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更新时间:2023-10-28 09:4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肃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观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汲取历史智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科学设计评价标准,正确使用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高中历史课程应该达到的总体要求和目的。《课程标准》既提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成果,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该总体目标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历史知识的增长与深化,二是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和世界观、历史观的形成;三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理想的树立。

第 1 页 共 22 页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识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能力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基于历史材料、运用历史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课程设置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课程总体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历史被列入“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之中,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是保证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三个学习模块共有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

历史选修I包括六个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第 2 页 共 22 页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没有学习次序上的先后之分。

根据甘肃省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状况,建议全省各高中学校在选修Ⅰ系列中,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模块作为限定选修,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两个模块作为任意选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在上述四个限定选修模块中至少选修3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鼓励师资力量强、具备条件的学校开设更多的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必修与选修科目三学年教学计划,可参考下面的方案: 学 年 学 期 高 一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高 二 第二学期 高 三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开设限定选修四个模块 内 容 必修Ⅰ 必修Ⅱ 必修Ⅲ 供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选学 周课时 2节 2节 2节 4节 其他选修模复习 块 4节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实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目标上坚持全面性,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基础性,重要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知识体系,要求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分为必修与选修,六个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历史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历程,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历史课程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必须坚持时代性,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要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提倡教学中运用新材料丰富历史学习内容,引用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

第 3 页 共 22 页

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总体教学实施指导。

(1)根据《标准》,结合教学实际,确定好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学条件、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自身的特点等),将《标准》的相关内容具体化,转化为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撰写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要具备可测量性。在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时,重点说明学生应通过何种学习活动、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来达成其他各项教学目标;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实事求是,不随意拔高,不“乱贴标签”。可采用三维目标整合的方式,对教学目标进行表述。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做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

(2)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甘肃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科学合理地处理教科书内容。依据《标准》,认真深入地研读教科书,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分析教材结构和内容体系,解析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能够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典型素材,为教学服务。可以用调整教科书结构、改变教科书内容的展现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个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其次要对必修模块教学内容应作整体思考,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将三部分的内容做有机的整合,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完整,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促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达成三维目标。教师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要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

第 4 页 共 22 页

过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模块教学实施指导。

(1)必修历史(Ⅰ)。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重点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同时注意反映重大政治事件、主要历史人物及其在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中的作用,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专题的排列采用了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现代,遵循着对学生而言先易后难、由远及近的方式,并不完全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也无意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完整性,它只是专题式教学所允许的一种技术性处理手段。在教学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更新使用教材理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尽快地更新教学观念,其中就包括使用教材的理念。教师要逐步告别“教教材”的旧认识,树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用教材教”的观念是将教材看作为教学的文本材料,视教材为工具。只有当教材所用的材料和表达的观念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时,教材才有使用的价值。如果只有部分符合,那就部分使用,其余部分可以参照其他教学材料。

第二、灵活运用课程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可以在各必修教材内部进行多种方式的整合,如,可适当调整单元教学顺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探讨中国政治发展史,或者使中外政治专题史自成一体,侧重对比中外政治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在必修教材之间整合相关专题单元,如,必修(Ⅰ)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必修(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单元、必修(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必修(Ⅱ)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单元、必修(Ⅰ)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必修(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单元等。从其相互联系的特点出发,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如在讲授第一单元第3、4课时,可以把这两课合在一起讲,以朝代为主线,理清中央与

第 5 页 共 2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1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