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谁写的

更新时间:2024-02-19 12:4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尔雅 大学语文 上

“大学语文”课程的前身是“大一国文”课程 。()√

“双超理论”是指教材内容要适当超过课堂教学所需,教学难度超过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不是《汉书》

对孔子“删诗说”提出质疑的人不包括()。欧阳修

《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广泛流传和应用。()√

“经”的本义是( )。织物的纵线

“六笙诗”是在《诗经》的()。《小雅》

《诗经》的“六义”包括 风、 雅 、颂、 赋 、 比 、 兴 。()√

关于《诗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句式以杂言为主。

《诗经》中的雅反映一国的政治与风俗。()×

被当作中国闺怨思妇诗的滥觞之作的是()。《卫风·伯兮》

“《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出自《毛诗序》。()√ 《黍离》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王风

《黍离》采用了反复咏唱、重章叠句的写法。()√

箕子路过()时做了《麦秀》。殷墟

“白屋花开里,孤城麦秀边”出自()的诗作。杜甫

“黍离麦秀”感叹的是()。家国破亡之痛

箕子在商周灭亡之际在感觉君王无道,于是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东方君子国。()√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到了汉朝的乐府诗,乃至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不属于屈原的作品是()。《神女赋》

《天问》基本为四言体,虚字较少。()√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第()篇。四

以下作品不包括在《九歌》篇目中的是()。怀沙

《湘夫人》中抒情的主人翁是湘夫人。()×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数。()√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中“张”的解释应该是()。张挂

“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中“澨”的意思是河水。()×

《楚辞直解·湘夫人》的作者是()。陈子展

开篇“嫋嫋秋风”二句是写景之妙,“沅有沚”二句是写情之妙,其中皆有情景相生,意中会得口中说不得之妙。()√

我国古代散文中,形式自由,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的是()。散体文

()认为“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章学诚

古代散文中不包括()。韵文

先秦散文包括两大类,一是史传散文 ,一是诸子散文。()√

老子姓李名耳,是战国后期楚国人。()×

《道德经》一书的核心是()。道

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不包括()。《大学》

关于《道德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较少用格言警句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道 ”在《老子》中出现了七十多次。()√

《老子章句解读》的作者是()陈永栽和黄炳辉

“曲则全,枉则正。”严复说:“曲,一部分也。” ()√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全”在这句话的意思是()。全身

保命

“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出于()。《庄子·天下》

《曲而全》主要宣扬老子谦退不争反而有益的处世哲学实际是一种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

庄子名周,公元()宋国人。公元前4世纪

《庄子》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有()篇。7

《庄子》继承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讲“无为”。道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烹”的意思是()。通飨,招待、款待之意

《山木》篇探讨的是庄子的处世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前一个“明”的词性是()。动词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启蒙之学”。()×

《春秋》是以()的国史为蓝本修订的。鲁国

春秋三传不包括()。《史记》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根据《礼记·玉藻》,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左史和右史记录统治者言行。()√ 对郑庄公性格表述错误的是()。善良

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是武姜,其中“武”是其母国申国的国姓。()×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句话是()说的。鲁迅

《谏逐客书》一文是被()记录下来的。《史记》

“逐客”这一事件主要源于()企图疲秦的计策。韩国人

“逐客”这一事件发生在始皇元年。()×

李斯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李斯曾与韩非师从()学帝王之术。荀子

《谏逐客书》中四君得到人才的故事中没有()。威王用孙膑

《谏逐客书》劝谏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用历史和巧妙的比喻论证,避免就事论事和自我表白。()√

《谏逐客书》中所举故事中有一个是“惠王用张仪——变法治国———遂霸西戎”。()× 《乐府诗集》中将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归入()。鼓吹曲辞

以下不属于《乐府诗集》的作品是()。《伯兮》

《乐府诗集》是一部上古至汉末时期的乐章和歌谣总集,也是现存成书最早、最广而搜罗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乐府诗集》“征引浩博,援据精神”。()√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遗”的意思是()。赠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下一句是()。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的主题是征夫思妇。()√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鲤鱼”是指鲤鱼状的木制信函。()√

《古诗十九首》是()萧统从传世的《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南朝 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是“五言之祖”的是()。《古诗十九首》

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有“(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这句话是()说的。陆时庸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近体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行行重行行》这首诗的层次是()—()—()—疑虑—宽慰。叙别、远别、久别

《行行重行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不包括()。运用典故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用重叠可以加重语气。()√

关于建安文学繁盛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儒学的繁荣

不属于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孔融

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 ()认为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司马光

“三曹”中诗风古直悲凉的是()。曹操

鲁迅评价曹操的诗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不属于《蒿里行》的艺术特色的一项是()。虚实结合

《蒿里行》是建安诗歌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曹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曹魏的第三代皇帝

曹丕的 《典论·论文》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燕歌行》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情景交融。()√

《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苏轼对古代诗人()的评价。陶渊明

()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菊

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

()认为“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一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陈祚明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是組诗,共有()首。13

《山海经》是由汉代刘歆校订,晋郭璞作注并图赞。()√

鲍照的()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芜城赋》

鲍照的《拟行路难》共有18首。()√

“天子按剑怒”一句出自()。《史记》

《代出自蓟北门行》本诗中()写出了壮士以死报国的决心。结尾四句

《代出自蓟北门行》中“代”的意思是()。拟作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一句明确点出,鲍照做本诗的地点在咸阳。()×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一首边塞诗。()√

谢朓与()等人共创了永明体。()沈约

文学史上的“大小谢”指谢灵运与谢朓,也有的指谢灵运与谢惠连。()√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典型的古体诗歌。()×

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南朝乐府民歌近()首。500

属于“清商曲辞”的作品是()。《读曲歌》

南朝乐府在艺术手法上,最明显的特点是谐音双关隐语的运用。()√

赋的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

《秋声赋》《前赤壁赋》都是是苏轼的作品。×

王粲所作诗赋语言清丽,情调悲凉,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刘勰誉之为“七子之冠冕”。()√

关于《登楼赋》的楼址所在,目前较为学界接受的是()。当阳城说

“揽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中“仇”的意思是指()。匹敌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中“弥”的意思是“面临”。()×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这句话中有()个典故。3

王粲在荆州的十六年中,始终没有受到刘表的重用。()√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出自于《论语》。()×

建安时代林林总总的辞赋中,有三篇赋最为著名,其中不包括()。《秋声赋》

《登楼赋》具有 “诗人之赋丽以则”的特点。()√

钟嵘《诗品》中“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是评价()的诗文。丘迟

《与陈伯之书》是一封劝降的书信。()√

古代凡受封爵位者,可自称“孤”。()以后封爵,自郡公到县男,皆冠以“开国”的称号,以示尊贵。晋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中“毂”的意思是()。车轮中心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中的先典是指()。《易经》

古代书信中常用的敬词,比如表达“以头叩地”所用词是足下。()×

“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事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中的“友于”语出《论语·为政》。()√

“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中“刑”的意思是()。杀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运用比喻的修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一句中“畴”的意思是()。以往 “朝鲜昌海,蹶角受化”一句中“蹶角”是指以额角叩地,表归顺之意。()√

关于《与陈伯之书》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有虚声恫吓之语

《与陈伯之书》全文主要使用骈体双行的四六句式。()√

唐诗繁荣的原因不包括()。格律诗的萌芽

唐代科举常年定期的科目不包括()。明言

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

唐朝历史上也有过文字狱。()×

唐诗总量有()余首,诗人作家()人。57000、3500

《全唐诗》是由()主持编纂。陈尚君

唐诗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这个最早是严羽提出的。()√

“吴中四士”不包括()。孔融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属《清商曲?吴声歌曲》。()√

“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涛大。”出自()。《抱朴子》

“月照花林皆似霰”出自于庾信詩:“花林鳥未栖。”()×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这句诗暗含了()的诗作。曹植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以看出鱼龙是不能传书的。()×

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总结错误的是()。杂乱无序

陈后主跟杨广都写过《春江花月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引用过哲学家尼采的话。()√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的评价。苏轼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容诗、画、意为一体。()×

《终南山》这首诗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渭川田家》这首诗中()没有运用对仗的手法。颔联和颈联

《渭川田家》中有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

“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出自()。严羽

孟浩然诗的语言自然纯朴,不假雕饰。()√

《秋登万山寄张五》这首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陶弘景的《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中诗句。()√

严羽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边塞诗的主要表现内容不包括()。军旅井然有序的生活

边塞诗的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

()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燕歌行》

《唐才子传》中“少性拓落,不拘小节”是对高适的评价。()√

张守珪大战契丹到朝廷报捷,皇帝设宴款待并赋诗()一首。《平胡》

高适的诗集里有三首诗是跟张守珪有关的。()√

《燕歌行》这首诗的前八句押韵情况是()。先入声韵后平声韵

“美人帐下犹歌舞”是作者对作战士兵的一种讽刺。()×

《燕歌行》除高适之外,下列诗人中()也写过。曹丕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李将军列传》,李将军是指李广。√

关于《燕歌行》的艺术特色描述错误的是()。全篇抒情

高适的《燕歌行》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

李白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是()。出蜀漫游时期

再度漫游时,李白是以()为中心。东鲁、梁园

在李白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

李白的乐府诗有()首,占其全部作品的比例是()。230,四分之一

不属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极具现实主义

《秋浦歌》是李白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之一。()×

明代胡震亨评论李白的乐府诗时提到读太白乐府有()难。3

下列诗人的乐府诗不属于旧体乐府的是()。李白

《关山月》为乐府诗题,属横吹曲辞。()√

对《远离别》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描述不正确的是()。文笔优美

《远别离》这首诗讽刺的对象是李辅国。()×

古人指出李白五律的主要特点不包括()。气象恢宏 或者 通篇对偶

李白的七律诗在数量上要比五律诗多。()×

《赠孟浩然》这首诗的“高山”一句用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

《等金陵凤凰台》这首诗是李白要与()一较胜负。崔颢的《黄鹤楼》

下列诗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送友人》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句中“晋”是指东晋。()×

在李白时代七言律诗已经完全定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中()字力透纸背,是对前途的展望。入

不属于《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直抒胸臆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以下哪首诗不属于杜甫的“三别”?()渡荆门送别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同志在参观杜甫草堂时留下的对联,这里说的杜甫草堂位于我国的()。四川成都

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在他人生的哪个阶段所作的?()困守长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离开成都后所作。()×

杜甫诗歌的创作特点是()。沉郁顿挫

篇二:老子《道德经》说什么?

老子《道德经》说什么?

老子《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尽盖三玄三要之妙义,“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但不少人不知其所言,近来呀,跟他玩了段时间,依稀懵懂中,似是而非地感觉了一点意思。

老子开篇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这让我郁闷了很久,好家伙,意思是“能说的就不是道了,道是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人之所蹈而使万物不知其所由的”,乖乖,那他老人家洋洋洒洒5000言,那在“胡”说八“道”什么?

难怪唐朝白居易写了首诗,狠狠逗了一下他: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有次做梦时,好像碰到了老子,我就念这首诗给他听,哈哈,他把白须笑红了。

后来好像听他隐隐约约传来:

“没办法啊,是函谷关的关吏尹喜同志,不让我出关,要我玩,他搞了很多好吃的,又弄了很多竹简,毛笔又好,就给他写了点天地间的现象啊、道理啊,等等,留给他玩玩??”

难怪。

哦,老人家讲的不是“道”体,只是“应”用,他老人家讲了这么多现象啊、物体啊、修身治国道理啊,只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外部联系把握内在规律”(引号的两句自马论系列,呵呵,后人特别是西方人士境界没他高,文笔也差,这观点老人家不知认可否?)。

《道德经》是老子是通过万物之“现”“象”“应”“用”在表述道?道德经的经典内容或言道之“用”,通过参悟这些“现”“象”和体验其“应”“用”,或可得道耶?

老子或许会说:“或许吧,我只说过—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个中意味,诸君看着办吧。”

佛可能会说:哎,没那么玄,这些都是“法门”,有那么多门,爱你怎么进,不管你选那“道门”,只要你真心进来,也能找到“门道”,哈哈。

噫!其实老子5000言,还是讲了很多"道理"的。

啥是“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没法说了,但他还是说了,那我也说说。

道字很有意思,由“——”(八卦中是阴爻,代表阴,地等)“—”(八卦中是阳爻,

代表阳,天等),“自”(代表自然、自身?),还有“走之旁”(代表行走、运行?)四

部分组成,老祖宗造字的时候,是不是告诉我们“道者:就是天地万物按阴阳法则自然及自

身运行的规律而已嘛。” (规律为现代哲学名词,用这个词表述不一定准确,反正,管他

呢!“道”也好,“法则”也好,“朴”也好,“规律”也好,同出而异名,有这么回事就

可以了!嘻)

那行道,或强曰“自己、自身在天地阴阳中循其法则而行之”耶?

如何行道?

上次问过一位修炼的人,好家伙,他说“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我逗他,说:“那不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是无道之人了!”

“是啊!”他语气很赞扬,好像看到一个弟子突然得道的眼神一样。

“因为,人身体的器官、细胞都是顺从宇宙的,它们跟着太阳走,不听你的,晚上会困,

到了时间会饿、会拉屎,都很自然;会饿要吃,会困要睡,会急要拉,不可违反(“会饿”

乃天性,“要”为心欲,“吃”是身为,“会饿要吃”性心身具足,性心身的关系,也是这

么回事)你的器官、细胞就像寄生在你身体的千军万马,如果你不好好对待它们,好好给它

们吃、睡、拉??,到时它们就会叛乱、造反,伤你,让你病,甚至让你死,要离开你,不

跟你玩!??”

“所以,要无为呀,无为就是不瞎搞,不胡作非为,不逆天而行违反规律??不好好吃

饭,好好睡觉,是不守常,不知常,妄作凶!??‘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哎呀呀,我的妈呀,大意不得,大意不得啊!

再好好读读《老子》(老子说“道德经”这书名是后人加的,他没写,呵呵),先把

饭吃好、把觉睡好、把屎拉好、??

??然后,该干嘛干嘛去! (古新添) 作者:古新添。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学者、文

人,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国际金融理财师、高级培训讲师、品宣企划师、

PE持证执业人士、自由撰稿人。02年毕业于广东金融学院保险系,是广东金院

保险推销俱乐部(现名保险学社)、金融学会等协会创始人,拥有10多年500

强企业营销、培训、管理、企划工作经验,长期进行营销、管理、培训、文艺等

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督导;先后担任过营销员、团队主管、组训、培训讲师、

企划、督察督导、办公文秘、行政总监、项目负责人、区域营销总经理、品宣企

划总监等职,研发保险培训、营销管理、励志、企划等课程超过200个,发表金

融、营销、培训、管理、文艺等领域文章100多篇。1996年诗作《国魂》获中

国文化部社文司、中国中央电视台青少部等联办的“鲁迅杯”中华青少年文学艺

术作品大赛诗歌类三等奖;1997年,被北方文学作家协会录为会员。

篇三:史上最全的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_)

《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全文及译解

前言:

<为老子五千言正名>: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讲的内容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先秦的韩非作《解老》、《喻老》。司马迁《史记》说言道德之事五千言。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中开始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从曹魏王弼注释《道德经》可见一斑。

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把老子五千言称之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

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称诸子百家。虽然,老子为诸子百家之源,在其上而不在其内,但传世之初也称之为《老子》。因此,将老子五千言定名为《老子》,才符合历史事实。

尊重老子,真实体现老子本人的意愿。老子在世之时,没有组织宗教团体。老子应邀而写的五千言,也并非宗教著作。后来,被道教奉为祖师,再后来被道教恭称为《道德经》。显而易见,《道德经》名字的出现,是道教发展的结果。在道教之内如何称呼老子五千言,那是宗教界的事情,但是在学术界应称老子五千言为《老子》,这才是尊重老子,因为这才符合老子本人的意愿。

尊重科学,准确反映老子五千言之内涵。老子五千言,包括“道”、德、修道、行道(圣人)四个方面内容,称为《道德经》没有完全反映老子五千言的内涵。因此,称为《老子》才能够准确地涵盖老子五千言的内容。

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既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利于使老学发扬广大。 道的含义:1、构成世界的本体。2、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体上,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的蓬勃生机都是它发动和创造的,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无为的含义:通过无为产生有为。比如说“不尚贤”,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让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让政府劳师动众地挖掘人才,导致民众为贤人之名争的头破血流。经济发展也是这样,只要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就可以,让人民自己去创造,政府不要插手搞计划经济或国有企业。政府主要是搞个好制度,为百姓服务,宏观调控,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教育、治安方面的事情。民间能做的事情尽量让民间去做。苏南模式比不过浙江模式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的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权力量的触角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无孔不入了,但是无为而治就是自由的说法并没有过时,想解决腐败问题吗?那就不要进行言论管制,让公民拥有充分的舆论监督的权利;想解决矿难欠薪等问题吗?那就不要干涉各种维权活动,让劳工们享有自发组织工会和参加集体谈判的权利;想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吗?那就公平的私有化,国家不要再去费思劳神;想建设公民社会扩大民主吗?那就不要一天光想着怎么领导人民,而是还公民结社、自治的种种权利??只有从有为开始,损之又损,不断扩大无为而治的范围,公民的自由度才能逐渐扩大,政府才能靠公民的自为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才能靠公民的自治实现无治而无不治。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央政府在反腐败、欠薪、国有企业、失地、矿难等等问题上事倍功半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无为而治不仅是还公民们以自由,也是还政府以自由;不仅是还民间以自由,也是还官方以自由。司马迁说:“道家无为??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古代汉唐盛世已经证明,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就已经证明,中国未来的命运也必将证明:“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导读】

指出所要讨论的主旨为宇宙的起源,其目的是去寻找万物的“始”和“母”。为了达到目的,老子划定了不同的范畴:常道,非常道;常名,非常名;无名(﹦无),有名(﹦有);无欲,有欲;玄(玄1),又玄(玄2);妙,徼;等。老子认为,通过这些范畴的种种关系就能最终了解造成宇宙源起的最微小因素“众妙”。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导读】

老子在本章介绍了比较的方法,指出比较要有参与比较的两个方面:本体和比较体。除此之外,老子指出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比较需要有一个比较的载体或者说比较的空间,这就是“人心”,也就是人的逻辑思维。人可以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与宇宙的逻辑产生同一性,从而从逻辑上再造宇宙,解决宇宙的起源问题,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这种方法应当被纳入科学的范畴。以为可以

用科学实验的手段来找到宇宙的始点是不切实际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宇宙的诞生是早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现象,属于人不可能看到的现象,这就好比每一个人不管如何追溯也不可能亲眼看到自身的诞生过程,更不可能亲眼看到自身父母的诞生过程一样;第二个方面,人不管使用任何实验的手段,都不可能在整体上消灭或再生人本身赖以存在的宇宙。这些简单的理由表明,关于宇宙整体的起源的研究,注定不能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关于宇宙整体的起源的研究首先只能属于哲学、逻辑学和数学的范畴,其后才属于(理论)物理学的范畴。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导读】

圣人对待(宇宙学上的)事情的基本原则是按规律来加以处理,且这种规律也是“天地”的规律。规律与规律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相同的。老子以风箱来作了比喻:从表面现象来看,风箱在不停地被运作着,然而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风箱中间的“轴”却总是保持着自身位置上的相对稳定。老子以此比喻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中”,而这个“中”都同样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如果找得到一确定事物的“中”,就是找到了其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找到了该事物的本质的方面。这种去找到事物的“中”的办法就叫做“守中”,亦即所谓“中而用之”。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导读】

“谷神”指的是宇宙源起时的动的信息。这个动的信息产生之后在没有其对手的情形下就一直延续下去。这相当于关于运动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实验的结论:一个没有阻力干扰的动点会一直延续下去【1】。但是,古中国人关于“道”之“动”的观念与伽利略实验所得的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古中国人关于“道”之“动”的观念与其从所有现象中所总结出来的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发生着关系,以该定律作为其观念的基础;而伽利略实验所得的观念虽然后来成为所有一切科学活动的基础,然其本身却缺少理论基础。按照实际观察而得到的关于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的描述,一切都有一个始点也有一个终点。所以对于最初出现的“动”也就可以假设其有一个终点,如此“动”就转变为了一个在有界的轨迹上的运动,虽然“动”的趋势可以是无限的,其“动点”(老子在二十二章中将其称之为“信”)的运动范围却被转化成了“有限”。“道”正是凭借这样的观念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完美的可以无限膨胀的(有界)宇宙模型。

“玄牝之门”等于第一章的“众妙之门”。老子表示所有的玄妙(微小)因素都通过“门”产生而后发展起来。“门”是古中国人在表述宇宙起源时用得最广泛的形象比喻。“牝”指的是女性生殖器,老子是在以母性的力量来形象地比喻宇宙生生不息的现象。老子在其整本书中都贯串着对徫大的母性“生”的力量的赞美和尊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导读】

“长、久”为非常道的范畴,“自生”为常道的范畴;“后其身”、“外其身”、“私”为常道范畴,“身先”、“身存”、“无私”为非常道范畴。老子指出的是,人虽然处于常道范畴,但要以心法的逻辑思维使自身能进入非常道范畴的境界。非常道与常道的次序是按其各自发生的先后来确定其次序先后的。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导读】

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逻辑思维)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人因为受到形体的影响,所以总是难于达到“无”的境界。老子认为心法就要如同水一样不受形体的拘束,如此才能使心法获得无所不能的效果。“争”是以“手”抓“物”的形象,而所谓“不争”,就是要拋弃万物的意思。拋弃万物是心法的基本要求。“不争”和“无忧”指的都是“非常道”才能看到的的境界,是与宇宙相对待的范畴。老子认为,只有通过心法拋弃了万物才算是做到了“不争”,如此才算是达到了“无(忧)”的境界,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忧”。所谓“忧”,指的是宇宙中的种种因素。而第一个“忧”出现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宇宙的第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其实就是宇宙的始点。“上善”是“道德”的另外一种称谓,表示已具有了最高贵的品质“道德”。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把“德”作为宇宙的第二个因素。能找到这两个因素,就等于达到了“上善”的境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会表现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导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2a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