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家设计说明

更新时间:2024-02-29 1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水人家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实施细则》(1995年)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50180-93)(2002年修订版)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J50220-95)

5. 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

二、 概况 2.1 区位与环境

“颐和·山水人家”项目位于山东省乳山市银滩旅游度假区北部,项目基地东南侧距离海边约1.5公

里。目前地块南侧城市道路已建成,西侧和北侧城市道路尚未建设,东侧为大片空地,东北侧有丘陵。规

划总用地面积为17.00公顷。

2.2 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用地呈方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基地现状地块内无建筑物和构筑物,基本为平坡台地。在用地南侧东西向有一条架空通讯电缆,可移走或地埋。故规划中不考虑其影响。在用地南侧有部分东西向排水沟,沟岸不规则且深浅不一,宽窄不一,但基本上没有水。在用地北部有东西向排水沟,沟岸不规则,但常年有流水,且水流随季节有变化。南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已建成,沿路绿化已部分完成,

效果较好。西侧、北侧规划道路的红线宽度均为40米,均未建设。

三、 规划设计理念

3.1 以营造生态绿色住宅区为首要原则,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地区发展,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拟规划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一流、管理高效的休闲

度假式居住小区。

3.2 综合考虑乳山市的城市性质、气候、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结合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植被等,将其纳入规划;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并综合考

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

3.3 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人居环境。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利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通过宜人的庭院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

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4 强调“绿脉”与居民生活的融合,以点状的组团绿地、带状的休闲步行道和大片集中的中心绿地相结合,形成点、线、面多位一体的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居民生活的需求,

将住宅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3.5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注重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

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3.6 根据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便捷,避免往返迂回,并满足消防车、救护车、商场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避免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相互干扰,力求在小汽车大量进入普通家庭的同时,仍能提供给居民安

全、便捷、环境优美的居住空间。

3.7 多样化的户型设计与人情化的生活场所的塑造,体现多样化的住宅组合,适应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院落”空间、“绿色里弄”、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的塑造,与外部蔚

蓝海洋、银色沙滩、青山翠松等宜人的大环境相结合,将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自豪感。

3.8 努力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的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体现节约型、节能型时代特征,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科学、适当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四、 规划设计构思

4.1 整体规划布局

“颐和·山水人家”总体规划依据本项目基地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地块内台地地形及冲沟来进行景观规划,综合处理水体、绿化植被等环境要素,并以此为主线,使整个住宅小区与周边山水自然生态环境互相交融,共生共荣,同时提升地域和环境的内涵价值,以期使小区总体规划达到“略成小筑,是征大观也”

的境界。

规划方案中,南入口为小区主要入口,并且短期内只有南侧一条道路开通,所以主要将配套公建沿用地的南侧布置,并结合物业、会所、商务等综合功能。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外部对小区内部居住环境的影响,同时结合小区的主要人流方向,方便住户的使用,提高了配套设施及沿街商业用房的经营效益。

“颐和·山水人家”的规划设计打破传统居住小区——小组团的手法,采用 “社区大组团”规划理念。用环状的小区主干道分出各住宅组团。地块中心是集中的大绿化——核心景观空间,同时也是各地块的中心绿化景观的核心。各组团相互渗透的开放景观空间格局形成了“社区大组团”的空间结构,在最大程度上满

足每一住户朝向的“均好性”和景观的“均等性”要求,成为该规划方案的主要特色。

本规划方案的功能结构特色概括为:“一环”,“一心”,“三轴”。一环即小区环路,流畅的曲线形环路将小区三个出入口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一心即小区的空间景观中心,位于全区的中部,有中心广场和滨水景观带组成,是全区的空间高潮所在。三轴即南北通透的主要景观轴,西入口与中心景观构成的东西向轴线以及生态水景景观轴。进入小区,一眼望去,从小区中心空间向北,一条小区内部的景观轴展现在人们眼前,其对景为小区中心绿地,这条景观轴所构成的步行景观带,为住户散步休闲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几个观景平台,犹如散落于景观轴上的珍珠,水系从北向南把这几个珍珠穿联起来。水是小区的灵魂,小桥、流水、人家,在这条景观轴上也得到了生动体现,是山水人家特色的集中体现。集生态效应、艺术效果、实用价值于一体的景观轴,成为小区的活力之源。生态水景景观带意在借助北侧原有冲沟地形,为小区北部低洼地带塑造优美的环境景观,同时与小区景观主轴串联,宛似天成,使其首尾相贯形成多条带性“绿脉” ,而各地块的集中绿地和内部的开放景观绿化节点好比“绿脉”上悬挂着的一颗颗宝珠。结合环形路网,突出游憩、休闲功能,以绿带空间柔化组团空间界面,并将各组团绿地串联成有机整

体,同时水轴和绿轴相互交织,贯穿于居住组团之间,使水、绿、居住空间有机交融。 结合“一环”“一心”“三轴”,整个小区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居住组团,住宅楼围绕环行道路布局,从南向北,从西南向东北,顺地势而起,依次布局多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三组住宅相错布置,形成内外缭绕的庭院空间,使住宅群整体更富层次和韵律,高层住宅镇后,视野大展,波光帆影尽收眼底。整体布局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取得了叠落的建筑层次和纵深的环境景观。

每个组团院落相对独立,院落内全部采取人行步道设计,结合台阶、花坛、铺装、景墙、花架等细节勾画,一个个绿意盎然的庭院呼之欲出,与小区组团绿地,中心绿地相互呼应,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和绿化景观体系、带形的建筑布局体系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一户的景观“均好性”要求。结合地形地势,将绿化景观轴赋予不同的用地特点、使用功能、住宅组群形态,通过各类不同规模绿化景观、交通系

统组织空间,形成错落有致、收放有序、形式多样的整体有机结构和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 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场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都能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并为居民多样化地居住生活活动提供

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4.2 绿化景观体系

两条带型绿化景观主轴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枝状的绿化系统,同时在各组团自然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景观绿地。再由枝状的绿化系统向各个住宅单体发散,形成枝状的绿地渗入到每个单元的宅前屋后,以达到“出门见绿”的目的。南北绿带的轴线与东西绿地的曲线,构成了“刚柔并济”的有机整体。南北绿化带设计采用一条柔和的曲线型道路,绿荫,活动场地,小桥流水散布其间忽隐忽现,使僵硬的山墙

顿生情趣。

绿化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景观空间、组团绿化空间、外围沿街绿地。

核心景观空间主要有中心广场和水面组成——即连接各景观节点的“水脉”。“水脉”蜿蜒曲折,贯穿各组团地块的中心,创造出变化丰富的景观视角和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水脉”与中心广场相交处形成了以

亲水平台为环境主体的核心空间节点。

在景观设计中,使组团绿化空间与“绿脉”相互交错渗透,形成地块内次等级绿化体系。组团绿化空间

由植被和活动场地组成,为老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憩和游戏场所。 外围沿街绿化是本小区与周边道路的安全屏障,是本小区良好的背景绿化。

4.3道路交通系统

本规划的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结构为主,小区环路以车行为主,结合南北景观轴设步行道路,组团院落内日常不进车,院落中心开放空间为完全的步行系统。小区东南部多层住宅楼一层设车库,利用两栋楼之间空地结合绿化设计环行车道,以供车辆进入一层车库,并实现完全的人车分流。在小区高层住宅组团入口处结合绿化设部分地面停车位,以供车辆临时停泊。由于小区西部和东北部地势最低,考虑在原有

地形基础上做半地下车库,以相对抬高西侧住宅地坪,地上则全部为步行系统。 小区车行路方便快捷的到达每一栋住宅,环状路网切实保证了车辆不迂回,人车不干扰。 小区内人行道路设计为绿地园路,曲径通幽,由院落景观的需要而设,从而达到联系场地,疏导空

间,组织景观等作用,正可谓“路从景出,景随路生”。

小区主干道红线宽9米,其中车行路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宅前入户路2-4米(人行2.5米,

车行4米),可设计为园林铺装化的道路形式,根据地块所处位置、现状条件设计。

车行系统考虑满足各类建筑的消防要求,住宅停车按每户0.3个车位设置。公共建筑停车位按照国家

有关标准执行。

五、 住宅建筑单体设计构思

5.1平面设计

本项目住宅建筑是由高层、小高层、多层住宅组成。其中多层面积占住宅总面积的39.5%。每户建筑面积从65平方米到135平方米不等,有两室一厅一卫、三室一厅一卫、三室两厅两卫、四室两厅两卫等多种户型,为住户提供充分的选择余地。户内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户型动静分区明确,室内空

间宽敞方正、舒适耐用。

客厅……开间以3.9—4.5米为主,尺度合理,舒适度强,强化了客厅在家庭居住中的地位。 卧室……主卧室以3.6—4.2米的开间为主,使用面积较大,该户型设计加强了主卧室的舒适度,次卧

室最小开间为3米。

厨房……厨房作业是人们家庭劳动的重要部分,因此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可以减轻人们在

操作过程中的烦躁感,增加就餐的乐趣。

卫生间……卫生间宽敞,盥洗与入厕分开,使用方便。大户型卫生间分主卫和客卫,每一户型保证最

少有一个卫生间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5.2立面设计

住宅楼建筑单体设计采用现代风格造型,适当结合地方特色及乡土文化。立面简洁明快,通过建筑形体来体现出它的建筑语言,立面中特别注意了材料质感和颜色的选择、搭配,努力通过色彩来体现小区

的风貌及底韵。

5.3建筑材料

外墙……外墙面砖,局部外墙涂料。

门窗……采用彩色塑钢型材、中空隔热玻璃窗,丰富立面效果,提升小区房屋卖点。

屋面……以坡屋面为深蓝色瓦屋面为主,结合部分平屋面可做观景平台。

六、 服务设施规划 6.1 环卫设施

生活垃圾处理与收集:庭院入口沿车行道布置垃圾收集点,作为小品或构筑物以美化环境,由物业

公司集中至垃圾转运站,再由环卫车运至处理场。

公厕布置:在居住区人流集中的活动中心、大型公建处,与建筑合设公厕。

6.2 居住区物业管理

居住区物业管理采用智能化分区管理模式:

管理机构

在小区设置物业管理中心,位于会所,并设阅览室、图书室、文娱室等,以提供交往活动与服务空间。各组团中心设管理站,并与步行系统联系。每个庭院出入口设门卫,以解决庭院内的安全、垃圾收集,

分发信报等问题。

安全防盗

采用智能化的安防措施,进行安全防卫。住宅每单元采用电子对讲可视系统,加强保安人员的巡逻

和物业管理中心的值班。

三表出户

三表出户安装,远程自动计费,减少对住户的影响。

七、 竖向设计

小区现状用地高程最高为25.99米,最低为9.91米,最大高差为16.08米。整体基本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高差较大,地形为缓坡地。小区竖向设计依托南侧现状道路标高,结合小区自然地形、表层地

质综合设计。小区级道路纵坡度控制在0.38%~5.33%之间。

竖向规划本着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方、建(构)筑物基

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同时让雨水的顺利排放。

规划小区住宅室内外高差为0.45m,公建为0.30m。在高差较大处设置挡土墙。

八、 管网规划

8.1给排水、采暖管网规划

给水:由南部道路市政管网接入小区,由于小区北侧地势较高,在小区中设一加压泵站。

排水:小区排水由东北侧向西南侧排出,经化粪池和中水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中水:小区设中水处理站,于地势较低的西南部,处理部分污水用于绿地,道路喷洒等,剩余部分

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采暖:小区拟设换热站,热水由泵房加压后,送至各住宅楼和配套公建。

雨水:小区设地埋雨水管,沿道路布置,根据道路坡度敷设,最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8.2供配电系统规划

①供电系统

小区设两路高压供电,设一中心变配电室,另外再设两处配电室。配电室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同时

考虑进出线方便。

高压进线暂按由小区南侧市政干道引入。

②弱电系统:

小区内设电话、有线电视、网络等弱电系统。规划有消防门铃安防,小区电子巡更系统。 小区弱电进线,暂定由小区南部干线引入。小区安防、网络、消防及电话中继均设于小区会所内。电话按每户1.2对/户,有线及网络按100%入户考虑。小高层、高层设消防自动报警系统。

九、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一 用地平衡表

编号 1 2 2-1 2-2 2-3 2-4 项目 规划总用地面积 可规划用地面积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数量(公顷) 17.00 11.10 7.39 0.9 1.06 1.75

表二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比率(%) 100 66.6 8.1 9.5 15.8

项目 规划总用地面积 规划总建筑面积 其 中 车库建筑面积 绿化率 容积率 总户数 总人口数 停车位 21000平方米 41.6% 1.19 3127户 9381人(按3人/户计) 938个 住宅建筑面积 公建建筑面积 数量 17.00公顷 202300平方米 185800平方米 16500平方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1j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