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施肥

更新时间:2023-10-02 06: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合理施肥:是在综合考虑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特点、肥料特性和生态条件与耕作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多目标相统一为目标,将肥料以适宜的用量与比例,在适宜的时间以适宜的方式方法施于土壤或植株中的一项农业技术措施。 2.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再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3.地力:土地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

4.生产系数: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

5.水量效能指数:每10mm降水量可生产作物产量的公斤数。 6.养分系数:作物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即经济系数。 7.肥料效应函数: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作用产量与肥量投入量间的数量关系的函数。

8.营养诊断施肥法:是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试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中施肥技术手段。

9.临界浓度:是指当植株体内养分低于某浓度,作物的产量(或生长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

10.生茬:指栽培过谷类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茎叶类作物,由于生物量很高,以消耗地力为主,在收货时又将大部分的生物量移走,因此生物量及其养分归还的数量少于20%

11.半熟茬:指栽培油料作物、食用豆类作物和棉花等。

12.熟茬:指栽培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由于是作为绿肥而栽培,所以也称养为地作物。

13、最小养分率: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受最小养分所限制,当一种必须的养分缺乏或不足时,其他养分含量虽多,植物液不能正常生长

14、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适应的施肥技术。 15、第五章的相关概念最好都看一下 二、选择题、判断题、填空 1.下列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D),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F),易挥发的是(H) A.氯化钾 B.氯化铵 C.硝铵 D.硝酸钠 E.尿素 F.硫铵 F.普钙 H.碳铵 2.土壤的基本施肥方式有(基肥、种肥、追肥)。

3.水田中不宜施用硝态氮是由于(易流失、易发生硝化损失)。

4.作物若吸收的氮素超过其代谢消耗时以(酰胺)的形式贮存于体内。 5.盐基饱和度高的土壤,保肥力强,PH高。

6.我国南方常施用石灰,其施用量常根据水解性酸度来计算。土壤PH值表示的是活性酸酸度。

7.通常,肥料的经济效益随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8、土测值越大,土壤的有效养分利用率越低

9、配方施肥的方法:1、地力分区法2、养分平衡法3、肥料效应函数法4、营养诊断施肥方法

10、施肥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报酬递减率、因子综合作用率

11、营养诊断包括哪几种类型?

土壤营养诊断、植株营养诊断、其他营养诊断

12、基础产量的确定方法:空白法、田间试验法、单位肥料的增减量推算

13、y=b0+b1x 其中y:作物产量、x:施肥量、b0:施肥前的地力产量、b1:效应系数(P64)

14、y=b0+b1x+b2x2 其中y:现有施肥量、x:所得到的产量、b0不施肥的产量、b1:起始时肥料增产效应的趋势、b2:肥料效应增减的程度(P66)

肥料利用率=( 施肥区作物吸收某元素的数量—无肥区作物吸收某元素的数量) 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 ×100%

边际产量反映施肥量增加引起总产量的变动率,是确定经济合理施肥量的重要依据。 当肥料效应递增,边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总产量按一定的递增率增加。 当肥料效应递减,边际产量按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总产量按递减率增加。 当边际产量递减为零,总产量达到最高。

1. 当总产量曲线为一直线时,平均增产量曲线为x轴的平行线。 2. 当肥料效应递增时,平均增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 3. 当肥料效应递减时,平均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4.当肥料效应由报酬递增变为报酬递减时,平均增产量由起初递增,到达最高点后,则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简答

一、施肥的基本原则:(大家适当展开论述) 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 2、协调营养平衡的原则

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原则 4、提高废料利用率原则 5、环境友好原则

二、 阐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1)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从所施的肥料中吸收的养分数量占肥料中该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2)肥料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施肥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提高肥料利用率可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降低肥料投入、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以及减少肥料生产和施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有: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按土壤养分状况和和作为需肥特性施用肥料;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改进化肥剂型和改进施肥机具等。 三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各是什么?二者本质的区别何在?

地力差减法的计算公式:

施肥量=( 目标产量—基础产量)÷100×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 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几个参数的确定 1、基础产量 2、目标产量 3、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4、肥料利用率 5、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详见课本P39)

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公式:

施肥量(kg/hm2)=目标产量所需养分-土测值×2.2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 四、 如何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1) 设置田间试验:

2) 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和植物养分含量:

3 )确定土壤有效养分系数:按本段开始所述的算式计算出每一块地的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4 )进行回归统计:

5 )编制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换算表: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无肥区每公顷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100% 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 五、营养诊断的依据(详见课本P104)

从两方面考虑1、土壤营养状况2、植株营养状况

土壤营养诊断的依据:土壤养肥的强度因素和数量因素

植株营养诊断的依据主要依据其外部形态和植株体内的养分状况及其与作物生长、产量等的关系,

六、土壤供肥—作物吸肥—作物生长的关系(P109) 1、植株体内养分浓度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植株中养分浓度和产量之间有很大的变动范围,在地产条件下,养分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宽,随着产量的提高,各种营养元素的变化幅度较窄说明只有在一定养分含量水平下,且养分的比例合适才能获得高产。

2、养分供应量与作物体内养肥浓度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a、产量随养分供应量变化成抛物线形

b、植株体内养分浓度与供应的曲线关系变化程度较小,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随供应量增加,产量增加,植株体内养分浓度基本不变(养分极缺乏区)第二,随供应量增加,产量和体内浓度均增加,但产量增加的幅度大(养分缺乏调节区)第三、产量达最高点后,随供应量增加,产量逐渐下降,体内浓度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养分奢侈吸收区) 经济最佳施肥量的确定P88

最高产量求解 P66(对二次抛物线函数公式求一阶导) 七、施肥效应

(一)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

1.施肥有增产的效应 2.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3.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4.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 5.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1.环境污染2.作物品质下降或减产3.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浪费4、土壤质量下降5、威胁人类健康 计算题P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