其他农事诗如《豳风?七月》、征役诗《秦风?无衣》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

“二雅”的思想性不如《国风》,但是它从文人写诗的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雅》诗中有周部落的史诗《文王》等;政治讽刺诗如《大雅?瞻卬》,这类政治讽刺诗在《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战争记功诗如《小雅?出车》;少数恋歌、思妇诗和弃妇诗:恋歌如《小雅?隰桑》,思妇怀人如《小雅?采绿》,弃妇哀怨如《小雅?谷风》;还有关于农牧渔业的叙事诗,如《小雅?甫田》、《小雅?无羊》等。

其二,从艺术上看,《国风》多民间语之质朴自然,纯真直率,格调活泼清新;“二雅”多文人之典雅庄重,讲究句法、用韵。《国风》是一般较短,最多长如《卫风?氓》,章法不甚严谨,形式活泼自由;《雅》诗一般篇幅较长,如《大雅?抑》长达12章114句468字,大多布局谨严组织周密。

9435e01b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f

第 4 页,共 43 页 2. 《桃花扇》总批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据此评论《桃花扇》的特色。

【答案】《桃花扇》以主要人物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全剧情节的基点。全剧四十出,分上、下两本。第二十一出《媚座》总批云:“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侯方域一线连接史可法、江北四镇,以及驻扎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线则以南京为中心,牵动弘光王朝及朝臣和秦淮歌妓艺人。虽然情节起伏多变,结构却浑然一体,不枝不蔓。

孔尚任在力求遵守历史真实的原则下,非常合适地选择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离合之情,连带显示弘光小王朝的兴亡之迹。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结合,本是明末南京清流文人的一件风流韵事,又是复社和阉党余孽斗争的一个小插曲。作者以此事作为戏剧的开端,既表现出复社文人的作风和争门户的意气,又使全剧从一开始便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迹紧紧结合在了一起。与以往描写爱情的传奇剧不同的是,《桃花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最终被国难所淹没。作者把政治斗争放在主体地位,而侯、李的爱情纠葛则处于从属位置。只就生旦之间的关系来说,上半本以侯生为动点,串联起第六出《眠香》与第十二出《辞院》,直接叙述了生旦一见即合,又由合到离的过程;下半本则是通过李香君的视角来展现,以第二十三出《寄扇》、第四十出《入道》来反映两人因离思合却最终会而不合的心理与结局。

《却奁》一出,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卷入了政治门户斗争的漩涡,表现出弘光朝建立前南京的政治形势,为后来阮大铖得势后倒行逆施,迫使侯、李分离,立下了张本。侯、李之分离,既是弘光小朝廷建立后两种力量发生变化的结果,又为多方面展示小朝廷的面目、处境创造了条件:通过李香君的遭遇,从《拒媒》到《骂筵》,反映出马士英、阮大铖掌握权柄的小朝廷的腐败;通过侯方域的出奔与复归,展示出江北四镇的斗争、离析和史可法的孤立,以及左良玉的东下。弘光小朝廷覆灭后,侯、李二人重聚,双双入道,表现的是二人儿女之情的幻灭,而促使二人割断花月情肠的又是国家的灭亡。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始末,就是这样艺术地再现了出来。

剧中第二十出《移防》从排场上看,它是上半本的结场,即小收煞;就情节而言,它作为发展部分与高潮部分的分水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妙用。“上本之旨,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本之旨,皆写偷安宴游之时。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可以说《移防》既是一个转折点,又是把上下两本分开的显著标志。

把侯、李的爱情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奸臣马士英、阮大铖与生旦之间的关系变化。上半本中《哄丁》、《侦戏》两出是复社文人与阮大铖的初次交锋;第七出《却奁》阮大铖蒙羞受辱,计划落空;再至《辞院》一出,阮大铖假马士英之势嫁祸给侯生,使生旦陷入悲离之境。下半本中李香君矢志守节,《守楼》、《骂筵》再结仇隙;《逮社》一出侯方域等复社文人被逮人狱;到第三十六出《逃难》马、阮被抢一节,侯、李二人才分别得以从狱中和宫中逃出。奸与贤,是与非的对立紧密交织,促使情节不断向前推进。

3. 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的异同。

【答案】崔莺莺和杜丽娘无疑是我国文学史上两位清丽娇美、彪炳千古的女性艺术形象,她

9435e01b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f

第 5 页,共 43 页 们都是非常美丽多情的少女,都有高深的文艺修养。崔莺莺能诗善文,杜丽娘擅长丹青,能自描一幅令人倾倒的真容。更为重要的是,她们都在爱情问题上悖逆封建礼教,成为反抗礼教压迫的妇女的艺术典型。我们在阅读作品时并不感觉到这两个人物有什么雷同之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刻画了她们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写出了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和因地位、出身、教养等条件不同而性格迥异的“这一个”特定的典型。杜丽娘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她的爱情像一首梦幻曲,只有在睡梦中才享有柔蜜甜美的爱情,一回到现实世界,除了道貌岸然的父亲杜宝和迂腐酸臭的六十多岁老秀才陈最良之外,她从没有接触过异性。杜丽娘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对中国封建禁欲主义有力的揭露,是对明代严酷的礼教统治的激烈反叛。崔莺莺和杜丽娘一样,也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高深的文学素养使她同样具备一种女诗人的多愁善感的气质。但是,崔莺莺有别于杜,她的出身比杜高贵显赫得多,她不象太守的女儿杜丽娘那样像一只金丝雀似的被拘禁在家庭的樊笼里,显赫的门第,相国小姐的地位,高深的封建文化修养,已经和郑恒定了亲的特殊身份,这一切都使她在爱情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她一方面热烈追求爱情,另一方面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此,她有“乖性儿”和“假意儿”,既撒娇,又撒野,这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深沉曲折、迟疑反复的性格非常突出。

4.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试论述他在《史记》中如何体现他的意旨的?

【答案】(1)究天人之际。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对天道是有怀疑的。他在《伯夷列传》后说:“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司马迁对天道如此激愤、怀疑,也有他自己的遭遇使然。由于他为李陵说情,竟受腐刑,蒙莫大耻辱。这种遭遇加深了他对天道的怀疑。在天道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2)通古今之变。第一,体例上,《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第二,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j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