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0 12: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编写 李占兴 审核 蔡玉科

自主学习

一、思考下列问题

1.课本思考与讨论中对位移的处理体现了什么科学思想? 2.如何通过v-t图像表示匀速运动物体的位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如何得出的?能用v-t图像表示吗?

二、填空

前面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于运动的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其 v-t 图象为__________。在 v-t 图象中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与____________相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_。

3.如果物体以初速度v0做加速度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物体的速度为v= ,位移为x=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公式.

说明:公式中x、v0、a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方向为正方向。若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运动中,a取正值;在减速运动中,a取负值.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 .(想一想如何推导)

典例剖析

1题型一.公式的基本应用(x?v0t?at2)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x??0t?

12at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常研究2的问题,运用此关系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待求的物理量。

典例1.一个物体的初速度是2 m/s,以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1)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9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2)物体在第4 s内的位移; (3)物体在头4 s内的位移; (4)物体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1)由vt = v0 + at得,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为

v3 = v0 + at1 = 2 + 0.5×3 = 3.5(m/s)

12

at得,物体在第4 s内的位移为 211 s1 = v3t2 + at22 = 3.5×1 + ×0.5×12 = 3.75(m)

221(3)由s = v0t +at2得,物体在头4 s内的位移为

211 s2 = v0t3 + at32 = 2×4 + ×0.5×42 = 12(m)

22s(4)由v?得,物体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t(2)由s = v0t + v?s13.75=m/s=3.75 m/s t21【答案】 (1)3. 5 m/s (2)3.75 m (3)12(m)(4)3.75 m/s

典例2.在一段平滑的斜冰坡的中部将冰块以 8 m/s的初速度沿斜坡向上打出,设冰块与冰面

间的摩擦不计,冰块在斜坡上的运动加速度恒为2 m/s2. (设斜坡足够长) 求: (1)冰块在5 s时的速度; (2)冰块在10 s时的位移.

【解析】 (1)画出简单的情景图,如右图所示,设出发点为O,上升到的最高点为A,设沿斜坡向上为正方向,由题意可知v0=8 m/s,a=-2 m/s2,t1=5 s,t2=10 s 根据公式vt=v0+at可得第5 s时冰块的速度为 v1=[8+(-2)×5]m/s=-2 m/s 负号表示冰块已从其最高点返回, 5 s时速度大小为 2 m/s.

2at(2)由公式x?v0t?1可得第10s时位移为 221x2?v0t2?1at?[8?10??(?2)?10]??20m 2222负号表示冰块已越过其出发点,继续向下方运动,10秒时已在出发点下方20m处。 【答案】 (1)2 m/s,沿斜面向下 (2)20 m,在出发点下方 总结:对位移公式的理解

⑴位移公式x?v0t?12at反映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2(2)特别提醒:t是指物体运动的实际时间,要将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对应起来. (3)因为υ0、α、x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υ0的方向为正方向)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0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a取负值. (4)代入数据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

题型二.利用??t图象求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线下方与时间轴所围的图形的“面积”

等于该段时间内物体的运动位移。

典例3.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

(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2) 物体在第2s的加速度a (3)前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4)前4 s内物体的路程. 1

解析:(1)3 s末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此时xmax=×3×4 m=6 m.

2

(2)因为v-t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第2秒内的加速度可以由1~3秒内的斜率求得,

a??v0?4?m/s2??2m/s2. ?t3?111

(3)前4 s内,位移x=×3×4 m-×1×2 m=5 m.

2211

(4)前4 s内,路程s=×3×4 m+×1×2 m=7 m.

22

答案:(1)6 m (2)5 m (3)7 m

点评:在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图象求位移时,一定要注意某段时间内图线下方所围的图形是在时间轴的上方,还是在其下方。若在时间轴上方,则图形面积取正值,表明该段时间内的位移为正;若在时间下方,则图形面积取负,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为负,切不可不加区分,就将两部分图形面积直接相加,作为物体运动的总位移。

图象问题总结

图象是高中阶段经常遇到的问题,图象法也是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图象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直观性,我们可以通过“看”图象来寻找规律和解题的突破口.那么,看什么呢?为方便记忆,我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交点”.下面以运动图像为例加以说明.

1.看“轴”: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像是描述的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如是位移-时间关系?还是速度-时间关系?同时要注意单位和标度.

2.看“线”:“线”上的一个点,一般反映两个量的瞬时对应关系.如x-t图像上一个点对应某一时刻的位置,v-t图像上一个点对应某一瞬时速度;“线”上的一段一般对应一个物理过程, x-t图象反映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v-t图象反映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看“斜率”:图象的斜率是两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变化之比,它往往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规律.例如, 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v??x,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1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a??v2.读图1知:甲中质点的速度为v?0.5m/s;乙中质点的加速度为a?0.5m/s. ?t

x/m 3 2 1 o 2 4 t /s 甲 图1 v/(m/s) 3 2 1 o 2 4 t /s 乙

4.看“面”,即“面积”:图象和坐标轴所夹的面积也往往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规律.这要看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乘积有无实际意义,这可以从物理公式分析,也可以从单位的角度分析.如x和t乘积无意义,我们在分析x-t图象时就不用考虑“面积”;而v和t的乘积vt?x, v-t图象下的面积就表示位移.例如图乙中4s内的位移等于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即x?(1?3)?4m?8m. 25.看“截距”:截距一般代表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t=0时的位移和速度.图1甲中的截距表示t=0时刻质点的位置(即出发点)在x=1m处;乙中的截距表示质点的初速度为

v0?1m/s.

6.看“交点”:如图2中图象的交点表示A、B两质点在2s时相遇 (2s时位于同一位置);图乙中的交点说明2s时C、D两质点速度相等.

x/m 3 2 1 o 2 4 t/ s 甲 图2 A B v/(m/s) 3 2 1 C D o 2 4 t/ s 乙 题型三.运用平均速度公式???0??2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用???0??2计算,所以某段时间内的

位移即为x??0??2t。对于已知初、末速度和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用此公式求位移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2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既直接,又简便快捷。

典例4 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直线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滑雪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求,已知量为初速度?0?1.8m/s,末速度??5.0m/s和位移x?85m,待求量是时间t,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12at求解。设滑雪者的加速度为a,由公式211???0?at得5?1.8?at;由公式x??0t?at2得85?1.8t?at2,联立两式解得:

22t?25s。所以,滑雪者通过这段山路需要的时间为25s。

解法I:利用公式???0?at和x??0t?解法II: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x??0??2t求解。由已知初速度?0?1.8m/s,末速度

2x2?85?s?25s。所以,

?0??1.8?5??5.0m/s,位移x?85m,根据公式x??0??2t得:t?滑雪者通过这段山路需要的时间为25s。

点评: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位移时可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取计算方法,若有图象则应考虑应用图象面积求解,若无加速度,则应考虑运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题型四.关于刹车时的误解问题

典例5.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

刹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求: (1)汽车刹车后20 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 m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3 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解析:(1)由于v0=30 m/s,a=-5 m/s2,由v=v0+at,汽车的刹车时间t0为:

v-v00-30t0== s=6 s

a-5

由于t0

1

(2)设从刹车到滑行50 m所经历的时间为t′,由位移公式x=v0t′+at′2,

21

代入数据:50=30t′-×5t′2

2

整理得t′2-12t′+20=0

解得t1′=2 s,t2′=10 s(刹车停止后不能反向运动故舍去)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3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故所用时间为t′=2 s.

11

(3)此时可将运动过程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x=at2=×5×32 m=22.5 m.

22答案:(1)90 m (2)2 s (3)22.5 m.

方法总结:

(1)汽车刹车、飞机降落后在跑道上滑行等都可以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是当速度减为

v0

零时,其加速度也变为零,物体不可能倒过来做反向运动,其最长的运动时间为t=. a1

(2)应用公式v=v0+at和x=v0t+at2处理此类问题时,式中的时间t不能任意选取,应注

2意判断题目中所给的时间t是否超出了物体实际运动的时间,即是否出现了“时间过量”问题.若已知时间大于刹车时间,则计算时不能用已知时间;若已知时间小球刹车时间,则应直接应用已知时间求解。

(3)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跟踪训练

1.一个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5t2(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2.5m/s C.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5m/s

B.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0m/s2

D.这个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初速度方向一致

2.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必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少

3.对于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速度减小到零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B.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C.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D.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

4.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

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D.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4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 D.6 s 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8 m

6. 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该质点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s时离原点最远 B.t?2s时离原点最远 C.t?3s时回到原点 D.t?4s时回到原点

7. 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

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

vt C.2vt D.不能确定 28.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 m/s,它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4.5 m,则它的加

速度为( )

A.0.5 m/s2 B.1.0 m/s2 C.1.5 m/s2 D.2.0 m/s2 9.从静止开始以

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2s末的速度为 ,2s内的位移

为 ,第2s内的位移为 ,第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 ,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 ,速度达到10m/s所用时间为 ,发生16m的位移所用时间为 ,发生25m的位移时的速度为 ,相邻的两个1s内的位移差为 . 10.一辆卡车初速度为v0=10m/s,以a=2m/s2的加速度行驶,求: (1)卡车在3s末的速度v

(2)卡车在6s内的位移x6与平均速度v ...(3)卡车在第内的位移xⅥ

.6s...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5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11.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 s速度变为6 m/s,求: (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 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 s内前进的距离.

12.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

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启动加速度a1 制动加速度a2 直道最大速度v1 弯道最大速度v2 直道长度s 4m/s2 8m/s2 40m/s 20m/s 218m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v1v1-v2

后再减速到v2=20m/s,t1==……;t2==……;t=t1+t2.

a1a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解析:该位同学的解法不合理.

v140

加速到直道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为t1==s=10s

a141

通过的位移为s1=a1t2=200m

21

v1-v240-20

减速到弯道最大速度v2所用的时间为t2==s=2.5s

a281

通过的位移为s=v1t2-a2t2=75m

22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6

努力拼搏,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我行!我行!我一定行!

总的位移为s1+s2=200m+75m=275m>218m,所以这种解法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设摩托车先加速到一个较大的速度vm,然后减速到v2,加速用的时间为t′1,通过的位移为s′1,减速用的时间为t′2,通过的位移为s′2. 由题意得vm=a1t′1,vm=v2+a2t′2

112s′1=a1t′21,s′2=vmt′2-a2t′2,s′1+s′2=s 22

代入数据解得

t′1=9s,t′2=2s,s′1=162m,s′2=56m,vm=36m/s 所以最短时间为t=t′1+t′2=11s.

临颍一高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4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