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9)(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7-09 20: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

阅 读 100 天 (第50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秋词 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首诗的一、二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对内容的把握。明确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 一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境。

【答案】示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文从字顺,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要做到文从字顺,描写恰当,有文采,想象丰富、合理。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案】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写法的掌握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要将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和写法了解并记忆。希望同学们搞好积累。 二、文言文阅读:

比较甲乙两篇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目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游白水[1]

1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 l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顾影颓然 :__________________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头看( 2)只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注意课文下面的注释。“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2)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

【答案】(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水边有几十处类似巨人留下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佛留下的痕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如有省略,先补充完整,重点的实词必须译出。(1)中注意“交横”“盖”;(2)中注意“水际”。还要注意文言文实词中的一些特殊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翻译。

6.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划一处)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答案】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学生应该注意根据意思来断句,有些固定的词语是不可以断开的。如“白水佛”。再有,注意看注释,明白个别词的特殊意思,如“过”这儿是人名,那么就明白“幼子过”是不能断开的。

7.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用自己的话说说甲乙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解析】本题是考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写作的背景来理解。还要结合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流露出来的态度来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香 伯

2

⑴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老屋虽老可一点也不寂寞哪⑵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⑶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他们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的那一层,还调皮的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黏牙。 ⑷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⑸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⑹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⑺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作“香伯”。

⑻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⑼长大以后,姻缘那一条美丽的线却把我和故乡人紧紧地系在一起。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便成了常年事务。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定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⑽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黏牙??

⑾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的一声复活了。 ⑿“做饼的人可是香伯?” 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⒀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的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饼干桶内,每桶10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预定,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冒冒然地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呢,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领回来的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⒁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干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⒂有人见他孑然一身,劝他寻个伴。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小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小徒弟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的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誓言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的岁月里,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3

⒃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的,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⒄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里,他的神情,是这样的专注、是这样的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⒅夕阳通过了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的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敬业乐业,寻求完美的精神,

却是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外国散文精品文库《人世的形态》)

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 ....

答:

【答案】“拍案叫绝”就是“拍桌子叫好”。在这里是形容香伯做的香饼非常好,令人十分赞赏。

【解析】回答此题,要从上下文入手,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此句中的含义。 9.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答案】本文通过写香伯高超的做香饼技艺,赞颂了香伯敬业乐业、寻求完美的精神。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段落,找到关键句,或者能文从字顺地概括。要想明确作者的意思,就要能概括各段的段意,同时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哪些句子是说的同一件事,要能准确辨别。

10.选文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环境描写,作用:展示人物居住的简陋环境,反衬香伯不求物质享受、专心于香饼事业的品质;或更加衬托香伯虽已年迈,但生意红火、人品高洁。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环境描写的种类和方法,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跟自然环境两种。一般说环境描写就是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有的还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作分析。

11.本文呼应用的好,请你找出前后呼应的段落或者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答案】示例:第10段跟第3段。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这种前呼后应的写法更加突出了香伯所做香饼的质量真是特色鲜明、无与伦比。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段落,找到关键句。明确句子的特点,知道文章一些写法的作用、好处。比如“呼应”是为了使结构严谨,铺垫是为主要内容打基础、做准备、蓄势、、、、、 1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夕阳通过了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的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 答:

【答案】示例:这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香伯虽已至老年却追求完美,焕发生命之光彩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香伯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句子赏析的方法,赏析句子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从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入手,还可以从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等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作分析。13、谈谈你读完本文之后的启示?

答:

4

【答案】结合文意来谈,文从字顺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 (二)说明文阅读

躺着思考更聪明

据研究,人的大脑思维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睁眼思维、梦想思维和临界思维(即卧式思考)。其中主要的思维状态为睁眼思维,但这种思维却经常受到包括光线、声音和气味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思维达不到充分的广度和深度。而梦想思维形式则是通往无意识境界的捷径,随机性较强。介乎睁眼思维和梦想思维的临界思维就是属于卧而不眠、闭目而思的特殊临界状态,这样就为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科学家通过字谜游戏测试的结果表明,同站或坐着的姿势相比,躺着能使思维速度提高10%。去甲肾上腺素——在压力下大脑产生的自然激素,能够干扰脑细胞的活动,降低人们叙述和推理时的注意力。人们站立时会触发大脑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会产生更多的激素。躺着则能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思维。

澳大利亚有位科学家说:“科学分析表明,当人们仰卧时,排列一个词的速度比站立时要快3.1秒。字谜游戏主要是测试人们心智的敏锐性,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经常是在一瞬间的灵感下猜出来的。”另据一位心理运动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被降低,也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更大,躺下时,大脑的血液流动更加顺畅,大脑处于充血充氧状态,从而可使大脑细胞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

不少名人的事例也证明了躺着思考能增智。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每天24小时中,竟有16个小时躺在床上沉思冥想,使他完成了享有盛名的著作《方法论》。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人间喜剧》巨著,其中约有一半的构思初稿是在卧思中进行的。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古稀之年作画,总是先摆好纸笔砚墨,在躺椅上静思。据称,他的很多名画也都是在临界思维状态下完成腹稿的“卧思”作品。

14.为什么“躺着思考更聪明”?

答: 【答案】(1)躺着能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有助于更清醒地思维。(2)躺下时,大脑处于充氧充血状态,使大脑细胞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

【解析】此题是考查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可从全文来思考。 15.根据所学的说明文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第3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突出地说明了人们躺着思考更聪明。

【解析】回答此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抓重点说明方法,看题目要求。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列数字、作诠释、打比方、列图表、引用、摹状貌等。答题格式可这样表述:示例:举例子: 举出х事例来说明хх,具体形象的说明了ххх,便于读者理解。 16.第3段加点的“也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答案】不能去掉。“也许”表明推测、猜测的意思,在文中指“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被降低与血液循环的关系更大”只是一种推测,并不是完全得到证明的确定结论;如果删去就表示是肯定的结论,与事实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5

【解析】本题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答题,不能脱离文本,找到最能说明问题的句子就可以。 17.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给我们介绍“晕”的?。

答: 【答案】解释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能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语句来作为理由,也可自己用语言来概括。

18、文中说“躺着思考更聪明”,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简单说说。( 答:

【答案】示例1:生活中,我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一次,一道数学题难倒了我,我躺在沙发上,闭目思考,大脑更清醒了,从而想到了解题的方法。。示例2:生活中,我没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每次躺下的时候,我都想着睡觉,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回答有,也可以回答没有,但都必需要有说明。)

【解析】此题,严格按照要求来答题,不能答非所问。要能有自己的见解,独特的体验。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