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作业一之成长过程中文化冲突事件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3-10-04 0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跨文化交流作业一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汪莹 00820085

跨文化交流案例分析

——从如何处理与恋人父母的关系看中美文化冲突

【案例背景】

这是我大一时与一位北大中文系的美国留学生在聊天中无意涉及到的与恋人父母关系的处理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美文化的一些冲突和差异。

1

先介绍一下谈话中涉及到的人物基本情况。

我:性别女,年龄20,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还没有出国经历,2008年入学就读于北大中文系。

2

同学:性别男,年龄27,8岁时随父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2008年入学就读于北大中文系。

34

同学的女朋友:年龄24,幼时随父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 同学女朋友的父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老华侨。

5

这次聊天发生在2008年寒假结束开学以后。下面是聊天内容。

【案例介绍】

同学:我寒假回家都只去了女朋友家几次,原来我还经常去,现在要少去,以后结婚了再去。

我:为什么现在要少去?

6

同学:没有办法,我一去就要和她父母吵架。 我(惊讶地):啊?吵架?!你为什么要和她父母吵架?

同学:呃,其实也算不上吵架,就是争论,观点不一样,所以就爱发生冲突,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我:那你和她父母吵架的时候她对你没意见吗?她不和你生气吗?

7

同学:她生什么气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比较有道理,她父母做法不对,我当然要指出来。她只是很无奈,一边是父母,一边是男朋友,吵起来的时候她处境会比较尴尬,一般就不说话。所以我说我要少去嘛,免得她为难。

我:但是你这样总跟她父母吵架她心里会不高兴吧。 同学:没有啊,有时候她也认为我比较有道理。

我:你经常和她父母吵他们对你没意见吗?他们怎么还让他们女儿跟你在一起? 12

对聊天中涉及到的对象情况介绍的详略程度根据案例分析需要和笔者的了解程度进行安排。 和我聊天的同学,为便于文章写作,下文有时称男方。 3

为便于文章写作,下文有时称女方。 4

具体年龄不详。 5

仅节选与案例分析有关的部分进行描述。 6

文中的“吵架”属于口语化的词语,实际含义应该与“激烈的争论”更接近。本文假设人是有素质的,“吵架”不包括滥骂式的争吵。 7

这只是同学单方的观点,不一定她女朋友父母的做法真的不对。

跨文化交流作业一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汪莹 00820085

同学:没有啊,经常吵都习惯了。吵是因为观点不一样嘛,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不对,就要跟他们提。这个和我们在一起没有关系啊。

我:你还是少跟她父母吵吧,这样总是不好啊,你下次怎么好意思去她家。

同学:为什么不能去,上次就是吵着吵着我就生气的走了,下次还不是一样的去。 我:哎,要是我男朋友老这么跟我父母吵架,我肯定会和他吵架的。不过他也不敢,他要敢跟我父母吵架,我父母肯定对他没好感,哪还能让我们在一起。

同学:我发现你们真是奇怪,为什么和对方父母吵架了就不让在一起?又不是你们吵架。再说了,吵架只是对某一个观点某一件事争论,并不会影响关系啊,吵架了下次就好了。

我:??经常和对方父母吵架就表示不孝顺嘛,还没结婚就这么不孝顺,以后结了婚就更不孝顺了。

同学:这和孝顺有什么关系?我和他们吵架,但是我没有对他们不好啊。你们真是奇怪。 以上就是聊天容。从这短短的聊天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中美文化在处理问题时的视角差异。下面,我将对此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案例分析】

1、在聊天过程中我和同学对这件事的感性认识

(1)对同学行为的想法

①我对同学行为的想法:听到同学说经常和女方父母吵架时,我认为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毕竟同学和他女朋友在一起交往很久了,等同学从北大毕业回去就要结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象中同学与她家人的关系应该很融洽了,如果经常吵架,女方父母怎么会同意将女儿嫁给他呢?结婚后同学又怎么与其岳父岳母相处呢?

②同学对自己行为的想法:同学对此不以为然,同学认为吵架就是因为观点不一而导致争论比较激烈,这和孝顺无关。况且,吵架是针对某件事情而言的,并不会影响人之间的关系。

(2)对同学女朋友行为的想法

①我对同学女朋友行为的想法:同学说女朋友不因为自己和她父母吵架而生气,只是比较无奈,我也感到比较诧异。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的男朋友如果与我的父母吵架,先不管谁有道理谁没道理,我肯定会和他生气,甚至有可能与他吵架,因为我很可能认为他这种做法对我的父母不尊重,甚至认为这是不孝顺的表现。

②同学对他女朋友行为的想法:同学认为女朋友的表现很正常,因为有时候女朋友也认为他是有道理的,但女朋友也会不知所措,毕竟是男朋友在和父母吵架,自己不便多言。 (3)对同学女朋友父母行为的想法

①我对同学女朋友父母行为的想法:同学说她女朋友的父母并没有对他什么意见,也没有对他们的交往有什么不满,我也感觉比较惊讶。在中国,大部分的父母是不会容忍这样一个经常与自己吵架的人成为自己的女婿的,不管吵架时他们对不对,他们都会认为这种行为

跨文化交流作业一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汪莹 00820085

是晚辈冒犯长辈,是不孝顺的表现。

②同学对他女朋友父母的行为的想法:同学认为女朋友父母的表现也很正常,吵架只是观点不同引起的争论,根本不会影响他和女朋友父母的关系,更不会影响他和女朋友的关系,父母不会因此干涉女儿的婚姻。 2、我对这个案例的理性认识

我是一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从小接受的都是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我对文中这件事的看法是基于中国社会的一些价值判断,应该是能够代表大部分中国人的想法的。我的同学因为从小就跟随父母移民到美国,极少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比较开放,他从小就接受了很多不同的思想,这对他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自然产生了影响。他对这件事的看法自然也是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他的想法也应该是能代表美国大部分人的。

(1)中美跨文化交流冲突一:对事不对人VS对人不对事

从同学与女朋友父母的吵架来看,同学认为吵架只是观点不同引起的激烈争论,这不会影响与未来岳父岳母的关系,更不会影响自己与女朋友的关系。女朋友父母也未对同学表示不满,更没有对他们的关系施压。这充分的说明了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对事不对人是他们的普遍价值认同。而我认为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中国,极有可能出现女方父母对男方不满,甚至不让女方与男方继续交往下去的情况。这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对人不对事在价值观念中占主导地位。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中,“人做出的事”和“做出这件事的人”这两个概念是合二为一的,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对某件事采取某种行动时首先会考虑这件事会涉及到什么人,再考虑这种行动对这个人造成的影响,最终再决定这件事该不该做,中国自古以来流行的谚语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打狗要看主人,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都说明了在中国,人的关系对处理事物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而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却不是这样。他们在讨论一件事时只是就事论事,不会牵涉到人,尽管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是却不会影响彼此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比中国人更大胆,敢说话,敢说真话,比如: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更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美国员工更敢于在下班后拒绝上司的要求。

(2)中美跨文化交流冲突二:长幼尊卑观念VS平等观念

男方认为在双方观点发生冲突时自己是有道理的,所以理直气壮的与女方父母吵架,男方并不认为这和孝顺与否有关。而女方父母也因此不责怪男方,也没有认为男方这样的行为代表不尊重或不孝顺。

长幼尊卑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孝”在中国传统的礼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论语中就有所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对于父母,不论对错,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要恭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所以,在很多中国家庭中,儿女的事情常常是父母做主。所谓古代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在于此。今天,虽然自由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和父母吵架这种行为仍然被看作是犯上,不能被中国家庭的大多数父母所忍受。这说明了中国传统的长幼

跨文化交流作业一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汪莹 00820085

尊卑观念仍然在中国人的礼义观念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美国的思想观念中,人们认为在交流中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话语权,都有对他人观点发表意见的权利,不管你是年长还是年幼,是尊贵还是卑贱。这说明了在美国,平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案例总结】

该案例以小见大,体现了中美文化在交流中的某些冲突,造成这种冲突的是两国的传统有别,思想有异。中国人比较容易将事情本身和与事情有关的人联系在一起,造成处理事情时易对人不对事,而美国人则习惯将二者分离,在处理事情时就事论事,不针对人;中国人由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在礼仪方面仍然比较强调长幼尊卑观念,而在美国,平等的话语权使得长幼秩序不那么明显。当然,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并没有区分两种文化高下和对错的意思,只是着力于从身边的小事发掘中美文化的差异,以供人们在跨文化交流时借鉴和参考,以此减少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的摩擦,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更加顺畅的交流沟通,为未来创造出一片和谐的蓝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