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讲稿0607

更新时间:2024-04-23 2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解读)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技术教育研究室 郭斌

2011年6月

1

目 录

一、 指导意见制定的背景 二、 指导意见的地位和作用 三、 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1、课程理念 2、课程目标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

2、课程设置及修习要求 (三) 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实施途径 2、教学资源建设

3、加强教学研究,保障课程健康发展

(四) 教学评价建议

1、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2、评价的方法 3、评价的管理

2

一、 制定的背景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四川省教育厅颁布的川教【2010】28号《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文件的精神,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和其他一共14个学科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起由川教【2010】129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件颁发。

二、 指导意见的地位和作用

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通用技术学科如何开展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通用技术学业评价的依据之一。

三、 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它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通过对宽泛的、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技术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1.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是进行课程设计、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的思想基础。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所谓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应为每个

学生提供接受技术教育的机会,这也是技术课程被设置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的原因。从目前

3

的社会发展水平及个人生活需求来讲,没有一定的现代技术素养的人是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的社会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贯彻国家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技术教育和优质的技术学习环境。

高中通用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这就为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教学要根据技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生学习技术素养的心理、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基本理念,就明确了新课程中通用技术教育与过去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不同之处。高中通用技术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劳技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关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使用、技术选择与技术管理,以技术设计、技术探究、技术实验、技术习得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理解技术,注意技术结构的完整性,追求某个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程的高层次目标。强调技术文化的培养,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改变了劳技课程以单一的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操作学习方式为主的课程理念。所以,只要理解提高技术素养的理念,就能理解课程中的操作学习、实践学习是手段、是学习方式,而技术素养的培养才是目标。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是高新技术产业。据中国工程院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上比较扎实,但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上与时代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表现在我国原创性成果少,模仿性创新成果也不够,特别是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创意和策划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抗挫折能力等,都亟待加强。 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不但急需大批懂技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同时,更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技术素养的各级各类技术工人和技术农民。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基础教育中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必须重视并开设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类课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发明能力最主要、也是最好的载体,技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技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这是其他知识性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在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始终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潜能作为教学深层次的追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发明能力的培养,在设计问题、设计方案、设计评价时特别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注重启发学生多方案的提出。技术设计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创新原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创新灵感,鼓励学生创造发明,使学生理解技术发明、技术革新。

通用技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条件,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不能把技术课上得与文化课一个模式。技术课一定要突出技术课的特色,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设计是学习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是技术课不能缺少的内容。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人文素养的教育一方面要求:技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在技术的设计、评价时注意人们的需求。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在技术设计中人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们的需要出发的,技术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因而也就容易理解道德原则是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人文素养教育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在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体会技术产品中的人文因素、文化内涵。不同时代的典型技术产品,都表达了当时人们制作与使用这些产品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等。任何时代的技术和技术产品,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当时丰富的文化信息。技术文化是人们在运用技术、设计与制作技术产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技术知识、思想方法、技能技巧、审美观念、规范制度、道德信仰、物质材料等融合在一起,渗透进技术产品中的文化。在通用技术的九个模块中,都能挖掘出有关技术文化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特征、不同形态的技术文化,譬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技术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把文化教育融入到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5

使学生认识到“技术文化的客观存在,技术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用技术在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只有体验过、经历过,活动才能开展起来、讨论才能深入,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说,教学案例选取的好不好,学生对它的兴趣的大小,是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通用技术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内容在注重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还注重技术的先进性。通用技术既注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那些技术内容,又合理的、适当的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新走向、新成果。注意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当代最新技术成果和技术信息。例如学生设计制作的红绿灯,限于各方面的条件,只能是一个独立的、比较简单的,不可能很先进。但在活动后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现在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学生通过参观,可增强对当今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的理解。再如学生在设计制作学生用台灯时,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了解了台灯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过程,但学生设计制作的台灯一般不是很先进的,如果在活动后期教师能给学生介绍、展示一些目前比较先进的节能的发光二极管灯、氙气灯等,使学生了解目前灯市的最新技术,将会给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带来更多的兴趣。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中最主要的改革就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技术学习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思维和想象。在技术学习中,观察是学生获得技术感知的主要途径。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运用概念、推理、逻辑法则的能力有所发展,能通过分析、综合在已有判断的基础上得出新判断。除了感知、思维之外,想象也是技术学习认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学生能围绕预定的目的进行想象,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进行一些技术小发明和技术小制作。根据技术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感知、想象、思维创设情景、提供条件。

根据高中学生的技术学习特点和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讨论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

6

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上课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真正的爱学技术、主动研究技术,从而实现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在技术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支持者。

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不同学生之间易形成互补,所以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与单个学习相比便于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模仿,有助于学生相互进行讨论、切磋,有助于相互激励、相互鞭策,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技术的发展中,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需要人们的团结合作,技术设计、技术制作的探究、实践过程最利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堂讨论中,在设计活动中,在作品的制作中,在作业的完成上都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的练习、综合实践活动栏目中,有很多题目对学生来说一个人完成的难度较大,适宜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6)、加强对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它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和技术素养的养成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落实总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

7

及选择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在这三个维度的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4).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2).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设想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8

(4).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5).经历将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6).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等良好品质。

(3).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4).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5).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一定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6).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具有敬业意识与创业意识,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一位技术课教师谈通用技术课的目标

我有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背景,已经做了五年的技术课教师。五年来,“怎样的《技术》课才算是理想的技术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直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技术课应更多地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技术能力,而不是在技能训练方面画地为牢。去年,我设计的《课桌椅的改进》、《笔筒的设计》、《如何申请专利》等主题单元的目标超越了传统的技

9

能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学生对此反响热烈。

今天,我拿到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当看到技术课程目标的新定位时,我心中无比激动,无比欣喜。“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正是技术课程所需要,当今学生所需要的;它的提出十分到位,十分精彩!

——来自http://www.enewage.org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是技术学习领域的一个学科,课程由9个模块构成,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7个(表一)。

表一 通用技术课程结构

必 修 领域 科目 必修模块 通技术 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学分 2 2 选修模块 1.电子控制技术 2.家政与生活技术 3.现代农业技术 4.简易机器人制作 5. 服装及其设计 6.建筑及其设计 7.汽车驾驶与保养 每模块 2学分 学分 选 修

(1).必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个必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感受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对技术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初步掌握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方法、表达方式和操作程序,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知道如何对技术设计及产品进行评价,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基础知识,培养相应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

10

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是在“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具体内容为技术设计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模块,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些技术设计专题模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科学基础和广泛的应用性,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选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条件,为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发展他们的特长。供学生在修习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选择。

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 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品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

选修2(建筑及其设计): 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建筑技术而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建筑与文化、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该模块人文内涵丰富,实用性强,设计和制作内容简便易行。

选修3(简易机器人制作):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机械传动。该模块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 以较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农业技术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模块。该模块设置了可供选择学习的6个专题,它们是: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

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 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而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该模块紧贴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趣,设施要求低。

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 旨在通过学生对服装的认识、欣赏、设计及简单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审美和造美能力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服装与材料、服装与

11

文化、着装设计、服装设计。该模块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选修7(汽车驾驶与保养) 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

2.课程设置及修习要求 (1).课程设置

我省在高二年级开始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修习《课程标准》要求的“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高三年级则与信息技术课程通盘考虑,选修一个模块。

具体指导方案(表二)。

表二 通用技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

上学期 学习 学年 领域 科目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模块 下学期 学 年 学周课时 分 技术与设计总学分 第二学年 通用技术 第三学年 技术与设计1 2 2 2 2 2 4 技术 第三学年自主选修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在两门课程中任选一个未修习的模块修习2学分,课时2课时。 (2).修习要求

①《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至少要修满4个学分,对通用技术课程感兴趣和有潜能的学生可以再增加选修若干模块获得学分,总学分为4+X。

②学生修习了“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后,获得4学分,达到高中毕业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最低学分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模块。

③学生在修习必修模块之后,可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选修模块学习。选修模块有7个,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

A、 对于理工科、农科发展倾向的学生,建议修习1个选修模块,再获得2个学分,即共获得6个学分。

B、 学校要创造条件,逐步开齐选修模快。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与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2个模块可以优先开设;农村中学可开设选修模块4“现代

12

农业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开设“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其它模块可根据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情况有选择地开设。

④修习选修模块4“现代农业技术”时,只需任意选择6个专题中的2个,即可获得该模块的2 个学分。 (三)教学实施建议

1.课程教学实施途径

(1).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利用好教材实施教学

教师应深刻地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理解教材设计和呈现方式,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市、州选定的教材为主,参考其它版本的教材、有效地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实施教学。教师要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带领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研究,深刻理解技术的本质,在开发更具适合性、针对性的课程资源上有所开拓和创新。

我们应根据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重新组合,使理论部分和相对应的动手实践部分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可以是必修模块中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也可以是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在知识点的安排上,遵循课程标准,尽量使课程内容能为学校的高中学生所接受。

例1:在讲三视图的时候,地质版的教材给出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就比较适合于教学,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地质版的内容,技术实践练习时,也可以用地质版技术实习题。再如,平时备课时要用到很多彩图,由于江苏版的彩图形象丰富,则可以利用扫描仪把江苏版教材里的图片扫描到课件中,为自己的课件增色,也给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感受。

例2:在广东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工艺》里,它对木工工具介绍较为详细,但常用的钳工工具却一带而过,而学生在实践制作过程中会经常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而江苏版必修1第七章第二节《工艺》中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和“连接工艺”对钳工工具的介绍比较充分,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加入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使用常用的钳工工具,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2).重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加以实施,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尽量运用行为动词描述方法),依据教学目标可以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目标的表述应是基本

13

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全面、完整、明确、具体,让学生知道该堂课的具体目标。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方式的设计,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注重探究实践教学。

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导入、新课教学、学生思考、操作、练习等),板书内容等。

在撰写教学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设计技术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技术实践内容。

(C)设计合理的技术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D)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过渡自然流畅。

(E)精选案例,分析透彻,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案例所蕴涵的丰富的通用技术知识。 总之,在备课、教学过程和反思时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备课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全员性参与,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其次,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为此,教师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设计过程,以促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合理选择设计项目:通用技术课程刚开始不久,教师对学生的技术素养水平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素养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确定研究项目内容时,

14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内容,这样对活动的开展才会有帮助。

(B) 创造条件保障项目设计的实施:由于条件、材料或工具的欠缺或者是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完整地完成技术设计过程,可以采用三个“化”,即简化——把问题简化、抽象化,把一些无关的干扰因素排除不考虑;模型化——在一些原型无法制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学生制作模型,或者是材料简化,如木头代替铁,塑料板、硬纸板代替木板、塑料吸管代替钢管等;学生化——课前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等一些实际问题,这就是学生化。相比而言,与其让学生设计农业生产工具,不如让学生设计一些学习用品,设计教室用的工具,设计学校用的工具、器材,他们对这些项目设计可能更感兴趣。

(4).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技术思想和方法是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精心挑选一些体现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技术设计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去体验、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真谛。

技术所内含的思想与方法是技术的奥秘与神奇所在,同时也是技术活动富有理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如《技术与设计1》中方案构思的思想与方法、权衡的思想与方法、优化的思想与方法、试验的思想与方法。《技术与设计2》中系统的思想与方法、控制的思想与方法、流程的思想与方法、结构的思想与方法等,这些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思想和方法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其共通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授系统的结构时,在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系统的思想与方法。学生在初中学过蒸汽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作功,那么是否可取消其它三个冲程呢?在教学中,要让同学们明白,只有作功冲程蒸汽机是无法工作的,四个冲程是互相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技术领域中我们都要用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5).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属于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思想及原理,利

15

用技术性操作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技术试验有多种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个中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性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技术试验往往会有失败,要积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怕挫折的意志。

在教学中进行某些规定的技术实验时,若因仪器设备不足等原因而在实施上造成困难时,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自行设计类似的试验项目来替代,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

技术试验教学实施的几个措施:

① 教学中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有:对比试验法、性能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等。模拟试验——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虚拟试验——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形并进行试验的方法。

广东科技出版社教材中技术试验目的与试验方法如下,供参考:

章节 必修1第三章 第五节技术试验 必修1第四章 设计的实现——制作 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探究结构 搭建桥梁试验 广告宣传灯(小板凳)的模型制作 技术试验项目 木方的变形性能试验及其选择 技术试验目的 比较几种材料相同压力下的形变,为广告宣传灯的设计选择材料 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尝试在虚拟的环境中搭建桥梁,对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搭建方法对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的影响 对自己设计的纸质桥梁模型进行强度、稳定性的性能测试 技术试验方法 对比试验法 模拟试验法 虚拟试验法 必修2第一章 第三节结构设计 纸质桥梁模型承重试验 性能试验法 16

必修2第二章 第三节流程的设计 必修2第二章 第四节流程的改进设计 必修2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必修2第四章 第三节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再生纸的制作流程设计 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优化流程 模拟试验法 植物色素染布的煮尝试对流程设计进行优染环节,添加盐、化改进,分析可优化的石灰等作为固色剂 因素 办公室或卧室的设计优化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直接看到模拟的设计效果,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优化 对具体的定时翻转方案进行可行性的验证 对比试验法 虚拟试验法 设计定时翻转的动态广告牌 模拟试验 ② 选择恰当的技术试验教学组织形式,技术试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演示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虚拟试验等。

③ 规范技术试验教学的实施过程,技术试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试验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评价总结阶段。 (6).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模仿方式适用于学习工具的技能操作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全体成员的作用,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培养学生协作、沟通的能力及共同奋进的团队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采用项目实践来满足学生的兴趣,来发挥其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7).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技能操作方法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及时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辅导过程中,要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导,防止出现教师代替学生操作的现象。

(8).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

17

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主要体现在一是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实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资源;二是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通用技术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模式。

(9).注重校本研究

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重视学校和校际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研究、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校要为技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10).重视技术文化的教学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技术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课程中蕴含的鲜活的技术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悟,获得对技术的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技术文化教育应有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程中实施技术文化教育应注意:一是不能把通用技术学习和技术文化学习割裂开来,而应将有关的技术文化的内容,渗透、融合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之中,例如(设计的过程、设计的交流与评价、作品的制作、欣赏等);二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通用技术课程中实施技术文化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实效;三是在技术文化教育中,还应注意以技术文化所蕴含的文化性、艺术感、道德责任等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悟,以使学生获得对技术比较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文化应有的教育价值与功能。

(11).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进行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习、试验等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尤其在操作时,注意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

2.教学资源建设

(1).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领教学的实施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通用技术课程最重要、

18

最基本的文本资源。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始终把《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等作为重要的和必须充分利用的通用技术课程文本资源,通过对它们的解读,领会其深刻含义,用以引领教学。学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有计划地配置技术课程文本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合理管理和充分利用。

(2).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设实验场地

为保证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应依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配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设备。在规划和配置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设备工具与教学材料时,应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地资源和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废弃物等,制作可替代的简易仪器、教学设备、教具、学具等,要注意选用无毒无害的材料,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要保证对学生的安全。

学校要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及信息技术等学科实验室的场地、设施、工具、仪器等,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服务,还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使用的土地或劳动实践基地,开辟通用技术课程实践园地,如种植园、饲养基地、农艺园地或新技术试验基地等。

目前,在全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级样本校已经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理科教学仪器设备目录》的标准,装备了2个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个是设计室,一个是实践操作室。另外,有一些学校还自筹资金,或是地区统筹,建立了通用技术实验室。

各地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配备通用技术教学所需的基本设施,为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工具、设施和其他物质材料。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落实专项经费,力争在三年内按规定建成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各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市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尽早建设好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当前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利用普通教室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但应为教师教学提供演示所需的基本材料和多媒体设备等工具。——((川教〔2010〕13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

(3).利用案例展示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相关技术

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物质资源,让学生在相应的实践中体验技术过程。教师还需多收集相关技术设计实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展示来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相关技术。

以下途径可以参考:一是留心身边潜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二是灵活运用学校已有的资源与设备;三是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是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五是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六是利用信息技术、电视广播等资源。

19

(4).广泛开发人力资源,通过合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实施通用技术课程,师资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应依据省教育厅有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师资配备的文件精神,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注意开发与利用其它人力资源。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教师要充分利用“四川省高中新课程”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资源为通用技术课程服务,引导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开发和利用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设备、器材、基地等的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形成资源的有效共享的局面。

3.加强教学研究,保障课程健康发展

(1).建立省、市、县(区)、校四级教研机制

各市(州)应建立技术教育研究室或设立技术教研员,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省、市(州)、县(区)学科新课程实验中心教研组,加强对本辖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指导。学科新课程实验中心教研组要依据我省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根据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定期地开展通用技术教学研究活动,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各高中学校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工作。

各学校应成立技术教研组,由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全体通用技术教师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实施新课程。广大通用技术教师要树立通用技术学科意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研究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制定计划,落实新课程,推进课程正常实施。

各级教学研究机构要制订工作计划,定期开展通用技术教研活动,可采用研讨会、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等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课改经验,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

加强教研机构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各级教研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级教研部门可以统筹安排,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进行探索,分工协作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例如: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新课程下通用技术教学评价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等课题。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

教师是新课程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各级教科研部门必须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服务。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术素质,让教师能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鼓励教师研究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开发课程资源。着重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特色的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并在通用技术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真正发挥骨干与带头作用。

20

存在的问题:一是通用技术教师学科背景复杂,专职教师相对较少;二是通用技术教师缺乏必需的操作技能;三是通用技术教师教学资源匮乏;四是各级通用技术教师培训要进一步加强。

几点建议:一是确保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稳定;二是通用技术教师要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要热爱通用技术,其次要潜心深入地研究,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向其他教师请教,利用网络与其他地区通用技术教师交流,参与专项课题研究,提升理论素养,积极参加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等;三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3).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因而我们要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校本教研可以采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既相对独立,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各地教研部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切实落实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4).加强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效率

各级教研机构要积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教研,积极采用教研网站、网上论坛、网上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进行交流,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效率。

教研网站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的必要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各种教学软件、教学系统、供学生学习的资料等,为教师的教学服务。

(四)教学评价建议 1、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评价应遵循“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的评价原则。评价的内容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评价的主体为学生。

评价体系的特点:一是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二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三是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四是阶段性评价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 (1). 知识与技能

对学生学习技术知识的评价,应根据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等类别进行评价。

21

对于陈述性知识通常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程序性知识则要求学生在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在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操作中正确运用。

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试验技能、交流技能、评价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应从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点和规范出发,依据课程目标进行,倡导和鼓励有新意的技能、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不同的技术学习内容,学生经历技术学习过程的感受也不同,要根据内容特点确定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重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着重从学生参与技术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在技术学习中,是否具有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具有不屈不挠、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信心和意志,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技术作品能否体现关爱自然、珍视生命等积极向上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技术学习过程中,对于技术文化的理解是体现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评价者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并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美学视角和富有魅力的个性展示,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并及时给出描述性的评价意见。

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是孤立的、机械分割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将三个方面有机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应是开放、灵活、多种多样的,如书面测试、方案及作品评析、过程记录卡、访谈、活动报告等。评价者要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内容,客观分析并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法。

(1). 书面测试

选取来自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和产品分析等题型,考察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将技能方法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的能力。

(2). 方案及作品分析

对学生制作的作品、作品模型、设计方案和技术图样、说明书、设计制作报告等进行评

22

价。

在对方案及作品等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成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于成功(达到设计要求)的方案作品,要从其创意是否新颖,各种指标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益求精,试验报告是否对成功与不足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对于不成功的方案和作品,要着重评价设计中的合理之处和有价值的地方,看其是否有自主的新思路,设计、制作是否认真,特别要看其是否找出了不成功的原因及教训,要允许学生重新设计或制作,并重新进行评价。

(3). 技术活动报告

技术活动报告由教师和学生分别纪录。教师记录全体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信息;学生记录技术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技术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设计与制作中的独到或有创意之处、对作品或方案的评价等过程性资料,从而形成学生的技术活动档案袋。家长和校外技术指导也可以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评价的模型举例

? 模型一: 过程性评价(50%) ⑴小组活动报告 ⑵学生作品评价表 ⑶课堂表现表 ⑷访谈

结果性评价(50%) ⑸书面测试 ⑹作品设计说明 ? 模型二: 过程性评价(40%) ⑴小组活动报告 ⑵学生作品评价表 ⑶课堂表现表 ⑷访谈

结果性评价(60%)

23

⑸“无纸化”考试 ⑹作品设计说明 ? 模型三:

网络评价体系——开发通用技术管理与评价系统

3、评价的管理 (1)学分的认定

按照川教函(〔2010〕128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 知精神,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条件:一是模块修习学时达到规定要求。通用技术科目的每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36学时;二是模块考核合格。模块修习完成后,学校应及时组织考核。模块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等形式。学校应将学生的修习过程情况纳入模块考核内容。考核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应进行补考。学生修习一个模块,学时达到规定要求、模块考核(含补考)合格,可获得2学分。经学校同意,个别学生因特殊情况修习学时不足但模块考核合格,也可获得相应学分。

(2)学业水平考试

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将按省教育厅统一安排实施,按照(川教〔2010〕230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实行全省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为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必修学分要求的模块内容,也就是必修模块的内容。通用技术考试时间为第二学年下学期(每年6月),补考时间为第三学年上学期(每年9月)。通用技术实践操作等考查科目(项目)的考查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考试成绩采用原始分计分,以等级制呈现。原始分满分为100分,分为优秀(100—85分,记为A)、良好(84—70分,记为B)、合格(69—60分,记为C)、不合格(59—0分,记为D)四个等级。补考成绩分为合格(60分及以上,记为C)、不合格(59分及以下,记为D)两个等级。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y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