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
更新时间:2023-12-10 02: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节 形式逻辑(逻辑学)的对象
一. “逻辑”的含义
LOGIC的音译。LOGIC最初导源于希腊文(逻各斯),原意为思想、言辞、论辩、理性、规律性等。后来西方学者用“逻辑”来指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 我国近代学者曾把“逻辑”译成“论理学”、“理则学”、“名学”等,近代翻译家严复首先把LOGIC音译为“逻辑”,就是逻辑学。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常见的含义有四种:
(一). 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如:“搞干部教育的,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二). 指某种特殊的观点、理论(含贬义),如:“这真是强盗的逻辑”。
(三). 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如“说话写文章要符合逻辑”。(若不合逻辑会怎样呢?)
(四). 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如:“中学生要学点语法、逻辑”。
二. 形式逻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也就是说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是关于人的思维的,但不是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它只是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及其规律,为人们的推理论证思维活动提供一套有效的工具。
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人工智能、脑科学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研究思维。
想想看它们各是从什么角度研究思维的?
(一). 什么是思维?
任何具体思维都有它的内容,也有它的形式。
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以及与语言密不可分的特点。 思考一下: “树”、“水的化学构成”、“启发式教学”、“股票”等等; 今天天气很好。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其基本的反映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二). 思维的概括性与间接性 (三). 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离开语言,思维无法进行;借助于语言,人的思维才得以表达,才能在人们之间传递、交流。
三. 逻辑科学的分支
逻辑学有很长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已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多分支的学科体系。 从总体来看,逻辑学可分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大门类
形式逻辑又分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主要包括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 数理逻辑又有许多分支,如模态逻辑、规范逻辑、多值逻辑、优选逻辑、结构逻辑、程序设计逻辑等。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传统形式逻辑,它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最初步的逻辑知识。
我国学术界、教育界习惯上称传统形式逻辑为“形式逻辑”或者“普通逻辑”或者“逻
辑学”
第二节 形式逻辑的性质和作用
一. 形式逻辑的性质
(一). 具有客观性
逻辑所研究的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的逻辑方法虽然只在思维中起作用,但是不纯粹是思维现象,它们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切有效的逻辑形式都是从大量的具体的正确思维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从错误的思维中总结出来的违反逻辑要求的教训。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是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反映,而不是什么主观臆造的东西或先验的产物。如:
(二). 具有工具性
法:规范语言表达方式的是语法;规范思维形式的是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语法”。 (三). 具有全人类性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要进行正确的思维,都必须运用共同的逻辑形式,遵守共同的逻辑规律,避免使用无效的逻辑形式或违反逻辑规律。
二. 形式逻辑的作用
形式逻辑是从具体科学和日常思维活动中,特别是思想斗争的辩论中总结出来的。掌握了形式逻辑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维和准确地表达思想,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某种思想正确与否,是否可以接纳。其作用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 形式逻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人们认识的源泉是实践。但认识成果的获得不仅仅局限于实践,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推理,由已知可认识未知。如:心理学上的很多知识是从研究动物获得的。 但是,毕竟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而不研究思维的内容,所以它在认识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二). 形式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
三. 形式逻辑与语法的关系
(一). 二者联系 第一, 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与语法的研究对象、语言形式及其规律之间是被表现与表现者之间的关系。(大体对应关系:概念——词、短语;判断——句子;推理——复句、句群)。而且一些具体的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在结构上也是大体对应的。如:直言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主项与量项相当于主语部分,联项与谓项相当于谓语部分。 第二, 形式逻辑提供的是认识事物和正确思维的工具,语法提供的是正确表达思维的工具,二者都是工具性的科学。 第三, 基于上述两点,在语言表达中,逻辑是语法的基础,语法要服从逻辑。不合语法的语言表达是叫人无法理解的,不合逻辑的语言表达更让人无法理解。
(二). 二者区别: 第一, 研究对象不同。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语法研究的是语言形式及其规律。 第二, 性质不同。逻辑具有全人类性,而语法是约定俗成的。
第三, 基于上述两点,逻辑与语法对语言的表达的要求是不同的。逻辑要求准确,语法要求合乎语言习惯,前者要求“对”,后者要求“通”。合乎逻辑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合乎语言习惯,合乎语言习惯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合乎逻辑。所以二者不能相互代替(逻辑分析与语法分析)。如:“养病”、“生前友好”、“救火”、“恢复疲劳”等等,显然不合逻辑,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不影响人们的思想交流。
第四, 逻辑形式的含义是确定的、单一的;而语言形式的含义是丰富的、多义的。另外语言形式表达思想还有感情和风格的不同,这也是逻辑形式包括不了的。 请看一道著名的啰嗦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 杜鹃谢豹子规啼。
修辞与语法不同,它要求艺术的语言表达,要求语言表达要鲜明、生动、有力,即不仅要“通”,而且要“好”。修辞与语法都以语言形式为研究对象,所以都必须以逻辑为基础。
四. 学习形式逻辑的方法
(一). 要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
(二). 要联系日常思维和表达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应用 要认真做练
第二章 概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概念的特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掌握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学会对概念进行限制、概括、下定义和划分的逻辑方法,
教学重难点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定义与划分
第一节 概念的特征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思维活动最基本的单元就是概念。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形成的思维素材是一个一个的概念,有了概念, 才能作出由许多概念所组成的判断,进而由判断构成推理,再通过许多种推理进行完整而严密的论证。可见,概念在人们思维活动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一、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和范围并用语词表达的思维形式。这里所讲的对象, 是指认识对象,不仅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而且也包括精神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如感觉、记忆、意识、语言、理论等等。只要是人们需要认识的东西都是概念所要反映的对象。
任何对象都有其自身的性质,如“ 树”。
各个事物不仅有自身的性质,还与其他事物发生各种联系。 事物的性质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
本质属性(固有属性), 即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 有的是非本质属性(偶有属性),即对该事物可有可无的属性。
概念不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而概念是经过人脑抽象地概括而形成的,离开了对象的个别具体形象,因而是更深刻、更完整地反映了对象。
概念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形式,属于意识范畴,具有主观性的一面;但概念所反映的内容
又来自客观对象,又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可见,概念是形式的主观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的结合。
二、 概念与语词
概念的形成和存在是必须依赖语词的,不借助语词,概念就无法表达,也就谈不上形成概念。所以,概念与语词是密不可分的。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但概念与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并不是说有一个概念,就有而且只 有一个语词来表达它;或者有一个语词存在,就一定要表达一个概念。这种不一一对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
概念的内涵, 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指概念所具有的客观内容。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样的。
概念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范围,也就是指概念所适用的那些对象。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两个密切联系、互相依赖的因素。内涵是概念的质的方面 , 说明“是什么”;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说明“有哪些”。对于每一概念,依据其内涵来确定其外延,通过外延的确定来丰富其内涵。
概念要明确,这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怎样才算概念明确,从逻辑的角度讲,概念明确主要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否则,就谈不上概念明确。
四、 概念外延与内涵间的反变关系
先举例分析以下两个概念:
服装(属概念)与冬季服装(种概念)。
服装:衣服鞋帽的总称。人们为了保护身体和美观而制作的用于穿着的衣物。(外延大) 冬季服装:(外延小)
由可知概念的反变关系的含义为: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大,则它的内涵愈少;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小,则它的内涵愈多;反之亦反。
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可知怎样缩小概念的外延,或怎样扩大概念的外延。前者即为概念的限制,后者即为概念的概括。
五、 概念的限制
所谓概念的限制,就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
书——教科书(用于教学的)——人文学科教科书——逻辑学
对一个概念可以作连续限制,限制到什么样的概念为好,这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定。但是,如果限制到了单独概念,就不能再限制了。(外延只有一个,是最小的种概念,是限制的极限)。
概念的限制是一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人们从认识一般的事物过渡到认识个别的事物,使人们的认识具体化,获得专门知识。
六、 概念的概括
正在阅读:
逻辑学复习12-10
博览建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08-16
2022年山东高考400分能上什么大学03-29
化妆品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01-05
信托资讯2011年第28期04-19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01-14
液压作业03-17
国贸习题03-08
英语国家概况复习12-0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逻辑学
- 复习
- 国际金融作业及答案
- (范文)净水机项目建议书(投资5200万元)
- 财务管理 第05章 姚海鑫 课后答案
-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3月)地理试卷(无答案)
- 2004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综合类(B级)试题及答案
- 郑州市汽车渠道经销商名录2018版154家 - 图文
- 圆通提高客户满意度营销策划
- 六爻求真 王虎应老师教学网站
- 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九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素养全练
- 中国飞轮齿环总成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目录) - 图文
-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
- 2017年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选拨考试(企业类)复习建议及真题实考回忆
- 建立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申请报告
-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 绪论
- 中考化学(沪教版)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第3章第2节物质的组成及表示
- 上肢MCQ
- 2015儿科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pep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3 last weekend单元测试卷1带答案
- 建材加工设备项目建设申请
- 第四章沟通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