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子乔大木《山中访友》

更新时间:2024-01-09 21:57: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姓名:乔大木 单位:芙蓉小学 课题:《山中访友》 教科书分析: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且之前学生也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章,三年级也学习了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本课只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联想想象的写法,并恰当运用。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

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语文书、教学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

1、师:今天乔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山中访友》。 生:齐读课题

(5分钟)一、预习反馈,学习字词

2、师: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出示:

你能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吗?同桌查读,指名反馈。

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树冠(强调)、唱和、(指导字音) 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津津有味、蕴藏、侠客 4、哪些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指导书写 “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观察这个字,说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听写反馈

听写“邀、瀑、躯、”,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指导内容:是否正确、结构 (4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6、生字都认识并且能够读准确了,下面让我们随李汉荣先生一同走入山中。

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并依次圈出: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7、反馈:

指生汇报(带书,投影)

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师:谁能完整的说说作者到山中探访了哪些朋友?

7、师:你们刚才介绍的都是山中的景物,我们再来读题——“山中访友”,此刻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

生:拟人,表达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之情。(你说的太好了,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将对山中朋友的喜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15分钟)三、品读文章,学习方法

8、师: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个早晨,作者又来到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拜访了他的第一位朋友——古桥。

学习提示:请大家默读文章的第3自然段,思考: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

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自己进行简单批注(2分钟),然后小组交流(3分钟) 生:默读,圈画交流 反馈:

句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生1:古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请大家看这一处描写“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作者把古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生动具体形象的写出古桥品德高尚,名望很大。感受到作者对他的敬重。(师板书古桥——德高望重——老人——比喻)

(什么叫德高望重?你能说说你的身边有谁是这样的人吗?) 师:能结合词语的意思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种理解感悟的方法很好。/能结合句子中具体词语来谈谈吗?

(引导学文)作者抓住了古桥的什么来写它的德高望重的?

句2“站在这涧水之上有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预设1:古桥是一位德高望重/无私奉献的朋友。请大家看这一句话——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感受到作者对古桥的敬重。 师:在这一句话中,作者抓住了古桥的什么进行描写的?

预设2:动作,(有哪些描写动作的词?)站、弓、俯、望,(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你读懂了什么?)默默无闻,奉献。(所以你想怎样读?生

读)

预设3:(这句话运用拟人修辞)

(看图感受作者是抓住古桥的形态特点进行想象的)

师: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探访这座德高望重的古桥,古桥弯弯就如同一位老人正弓身在这涧水之上,古桥屹立就像站在这里凝望着水中的一切 师:还有赞美古桥的句子 吗?

生:“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这三个词告诉我们什么? ——时光很久。(怎样朗读能让大家感受到时间很久?) 师引导读文:(配乐开始)

第一遍:对,尽管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唯有古桥依然如旧,依然如旧得站在这涧水之上;依然如旧得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依然如旧得弓着腰俯身凝望。 第二遍:学生练读

第三遍:指生一人(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第四遍:尽管花开花谢,日升月落,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古桥依然如旧,指生一人(你听出了作者对古桥的什么情感?) 第五遍:那就让我们把这由衷的敬佩化作赞叹 男生读/女生读

第六遍:孩子们,这座德高望重的古桥,这座屹立多年,默默无闻的古桥是作者到山中最想见的朋友,此刻他是多么迫不及待的想要将心中的一切倾诉给他 齐读。

小结提升:

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刻画了德高望重的古桥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老桥的敬重与深厚的情谊。像作者这样,写出由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触而想到的内容就是联想和想象。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比喻、拟人就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法。

你能说一说在对古桥的描写中,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吗?——先由古桥联想到德高望重的老人,(为什么会联想到老人?共同特点德高望重)再结合古桥的形态想象这位老人做了什么。 (2分钟)四、拓展阅读,掌握写法

师:六年级的这一单元里还有一篇文章,老师很喜欢,节选其中一段,稍加改动,请大家读读

边读边想:这段文字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段落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索溪,你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你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改编自《索溪峪的野》)

相同点:第二人称;联想想象小结:同学们从今天我们读的这两个选段即可感受到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在自己所见、所听、所感的基础上恰当的展开联想和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大自然的画卷。在作文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

(3分钟)五、运用方法,展开想象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仿照着李汉荣先生的样子,跟自己生活了六年的

校园中的一处景物(操场边的大树??)说说心里话吗?用上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请与你的同桌说一说。(1分钟) 幻灯出示:啊,大树!你如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1、继续预习课文,画出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法的地方,批注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试运用《山中访友》第三段的形式进行仿写,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结束语:愿今天的语文课能为你插上联想想象的翅膀!谢谢同学们! 教学反思:

1以读激情,交流明情。课文在叙述的时候很有特色,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有时感情强烈了又用第二人称直舒胸臆。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精读、品读、自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这样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那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诗一般的情怀。

2放飞想象,学会表达。课文的另一特色就是大胆而新奇的想象,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老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作者是先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比喻,再结合老桥的外形特点想象他为大家做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索溪峪的野》中的相关段落,指导他们思考这一段中作者是围绕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练笔。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们较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教学基本上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全面的提高。但课堂还

有很多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没能很好地照顾到后进生。 区教研员点评:

1、 体现长文短教。这篇文章是一篇内容较长的散文,设计能够从“用

教材教”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并进一步思考“作者围绕谁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并针对这一目标设计了练习——《索溪峪的野》。

2、 以读促悟。这是一篇写景散文,短短30分钟的课堂,学生7次读

文。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精心的设计中,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对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并且得到升华。

3、 读写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古桥展开联想和想

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3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