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6 14: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球圈层结构》教案

一、教材分析

位置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一1.4节,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为后面章节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做了一定的铺垫。内容分析:圈层结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讲地球的内部物质是呈现以地核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并且各圈层之间的组成物质、厚度也是有区别的。当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地球内部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间接手段来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物质之间的关系)

2、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两个不连续界面、地壳的范围与软流层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以及划分依据。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自主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布图,从而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

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可以透过现象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的探索观点和告诉学生要达到目的地途径不止一个,在生活中面对问题要灵活应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这是历年来的考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学会读图和用图,本节的示意图较多所以在本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图分析能力欠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与地震波在地壳内部的变化情况紧密联系,所以读懂分析图1.25非常重要

四、教学方法

一、引导分析法

在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变化前,先给出学生熟悉的声音在水中和固体中传播的变化图片(说明传播物质的性质与传播速度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依据,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地理图表能力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

知道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物质性质相关联后,自主分析图1.25,得出划分结论

三、对比分析法

体现在横波与纵波的传播性质以及各个圈层之间的特征、厚度上面

五、学习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

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就要指导学生读1.25的图表,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最终同学们运用图表得出圈层划分依据 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去竞争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迁移知识,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调

动起来,用以接受新的知识或技能 六、教具选择

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笔

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关于1.3节地球运动内容,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告一段落, 下面开始1.4节地球圈层结构的学习(1),那么本节课的目标 就是要找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各个圈层的特征(2)。 在新课前,我们先看一张剧照(地心历险记)(3),有没有同学 看过此片呢? 同:有

教:请你简述下影片故事

同:讲述剧中小男孩与自己的叔叔一起寻找失踪父亲,在冰岛 火山口不小心,进入地心,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地心旅游 教:地心在影片中有些什么场景呢? 同:有岩浆河流、怪兽、恐龙、钻石…

教:很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大家想影片中的场景会出现吗? 同:不会

导入:用影片《地心历险记》剧照调动学生兴趣,接下来利用影片中不真实的场景与学生已有的常识差异,导入(半熟的鸡蛋剖面)地球内部圈层的真实结构,再通过生活经验得到我们不能像切鸡蛋一样把地球切开来观测地球,从而导入其他的探测手段最终导入地震波 二、第一部分(地震波)

教:那地球内部应该是怎样的?(稍作停顿)播放PPT(半熟

鸡蛋剖面)(4),其实地球内部是和鸡蛋内部类似的,呈现以地核 为核心的圈层结构,但我们可不可能把地球像鸡蛋切开观察 同:不能

教:那我们同什么办法呢?

同:钻探、挖井、潜水、地震波…

教:对了,通常我可以通过钻探、火山物质研究、遥感等对地球 内部探测,而这些手段都能不能到达地心? 同:地震波能

教:所以想要彻底了解地球内部就要通过地震波 板书:一 地震波

教:地震波的概念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弹性波动,分为纵波与横波 板书:(1)概念 (2)纵波(p) 横波(s)

教:P波S波传播性质不同,请大家看书体现在那些地方?

同:速度上,P波快S波慢。P波可以通过固、液、气S波只能通过 固体

教:非常好,相同点呢?

同:传播速度随物质性质的改变而改变(纵波横波对比分析表)(5) 设计小问题:如果地震发生时,房屋怎样摇动? 同:先上下后左右

教:很好,就是要灵活运用知识

地震波,分P波和S波来对比分析传播特性,引导学生看声音传播图(学生比较熟悉),最后教材中图1.25让学生小组探究分析在地下33千米处,和2900千米处的地震波传播变化和进行原因分析,得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最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第二部分(内部圈层划分)

教:好,请大家先观察这张图片(6),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你们可不可判断哪里是液体,哪里是固体?

同:A是固体,B是液体

教: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A中声音传播快,在B中传播速度 慢,另外在AB交界处,速度是不是发生突然变化?反过来可以得出 什么原因?

同:对,速度变化明显表示介质发生改变 教:现在请大家观察图1.25(7),横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表示深度 请大家注意观察33千米处和2900千米处的速度。三个同学为小组 讨论划分内部圈层依据。 》》》3分钟《《《 教:请小组发言

同A:33千米处速度变化说33千米以上介质和一下介质不同

同B:2900千米也是一样,以上介质与以下介质不同,并且就可以 以33千米和2900千米为界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分界面

教:很好,你们和莫霍一样发现33千米的分界面,所以这个面就叫做 莫霍界面,而古登堡发现的2900千米分界线叫做古登堡界面 教:现在大家花2分钟时间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2分钟《《《

教:画出来之后,我们再来看各个圈层的特征,地壳(qiao)是最外部 的圈层,并且有厚薄之分,在陆地厚在海洋部分薄,平均大概有17千米 教:再请大家观察图1.26,岩石圈的范围,以及软流层的位置 同: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在岩石圈下面(PPT展示)

教:为了大家看的更清楚,请看PPT简化图,一般我们都认为火山喷发 的岩浆是来源于软流层的,再观察地幔厚度是多少呢? 同:2800多千米

教:并且在900千米又划分出来了上地幔与下地幔

教:再来看地核,在莫霍界面以下,是地球最内部,在5150千米处 又划分了内核与外核,是密度最大和压力最大的地方 现在请大家将各圈层的特征补充在刚刚画的图上 》》》1到2分钟《《《

讨论得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对比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各圈层的性质,厚度等,并标示上,然后明确岩石圈范围与软流层的位置(从PPT上展示)并强化在图上位置 第三部分(外部圈层)

教:其实我们人类都是生活在地球表面,地球外部圈层我们都能接触到 请大家看图片展示(PPT)

教:图片中的外部圈层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大气圈的主要 组成是什么? 同:气体

教:不完整,还要加上空气中的悬浮物质,大气圈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 教:接下来是水圈,水有多少种形态? 同:固、液、气

教:对,水在这三种形态中相互转换,将各种水体联系在一起,在地球 上形成一个连续的却不是规则的圈层,因为水圈没有固定形状,我们 就说其为不规则的,最后来看包括人类所在的生物圈,生物圈虽然数量少 却是外部圈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圈层。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什么关系? 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地球外部圈层,通过展示图片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通过问答形式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注重理解圈层与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归纳得非常好,但是具体来说是怎样?

同:生物呼吸收氧气是来源于大气圈,排除二氧化碳排进大气圈。 水圈给

生物提供生存必不可缺的水

第四部分 练习

教:非常好!我们要清楚地球外部圈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本 节课知识点我们已经学习差不多了,那么我们来看两个随堂练习 (PPT)

第五部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首先从读地震波的在地球内部传播图,找到了两个不连续 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将地球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 幔、地核,各圈层的性质和特征对比掌握了。接下来又了解到地球 外部圈层的组成相互关系

第六部分 作业布置

下来同学们将练习册基础部分预习下节内容作业完成,下课

1、地震发生时,在地表的房屋与河流中水会有怎样的影响?2、地球外部圈层的位置判断题(见PPT) 将划分依据、划分结果、岩石圈与软流层知识进行简单复述,地球外部圈层与后面章节进行简单联系

教:归纳得非常好,但是具体来说是怎样?

同:生物呼吸收氧气是来源于大气圈,排除二氧化碳排进大气圈。 水圈给

生物提供生存必不可缺的水

第四部分 练习

教:非常好!我们要清楚地球外部圈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本 节课知识点我们已经学习差不多了,那么我们来看两个随堂练习 (PPT)

第五部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首先从读地震波的在地球内部传播图,找到了两个不连续 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将地球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 幔、地核,各圈层的性质和特征对比掌握了。接下来又了解到地球 外部圈层的组成相互关系

第六部分 作业布置

下来同学们将练习册基础部分预习下节内容作业完成,下课

1、地震发生时,在地表的房屋与河流中水会有怎样的影响?2、地球外部圈层的位置判断题(见PPT) 将划分依据、划分结果、岩石圈与软流层知识进行简单复述,地球外部圈层与后面章节进行简单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1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