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DPA优化测试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12-13 21: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SDPA优化测试指导书

1. 编写目的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作为TD-SCDMA系统的无线增强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成为TD的热点技术和重要优势。对于HSDPA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HSDPA的优化测试也将作为TD网规网优工作的重点任务不断的提上日程。随着技术的完善和不断应用发展,大家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总结,还请不断在文中进行补充完善。

2. 原理介绍

2.1. 系统架构

RLC MAC RLC MAC-d MAC-hs HS-DSCH FP L2 HS- DSCH FP L2 PHY PHY L1 L1 Uu Iub/ Iur

2.2. HSDPA的信道

DCCH(信令)+UL DTCH(PS业务)DPCHHS-PDSCHHS-SCCHHS-SICHUECNUTRANDL DTCH (PS业务)R4信道HSDPA信道

HS-DSCH信道是用来传送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信道,其映射的物理信道为HS-PDSCH。HS-SCCH是下行物理信道,HS-SICH是上行物理信道,这2个物理信道用来辅助完成HS-DSCH数据的交互,具体过程如下图:

UENodeBCQI、ACK/NACK(On HS-SICH)1.确定调度和HARQ2.HS-SCCH3.HS-DSCH4.监听到HS-SCCH,并解码HS-DSCH5.CQI、ACK/NACKI (On HS-SICH)

首先NodeB系统根据上一次的ACK/NACK和CQI情况,确定调度以及HARQ参数,并组织相应的Mac-hs PDU通过HS-DSCH来向UE发送下行业务数据,但在该HS-DSCH发送之前,系统先发送包含所有该HS-DSCH解码信息的HS-SCCH给UE,UE监听到HS-SCCH,并根据收到的HS-SCCH信息在指定时隙码道上识别HS-PDSCH并进行解码,根据HS-PDSCH接收和解码情况,并在HS-SICH上发送CQI、ACK/NACK信息。

根据协议要求,三条新增物理信道的时序图如下:

2.2.1. HS-PDSCH

HS-DSCH是一条用来传送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信道,其映射的物理信道为HS-PDSCH,HS-DSCH由于引入了AMC和H-ARQ等技术,与原有的DSCH的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编码过程是单独设计的。它主要增加了物理层H-ARQ功能和16QAM星座重排两步。

HS-DSCH作为专门为HSDPA新增的一条传输信道,其上层可以对应DCCH和DTCH这样的逻辑信道,下层映射到HS-PDSCH。它在协议栈层次上位于MAC-hs之下,也就是说它仅存在与NodeB和UE之间。 HS-DSCH传输信道属性:

? 传输块大小:第一次传输自动分配

? 传输块组大小:一个传输块组通常只包含一个传输块 ? TTI=5ms

? 码参数:1/3Turbo码

? 调制:在第一次传输和重传时是动态的 ? CRC大小:固定尺寸24bit HS-DSCH与DCH的对比: TTI TbSize TbNum 信道编码 CRC大小

aim1 ,a ,a ,...a im2 im3 imACRC attachment bim1 ,b ,b ,...b im2 im3 imBCode block segmentation oir1 ,o ,o ,...o ir2 ir3 irKChannel Coding s1 ,s 2 ,s 3 ,...s R HS-DSCH Interleaving w1 ,w 2 ,w 3 ,...w R Bit Scrambling ci1 ,c i2 ,c i3 ,...c iEPhysical Layer Hybrid-ARQ functionality DCH(PS64K) 20ms(可配置) 336 (可配置) 最大为6(可配置) TurBo(可配置) 16(可配置) HS-DSCH 5ms(固定) 可以随时调整 1(固定) TurBo(固定) 24(固定) v1 ,v2 ,v3 ,...vR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for 16 QAM r1 ,r2 ,r3 ,...rR Physical channel mappingwt,p,1,wt,p,2,?wt,p,Up PhCH#1 PhCH#P

相对于DCH信道,HS-DSCH不需要级联、速率匹配、均衡,增加了物理层H-ARQ功能。HSDPA 的主要处理流程与R4过程类似,但是由于HSDPA的独特性,因此与R4的过程在细节上也有所区别。简述如下。

? 由于HSDPA一个TTI只有一个数据块,因此在编码码块分段的过程中,传输级联操作

去掉了。

? 信道编码采用了基本编码率为1/3的Turbo编码,编码器内自带交织器,HARQ模块就

是将Turbo编码输出的比特数适配到HS-DSCH的多个物理码道传输的总比特数上。将R99速率匹配的功能扩展了,因此去掉了无线帧间均衡和静态速率匹配操作。 ? 最后输出的PhCH#编号,对于TD系统而言,其实是两维编号,PhCH(码道编号,时

隙编号),物理层的调制过程会根据这个编号选择适当的码道和时隙,进行调制加扰。

功控:

HS-PDSCH独占时隙则: HS-PDSCH的时隙总发射功率 = 该时隙的总发射功率 HS-PDSCH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隙配置来动态变化调制方式(SF=1或SF=16),不承载任何L1的控制信息(比如TPC/SS或TFCI)。

Slot Format # 0 (QPSK) 1 (16QAM) 2 (QPSK) 3 (16QAM) SF 训练序列长度(chips) NTFCI NSS & Bits/sloNTPC t code (bits) word (bits) 0 0 0 0 0 & 0 0 & 0 0 & 0 0 & 0 88 176 1408 2816 NData/Slot (bits) Ndata/data field(1) (bits) 44 88 704 1408 Ndata/data field(2) (bits) 44 88 704 1408 16 16 1 1 144 144 144 144 88 176 1408 2816 对于HS-PDSCH,由位于Node B的高层来选择调制方案和合适的传输速率。这将通过高层选择HS-PDSCH合适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及无线资源来实现。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HSDPA的传输,高层就选择多个载波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参数的选择可以基于UE上报的CQI(信道质量指示)来进行。如果UE支持多载波传输,就需要在控制信道上上报每个载波上的CQI 信息。

? Node B过程:

a) Node B发送HS-SCCH,上面承载UE标识号用来指示对UE分配的HS-DSCH的TTI位置。如果UE得到连续的HS-DSCH传输调度,将使用相同的HS-SCCH作为控制信道。如果UE使用多个载波的HSDPA传输,每个载波上的控制信道HS-SCCH的检测原则与单载波情况相同。

b) Node B发送HS-DSCH,其使用的无线资源为HS-SCCH上指示的无线资源。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HS-SCCH与它所控制的HS-DSCH的对应关系由高层给出。

c) 接收到目标UE的HS-SICH,将HS-SICH承载的状态报告(ACK/NACK及CQI)传送给高层。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HS-SICH与它所对应的HS-DSCH的对应关系由高层给出。 ? UE 过程:

a) UE得到高层指示需要监测HS-SCCH时,开始监测高层配置的HS-SCCH集中的所有HS-SCCH信道。HS-SCCH上所承载的信息在3GPP 25.221中有描述。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需要检测的HS-SCCH集合由高层给出。

b) 一旦接收到CRC校验正确的HS-SCCH,UE将读取与该HS-SCCH对应的 HS-PDSCH的信息。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则可能需要读取对应多个HS-SCCH对应的HS-PDSCH的资源信息。HS-SCCH所控制的HS-PDSCH之间的对应关系由高层给出。如果接收到CRC校验错误的HS-SCCH,UE将抛弃在HS-SCCH上接收的数据,并继续监测HS-SCCH集。

c) 接收完HS-PDSCH,UE将产生ACK/NACK信息并连同最近时间得到的CQI信息一起在相应的HS-SICH上发送给Node B。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则每个载波上的CQI信息和ACK/NACK信息都在独立的HS-SICH上传送。

HS-SCCH信道接收正确的话,UE就会到HS-SCCH指定的HS-PDSCH的时隙码道去接收相应数据,而HS-PDSCH是否正确接收的唯一标准也是CRC校验是否正确,同上也给出判定依据:

? 通过LMT后者DSP监控工具跟踪指定的UE,察看NACK这个域,是否大量增长。是的话就是HS-PDSCH的接收问题。

? 利用频谱仪察看HS-PDSCH所在的时隙是否有数据下发,如果无则代表HS-PDSCH在空口没有下发。

HS-PDSCH配置支持SF=1和SF=16,并支持多用户共享(“竖切”方式,即不同用户使用不同时隙的HS-PDSCH码资源,“横切”方式,即不同用户使用相同时隙不同的码道资源)。HS-PDSCH支持QPSK和16QAM两种调制方式,实际调制方式的选择和数据块大小的选择都是有Mac_hs层来确定的。另外,HS-PDSCH只承载用户数据,不承载任何L1的控制信息(比如TPC/SS或TFCI)。

2.2.2. HS-SCCH

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是HSDPA专用的下行物理信道,它用于承载所有与HS-DSCH相关的底层控制信息。

协议规定同一个载波上HS-SCCH可以配置多条,最多4条,即能实现同一5ms子帧里多个用户同时调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把N频点小区中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的所有HS-SCCH称作一个HS-SCCH子集。实际在HS业务中,NodeB会在回给RNC的RL重配准备消息(或RL建立响应消息)返回该业务载波上的HS-SCCH子集信息,RNC将这HS-SCCH子集信息通知给UE,之后UE就开始监听子集上所有的HS-SCCH,当在子集中搜索到符合UE本身标识的HS-SCCH,则UE停止对该子集内其它HS-SCCH的搜索,并在下个TTI可以仅监测该HS-SCCH。UE将搜索到符合自身标识的HS-SCCH归入HS-SCCH有效集,而将所有没有搜索到符合自身标识的HS-SCCH都归入HS-SCCH备用集,在随后的每个TTI,UE会更新和维护HS-SCCH有效集和备用集,以保证始终监听到正确的HS-SCCH信息。

HS-SCCH采用下行2个SF=16的码道,时隙格式分别是5和0。最低码道承载TPC/SS命令字,但不承载TFCI(即格式5),还有一条格式为0,不承载TPC和SS。HS-SCCH的功率受上行HS-SICH的TPC命令字控制,具体控制过程与R4中DPCH相同。 ? HS-SCCH物理层特性:SF固定为16,使用两个码道,1/3卷积编码。

? HS-SCCH的功控:RNC将为HS-SCCH配置一个最大发射功率,而HS-SCCH的初始

发射功率将由Node B自己决定 。HS-SCCH可以进行闭环功控,NodeB会参考HS-SICH中的TCP标志来进行功率调整。 HS-SCCH上承载的信息: 名称 长度(bit) 含义 Start Code Stop Code TS2 TS3 TS4 TS5 TS6 Modulation Transport Block Size HARQ Info UE ID 4 4 1 1 1 1 1 1 6 7 10 用来标识该用户的第一个码道的信息 用来标识该用户的最后一个码道的信息 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 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 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 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 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 标识调制方式是QPSK(0)还是16QAM(1) 传输块的大小 HARQ信息 Ue标识 由HS-SCCH携带的信息可以看出

? HS-PDSCH在一个时隙内使用的是连续的一段码资源。

? HS-PDSCH如果同时使用多个时隙,那么多个时隙中使用的码是相同的。 ? 调制方式可以是QPSK和16QAM。 ? 每次的传输块大小是可变的。

HS-SCCH DataFiel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Tail Bit AttachmentConv. Coding 1/3 RateTFRI(20 bits)HARQ(7 bits)UE Id(10 bits)TFRI(20 bits)HARQ(7 bits)UE Id / CRC(16 bits)43 bits8(43 + 8) x 3 = 153 bitsRate Matching2nd Interleaving172 bits172 bits / 5 msSlot Formatting(2 x SF=16)Field 1(44 bits)Field 1(44 bits)Midamble(144 chips)Midamble(144 chips)SS(2 bits)TPC(2 bits)Field 2(44 bits)Field 2(40 bits)

HS-SCCH信道的正确接收是HSDPA可以运作的前提,而HS-SCCH是否正确接收的唯一标准就是CRC是否校验正确,下面给出判断依据:

? 通过LMT后者DSP监控工具跟踪指定的UE,察看NoAns这个域,是否大量增

长。是的话就是HS-SCCH的接收问题。

? 利用频谱仪察看HS-SCCH所在的时隙是否有数据下发,如果无则代表HS-SCCH在空口没有下发。

2.2.3. HS-SICH

High Speed Shared Information Channel,高速共享信息信道。这是一条上行物理信道,它用于传输HS-DSCH的高层控制信息,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QI。

HS-SICH的物理层特性:SF=16,使用一个码道,采用比较特殊的编码方式。

HS-SICH DataFiel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2nd InterleavingACK / NAK(1 bit)TBSS(6 bits)MF(1 bit)ACK / NAK(36 bits)TBSS(32 bits)MF(16 bits)84 bits / 5 msSS(2 bits)TPC(2 bits)TPC / SSField 1(44 bits)84 bitsMidamble(144 chips)SS(2 bits)TPC(2 bits)Slot Formatting (SF=16)Field 2(40 bits)

HS-SICH的具体内容是传输ACK和NACK信息,以及推荐的调制方式以及传输块大小 。

名称 长度(bit) 含义 推荐的传输块大小 Recommended Transport Block 6 Size Recommended Format ACK/NACK Modulation 1 推荐的调制模式 1 是否正确收到HS-PDSCH数据包 UE在读取HS-PDSCH数据后,根据协议的规定Ue必须在收到HS_PDSCH的下下个子帧中的HS-SICH中将HARQ等信息返回给NODEB。

信道质量指示(CQI)为Node B提供了通过上次传输HS-DSCH解码得到的能够最大化单次传输吞吐量的编码速率的估计值。CQI报告要求见Node B分配的HS-PDSCH资源,但没有限制只能通过测量这些HS-PDSCH资源来获得CQI, 当UE收到HS-PDSCH后,根据测得的SIR、BLER进行查表,从表中获取对应的CQI值。CQI的见资源是指在一个单独

的TTI内,UE接收的一组HS-PDSCH资源,上面承载一个完整的传输块。这些资源信息Node B可以通过承载CQI的HS-SICH信道和上一次给UE的HS-DSCH传输之间的相对定时关系得到。

CQI包括两个域:推荐传输块大小(RTBS)和推荐调制方式(RMF),UE采用的这两个域的映射表和Node B侧在HS-SCCH采用的一致,可以见3GPP 25.321。

上报过程如下:

a) UE通过接收本用户的下行控制信道(HS-SCCH)消息获取下一个HS-PDSCH的资源分配情况。

b) UE接收本用户的HS-PDSCH,通过必要的测量得到CQI,CQI估计的目的就是在BLER不大于10%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单次传输吞吐量。

c) 对应一次HS-DSCH的CQI报告,UE应该在HS-DSCH传输的随后一个可用的HS-SICH上发送,除非HS-SICH紧邻着HS-DSCH的最后一个传输时隙,在这种情况下,UE将使用下一个可用的HS-SICH进行传输。承载CQI的HS-SICH不一定要和对应HS-DSCH传输、承载ACK/NACK的HS-SICH是同一个。UE总是在任何一个HS-SICH上传输最近获得的CQI,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些CQI报告将被丢弃而不传给Node B。 HS-SICH的功控:

开环功控:计算初始发射功率:PHS-SICH = PRXHS-SICH + LPCCPCH PrxHS-SICH:HS-SICH的期望接收功率,由RNC配给UE。 LPCCPCH:测量PCCPCH RSCP得到的路损。

闭环功控:UE侧响应Node B下发HS-SCCH中功控命令字TPC。由于HS-SCCH不一定是连续的。所以在第一个HS-SICH或在两个HS-SCCH间存在一段时间的空闲,此时HS-SICH的发射功率仍然使用开环功控计算初始发射功率。

上行同步:上行HS-SICH的同步控制实际上也就是UE侧响应Node B下发的HS-SCCH中同步控制命令字SS 。 由于HS-SCCH的不连续性,要求NodeB合理处理SS,在不连续的时候可以参考伴随DCH,或者不调整。

HS-SICH的初始发送同步见伴随的上行DPCH。之后UE将通过HS-SCCH传输的SS命令来调整HS-SICH的同步定时。同步调整的步长通过高层通知UE。在一些情况下,经过一个或者多个子帧的HS-SCCH传输中断,这样UE没有接收到SS命令,UE将见下行伴随DPCH上的SS命令来调整HS-SICH的同步定时直到HS-SCCH被再次接收到为止。

2.2.4. ADPCH

由于HS-DSCH信道只是承载HSDPA下行业务数据,实际业务类型还需要上行业务数据和上下行信令的承载,且底层的HS-SCCH和HS-SICH信道都是随用户的调度而时分复用的,当用户得不到调度的时候,信令消息无法传递,因此引入了伴随DPCH信道,用于承载高层信令及辅助同步功控信息。伴随DPCH并不是新信道类型,物理信道还是DPCH,只是在HSDPA业务中,习惯称为伴随DPCH。

ADPCH信道也是多个用户复用,复用率可以为1/4。(即如果系统中有8个用户,为它们分配2条DPCH信道,得不到调度的用户每隔4个TTI固定会使用一次DPCH来传送信令)。

? HS-PDSCH 相关信息:HS-PDSCH所用频率信息、该频率内的时隙、Midamble 码信息、信道码、HS-PDSCH and HS-SCCH Total Power (相应时隙内最大功率)等信息。

? HS-SCCH相关信息:HS-SCCH ID 、频率信息、时隙、 Midamble 码、信道码(两个)、HS-SCCH最大发射功率、以及对应的HS-SICH信息(每个HS-SCCH与一个HS-SICH对应)。

? HS-SICH相关信息: HS-SICH ID 、时隙、 Midamble 码、信道码 ? 上、下行,用于承载高层信令及辅助同步功控信息。

下行伴随DPCH无承载数据,主要承载下行信令并传递快速控制信息,比如TPC、SS。 上行伴随用以承载上行信令和上行业务数据,包括Dpch承载Rlc层的确认包、控制包和应用层的数据包,如果上行伴随DPCH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应用层或Rlc层无法下发数据,导致Node B无数据可发,从而影响系统吞吐量。

2.3. HSDPA关键技术 2.3.1. AMC技术原理

AMC系统底层结构示意图

AMC是一种无线链路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技术,其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方式等随接收信号的质量而变化,其原理就是根据瞬间的无线信道条件相应的改变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及传输块大小,从而得到较高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在HSDPA系统中,NodeB采取的调制方式,可根据UE侧反馈的无线信道条件,采用16QAM调制方式或QPSK调制方式。NodeB采取的编码方式,当UE侧反馈无线信道条件较好时可采用3/4Turbo码编码方式;无线信号不好时,可采取1/3Turbo码编码方式.。

AMC的简单过程:

1、 UE监听HS-SCCH信道,根据HS-SCCH上的UE ID来匹配是否读取HS-SCCH

信道上指示的HS-PDSCH信道无线资源信息,从而在HS-PDSCH信道的相应TTI位置解出NodeB发送给自己的数据。

2、

UE接收HS-PDSCH数据,计算BLERrev,并测量HS-PDSCH信道的SIRrev,

根据SIRrev和BLERrev(是当前子帧根据SIRrev查表估算的还是由上一子帧译码得到的?)查找静态链路索引表AVI,产生RTBS和RMF使在当前信道条件下保证BLER<=10%的吞吐量最大,即满足目标BLER条件。

物理层链路性能表AVI

3、

在下一个相继的HS-SICH上,UE将当前CQI连同对上一个子帧译码的应答信

息ACK/NACK一起发送到NodeB,以便NodeB在一个HS-PDSCH进行传输时使用。

重传数据合并UE接收端获取传输块信息并进行SIR测量SIRRMFMFTBSRU查表RTBSBLERBLERrevMF1,TBS1MF2,TBS2MF3,TBS3MF4,TBS4CQI ACK/NACK4、 BLER_NodeB根据UE上报的CQI信息决定下一个HS-PDSCH信道采用的传输格式,Target连同HARQ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其他信息组装在HS-SCCH中在下一子帧发送给UE。

SIRrevSIRHS-SICNodeB接收2.3.2. HARQ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是自动重传请求ARQ和前向纠错FEC相结合的纠错方式,接收端译码后,如果在纠错能力范围内,自动纠正错误,如果超出纠错范围则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

H-ARQ协议采用基于下行异步和上行同步的N信道停止/等待方案(SAW)

HARQ会根据信道质量动态的选择重传策略来实现尽可能大的传输速度,HARQ的重传合并方案分为:

HARQ-Type-I:Chase Combining(CC),重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为,当收到NACK信息后,每一次重传都传输同样的编码序列,不考虑调制重排或不同的RV(redundancy version)版本。

HARQ-Type-II:Incremental Redundancy(IR),这种实现方案是指,当收到NACK信息时,并不是简单的将上一次传输的编码比特完全的发送出去,而是每次重传都增加一些新的冗余比特再发送出去。

实际采用的是两种方案混合的方式,即根据发送的TBS大小,查找RV参数表,根据

RV参数表来确定实际采用哪种方式重传。

UE的HARQ缓冲区大小H TBS< H<3*TBS TBS< H<3*TBS H>3*TBS ………. N Channel HARQ 发送:

在第一个进程发送数据之后,ACK/NACK应答消息还没有返回时,第二个进程发送数据块,这样不浪费等待时间,提高系统流量。

CQI信息和ACK/NACK应答可以不对应同一发送数据块。

HS-SCCHNEWNEWNEWNEWREP1REP1NEWREP2NEW调制方式 QPSK 16QAM QPSK ………. 4次重传的RV版本选择顺序 {0,0,0,0} {0,4,5,6} {0,1,2,7} ………. HS-DSCHUE1 process 1UE1 process 2UE1 process 3UE1 process 4UE1 process 2UE1 process 3UE1 process 1UE1 process 2UE1 process 4HS-SICHCQIACQINCQINCQIACQINCQIACQIACQI只响应NAK,不考虑CQI 4process SAW停等HARQ重传的发送流程图。在第一个进程发送数据之后,ACK/NACK应答消息还没有返回时,第二个进程发送数据块,这样不浪费等待时间,提高系统流量。在HS-SICH的应答序列块中,可以看到,CQI信息和ACK/NACK应答可以不对应同一发送数据块,这是因为ACK/NACK应答需要接收端解码解调,需要时间比较长,而CQI信息要求比较快速反馈,因此反馈时间比较短,所以把当前数据块的CQI信息和上一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一起发送。

2.3.3. 基本调度算法

1.公平调度 (RR)

对于载频HS-DSCH配置里的HS-DSCH配置页面: ? 频点上配置Hspdsch时隙数:HSDSCH占用几个时隙; ? Hsdsch时隙: HSPDSCH所在的时隙;

? Hspdsch配置索引:对应于私有数据区配置表TRNC_HSPSCH中的具体配置; ? Hspdsch+Hsscch总功率偏移值:目前配置是HSPDCH单独占用整个时隙,所以该功率偏移值为Hspdsch相对于PCCPCH信道的相对功率。

3.2.2.2. HS共享控制信道配置

选择HS共享控制信道配置,可以配置HSSCCH/HSSICH信息。由于HSSCCH/HSSICH成对出现,所以以HSSCCH/HSSICH对为单位进行添加、删除:

? Hsscch信道标识:小区范围内唯一标识该条HSSCCH,小区范围内不能重复; ? 小区中建立Hsdsch的载频频点:标识HSDSCH建立的载频; ? Hsscch时隙:HSSCCH所在时隙;

? Hsscch对应Hssich时隙:Hssich所在时隙;

? Hsscch配置索引:对应于私有数据区配置表TRNC_HSSCCH中的HSSCCH具体配置; ? Hsscch对应Hssich配置索引:对应于私有数据区配置表TRNC_HSSICH中的HSSICH具体配置;

? Hsscch最大发射功率:默认配置-2dB;

? Hsscch对应Hssich信道标识:小区范围内唯一标识该条HSSICH,小区范围内不能重复。

3.2.2.3. 相关私有数据表

? TRNC_HSPDSCH

HSPDSCH静态表主要包含4个字段:

? HSPDSCH INDEX:HSPDSCH配置索引,对应小区配置中的HSPDSCH配置索引。 ? CODENUM:码道个数,该时隙HSPDSCH使用了多少个码道。

? CHANCODE:该时隙HSPDSCH所使用的信道码,其个数有CODENUM决定,最多16个。注意该项取值为16进制。

信道码取值见下表:

? MIDAMSHF:MIDAMBLE码配置,此处填0即可。

典型参数中,HSPDSCH多配置为SF=1的一个码(CODENUM = 1, CHANCODE = 0) ? TRNC_HSSCCH

HSSCCH静态表主要包含4个字段:

? HSSCCHINDEX:HSSCCH配置索引,对应小区配置中的HSSCCH配置索引 ? CHANCODE1:HSSCCH所使用的第一个信道码(协议规定使用两个SF=16的码)

? CHANCODE2:HSSCCH所使用的第二个信道码(此处为10进制) ? MIDAMSHF:MIDAMBLE码配置信息,此处填0即可 HSSCCH所使用的两个信道码一般配置为两个SF=16的相邻信道码。 ? TRNC_HSSICH

HSSICH模板表主要包含3个配置项:

? HSSICHINDEX:HSSICH配置索引,对应小区配置中的HSSCCH配置索引 ? CHANCODE:HSSICH所使用的信道码(HSSICH规定使用1个SF=16的码,10进制)

? MIDAMSHF:MIDAMBLE码配置信息,此处填0即可

3.3. HSDPA测试观测点分析

对于HSDPA测试的侧重点主要包括:

a、各类HSDPA业务,包括流媒体视频播放,交互类网页浏览,背景类文件下载等

功能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b、多HSDPA用户在线时,用户调度是否符合算法要求;

c、多用户同时发起HSDPA业务呼叫,系统处理是否满足能力要求;

d、HSDPA用户满容量情况下,系统对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是否满足能力要求; e、移动环境下HSDPA的业务保持和切换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测试中最直接的观测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观测速率;2、观测流程是否正确;3、观察性能统计。

3.3.1. 速率观测

HSDPA业务的速率情况可以通过前台DU Meter和后台LMT性能统计来观察,要求单用户场景速率平稳,多用户环境速率平稳或者表现为规律性的抬升速率或降低速率,速率平滑,不出现波动剧烈以及长时间无速率情况。另外对于流媒体在线视频播放,如果出现长时间缓冲不能播放、播放质量差,马赛克多,这些情况也是速率很低很差的表现。

多用户场景,各用户的下行吞吐量都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用户的总下行吞吐量应该要达到一个什么能力值,这些都是速率观测的重点,以此来检验多用户调度算法的功能。RR调度算法场景,如果出现某个用户长时间内无下行速率,这就要去确认是否该用户掉线了或者是否一直都没有被调度或者是流控处理是否出问题了;PF-R调度算法场景,如果某个用户出现无下行速率,这时就要去检查是否该用户目前调度级别低导致当前短时间内没有被调用;如果该用户长时间仍没有下行速率,那必然是可疑的,要确认是否该用户掉线了、是否一直都没有被调度、流控处理是否出问题了,因为PF-R算法既是下行吞吐量最大的方案又兼顾各用户都能够得到调度。Max C/I调度算法场景,如果有用户出现长时间没有速率,长时间没被调度,这是就要确认是否该用户掉线了、流控处理是否出问题了,功率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另外各用户的速率除了调度因素,CQI、BLER以及发起的下行业务速率这些因素也都与之相关,这些参数都可以在性能统计中观察到。

3.3.2. 流程观测

HSDPA业务的发起、重配、保持与挂断是流程观测的重点。HSDPA业务的发起、重配和挂断主要检查控制面流程处理,包括无线链路建立、无线链路重配和无线链路删除流程是否符合25.433协议,流程中资源的申请建立和清空处理是否满足要求;HSDPA业务在保持中,主要关注用户面流程处理,尤其是流控处理,NodeB侧的流控分配帧发送是否正常,流控分配帧中的Credit值是否合理,RNC侧也要关注流控请求帧发起是否正常,Mac-d PDU的发送是否正常。

3.3.3. 性能统计和DSP打印观测

在进行HSDPA业务测试时,需要观察LMT的性能统计信息和DSP的打印内容,以便

实时了解当前进行的业务状态,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打印信息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保存相关统计数据和打印信息有利于后期的性能分析。

3.3.3.1. LMT HSDPA部分的统计分析

性能统计是LMT上的一个功能,在实际HSDPA业务测试中是非常好的定位手段,实时的统计数据上报界面方便现场跟踪HSDPA用户的调度次数、CQI值、ACK/NACK比例、空口平均吞吐量、Iub口Mac-d吞吐量情况一目了然。

HSDPA业务性能统计每500ms上报一次,上报的统计数据是测试间隔500ms里的累积值或平均值,这里对常用的统计参数做一下阐述: 收到的HS-DSCH数据帧个数

收到的MAC-d PDU总比特数(bit)

已调度的MAC-d PDU总比特(bit)

测量间隔内,NodeB收到的RNC 发送的FP帧个数

测量间隔内,NodeB收到的Mac-d PDU大小,收到RNC的FP所包含的比特数(是336比特的整数倍) 统计时间500ms内被调度的比特数,反映缓存中的Mac-d PDU数据有多少被调度发往空口;

NodeB从Iub口收到Mac-d PDU的平均吞吐量(bps),该值可以通过“收到的Mac-d PDU总比特数(bit)” / 500ms测量间隔计算得到;

表示HSDPA业务空口上的下行吞吐量(不含重传),该值可以通过“已调度的Mac-d PDU总比特数(bit)” / 500ms测量间隔计算得到; 调度的峰值速率

Nodata NoAnswer

这里是两条sich的情况

274

205632

198912

MAC-d PDU平均吞吐量(bps)

411264

MAC-hs PDU平均吞吐量(不包括重传)(bps) MAC-hs PDU峰值速率(bps)

收到ACK次数 收到NACK次数 未接收到数据个数 无响应个数

重传超时数据包个数 QPSK次数 16QAM次数 CQI平均值

393792 403200 198 2 0 0 0 200 0 42

在分析性能统计数据时,推荐转化成图表进行分析,举例说明:

600000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0MAC-d PDU平均吞吐量(kbps)MAC-hs PDU平均吞吐量(不包括重传)(kbps)16:22:5116:23:2416:23:5916:24:3216:25:0516:25:3816:26:1116:26:4416:27:1716:27:5016:28:2316:28:5816:29:31

Mac-d的吞吐量表示Hs数据在Iub口的吞吐量,Mac-hs的平均吞吐量(不含重传),表示hs数据在空口的平均吞吐量,du-meter上的速率,表示有效的Hs数据的吞吐量(应用层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到Mac-d(Iub口)和Mac-hs(Uu口)的Hsdpa数据流量,由于流控机制的原因,二者变化趋势应该基本相同,并会相互影响,即Mac-hs的流量波动可能导致Mac-d流量波动(流控),而Mac-d数据的波动,也会影响Mac-Hs的速率波动。这两个速率应该略高于du-meter上的速率,因为这两个速率还包含一些数据包头和少量控制信息,而du-meter上的数据是应用层的有效数据。

影响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No data、Nack和上报Cqi,如果发现速率较低,可以结合上述3个参数的图形进行分析。

120100806040200收到ACK次数 收到NACK次数 No AnswerNo Data16:22:5116:23:2016:23:5016:24:1916:24:4716:25:1616:25:4416:26:1316:26:4116:27:1016:27:3816:28:0716:28:3516:29:06-2016:29:34

一般来说,“调度次数”近似等于ACK个数 + NACK个数 + NoAnswer个数。重传次数反应在Node B物理层传输失败,需要高层重传的次数,当存在大量的重传超时,会导致

速率大幅下降,此时下行Scch信道或Dsch信道质量可能较差,可通过Ack、Nack和No Answer的数量确定。重传率=(Nack+No Answe)/( Ack+Nack+No Answer)。

? 收到ACK次数和收到NACK次数基本反映当前BLER情况。收到NACK,表示UE正确接收HS-SCCH信息,但是对HS-DSCH数据CRC校验失败,一般有这几个原因:

a、干扰大(判断是HS-PDSCH信道质量恶化了,还是其他干扰引起);

b、HS-PDSCH功率过低,检查HS-PDSCH功率配置以及HS-PDSCH实际功率; c、Mac-hs PDU比较大或者说被调度的传输块偏大,在当前无线环境容易产生错包。因为TB块越大,冗余就越少,解码增益也就越小,那么同等干扰情况下,TB块大的相对容易发生错误,这种情况在16QAM调制方式下更加明显。直接原因就是UE上报的CQI偏大。其实系统不一定直接使用上报CQI值,会有相应的调整算法,会根据初始BLER值,算出CQI的偏移值,系统采用上报CQI - CQI偏移值得到实际使用的CQI值,不过该算法只是微调,CQI偏移值不会很大。

? 无响应个数,即NoAnswer个数,当NodeB没有检测到HS-SICH信道信息,就认为UE无应答,一般有这几种原因:

a、HS-SCCH信道恶化导致UE接收HS-SCCH错误。首先要检查HS-SCCH配置的功率情况和实际功率情况,一般HS-SCCH的功率配置还是很大的,HS-SCCH的初始功率是配置的HS-SCCH最大功率减去9dB。比如,PCCPCH单码道功率功率为30dBm,配置的HS-SCCH最大发射功率(dB)为 -2dB,那么HS-SCCH的每条码道的功率都是30dBm-2dB-9dB=19dBm;

b、UE正确收到HS-DSCH,并上报ACK或NACK消息,只是NodeB没有检测到,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的,说明上行HS-SICH信道质量恶化严重,需要确认HS-SICH的功率情况,另外检查HS-SICH 初始目标SIR值和ACK/NACK功率偏移值设置是否正确。; ? 未接收到数据个数,即NoData个数,说明目前缓冲区中没有Mac-d PDU或者数据太少,还不够一次调用。一般正常情况下,如果出现很少的NoData数目,在流控机制作用下应该能够恢复,如果出现大量的NoData数目,就需要检查这几种原因:

a、下行空口速率太小,而且流量分配帧中的Credit很小,引发NoData连续出现,一旦满足调度块大小,一次调走,那么缓冲区又要积累多次,又引发NoData连续出现,该现象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原因引起该用户HSDPA业务下行空口速率那么小,需要分析该用户的调度情况、CQI情况、Nack比例以及Mac-d PDU平均吞吐量;

b、流控处理异常,在空口速率较好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流控分配帧的Credit很小,直接反映出来就是Mac-d PDU平均吞吐量小,这就要查看流控出了什么问题;

c、RNC无数据可发或RNC发送窗满,由于影响RNC数据量和RNC滑窗的数据都在上行伴随DPCH上传输,因此出现No Data时,很可能上行伴随DPCH信道质量已经下降了;

? 重传超时数据包个数,即统计因重传超时而丢弃的PDU的个数,如果重传超时数据包个数比较大,就需要检查重传处理、 RV版本,如果重传情况大部分发生在某一固定的HARQ进程中,就需要确认该HARQ处理。

CQI平均值62605856545250CQI平均值 16:22:5116:23:1916:23:4716:24:1716:24:4516:25:1316:25:4116:26:0916:26:3716:27:0516:27:3316:28:0116:28:2916:28:5916:29:2716:29:55

CQI平均值,统计测试间隔内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查看CQI平均值,能够大致了解空口速率在一个什么水平上。而统计间隔内会记录一个CQI最大值,根据这个CQI最大值可以得到“MAC-hs PDU峰值速率(bps)”。

Ue能力等级与CQI、下行速率的关系:

HSDPA 传输块大小—HS-DSCH能力等级为[1, 3]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0 1 2 3 4 5 6 7 NULL 240 249 259 270 281 292 30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TB 索引 (k) TB 大小 [bits] 434 451 470 489 508 529 550 572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817 851 885 921 958 996 1037 1078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TB索引(k) TB 大小 [bits] 1540 1602 1667 1734 1804 1877 1952 2031

8 9 10 11 12 13 14 15 316 329 342 356 370 385 401 417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96 620 645 671 698 726 755 78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1122 1167 1214 1263 1314 1367 1423 1480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2113 2198 2287 2380 2476 2575 2679 2788

HSDPA 传输块大小—HS-DSCH能力等级为[4, 6]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ULL 240 252 265 279 294 309 325 342 360 379 398 419 441 464 48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TB 索引 (k) TB 大小 [bits] 514 541 569 598 630 662 697 733 772 812 854 899 946 995 1047 110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1159 1219 1283 1350 1420 1494 1572 1654 1740 1831 1926 2027 2132 2244 2361 2484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TB索引(k) TB 大小 [bits] 2613 2749 2893 3043 3202 3369 3544 3729 3924 4128 4343 4570 4808 5058 5322 5600

HSDPA 传输块大小—HS-DSCH能力等级为[7, 9]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TB 索引 (k) TB 大小 [bits]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TB索引(k) TB 大小 [bi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ULL 240 254 269 285 301 319 338 358 379 402 425 451 477 505 53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67 601 636 674 713 756 800 848 898 951 1007 1066 1129 1196 1267 134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1421 1505 1594 1688 1787 1893 2005 2123 2249 2383 2522 2671 2829 2996 3173 3360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3559 3769 3991 4227 4477 4741 5021 5318 5632 5964 6317 6690 7085 7503 7946 8416

HSDPA 传输块大小—HS-DSCH能力等级为[10, 12]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ULL 240 255 271 289 307 327 348 370 394 419 446 474 505 537 57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TB 索引 (k) TB 大小 [bits] 608 647 688 732 779 829 882 939 999 1063 1131 1203 1280 1362 1449 1542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1641 1746 1858 1977 2103 2238 2381 2533 2695 2868 3051 3247 3455 3676 3911 416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TB索引(k) TB 大小 [bits] 4427 4711 5012 5333 5674 6037 6424 6835 7272 7737 8232 8759 9320 9916 10550 11226

HSDPA 传输块大小—HS-DSCH能力等级为[13, 15]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NULL 240 256 273 292 312 333 355 380 405 433 462 494 527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642 686 732 782 835 892 952 1017 1086 1160 1238 1322 1412 1508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1836 1961 2094 2236 2388 2550 2723 2908 3105 3316 3541 3781 4037 431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TB索引(k) TB大小 [bits] 5250 5606 5987 6393 6827 7290 7785 8313 8877 9479 10123 10809 11543 12326 14 15 563 601 30 31 1610 1719 46 47 4604 4916 62 63 13162 14043 16QAM次数120100806040200QPSK16:38:0016:38:2116:38:4216:39:0316:39:2416:39:4516:40:0616:40:2716:40:4816:41:0916:41:3016:41:5116:42:1216:42:3316:42:5416:43:1516:43:3616:43:5716:44:1816:44:3916:45:0016:45:2116:45:4216:46:0316:46:2416:46:4516:47:0616:47:2716:47:48 QPSK次数是被调度并采用QPSK调制方式的次数,16QAM次数是被调度并采用16QAM调制方式的次数,而该用户被调度的总次数 = QPSK次数 + 16QAM次数。 50454035302520151050TB正确数据块差分TB错误块差分16:22:5116:23:1916:23:4716:24:1716:24:4516:25:1316:25:4116:26:0916:26:3716:27:0516:27:3316:28:0116:28:2916:28:5916:29:2716:29:55 Lmt中的UE测量中包含“上行信道的TB块数”和“上行信道错误TB块个数”,这2个参数都是在测量间隔内一直累加的,我们可以通过差分计算出每上报周期(500ms)内的上行伴随Dpch正确数据块个数和错误数据块个数,而当错误数据块个数较多时,说明Rlc层或应用层的数据确认包未发送到发送端,此时就可能导致Rnc无数据可发或Rnc窗满,从而导致Node B无数据可发,最后导致空口速率下降。

如果上行伴随Dpch的错包较多,则可以通过查看上行伴随Dpch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和sir来具体分析。

接收码功率-9016:22:5116:23:1816:23:4516:24:1416:24:4116:25:0816:25:3516:26:0216:26:2916:26:5616:27:2316:27:5016:28:1716:28:4416:29:13-92-94-96-98-100-102-104-106-10816:29:40接收码功率

被测SIR181614121086420被测SIR 16:22:5116:23:1616:23:4016:24:0716:24:3116:24:5616:25:2016:25:4516:26:0916:26:3416:26:5816:27:2316:27:4716:28:1216:28:3616:29:0316:29:2716:29:52

Lmt中的UE测量中的接收码功率和被测Sir都是指上行伴随Dpch的测量参数,指示上行伴随Dpch的信道质量。

从被测Sir可以直接看出上行伴随Dpch的信道质量,如果Sir比较稳定,但此时对应的接收码功率上升,说明此时上行信道有干扰,但干扰不是很严重,通过Ue提高发射功率,还可以维持较好的信道质量,如果Sir明显下降,则说明此时上行伴随Dpch已经恶化,且无法通过Ue提升功率来保证信道质量,此时可以查看时隙的Iscp(时隙的干扰信号功率,在载波信息里),如果Iscp明显上升,就明确了确实有较强的干扰功率,如果Iscp无明显变化,说明信道质量的恶化可能是因为上行信号已经很弱了,应该可以和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起来。

发射码功率20181614121086420发射码功率 16:22:5116:23:1716:23:4316:24:1116:24:3716:25:0316:25:2916:25:5516:26:2116:26:4716:27:1316:27:3916:28:0516:28:3116:28:5916:29:2516:29:51

AOA测量值35302520151050AOA测量值 15:12:5315:14:4115:16:2715:18:1415:20:0115:21:4715:23:3315:25:2115:27:0715:28:5315:30:4115:32:2715:34:1515:36:0115:37:4715:39:3515:41:21

发射码功率是下行Dpch的发射功率,单位dbm,Aoa测量值为Ue的到达角测量值,单位度,需要注意的是,Aoa的测量结果未必用于下行Scch、Dsch和下行伴随Dpch的波束赋型,这由波束赋型的算法决定,但是,从Aoa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测试点的多径影响是否较大。

下行的发射码功率应该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值,当发射码功率突然提高时,说明此时下行伴随Dpch信道所在的时隙信道质量可能有恶化(存在干扰),所以Ue要求Node B提高发射功率,保持一定的信噪比。

对定点测试而言,Aoa测量值也应该保持一个定值,但尤其是在近场的环境下,由于多径的影响,可能会导致Aoa测量有波动,当Aoa存在波动时,由于多径效应的影响,可能此时的Ue下载速率会下降。

3.3.3.2. DSP打印HSDPA部分分析

? 选择DSP0,选择“BHSM”模块全打印,会打印出HS相关信息,包括HS-SICH信息

等,下面是一个子帧的打印内容(打印内容的含义在其下一行蓝色给出):

14756349 Module: BHSM Pri:FLW /************** SubSFN = 7948 **************/ 打印起始子帧号

14756350 Module: BHSM Pri:FLW /*Module Input*/ 模块输入内容

14756351 Module: BHSM Pri:FLW SichId = 110, Ack = 1, TbsIdx = 41, Rmf = 0 14756352 Module: BHSM Pri:FLW SichId = 109, Ack = 1, TbsIdx = 41, Rmf = 0

收到的Sich内容:包括SICHID、Ack(0表示NACK,1表示ACK,2表示NoAnswer)、TbsIdx(传输块大小索引)、Rmf(0表示QPSK,1表示16QAM)

14756353 Module: BHSM Pri:FLW /*Inner Measure*/ 内部测量内容(按UE进行,以下分别是六个UE的测量内容) 14756354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5

14756355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356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67328(bits) 14756357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63800(bps)

测量内容包括:UeId、CarrIdx(载波索引)、CQI(单码道速率)、deltaI(待补充)、ContinusCnt(连续调度次数)、MacD(Mac-d号)、Que(队列号)、RcvSduNum(接收到的Sdu个数),UsedBuffSize(缓冲区数据)、RoutAvg4Pf(Pf算法要使用的平均速率统计)

14756359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6

14756360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361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67328(bits) 14756362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79000(bps)

14756364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7

14756365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72, deltaI = 0, ContinusCnt = 93

14756366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34400(bits) 14756367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78600(bps)

14756369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0

14756370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371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74048(bits) 14756372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48000(bps)

14756374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1

14756375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376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71360(bits) 14756377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56000(bps)

14756379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2

14756380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72, deltaI = 0, ContinusCnt = 165

14756381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22640(bits) 14756382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54400(bps)

14756384 Module: BHSM Pri:FLW /*Module Output*/ 模块输出内容

14756385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Scheduled UE Number = 2 CarrIdx(载波索引)、Scheduled UE Number(被调度UE个数)

14756386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2: NDI = 1, HSCN = 7, HarqId = 1

UeId、NDI(新发数据指示,每新发一次数据该值加1模2)、HSCN(HSSCCH计数,每发一次该值加1模8)、HarqId 14756387 Module: BHSM Pri:FLW RV = 0, Ts Fmt = 2, TbSize = 1037, RuNum = 16

RV(重传版本)、Ts Fmt(时隙格式)、TbSize(传输块大小)、RuNum(所使用资源,单位是码道) 14756388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7: NDI = 1, HSCN = 0, HarqId = 1 14756389 Module: BHSM Pri:FLW RV = 0, Ts Fmt = 2, TbSize = 1037, RuNum = 16

14756391 Module: BHSM Pri:FLW Capacity Allocation Frame Number = 4 能力分配帧个数(NodeB向RNC发起的流控请求,个数指UE)

14756392 Module: BHSM Pri:FLW UeRlId = 57, MacDId = 0, QueId = 2: UeRlId(Ue无线链路Id)、MacDId(Mac-d ID)、QueId(队列Id)

14756393 Module: BHSM Pri:FLW SDU Length = 336, Credits = 93, Interval = 1(10ms), Repetition Period = 5 SDU Length(SDU长度)、Credits(每周期SDU个数)、Interval(重复周期)Repetition Period(重复次数) 14756394 Module: BHSM Pri:FLW UeRlId = 60, MacDId = 0, QueId = 2:

14756395 Module: BHSM Pri:FLW SDU Length = 336, Credits = 54, Interval = 1(10ms), Repetition Period = 5

14756396 Module: BHSM Pri:FLW UeRlId = 61, MacDId = 0, QueId = 2:

14756397 Module: BHSM Pri:FLW SDU Length = 336, Credits = 55, Interval = 1(10ms), Repetition Period = 5

14756398 Module: BHSM Pri:FLW UeRlId = 62, MacDId = 0, QueId = 2:

14756399 Module: BHSM Pri:FLW SDU Length = 336, Credits = 94, Interval = 1(10ms), Repetition Period = 5

下一个子帧打印起始

14756401 Module: BHSM Pri:FLW /************** SubSFN = 7949 **************/

14756402 Module: BHSM Pri:FLW /*Module Input*/

14756403 Module: BHSM Pri:FLW SichId = 110, Ack = 1, TbsIdx = 41, Rmf = 0 14756404 Module: BHSM Pri:FLW SichId = 109, Ack = 1, TbsIdx = 41, Rmf = 0

14756405 Module: BHSM Pri:FLW /*Inner Measure*/ 14756406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5

14756407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408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67328(bits) 14756409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63600(bps)

14756411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6

14756412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413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67328(bits) 14756414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79000(bps)

14756416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7

14756417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72, deltaI = 0, ContinusCnt = 94

14756418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33392(bits) 14756419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78600(bps)

14756421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0

14756422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423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74048(bits) 14756424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48000(bps)

14756426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1

14756427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25, deltaI = 0, ContinusCnt = 0

14756428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0, UsedBuffSize = 171360(bits) 14756429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56000(bps)

14756431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2

14756432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CQI = 72, deltaI = 0, ContinusCnt = 166

14756433 Module: BHSM Pri:FLW MacD(0)Que(0): RcvSduNum = 60, UsedBuffSize = 141792(bits) 14756434 Module: BHSM Pri:FLW RoutAvg4Pf(CarrIdx = 0) = 54600(bps)

14756436 Module: BHSM Pri:FLW /*Module Output*/

14756437 Module: BHSM Pri:FLW CarrIdx = 0, Scheduled UE Number = 2

14756438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62: NDI = 0, HSCN = 0, HarqId = 2 14756439 Module: BHSM Pri:FLW RV = 0, Ts Fmt = 2, TbSize = 1037, RuNum = 16

跟上个子帧比较一下:NDI从1改变为0,表明有新数发送;HSCN也由7改变为0,可以看出HSSCCH的连续性。 14756440 Module: BHSM Pri:FLW UeId = 57: NDI = 0, HSCN = 1, HarqId = 2 14756441 Module: BHSM Pri:FLW RV = 0, Ts Fmt = 2, TbSize = 1037, RuNum = 16

14756443 Module: BHSM Pri:FLW Capacity Allocation Frame Number = 0

对HS-SICH打印信息进行观察,可以初步确认引起速率差的大致原因:比如ACK=0表示Dsch信道可能存在恶化;ACK=2,Scch信道可能存在恶化。如果是UsedBuffSize很小或者还有为0的情况,就是缓冲区没有数据了,这时再看看UE有没有收到SDU数据包,有没有发起流控分配帧请求等等。

? 选择DSP8(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DSP),选择“BPCM”模块全打印,会打印出上行功控相关的信息,下面是模块的打印内容(打印内容的含义在其下一行蓝色给出):

4762726 Module: BPCM Pri:FLW ** Loop(0x38) UlTpc begin ** 闭环上行TPC开始

4762727 Module: BPCM Pri:DBG 瞬时SIR=3590(Q8) 4762728 Module: BPCM Pri:FLW 瞬时SIR=1148(0.01dB) HS-SICH 的瞬时SIR

4762729 Module: BPCM Pri:DBG 平均SIR=1124(0.01dB) HS-SICH 的平均SIR

4762730 Module: BPCM Pri:FLW 目标SIR=950(0.01dB) HS-SICH 的目标SIR

4762731 Module: BPCM Pri:FLW 预测SIR=1324(0.01dB) HS-SICH 的预测SIR

4762732 Module: BPCM Pri:FLW ULTPC命令=0

根据预测SIR和目标SIR的比较结果产生上行TPC控制命令(0-下调,3-上调) 4762733 Module: BPCM Pri:FLW ** Loop(0x38) UlTpc end ** 闭环上行TPC结束

4762762 Module: BPCM Pri:FLW ** Loop(0x23e) UlTpc begin ** 4762763 Module: BPCM Pri:DBG SICH ACK下调=0(dB) 4762764 Module: BPCM Pri:DBG 瞬时SIR=2708(Q8) 4762765 Module: BPCM Pri:FLW 瞬时SIR=1027(0.01dB) 4762766 Module: BPCM Pri:DBG 平均SIR=1063(0.01dB) 4762767 Module: BPCM Pri:FLW 目标SIR=1200(0.01dB) 4762768 Module: BPCM Pri:FLW 预测SIR=863(0.01dB) 4762769 Module: BPCM Pri:FLW ULTPC命令=3

4762770 Module: BPCM Pri:FLW ** Loop(0x23e) UlTpc end **

4. 外场测试结果研究

本章节采用的测试结果均引用自2008年底深圳外场进行的HSDPA专项性能测试。 测试版本如下: NodeB V1.30.100G RNC V1.30.110C4 OMCR V2.30.110D1 OMCB V2.21.200H1

4.1.1. 调度算法性能测试

4.1.1.1. 静止状态下单小区吞吐量跟随调度用户数和调度算法测试

? 测试环境

? 系统正常工作在5MhzN频点,其中一个载波配置为HSDPA,其余载波配置为R4,

全网HSDPA载波配置在相同频点;

? 业务时隙上下行比例配置为3:3;配置HS-SICH/ HS-SCCH信道2对. ? 关闭小区内HS-DSCH和DCH之间的切换;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远点和近点的CQI相差10以上,RSCP相差15dBm以上.远点(-80dBm至

-90dbm之间)、近点(-65dBm至-70dbm之间)。 ? 测试小区的IuB口的传输带宽应不小于2Mbps; ? 4个能力等级9以上的HSDPA终端; ? 同步测试笔记本,测试后台等的时间点; ? 测试步骤

? 周围小区保持空载;

? 在近点使用HS终端发起2个背景类业务,将业务建立在HS-DSCH业务信道上,

激活成功后,每个终端分别进行FTP下载(各终端下载文件不小于100M,保证持续下载时间不低于10分钟);前台分别统计1、2个HS用户同时在线时保持5分钟的平均吞吐量,后台分别统计1、2个HS用户同时在线时的吞吐量; ? 在远点(近点用户保持FTP下载)按步骤2测试方法,依次使用HS终端发起

2个背景类业务,将业务建立在HS-DSCH业务信道上,激活成功后,每个终端分别进行FTP下载(各终端下载文件不小于100M,保证持续下载时间不低于10分钟);前台分别统计3、4个HS用户同时在线时保持5分钟的平均吞吐量,后台分别统计3、4个HS用户在线时的吞吐量;

? 分别采用不同调度算法,可以重复步骤2~3,进行测试; ? 测试结论

4UE不同调度算法的性能比较(系统侧)

MAC-hs吞吐量平均载波(4UE) PF(倾向于RR) PF PF(倾向Max C/I)

CQI平均值(4UE) 38.82 39.00 39.86 重传率(4UE) 4.58% 4.89% 3.62% 16QAM比例(4UE) 96.93% 98.56% 98.79% MAC-hs蜂值速率 940.8 940.8 940.8 值(4UE) 607.16 609.32 741.88 4UE不同调度算法的性能比较(终端侧)

调度算法(4UE调度) User1 User2 User3 User4 三小区载波平均吞吐量 PF(倾向RR) 220.8 230.1 205.9 220.8 565.9

154.9 154.4 128 128.6 295.3 254.4 254.4 178.7 PF 171.3 146.7 153.3 101.3 572.6 PF(倾向MaxC/I) 473 351.2 327 252.3 687.9 251.5 180.7 143.9 111.8 最大速率 平均速率 最大速率 平均速率 最大速率 平均速率 单小区的吞吐量随不同的调度算法的变化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采用PF(倾向于Max C/I)算法的小区吞吐量 > PF算法的小区吞吐量 > PF(倾向于RR)算法的小区吞吐量.

4.1.1.2. 移动状态下多小区吞吐量跟调度用户数和调度算法测试

? 测试环境

? 三个相邻小区(A、B、C),每个小区业务时隙上下行比例配置为3:3; ? 关闭小区内HS-DSCH和DCH之间的切换; ? 周围邻区空载;

? 6个能力等级在9以上的HSDPA终端;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至少30个以上小区的HSDPA连片覆盖区域中的中心小区作为主测小区。保持

HSDPA主测小区空载;

? 配置2对HS-SCCH/HS-SICH信道(码道占用按默认配置); ? 测试小区的IuB口的传输带宽应不小于2Mbps; ? MAC-hs调度算法采用“偏向于RR的PF”算法; ? 同步测试笔记本,测试后台等的时间点; ? 测试步骤

? 在切换带上选择一条路线,在切换区附近的道路上按闭环测试,测试过程中能

实现三个小区间的两两切换;

? 分别在B、C小区选择一个测试定点(PCCPCH RSCP 场强在-65dbm到-85dbm

之间),每个点2部HS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将业务建立在HS-DSCH业务信道上,激活成功后,每个终端分别进行FTP下载(各终端下载文件不小于100M,保证持续下载时间不低于30分钟);

? 测试车位于A小区放2个HS终端,发起2个背景类业务,将业务建立在HS-DSCH

业务信道上,激活成功后,每个终端分别进行FTP下载(各终端下载文件不小于100M,保证持续下载时间不低于30分钟);

? A、B、C小区的6个UE全部同时在线下载并稳定后,测试车开始移动;测试

车以30~60km/h的速度沿测试路线行驶。记录各UE的下载速率和掉线情况,同时在系统侧后台统计各小区和各UE的实时吞吐量,在跑完路线全程后挂断所有UE,如果数据记录时间不足30分钟,可以重复路线,直至记录数据的时间大于30分钟。

? 分别采用不同调度算法,可以重复步骤2~4,进行测试; ? 测试结论

PF(倾向于RR) CellID MAC-hs吞吐量平均值 CQI平均值 重传率 16QAM比例 MAC-hs蜂值速率 11901 11903 12072 11901 11903 12072 11901 11903 12072 256.87 577.84 642.00 197.73 599.62 666.47 303.46 625.92 614.16 19.49 37.46 38.26 17.88 37.54 38.86 21.71 37.95 37.27

5.45% 7.36% 6.11% 5.67% 5.60% 5.46% 5.60% 5.43% 79.39% 94.46% 67.02% 96.10% 97.44% 80.77% 97.29% 92.20% 1008.00 940.80 1276.80 1075.20 940.80 1008.00 1008.00 1209.60 940.80 11.31% 91.12% PF算法 PF(倾向Max C/I) 表9 移动状态下不同调度算法的性能比较(系统侧)

PF(倾向RR) User1(A) User2 User3(B) User4 User5(C) User6 三小区载波平均吞吐量 473 484.5 507.80 654.00 532.90 473.00 174.1 140.08 287.20 271.20 285.40 248.73 693.8 629.8 PF 163.4 137.32 282.80 287.47 264.80 235.85 PF(倾向MaxC/I) 567.6 702.5 484.5 472.4 472.4 346.9 211.2 159.70 266.7 253.58 298.3 252.23 调度算法(6UE调度) 最大速率 平均速率 最大速率 平均速率 最大速率 平均速率 811.50 847.80 444.90 346.90 1406.716667 1371.633333 1441.72 表10 移动状态下不同调度算法的性能比较(终端侧)

从总体的测试结果来看,两部终端在线时的小区吞吐量比3部终端和4部终端在线时要大:这是因为当另外两部终端切换进此小区时,由于切换瞬间业务中断,并且新切入的用户在A-DPCH上会对原先存在的用户瞬间产生较大的干扰,同时新切入的用户由于在切换时候

的空口信号质量不是很稳定等原因,导致了当有新用户切入小区时,整个小区的吞吐量呈下降趋势.同样的情况,当有新用户切入小区时,会导致整个小区的MAC-hs重传率上升,即3或4部终端在线时的重传率比两部终端在线时的重传率要高;16QAM调制方式占的比例也会下降,相应的终端上报的CQI也会有所下降.

当终端在多小区间进行切换移动时,采用PF(倾向于Max C/I)算法的情况下小区的吞吐量是最高的,PF算法其次,PF(倾向于RR)算法的吞吐量是最低的.这与在静止状态下的单小区吞吐量随不同算法的比较结果是一致的

4.1.2. 网络关键参数测试

4.1.2.1. HS-PDSCH最大发射功率的单小区吞吐量测试

? 测试环境

? 主测小区空载,邻小区加载;

? HSDPA小区载频配置为F1、F2、F3的5M组网;

? HSDPA小区的时隙配置为3上3下;HSDPA配置2个下行时隙;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时,测试车选择远点(-85dBm)进行测试。 ? 测试步骤 ? 邻区加载;

? 设置HS-PDSCH最大发射功率值为33dBm、30dBm(16:20-16:30)、27dBm(16:

38-16:48)、24dBm(16:55-17:05);对每组值分别进行步骤(4)~ (5)测试;其他参数为默认值。(测试前默认值是-6dbm,PCCHPCH Power为31) ? 在远点处,使用1个HS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进行FTP下载,记录

下载速率;

? 保持下载10分钟后,由网络侧统计项查找小区业务吞吐量。 ? 测试结论 ? 终端侧数据:

HS-DPSCH功率 24dbm 27dbm 30dbm 33dbm 平均速率(kbps) 644.8 693.9 729.7 744.3 最大速率(kbps) 884.2 896.3 993.2 1080.0 ? 网络侧数据:

HS-DPSCH功率 24dbm MAC-hs平均吞吐量(kbps) 709.8 CQI平均值 48.69 重传率 3.39% 16QAM比例 95.03% 27dbm 30dbm 33dbm 730.2 754.5 782.8 49.85 50.43 50.78 3.55% 3.29% 3.51% 96.21% 98.63% 99.83% 随着HS-PDSCH功率的不断增加,MAC-HS平均吞吐量、CQI平均值、16QAM比例均不断增加。当HS-PDSCH功率设置为33dbm的时候性能最佳,平均吞吐量为782kbps。重传率均在3.35%以下,16QAM的比例均在95%以上。而在实际的网络中,要考虑混合组网的情况,并不是功率越大越好,建议设置为27~30dbm。

4.1.2.2. HS-SCCH最大发射功率的单小区吞吐量测试

? 测试环境

? 主测小区空载,邻小区加载;

? HSDPA小区载频配置为F1、F2、F3的5M组网;

? HSDPA小区的时隙配置为3上3下;HSDPA配置2个下行时隙;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时,测试车选择远点(-85dBm)进行测试。 ? 测试步骤

? 周围邻小区加载;

? 设置HS-SCCH最大发射功率值为33dBm(15:10-15:20)、30dBm(15:40-15:50)、

27dBm(16:00-16:10)、24dBm(16:18-16:28);对每组值分别进行步骤(4)~ (6)测试;其他参数为默认或已优化值(测试前是-2dbm)。

? 在远点处,使用1个TD-SCDMA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进行FTP下载; ? 保持下载10分钟后,由网络侧统计项查找小区业务吞吐量; ?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步骤(4)~(5),每组最多测试2次 ? 测试结论 ? 终端侧数据:

HS-SCCH功率 24dbm 27dbm 30dbm 33dbm 平均速率(kbps) 650.0 673.6 680.7 688.0 ? 网络侧数据:

HS-SCCH功率 24dbm 27dbm 30dbm 33dbm MAC-hs平均吞吐量(kbps) 681.9 705.8 713.3 722.6 CQI平均值 49.71 50.02 50.27 50.78 Mis(调度失败) 16QAM比例 0.027% 0.024% 0.023% 0.020% 99.92% 99.96% 99.98% 99.99% 注:Mis指NodeB对UE进行调度后却未收到反馈的比率。

随着HS-SCCH功率的增加,调度失败比率减少,MAC-HS平均吞吐量、CQI平均值、16QAM比例均增加,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考虑到抗干扰能力,目前的默认设置比较合理。

4.1.2.3. 上行链路质量随HS-SICH的期望接收功率变化测试

? 测试环境

? 主测小区空载,邻区加载;

? HSDPA小区载频配置为F1、F2、F3的5M组网;

? HSDPA小区的时隙配置为3上3下;HSDPA配置2个下行时隙;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时,测试车选择远点(-85dBm)和近点(-65dBm)分别进行测试; ? 关闭HS-SICH的内环功控功能 ? 测试步骤

? 周围邻小区加载; ? 关闭HS-SICH的功控功能;

? 将UE的上行ACK/NACK反馈设置成固定的NACK、设置固定的RTBS;

? 设置HS-SICH期望接收功率值为-90dBm(17:45-17:55)、-95dBm、-100dBm、-105dBm、

-110dBm;对每组值分别进行步骤(5)~ (10)测试;其他参数为默认值或已经优化的值。

? 在近点处,使用一个TD-SCDMA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处于下载状态; ? 保持下载10分钟后,由网络侧统计HS-SICH信道的接收功率、接收SIR和ACK/NACK

检测结果。

?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步骤(5)~(6),最多测试2次。

? 在远点处,使用一个TD-SCDMA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处于下载状态; ? 保持下载10分钟后,由网络侧的性能统计HS-SICH信道的接收功率、接收SIR和

ACK/NACK检测结果。

?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步骤(8)~(9),最多测试2次。 ? 测试结论

本次测试过程中,并没有产生预期的Ue以开环功率在SICH信道发射的过程,因此这些数据基本上无效,不能真实反映Ue的开环功率的情况,基本无规律,以后如果Ue支持该项测试可以重新考虑进行测试.

4.1.2.4. 上行链路质量随HS-SICH的SIR target变化测试

? 测试环境

? 主测小区空载,邻区加载;

? HSDPA小区载频配置为F1、F2、F3的5M组网;

? HSDPA小区的时隙配置为3上3下;HSDPA配置2个下行时隙;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时,测试车选择远点(-85dBm)和近点(-65dBm)分别进行测试; ? 测试步骤

? 周围邻小区加载;

? 将UE的上行ACK/NACK反馈设置成固定的NACK; ? 将UE的上行CQI反馈设置固定的RMF和RTBS;

? 设置HS-SICH目标SIR为6dB、7dB、8dB、9dB、10dB、11dB;对每组值分别进行

步骤(5)~ (10)测试;其他参数为默认或已优化的值。

? 在近点处,使用一个TD-SCDMA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处于下载状态; ? 保持下载10分钟,由网络侧记录HS-SICH信道的接收SIR和ACK/NACK、RTBS检测

结果。

?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步骤(5)~(6),最多测试2次。

? 在远点处,使用一个TD-SCDMA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处于下载状态; ? 保持下载10分钟,由网络侧记录HS-SICH信道的接收SIR和ACK/NACK、RTBS检测

结果。

?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步骤(8)~(9),最多测试2次。 ? 测试结论 ? 近点A

目标SIR 6 7 8 9 10 11 采样点数 121261 119986 120143 118351 120112 119700 接受sir平均值 9.82 9.75 9.97 10.34 10.57 11.04 NACK错误个数 64 42 31 21 57 32 NACK错误率 0.05% 0.04% 0.03% 0.02% 0.05% 0.03% RTBS错误个数 81 49 35 31 91 42 RTBS错包率 0.07% 0.04% 0.03% 0.03% 0.08% 0.04% 注:HS-SICH的sir、ACK、NACK、RTBS是以一段时间内所有连续子帧为样本,每个采样点对应一个子帧统计的。

? 远点B

SICH目标SIR(dB) 6 7 8 9 10 11 采样点数 119829 118245 119993 119778 117172 118204 接受sir平均值 9.48 9.91 9.8 10.28 10.25 10.76 NACK错误个数 41 19 38 42 35 17 NACK错误率 0.03% 0.02% 0.03% 0.01% 0.02% 0.01% RTBS错误个数 72 27 48 27 26 14 RTBS错包率 0.06% 0.02% 0.04% 0.02% 0.02% 0.01% SICH target测试表明在静止空载情况下,目标值6db已经满足标准要求,考虑到移动和

干扰的情况,加上3~4db的余量,建议外场设置为9~10db。

4.1.3. 高速移动性能测试

? 测试环境

? 系统正常工作在5MhzN频点,其中一个载波配置为HSDPA,其余载波配置为R4,全

网HSDPA载波配置在相同频点;

? TS4~TS5两个时隙全部码道分配给HS-PDSCH,最大发射功率按照网络设计和优化

后的最佳值设置。系统将PS业务建立在HS-DSCH信道,关闭小区内HS-DSCH和DCH之间的切换;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路线在高速或城郊公路上,测试路线至少经过10个以上的小区,小区间(含

基站间)切换方式设置为HS-DSCH信道到HS-DSCH信道的直接切换。 ? 测试步骤

(1) 测试车从测试路线起点出发,以高速驶向终点。 (2) 选取终端1部,和配合的笔记本相连,依次进行测试:

? ?

终端进行PDP上下文激活过程,建立类型为background的PDP上下文; 第一圈,UE建立PS业务成功,系统将业务建立在HS-DSCH信道,关闭小区内HS-DSCH和DCH之间的切换。UE通过PC用FTP下载一个大文件,直至跑完全程,记录实时吞吐率,直到业务完全中断或业务速率连续10秒以上小于等于8kbps。 ?

第二圈,在与UE 连接的PC上定义ping指令行,ping命令从与终端连接的PC发起,目的端为网络侧Server, 重复至跑完全程,将输出结果重定位到文件;测试结束后,剔除未成功的ping统计平均时延,计算各测试点平均ping时延和ping 失败个数。 ?

测试中如遇终端PDP激活失败、异常中断、脱网、死机,需详细记录时间和次数。 a) 每次激活失败,即记录失败1次,间隔规定时间20秒重复呼叫,若连续3次

未接通,按失败3次计算,此时记录终端状态并可重启终端,若终端重启后仍无法正常呼叫,记录终端状态,更换终端。

b) 每次掉话,间隔规定时间20秒重复呼叫,若连续3次未呼通,按失败3次计

算,此时记录终端状态并重启终端,进行后续呼叫测试。若终端重启后仍无法正常呼叫,记录终端状态,更换终端。

c) 若遇长时间脱网(大于45秒)或死机,此时记录终端状态并重启终端,进行

后续呼叫测试。

(3) 回到起点,以高时速重复测试,直到满足切换次数大于50次; (4) 分别绘制吞吐量和时延的测试结果折线图和测试数据表格。

(5) 统计切换尝试次数和切换成功次数,并计算成功率。

? 测试结论

HSDPA高速移动测试结果汇总表——FTP下载速率统计

FTP下载 Cell ID 11552 11332 10572 MAC-hs PDU峰值速率 849.3kbps 755.6kbps 797.6kbps MAC-hs PDU平均吞吐量 629.3kbps 510.3kbps 544.6kbps

UE侧速率 切换次数 58 切换成功率 98.28% 582.7kbps HSDPA高速移动测试结果汇总表——Ping128byte包时延统计

ping包 长保 第一次 发包数 收包数 丢包数 丢包率 2263 2245 18 0.80% 最小 最大 平均 切换 111 4284 218 77 切换 98.70% 时延 时延 时延 次数 成功率 HS业务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其切换性能与普通R4业务是相同的,即只要在覆盖条件和无线环境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切换成功率较高。UE侧速率平均保持在582.7kbps左右,为理论最大吞吐量(1.12Mbps)的52.03%。Ping包时延为218ms,丢包率0.8%。

4.1.4. 网络性能测试

4.1.4.1. HSDPA业务保持FTP下载长保的切换性能测试

? 测试环境

? 在室外连片测试区域中选定不少于3个小区的主测区; ? 关闭小区内HS-DSCH和DCH之间的状态转换; ? 选择一条能够遍历测试区域的移动测试路线;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步骤

在测试路线起点,使用2个HS终端,发起2个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进行FTP下载长保,待稳定后沿着测试路线进行移动切换,移动速率保持在30~60km/h,切换次数不少于10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至少跑完测试路线一遍;测试期间,终端侧记录R5终端的下载速率变化情况,系统侧记录各UE的切换情况(包括切换成功率和切换时延)和各小区的HSDPA吞吐量。

? 测试结论 FTP长保下载 多用户 平均速率 峰值速率 切换请求次数 成功次数 切换成功率 切换时延 User1(15710752080) User2(15710737465) 331.48 290.77 793.35 693.8 128 145 128 140 100.00% 96.55% 816ms 866ms 从测试的结果看,HSDPA业务在FTP下载并进行长呼切换的时候,切换性能比较好,两个用户的小区吞吐量达到了622.25kbps,切换总次数总共为273次,其切换成功率达到了98.17%.切换时延也较短,平均值保持在0.85s左右.

4.1.4.2. HSDPA业务Ping包时延性能测试

? 测试环境

? 在室外连片测试区域中选定不少于3个小区的主测区; ? 关闭小区内HS-DSCH和DCH之间的状态转换; ? 选择一条能够遍历测试区域的移动测试路线; ? 设置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

? 测试步骤

在测试路线起点,使用2个TD-SCDMA终端,发起背景类业务,激活成功后分别进行Ping包测试,2个UE的ping 包大小分别为128bytes、512bytes;沿着测试路线进行移动,移动速率保持在30~60km/h,ping包次数不少于10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至少跑完测试路线一遍;将输出结果重定位到文件;测试期间,终端侧记录统计Ping包的丢包率、Ping包时延的CDF和平均时延,系统侧记录各UE的切换情况(包括切换成功率和切换时延)。 ? 测试结论 丢PING包长保切换 Ping 128Kbytes Ping 512Kbytes 发包收包包量 1794 1799 1785 1791 9 8 0.5% 0.44% 丢包率 数量 数量 数最小时延(ms) 91 163 最大时延(ms) 4107 4008 切平均时换数 161 242 49 52 延(ms) 次切换成功率 100% 100% 813 788 切换时延(ms) 在分别Ping 128kbytes和512kbytes两个大小不同的数据包时,其丢包率均很小,分别是0.5%和0.44%;Ping包的时延也较小,维持在200ms左右.依据Ping的包大小不同,其Ping包的时延也不同.Ping的包越大,时延也会相应地增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3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