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

更新时间:2024-05-06 1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祖 父 的 园 子

——于永正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之课堂实录

执教:于永正

师:这段时间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是什么? 生:《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看我写课题。

师:于老师字写得还行吧? 生:非常好!

师:不仅是行,还非常好?谢谢你们的鼓励。预习过吗? 生:预习过。

师:预习时做过些什么?

生:将课文读熟,而且是一字不错。

生:还要查不理解的词语,还要写出主要内容,还要提出对这篇课文疑问,还要查这篇课文的资料。

师:你们都有预习纸吧?是预习纸上要求你做的?如果都预习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不用上了。(学生笑)

师:我想问一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呼兰河在哪里?课文中说蜻蜓是金色的,而我们见的蜻蜓都是绿色的。 师:蜻蜓是绿色的吗?我只知道有灰蜻蜓、黄蜻蜓、红蜻蜓,没听说过有绿蜻蜓,那是变种吧?(全场笑)

师:有谁知道呼兰河在哪里? 生:在黑龙江省。

师:还可以说得更具体些,比如是哪个县。还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题?

师:作者原来是以“祖父的园子”为题,后来选入课本时,编者加了个“我和”。

生:作者为什么不和父母住一起? 师:谁知道?

生:因为作者是女孩,她父母不喜欢她,所以她和祖父在一起。 师:《呼兰河传》读过吗?

生:老师让预习的时候读过一点儿。 师:问题都提完了吗?

生:我在园子是瞎闹,为什么祖父都不阻止我?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大家要好好思考。 师:问题都提完了吗? 生:完了。

师:那下面我来提个问题。 出示:倭瓜 师:会读吗? 生:倭瓜

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什么意思?

生:倭瓜就是南瓜的意思。

师:在哪儿找到的意思?怎么知道倭瓜就是南瓜?

生:因为南瓜从日本来的,日本人都是倭寇,所以南瓜叫倭瓜。(全场笑) 师:日本都叫倭寇? 生:日本人叫倭寇。

师:所有的日本人都叫倭寇? 生:倭寇就是日本的坏人。 生:指土匪。

师:不是土匪,而是指海盗。倭寇侵占我们的台湾,其实澎湖列岛都是我们的,钓鱼岛也是我们的。(全场掌声)同学们记住,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倭寇。那也只是民间的说法,说最早南瓜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不过也没有科学根据的。

师:再考考大家。你来读。 出示:谎花 (指名读)

师:什么是谎花?这个花会撒谎吗?

生:不是,是植物的雄性花,不结果的花。

师:有些花光开花不结果,这样的花就叫谎花。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字掌握得怎么样,我们超前,下面我们先来默默词。听说我们班同学字写得不错,下面请几个人到黑板上默。

(指四人到黑板上默词)

师:做好准备,第一个字,请你默一下(指上黑板的第一个同学)“草帽”的“帽”。

第二个字(指第二个同学):你来默“瞎闹”的“瞎”。 第三个字(指第三位同学):你默“韭菜”的“韭”。

第四个字:(指第四位同学):“远远地抛给祖父”的“抛”。 师:请导播老师把字放到大屏幕上去。

(点评:我很欣赏这个字,师边讲边圈出优秀的字) 师:这个字错了吗?再请一个同学上来写一写。 (指名上黑板重新写一个“帽”字)

师:“帽”这个字很特点,请看我写(师板书“帽”)。 (分别板书:(冒字头) 曰日) 师:(指着冒字头)知道这个字读什么吗?这个字还读mao,它是个象形字,就像个高帽子。

师:有一次在青岛听课,一老师在写“少年王冕”的“冕”时,一写完,我就说他写错了,他说,没错啊,上面就是个“曰”。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所字展示给大家的? (展示学生的字。)

师点评:这个帽写得不错,点着“瞎”字,这个字太夸张了,“抛”也太夸张了,吓死我了。(全场笑)逐个指导。写字不要太夸张了。

师:咱班还有哪些同学写的字漂亮的?你推荐两个,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展示两位同学的字)

师:老师还没教课文,同学们字都会写了,这就是收获。 师:默读全文,当你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不要丢掉一个字。也可以出声地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师:自然一点 生:再说了一次

师:越来越自然了,把你说的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看到了狗尾草、谷穗、韭菜、野草 生:我看到了白蝴蝶、黄蝴蝶、谎花、玉米 生:我看到了虫子和谎花

师:把“虫子”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看见了天空 师:哪里都有天空 生:我看到了小鸟 生:我看到草帽和水瓢

生:我还看到了“我”和祖父 师:“我”就样写吗? 生:要加引号 生:我看到了倭瓜 生:我看到了土窝 生:我看到了鸟笼

师:请导播把黑板上的字都播出去,这叫书法展览。

师:现在于老师提问题了,我走进菜园,看到了什么?聪明的同学一定不会把黑板上这么多词都说出来。

师:你觉得可以用几个词可以概括出来? 指名说 生:4个

师:可能不需要 生:3个

师:你告诉我( )

生:我走进菜园子,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植物还有人物 师:还有祖父和我做的—— 生:事情

师:嗯,谁来连起来说?

生:我走进菜园子,看到了许多动物、植物、祖父和“我”以及他们做的事情。

师:更聪明的同学连这四个词都不用说,只要用一个词就能概括。 生:我看到了事物 师:可以加上“许多”

师:谁愿意自告奋勇地和我对话? 师: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

师:请你告诉我,你走进园子,看到了什么。 生:事物。

师:这么说太土。

生:我看到了园子里的许多事物。 师:有哪些事物?

生:我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许多动物、植物、人物还有他们做的事情。

师:先告诉我有哪些动物

生: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师:还有吗? 生:还有小鸟。

师:聪明的同学不用全都说出来,一个字就可以概括。 生:我看到了蜂子、蝴蝶、小鸟等。 师:这就聪明了。

师:再请一位同学和我对话。 师:我走进园子,看到了—— 生:我看到了园子里的许多事物。 师:有哪些事物?

生:我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许多动物、植物、人物还有他们做的事情。 师:告诉我有哪些植物?

生:有玉米、黄瓜、谷穗等。 师:谷穗是植物吗?

生:我看到了玉米、黄瓜、狗尾巴草等植物。 (关于植物)

师:小朋友要学会说话,要多读书,不要总是“嗯”。

师:再读课文,这次不是用眼睛读了,而是用心去看。当你用心去看了,你看到了什么?文字背后作者最想告诉我们什么?你读出了什么可以写在课文纸上。老师告诉大家,这不是一个词能概括得来的,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个短语,可以是一句话。

师:聪明的同学只要读两遍三遍就能读出来了。如果你能看出来,就叫真会读书,真会动脑筋。

师:作者写这么多事物,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交流一下。 生:我看到祖父很勤劳。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把“勤劳”写到黑板上去。 师:祖父只是很勤劳吗?

生:祖父很疼爱文中的“我”。 师:把“疼爱”写到黑板上去。 生:祖父很耐心。

师:还有比耐心更贴切的词吗? 生:祖父很亲切。

师:还有比亲切更贴的词吗? 生:我觉得祖父很慈祥。

生:我读出了文中的我很调皮,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 师:把“自由”写到黑板上。

生:我看到了园子里生机勃勃(学上黑板板书“生机勃勃”)。

生:我读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生板书“自由自在”)。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很调皮很有趣。(生板书“调皮、有趣”)。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很活泼可爱。(生板书“活泼可爱”)。 生:我认为文中的我很天真。 生:我认为祖父很宽容。

生: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很天真。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很自由自在。

生:我认为一次错误之后就不要再犯了。

生:我想给补充一下,文中我当时还很小,不认识这些是正常的。 师:(对照板书点评)像这样用心去读书,这是最重要的。

师:刚才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在园子里捣乱,祖父为什么不骂我吗?

生:明白了 师:为什么?

生:祖父疼爱作者。

师:疼爱,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生:因为祖父很宽容。

师:是啊,我家的两个孙女,经常调皮捣蛋,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她们捣蛋我也不生气了。

师: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童真童趣,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喜欢哪件事?

生:我喜欢“浇菜”这件事。 生:我喜欢“铲地”这件事。

师:为什么喜欢“铲地”这件事?这件事情写得最具体。很多人都想读吧?自己在下面读一读。(生自己练读)

师:愿意读这一段的举手。请你来推荐一位班上朗诵最好的女同学。 生:(生指班上一位女同学) 生读: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连起来读。 生: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师:读得不错,不过在读对话的时候,还要注意人物不同的语气。 师:请听一听于老师是怎么读的。看我脸也行。

(师声情并茂地读这一段,因读得有起,学生不时发出笑声,读出学生不由自地鼓掌)

师:刚才我就说,读对话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语气。我们之前说过祖父很慈祥很疼爱作者,这样的祖父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语气是什么?练一练。

(生练习朗读这一段)

师:练习得不错,还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同学来读。注意表情,祖父很慈祥、很疼爱作者,作者很天真、调皮、活泼,该是什么样的表情。

(生读)

师:你很有悟性。

师:我来读祖父的话,你读作者的话。

(师引导学生读出语气,然后交换角色再读)

师:现在有个很重要的任务要交给大家。这篇文章很有趣吧?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写童真童趣超过萧红的。这事情写得很有趣,你觉得哪里最有趣。

生:我把狗尾草当作谷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z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