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19: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

1.(3分)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 (2) (3)

2.(2分)正确使用汉字,彰显城市品位。请你修改下面广告牌上的错别字。

3.(8分)古诗文积累。

(1)积累古诗文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借鱼写水的澄澈,“皆若空游无所依,① ,② ”;苏轼借水写月光的澄澈,“③ ,水中藻、荇交横,蓝竹柏影也”。东晋田园诗人④ (人名)自称“五柳先生”,他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人联想到王籍的“⑤ ,⑥ ”(《人若耶溪》)。

1

(2)中国人取名常从古诗中汲取灵感,下列名字出自什么诗句?选一个回答。 ...A.邱胜春(人名)B.渡远(桥名)C.锦江(宾馆名)D.日幕(亭子名) 4.(2分)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如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 ..

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 ..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 ..

D.(秦王)长跪而谢之日(《唐雎不辱使命》) ..5.(2分)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yǔ B.yù

6.(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 ..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 ..

二、阅读(51)名著阅读(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

7.(3分)《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8.(3分)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 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 9.(15分)文学作品阅读

2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直像在牛背上拔了一颗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晴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

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

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锯)?”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木柈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 “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

3

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末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

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

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吧?”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 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去走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

漂泊无定的生活。②袢:bàn,大块木柴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4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① ② ③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愧怍。”

10.(14分)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提示:

1.本文不需要全文精读,建议先测览全文(约2分钟),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2.配图中的字影不需要同读。 ...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竞然是这些

三只眼传媒2018﹣05﹣10

《人民日报》每两个月评选一次好标题,每次10个左右,分为一二三等奖,2017年一共评选了好标题64个。

作为全国媒体人业务标杆的《人民日报》,其妤标题有很多“会说话”,而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让人耳目 一新,连连点赞。

5

6

《人民日报》好标题到底好在哪

一、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

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开场说的好,能吸引受众往下看。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现人情味儿,这样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A

这个标题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以全票当选一等奖。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键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波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結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

B

春节过后,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返回工作岗位,里面装的不仅仅是一样样的具体实物,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亲情。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个标题也是全票当选一等奖。 二、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

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言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要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

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

一是语感强,对称美。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新闻标题中运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

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統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

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1月3日17版,文章将采访对象的

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拔、希望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

7

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简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门防“堵”疏“堵”提供了启示。

二是语意丰,有理趣。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化魅力。看似平當的话语,放在不同的标题语境下,能产生不同的解读,蕴藏的辩证、双关、悬疑等哲理也能让人拍案叫绝。

这组标题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工作内容和贡献,引题交待了主人公的姓名和82岁的高龄,以及工作单位和工作日上午仍时常去办公室上班的忙碌安排,有情节、有故事;主题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对风云变化的研究比喻成“琢磨云的脾气”,增强了画面感,既有文采,又显情怀。“琢磨”以一词尤其用得秒,耐人寻味。

三、口语化要有时代感

时代的特点也会在标题中留下印记,短标题的流行和网络化标题在广泛使用,体现的就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读题时代,标题短而精,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易读易懂易传播。 网络流行语用在题中,也能跟上时尚节拍。2010年11月10日,当“给到力”首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时,曾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如今,网言网语在报纸上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用得准确,会让读者感觉亲近、自然。

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解读秘费红利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意义,生动鲜活而且有时代气息。两个贴切的比喻既增加了标题的感染力,又提升了内容的思想性,同时这种押韵结构也进一步强化了标题的韵律感。

来源:长江微信公众号(综合研究事儿、金台新声、新闻与写作)

〔运城网信备案号I20011)

选自微信公众号“三只眼传媒”,有删改

新闻阅读?参与讨论

(1)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人民日报》评选年度好标题的意义。

8

【链接材料】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了一组文章标题的变迁;原文刊在《人民日报》上,标题是《给勇于担当的纪检干部“撑腰”》,到了一些网站那里,变成《纪检干部遭威胁:别把事办绝了 你家住址我知道》;到了

另一些网站那里,变成《人民日报:有纪检干部遭威胁 对方称“别把事办绝”》;还有诸如《人民日报:有纪

检干部坚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民日报刊文:有纪检监察干部宁愿送人情也不愿做黑脸包公》。 新闻阅读?反思文本

(2)文章在阐述“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这一观点时,用了两个例子(见文中A、B),哪个更切合这一观点?

(3)你认为本文的标题“《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好不好?为什么?

新闻阅读?关注来源

(4)编者在文中配图,在文末标注信息来源,有什么作用? 新闻阅读?评析观点

(5)文中画线处的三个小标题关键词是“口语化”。《人民日报》好标题是否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请阐述理 由。

9

11.(4分)古诗阅读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示例

商山早行

10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陶渊明(陶潜) ⑤此地动归念

⑥长年悲倦游(重点字:倦)

(2)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重点字:寥) 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重点字:荆)

C.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重点字:垒)

D.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

4.(2分)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如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 ..

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 ..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 ..

D.(秦王)长跪而谢之日(《唐雎不辱使命》) ..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解答】A.有误,稽首(qǐ shǒu),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B.有误,古代妇女行的敬礼,两手轻轻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做鞠躬的姿势;

C.正确,作揖,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30、

16

45度不等),表示向人敬礼,根据图中的礼仪应是“作揖”

D.有误,古代的一种礼节,指直身而跪,其礼节较轻。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如可以把古代关于礼仪的常识整理一下。

5.(2分)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 .A.yǔ B.yù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解答】答案: B、A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正确运用能力。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6.(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 ..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 ..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解答】A.拜访; B.通“无”,没有/逃跑; C.少/鲜艳; D.身高/培养。

17

故选:A。

【点评】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

二、阅读(51)名著阅读(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

7.(3分)《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分析】《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专横残暴的外祖父,善良乐观的外祖母,勇敢正直的阿廖沙,以及快乐的“小茨冈”。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解答】此题是对读名著方法的探究,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这两部名著的不同特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是通读还是选择阅读?)《童年》是长篇小说,要全面了解内容,适宜通读;《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是精读还是浏览?比如《童年》是小说,对于一些次要情节我可以略读;《傅雷家书》属散文,要静心精读。还可进行拓展阅读,比如《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展阅读其它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拓展阅读这本书。 答案:

(1)《童年》是长篇小说,为了解内容与写法,适宜通篇阅读;《傅雷家书》

18

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

(2)《童年》是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阅读时要调动联想与想象,运用体验式的阅读方法;《傅雷家书》是非文学作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父亲给孩子的人生指导,阅读这本书,感受父子深情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文化、艺术、历史等各领域的知识,适合采用摘记、批注的方法阅读。

(3)《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可以与多种译文以及原著比较阅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展阅读其它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拓展阅读这本书。

(4))《童年》是小说,对于一些次要情节我可以略读或大体浏览;《傅雷家书》相当于散文,静心精读,方能解读出拳拳爱子之心。

【点评】解答此题,要有阅读名著方法的积累,需对两部名著的内容熟悉,了解其各自特点,联系自己读名著的切身体验来谈读这两部名著的具体方法。

8.(3分)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 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

【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1927年所作的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是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名人传》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

19

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特点的探究能力。学生要了解这两部名著的内容,根据题干中已经提示的探究角度作答。从选材角度,《朝花夕拾》属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名人传》是人物传记,必须围绕人物选材。从人称角度来看,散文是表达作者的经历和感受,要用第一人称,他人传记可用第三人称。写作目的方面,散文是表达自己的情思,传记是表现传记人物的精神风貌。从表达方式来看,散文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传记以叙述为主,其他表达方式运用较少。 答案示例:

(1)选材不同: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如《藤野先生》不仅写了藤野先生的事迹,也写了中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等事件,传记必须围绕传记人物选材;散文的材料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事实,带有主观色彩,传记材料基于日记、书信等,比较客观。

(2)人称不同: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有双重叙述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也有成年的“我”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传记有自传和他传,自传用第一人称,他传用第三人称叙述。

(3)写作目的不同: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如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思念以及对祖国的忧思;传记的目的是表現传主的精神品质,如《名人传》彰显的是三个传主的精神品貭,而不是罗曼?罗兰的态度或思考。

(4)表达方式不同:回忆性散文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自由选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传记主要是用事实本身表现传主形象,所用描写有限,很少抒抒情或议论,如对贝多芬最后一次演奏的描写只用了寥寥数笔。

(5)想象的空间不同:回忆性散文想象自由,传记中也有想象。但传记中的想象只用チ填补事实的空缺,如贝多芬的一生主要事件源自书信、对话录等原始材料,想象只局限于一些小细节。

【点评】解答此题,要对两篇名著内容熟悉,对它们的写作特点了解,才能根据

20

题干中的提示去分析其特点。分析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结合两部名著内容分析。

9.(15分)文学作品阅读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直像在牛背上拔了一颗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晴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

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

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锯)?”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木柈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

21

“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

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末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

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

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吧?”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 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去走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

漂泊无定的生活。②袢:bàn,大块木柴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A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2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方法提示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形象分析 ① ② ③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愧怍。”

【分析】本文主要勾画出了三种人物:小偷、车夫和老头。每一种人物都代表了国民性格的某一个方面,都是我们国民性格的典型表现。小偷是盗窃者,所依据的是不劳而获,窃取他人财产而得到自己的满足;车夫是求乞者,却穿上了老实忠厚的外衣,求乞的手段也并不高明,把车上的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乞求中有点无赖,作者对此心中一丝不快,但更多的是宽容与理解。两个拉锯老人,干活中吃了“我”的面包,在算工钱的时候,因为“我”没有扣除工钱而深感不安,久久不离开,两个拉锯老人的诚实与善良深深的感动了我,在两个拉锯老人的身上,作者看到了人性之美。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具体分析。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文中的两位老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无安身之所,所以最适合做本文批注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3

故选:A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具体分析。“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这两句话中的一个“就“字和一个“又“字,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车夫的狡猾和贪婪。“最末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表现了两位老人干活的认真负责,“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这句话表现了他们的淳朴善良。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赏析的方向,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从语言风格上来看,文本中的描写非常的简洁,几乎不加修饰,而这句话却写得细腻而深刻。从色调上来看,我的脸被火光映红,这是全文唯一的亮色,“例外的安宁“表现我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是因为我看到人性中不仅有车夫的狡猾和贪婪,还有这两位老人的善良与淳朴,让我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所以心里是安宁的。据此分析可作答。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无论认为是谁的愧感动了自己都可以,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杨绛的愧表现了她的自省精神,这是她坦诚的表现。而萧红的愧则表现了她的道义担当,她认为给予苦难者以帮助,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他们反而来感谢自己,这让她良心有愧。据此分析可作答。 答案: (1)A

(2)示例:“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和“又“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桦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3)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奏繁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

(4)示例1;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绵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

24

这个普良不幸的老人当作

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終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作、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2: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始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她伟大的悲悯情怀。

采例3;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弱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相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0.(14分)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提示:

1.本文不需要全文精读,建议先测览全文(约2分钟),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2.配图中的字影不需要同读。 ...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竞然是这些

三只眼传媒2018﹣05﹣10

《人民日报》每两个月评选一次好标题,每次10个左右,分为一二三等奖,2017年一共评选了好标题64个。

作为全国媒体人业务标杆的《人民日报》,其妤标题有很多“会说话”,而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让人耳目

25

一新,连连点赞。

26

《人民日报》好标题到底好在哪

一、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

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开场说的好,能吸引受众往下看。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现人情味儿,这样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A

这个标题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以全票当选一等奖。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键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波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結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

27

B

春节过后,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返回工作岗位,里面装的不仅仅是一样样的具体实物,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亲情。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个标题也是全票当选一等奖。 二、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

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言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要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

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

一是语感强,对称美。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新闻标题中运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

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統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

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1月3日17版,文章将采访对象的

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拔、希望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简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门防“堵”疏“堵”提供了启示。

二是语意丰,有理趣。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化魅力。看似平當的话语,放在不同的标题语境下,能产生不同的解读,蕴藏的辩证、双关、悬疑等哲理也能让人拍案叫绝。

这组标题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工作内容和贡献,引题交待了主人公的姓名和82岁的高龄,以及工作单位和工作日上午仍时常去办公室上班的忙碌安排,有情节、有故事;主题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对风云变化的研究比喻成“琢

28

磨云的脾气”,增强了画面感,既有文采,又显情怀。“琢磨”以一词尤其用得秒,耐人寻味。

三、口语化要有时代感

时代的特点也会在标题中留下印记,短标题的流行和网络化标题在广泛使用,体现的就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读题时代,标题短而精,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易读易懂易传播。 网络流行语用在题中,也能跟上时尚节拍。2010年11月10日,当“给到力”首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时,曾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如今,网言网语在报纸上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用得准确,会让读者感觉亲近、自然。

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解读秘费红利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意义,生动鲜活而且有时代气息。两个贴切的比喻既增加了标题的感染力,又提升了内容的思想性,同时这种押韵结构也进一步强化了标题的韵律感。

来源:长江微信公众号(综合研究事儿、金台新声、新闻与写作)

〔运城网信备案号I20011)

选自微信公众号“三只眼传媒”,有删改

新闻阅读?参与讨论

(1)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人民日报》评选年度好标题的意义。 【链接材料】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了一组文章标题的变迁;原文刊在《人民日报》上,标题是《给勇于担当的纪检干部“撑腰”》,到了一些网站那里,变成《纪检干部遭威胁:别把事办绝了 你家住址我知道》;到了

另一些网站那里,变成《人民日报:有纪检干部遭威胁 对方称“别把事办绝”》;还有诸如《人民日报:有纪

检干部坚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民日报刊文:有纪检监察干部宁愿送人情也不愿做黑脸包公》。 新闻阅读?反思文本

(2)文章在阐述“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这一观点时,用了两个例子(见文中A、B),哪个更切合这一观点?

29

(3)你认为本文的标题“《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好不好?为什么?

新闻阅读?关注来源

(4)编者在文中配图,在文末标注信息来源,有什么作用? 新闻阅读?评析观点

(5)文中画线处的三个小标题关键词是“口语化”。《人民日报》好标题是否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请阐述理 由。

30

【分析】本题共给出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介绍了《人民日报》评出的若干个年度好标题。材料二则论述了标题口语化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本来是一个很正面的标题,结果多次转载后,却变得面目全非,被人断章取义,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点击率,但是这些标题有时会给读者带来误导,成为了标题党。《人民日报》作为国家级报纸,进行评选年度好标题的活动就非常有必要,既有对从业者的约束,又有对读者的提醒,提醒读者不要做标题党,不要被标题所误导。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键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波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結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可知A并没有点出人情味。根据“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可知B体现了口语化要体现人性味儿的观点。 故选:B

(3)本题考查赏析文本的题目,这个题目中的“竟然“一词是没有想到的意思,暗含否定的意味,这与本文的正面导向是相悖的,之所以用“竟然“一词,是为了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并不能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反而有一种哗众取宠,误导读

31

者的嫌疑。

(4)本题考查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是新闻的基础,文中的图片和信息来源的标注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也便于读者去查证,另外,在新闻中出现图片,也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

(5)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细读材料可知,《人民日报》评选出的年度好标题并不都是口语化的,比如一到二月份的第六个好标题,三到四月份的第七个好标题等等。任选其一分析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答案:

(1)示例:从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有些新闻标题常常斯章取文。即吸引眼球,误导读者。所以,《人民日报)作为媒体人业务的标杆,进行年度好标题评选活动非常有意义,能纠正不良风气,引导新闻发布者遵守职业操守,也提醒读者要注意甄别新闻标愿,不要被误导。 (2)B

(3)示例:不好。这个标题尽管具有口语化特点,但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且“竟然”一词,表示意外,暗 含否定,以此数起读者的好奇,有晔众最宠、误导读者之嫌。

(4)示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文中的图片以及文束的信息来源都证明本文内容的真实性,体现负責任的传播态度。给读者提供信息来雷,便于读者深人阅读时查证资料。新闻中的图片还可以丰富文本的呈现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示例不是。有些标题的特点不能用“口语化”宋概括。 如“三更风南行,英雄扶揭去”,言葡意败,具有 对称美,表达对英堆的荣教和哀思,语言是典雅的。

【点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需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意,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提取即可。或用材料中的原句,或者把关键性的词语串联成句。

11.(4分)古诗阅读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示例

32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首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宋]程宿①

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③,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①程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②霍:疾速的样子。③弄:小曲。 [实景賞析](1) 前三联写眼前景,段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2) 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湖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要理解诗意,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前三联的“段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景象突显生活气息,尾联“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通过湖水、月圆表达对西湖的眷念。 答案:

33

(1)前三联写眼前景,段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仙逝的生活气息。

(2)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湖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2.(12分)文言文阅读

【甲】朱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合,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今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巨》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用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予之志,何尝

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予果通达矣。而向

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 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1)用原文填空。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① 通 34

达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② 仁者之用心 ”,而朱妻认为是“③ 矜于一妇人 ” (2)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释? D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与买臣过苦日子→① 离朱而去 →改嫁他人→② 被朱收留 →上吊自杀 (4)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分析】译文: 甲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朱买臣做了太守,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乙

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亦或是急于求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

35

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甲乙两文,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甲文中“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合“可知此时买臣已经做了太守,这一点从乙文中的“通达“可以得到印证。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这一点与乙文中的“亦仁者之用心也“相同。根据乙文中的“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可完成第三空。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甲乙两文,正确翻译后可知,乙文是对甲文中朱的妻子为什么会自缢而死的原因的解释。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细读甲文可知,朱的妻子因为嫌弃朱讴歌于道中,而与他离婚,当朱富贵后看到她窘迫的现状收留了她,她觉得羞愧,就自杀了。据此分析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乙文中朱的前妻对朱的近侍说的话可知,她羞愧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自己没有看出朱有远大的志向,自己有眼无珠。二是因为自己有眼无珠,离开了朱。三是因为在自己落难时,朱不计前嫌收留了她。 答案:

(1)①通达②仁者之用心③矜于一妇人 (2)D

(3)①离朱而去②被朱收留

(4)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后买臣愈益疾歌。 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 羞于被买臣收留。 【点评】“之”的用法: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4)用作动词,到…去。 (5)用作代词。

36

(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三、写作(50分)

13.(10分)仔细读图,理解图意。如果只给图中的某一处着色,你选哪一处?用什么颜色?请阐述理由。150字左右。

【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健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从图中下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图意是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图中右上方文字显然是一句励志的话,也反映了图意的主题,小孩子仰望着前方的旗帜,我们可以设想,旗帜在人们的心中是精神的支柱,是不屈精神的象征,更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如果涂成红色,还可以理解为对祖国大家庭及时救援的感恩。 答案:

石头上的“2018字样”;红色;2018醒止的体现了那个灾难来临的时间,站在它的面前会让人唤起一种深深的回忆,同时也告诫生者,应该好好的活下去,美好的生活也应从这个时间开始。

【点评】此题作答,可首先理解题目要求,然后结合图中文字理解图意,然后再组织语言。

37

14.(40分)按要求写作。

校园橱窗里张贴着《未来作家报》征文大赛的启事:“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默默见证着你的故事,每天背的书包,陪你迈出每一步的鞋子,记录你所有光阴的手表……让它们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它们会说一个关于你的

怎样的故事呢?也许,那辆自行车会讲你这个少年追风的足迹,一枚硬币会讲你买早餐时不经心的善意之举,留着你牙印的笔会讲你轻轻写下却又重重涂掉的心事……用你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口吻,以独白的形式讲述关于你的故事,让我们发.............现你的生活除了作业和考试,还有更多精彩!”

请你自拟题目,以物品的口吻独白的形式,讲述真实的故事,刻画你自己,.....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参赛文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设置了一个校园文章征稿活动,贴近学生的写作情境。写作前要明晰写作者的身份是你的成长见证物,写作方式是要采取独白的形式,写作目的是讲述你除了作业和考试之外的故事。写作时要注意这个物不仅可以见证,还可以有寄托,甚至是可以象征,借用物品的自思、自语来表现自己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本文应使用第一人称来写。有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等文体。

【构思选材】可以以自行车的口吻,叙述“我”与自行车有关的故事。如:崎岖的山路上,我驮着我的主人迎着寒风艰难的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前面遇到一个深坑,我和我的主人一头栽倒里面。这时,有一个过路的老人,把我和我的主人拉上来,并且帮助我们修好了损坏的自行车。由于老人的无私帮助,我的小主人因而没有迟到。我们都非常感谢那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感受到他临危就困的高尚精神。

【写法指导】写作技巧的运用需要处理好:“我”的视角,“独白”的技巧,写实和写虚巧妙融合。尤其是灵活巧妙的运用记叙的顺序(可顺叙,可倒叙,可插叙。如果是倒叙的文章,要注意由眼前到回忆的过渡,还要注意回忆后又回到现实的过渡语)。

【误区点拨】写作本文,切忌叙事笼统,导致文章的表现力不够,读者读起来不过瘾。切忌缺少细节的描绘;切忌空发议论、抒情;切忌孤立事件,缺少真情实

38

感。

【解答】【范文】

我的自述

我是一本语文书,有一个长方形的外壳,长得一般般。我的小主人天天看我,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我很愿意把知识传给他。他看见我脏了就帮我擦干净;看见我卷角了就帮我搞好……

有一次,我的小主人和同学打架。他拿起我做飞镖,把我搞得很疼,小主人马上拿起我,好像说:“对不起,我把你当作三角尺了,我不应该这样做。”我说:“没关系。”

还有一次,主人的爸爸督促小主人学习,当他考小主人听写生字的时候,可是小主人很多字不会写,他的爸爸很生气,就赌气地把我狠狠地扔到地上,我大喊大叫:“好疼!好疼!”我快死了。听到这里,小主人赶紧把我捡了起来,抱着我大哭……

这天晚上,小主人躲在被子里哭了,而我也很伤心,心想:小主人啊小主人,你平时为什么不多看我几眼呢?现在就不会这样了啊!这时,小主人好像听见我说的话,不睡了,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我很认真地看了起来,一点儿也没注意身旁的一切事情。

过了几天,小主人的爸爸又听写小主人的生字,不出所料,这些生字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啊!结果小主人把我高高举到头顶,欢呼着,跳跃着,甭提多高兴了。我在心里也默默的为小主人高兴。

期末考试快来了,小主人更是每天把我紧紧攥在手里,舍不得放下。期末考完了,小主人考了一百分,我很高兴,小主人也很高兴。他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呢,更是别说有多高兴了!我想:小主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大文学家的! 小主人也告诉他的爸爸,今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主人。听了这些话,我的内心乐开了花,心里不自觉的发出了:小主人,加油! 【点评】这是一篇以语文书为口吻写的一篇童话作文。通过“我”的遭遇的叙述,尤其叙述“我”的小主人对我的前后态度的对比,告诉我们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文中采用拟人的写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文章的内容具有了鲜明生动性。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2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