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350快捷键和命令

更新时间:2024-02-27 15: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AM350快捷键 A 打开光圈表

C 以光标为中心放大临近范围 D 设置当前激活的D 码

F 切换显示线的填充模式(实填充/外形线/中心线) G 图形开关

H 所以同类型D 码的元素高亮显示 K 关闭层(当前层除外) L 指定当前层

M 切换命令行显示方式(记忆模式/命令提示/宏命令提示) N 切换当前层的正片/负片显示 O 改变走线模式(0/45/90 度) P 显示上一次缩放大小 Q 查看属性 R 刷新

S 随删格移动开关 T 透视显示开关 U 撤消

V 删格显示开关 W 窗口式放大

X 光标模式切换(短“十”字形、长“十”字形、X 形)

Y 打开层设置对话框

Z 目标选取开关(以光标为中心) Ctrl U 恢复 + 放大 - 缩小 Home 全局显示 , 执行上一命令

Esc 结束当前命令(等于鼠标右键) 空格键 等于鼠标左键

Ins 按光标在面版中的位置显示图形 Page Up 放大目标选取框(以光标为中心) Page Down 缩小目标选取框(以光标为中心)

------------------------------------------- 编辑命令下的功能热键 A 全选

C 框选模式(交叉/不交叉)

I 窗口选择模式(窗内被选/窗外被选) W 进入组窗口选择模式 1、 ALT+F-->N 打开新软件 2、 ALT+F-->O 打开文件(PCB) 3、 ALT+F-->S 保存

4、 ALT+F-->A 另存为

5、 ALT+F-->M 两个文件合并,用作对比用 6、 ALT+F-->I+U 输入GERBER文件 7、 ALT+F-->I+G 分层输入GERBER文件

8、 ALT+F-->E+G 与输入文件相反,即输出相应的文件 9、 ALT+F-->I+R 输入钻带 10、ALT+F-->E+R 输出钻带 11、ALT+F-->I+M 输入锣带 12、ALT+F-->E+M 输出锣带 13、ALT+F-->P+P 打印 14、ALT+E-->L+S 加大字体 15、ALT+E-->M 移动 16、ALT+E-->D 删除

17、ALT+E-->I 作镜HORIZONTAL

18、 ALT+E-->L+A 增加层,打开另外一层 19、 ALT+E-->A 增加顶点 20、 ALT+E-->C 拷贝 21、 ALT+E-->R 旋转 22、 ALT+E-->E 删除顶点

23、 ALT+E-->G 删除某一段,某一节 24、 ALT+E-->L+L 相对点对位 25、 ALT+E-->L+R 删除层,移开层

26、 ALT+E-->L+O 重新排序

27、 ALT+E-->H+D 改变线粗(改变D码的大小) 28、 ALT+E-->H+T+T 改变字体 29、 ALT+E-->H+I 合并钻孔 30、 ALT+E-->H+E+L/+W 打散/恢复

31、 ALT+E-->H+E+P 打散输入的钻孔,锣带资料 32、 ALT+E-->H+S 打散弧度 33、 ALT+E-->H+O+D 定零点

34、 ALT+E-->T+L 隔开删除,删除指定部分 35、 ALT+E-->J 连接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36、 ALT+E-->V 拖动(成弧度)即任意点 37、 ALT+E-->E 删除最高点(角度处) 38、 ALT+A-->F 加实心圆,即加焊盘 39、 ALT+A-->L 画线 40、 ALT+A-->R 画矩形 41、 ALT+A-->P 自动填充 42、 ALT+A-->X 书写,写文字

43、 ALT+A-->A+C 画实心圆,即两点定圆 44、 ALT+A-->A+2 两点定弧 45、 ALT+A-->A+3 三点定弧 46、 ALT+A-->W 加金属丝

47、 ALT+I-->R+D 查看线守宽,层D码组成部分

48、 ALT+I-->R+R/N 查看钻孔资料/记D码 49、 ALT+I-->R+N 查看网表资料 50、 ALT+I-->S 查看状况

51、 ALT+U-->C D码定义把某种图形定义一个D码 52、 ALT+U-->D+A 自动转换

53、 ALT+U-->D+I D码转换(把某种复杂图形转换为焊盘) 54、 ALT+U-->N 连网(一般连网这后做DRC后才可显示检测资料)

55、 ALT+U-->L+R 切除独立的焊盘 56、 ALT+U-->L+I 切除多余的焊盘

57、 ALT+U-->I+T 钻孔编辑表—复制到外形层 58、 ALT+U-->I+R 优化钻孔 59、 ALT+U-->I+A 添加钻孔 60、 ALT+U-->I+G 转为钻孔

61、 ALT+N-->R 做DRC(帮助检查线距、线宽等) 62、 ALT+T-->A 输入D码大小,D码表 63、 ALT+T-->L层表,定义层的性质,名称 64、 ALT+S-->U 公,英制转换 65、 ALT+S-->T 字体设置 66、 ALT+S-->O 察看设置 67、 ALT+S-->A打散时的弧度设置

68、 ALT+N-->O测铜面积(参数选择为1mil,一般需连网

右下角那“数字:数字”就是X,Y的坐标系数(可更改),这是一个能令操作精度变得更高的命令,请多加运用。双击后出现一个小界面框,旁边的“Abs”是绝对坐标,“Rel”是相对坐标。“Abs”是指以origin为基准,“Rel”则是以你在主画面中最后一次鼠标左键操作为基准。 坐标系数的右边显示的是单位MM或MILS,更改单位在“Settings”菜单里。

4.Copy: 复制。Copies:这里填上你要复制的倍数,To Layers:选择你要复制到的层,可以是一层,也可是多层。 5.Delete:删除。

6.Rotate:旋转。有几种角度可以选择,也可以自定义旋转角度。

7.Mirror:镜像。Vertical是X轴镜像,再按一下就变成Horizontal是Y轴镜像。

CAM350 V8.0.5 Edit菜单2

1. Layers(层操作):每一个PCB板基本上都是由线路层、阻焊层、字符层、钻孔数据层、DRILL层所组成的,在CAM350中,每载入一层都会以不同的颜色分别开,CAM350提供了强大的层处理功能。如:层对齐、增加层、层排序、层删除、层缩放等。

Add layers:增加层,在左边工具条有快捷按钮。 Remove:删除层。按Compress可自动识别无用层。 Reorder:重新排列层。可通过鼠标来调整,然后点Renumrer重新排列层号。

Allign:定位。用于层与层之间的对齐。

Snap pad to pad:将焊盘与焊盘对中。可选择Tolerance即在坐标相差多少之内的可做对中移动。 Snap pad to drill:将焊盘向钻孔对中。 Snap drill to pad:将钻孔与焊盘对中。 Scale:比例。用于设置层的缩放比例。

2. Change(更改):在这里可重新设定每个元素的D码,字体的大小、样式,坐标的原点等。

Dcode:更改D码。 Text:文字。

Text Style and Contents:文字风格和内容。

Explode:打散命令。如字符可打散为线,客户自定义光圈及铜皮均可打散成线。 All:打散所有。

Custom :打散自定义D码。 Vector Polygon:打散矢量多边形。 Text:打散文字。 Sectorize:圆弧转折线。 Origin:设置坐标原点。 Space Origin:绝对原点。 Grid Origin:网格原点。 Datum Coordinate:数据坐标。 Panelization Anchor:排版原点。

3. Trim using(修剪):这个操作只对当前有效的线元素有作用,常用于调整一些线段,如修剪等。

操作时要先选择修剪的分界线,左键选择,可以连续选择成多顶点窗口状。右键确定,再左键点选需要修剪的Line。注意:圆弧是不能被修剪的,需要修剪时只有先把它转成折线,然后再修剪。

Line:通过一条线作为修剪线的部分。

Circle/arc:通过圆或弧来作为修剪边界的部分。 4. Line change 线的更改 Chamfer:倒斜角。 Fillet:倒圆角。

Join segments:可合并多段线条。 Break at Vtx:在顶点处打断。 Segments To Arcs:折线转圆弧。 5. Move vtx/seg:移动顶点/分节 6. Add vertex:增加顶点 7. Delete vertex:删除顶点

8. Delete segment:删除分节

CAM350 V8.0.5 Add菜单

1. Flash:增加焊盘。 2. Line:增加线。

3. Polygon:增加多边形或铜皮。

铜皮有非矢量(Raster)和矢量(Vector)两种,可设置填充铜皮与边框线的距离。注意用于填充的边框必须为封闭。

4.Polygon Void:截除填充部分。 Line:线 Circle:圆

5. Text:增加字符,可以在任意一层上添加文字说明。 Style按钮是用来设置文本的字体、大小、对齐方式、字间距的。在D码列表中选择合适的D码,在层列表中选择文本所在的层。字符设置也可在Text Style中进行。 6. Rectangle:增加方框。 7. Circle:增加圆。

2. Tool References用来筛选刀具。

3. Tab Ids用来筛选Tab位(即连接位,锣带里才用的到)。

Gerber to NC Mill

Source Layer 源层(套outline层) Target Layer 目的层

Tool Table 与目的层相对应的刀具表 Dcodes D码筛选 Remove Redundant Data 忽略重线

NC Tool Table

Tool Table 刀具表(不同的刀具表可通过它来切换)

Display Order 显示次序(有按刀具序号、尺寸和输出顺序等三种方式,且分升序和降序两种模式)

Delete Tool 删除刀具(相对应的孔将全部被删除) Renumber Tools 刀具重排序

Combine Tools 合并刀具

Report NC Tool NC刀具数据报告(孔数、锣程都在这里)

Table Name/Type 表格名称和类型 New Table 新建刀具表 Export Order 输出刀具次序

Tab位的使用

Mill Tool Size 锣刀尺寸 Tab Size Tab位大小 Name Tab位名称 要注意的几点:

1.要先add tab,否则无法定义数据。

2.mill tool size就是锣刀尺寸,如果填错会导致tab size错误,tab size等于连接位尺寸(中心到中心,而非边到边,如连接位的槽的中心到中心3mm,槽宽2mm,则边到边为1mm,如果槽宽2.4mm,边到边就是1.6mm了)减去锣刀尺寸,当连接位为3mm,槽宽2mm时用2.0mm的锣刀tab位尺寸就是

1mm,槽宽为2.4时tab位还是1.0mm,但还要配合其它的动作才能使边到边达到0.6mm的效果。 下面用几幅图例来说明:

Gerber to NC Drill

Source Layer 源层(选择你想转为钻孔的那一层)

Target Layer 目的层(转换后的钻孔所在层,不需改变)

Tool Table 与目的层相对应的刀具表(一般不需改变)

Dcodes D码筛选 0或空白 = 全选 #,#,?? 包含 #:#,?? 范围 -#,-#:#,?? 不包含

Remove Redundant Data 删除重叠的孔

Drill Type 选择钻孔层为PTH或NPTH

AutoCAD与CAM350之间的转换唯一可靠的媒体是:DXF File,但记住,CAM350只支持AutoCAD R14,且CAM350 V7.0的DXF Interface有重大bug,用V6.0比较安全。

CAM350 V8.0.5用户界面介绍

1. Main Menu Bar:主菜单栏,直接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打开个菜单,也可通过ALT与菜单项首字母的组合打开菜单。 2. Tool Bar:工具条,这个动态的工具条包含好几项功能。栅格选择框是固定的,而其他的如Active Dcode、Active Layer可以根据具体的命令而改变。

3. Grid Selection:这是一格组合框,既可以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栅格大小,也可以直接输入栅格尺寸。输入的X、Y坐标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且可以是不同的值。如果输入了X坐标然后回车,那么Y坐标就默认为与X坐标相同。 4. Active Dcode:这是一个当前定义的光圈(Aperture)的下拉列表;在列表中被选中的选项将设置为当前激活的D码。与热键“D”具有相同功能。

5. Active Layer:这个下拉列表包含板子的所有层,单击任何一层将激活该层,并使该层为当前层。与热键“L”具有相同功能。

6. Layer Control Bar:这个垂直的工具条位于窗口的左侧,用来控制所有层的信息。控制条的上方为Redraw、Add Layer、All On、All Off按钮。

其中Redraw是刷新显示,与热键“R”有相同功能。Add layer可以在现有的层后面再加一层,同样也可以利用菜单中Edit -> Layers -> Add Layers命令来实现增加层的操作。All On按钮将所有层都再主工作区域内显示出来。All Off将除当前层之外的所有层都关闭。

鼠标左键点击任意层的数字就可以将该层设置为当前被激活的层,并且会在该层的数字上显示一个蓝色的小框。如果右键点击任意层的数字,那么这一层将成为最前面的一层。并且在这层的数字上会有一个透明的小框显示。 在代表层的数字右侧是层的颜色,这个颜色分两个部分:左边是draw颜色,右边是flash的颜色。右击就可以改变draw/flash的颜色,这时就会打开调色板:可以在调色板上选择Show/Hide来显示或隐藏Draw和Flash,还可以点击Load来导入另一个调色板。

7. Status Bar:状态栏,在屏幕的最下方。提供了有关当前命令、光标所在位置的坐标、单位等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2q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