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五 -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上)

更新时间:2023-09-25 2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上)

曾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

二O一三年十一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曾刚。我是负责银行金融方面的研究。这次课主要是给大家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金融方面的改革内容。大家也应该很关心,过去的一段时间应该是国内外都比较关注的重大的事情。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中国未来改革的进程,一些具体要达到的目标在我们学习里面和决定里面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表述。 一、概述

总结来讲是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等各个方面。基本为我们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国改革未来发展主要的任务,已经做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描述。总共里面有四十个内容是非常丰富也非常全面。当然这里面因为涉及的方面很多,刚刚讲到有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态环境的,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关心的是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内容。

作为金融研究的角度来讲也关心其中金融方面的内容,有关金融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最开始公报出来的有关金融的表述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建立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市场体系这么一句表述。所以当时很多的人觉得很失望,认为金融改革涉及到的面比较广,涉及到一些很重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不是因为在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有关金融改革的内容是不是没有等等很多猜测。

后来这个决议最终公布之后,发现这里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很多的。我们很高兴看到在之前提到的很多主要的、重大的改革话题其实在这个决议里面都得到了清楚的表述。还有一些平常并不是非常熟悉的表述,在这里面出现了。大体的规划起来三中全会有关金融的决议大概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层面是有关市场,三中全会决议里面讲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最基本,非常重要的表述。在金融的角度来讲,我们经常讲第一个层面涵盖内容是讲市场机制的问题。第一句话讲的是优化金融体系。首先要放开,逐步的加快对内外的开放,尽力民营银行业包括对外的一些金融开放。同时也包括市场结构的优化等等一系列的表述。第一部分是关于市场准入的开放,竞争不断的培养等等这一方面。

第二个层面是有关价格的,后面发现这里边有讲价格。因为市场机制要发挥作用,除了要放松准入,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行,优化结构以为还包括价格本身,价格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信号。价格本身的决定机制要实现市场化,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到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市场化,也包括了汇率市场化当中涉及到的对外的资本的流动管理等等方面。还包括资本项目开放等等这些表述。

第三个层面涉及到监管,从国际的经验来看,金融市场化的过程一方面是放松金融的准入,利率的决定更加自由由市场来决定。但是过程当中必然也时常会引发一些风险。因为我们可以看得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因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金融市场化的浪潮在主要的西方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发现在那个时候这些国家多多少少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尽管一方面市场效率提高了,但另一方面风险也与之相增长。尤其是特别的中小银行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是遭遇了一些大小程度当然也会有差异了,程度不一的金融危机。

所以要保障金融改革顺利的进行,涉及到的市场也好,涉及到的价格也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对整个体系影响都很大。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很好的控制风险的话,监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这个是我们讲在本世纪初以来,在回顾上个世纪的金融市场化的改革,各个国家的经验当中,理论界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金融市场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放松监管,或者说是不监管的过程。尽管管制是越来越少,并不是说是不监管。还需要一个再监管的过程,在市场化的过程当中把原来不必要的一些过于行政化的管理手段去除之后,为了适用金融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金融风险特征的变化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监管体系。所以就会有一个再监管的过程。

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决议里边第三部分也是非常清楚的看到这点。也是对国际经验的归纳或者总结。第三部分强调的的是监管,就是在金融市场化的过程当中监管要追求稳健新,其实就是说在进行市场化过程监管重要目的是维持整个金融改革过程的风险。要保持整个体系的稳健。同时,在过去一段时间因为金融发展,不同金融行业之间的交叉发展,有一种说法叫混业或者说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绝对化明显,在这个过程当中意味着我们现有的,分不同机构来监管的体系,相互之间交叉和融合会越来越多。有些时候会涉及到监管的真空,也会涉及到不同行业当中针对相同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监管规则。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金融套利的空间。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发展,不同金融行业之间,比如说银行、证券、保险之间,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的话,监管的协调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这种。在决议当中也反复的强调监管协调的重要性,也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的地方监管的分工与协调的等等问题。还提到金融市场化必然会带来风险的加剧。特别是中小的金融机构在这过程当中是很容易受到由于竞争不断加剧,中小金融机构加上自身实力或者是管理方面的种种原因,会导致风险的加剧。这个时候会发现很多机构的倒闭、破产等等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为金融业,包括银行业和其他的行业一样,优胜劣汰是行业保持竞争力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在市场化过程当中必然也会有机构出现破产、倒闭、重组等等问题。如何把这样一些问题,可能产生的风险把对社会整体的影响降到比较低的程度,这就是保障金融改革顺利推进,平稳推进的重要基础设施的保障。在这里面有两个东西很重要的,一个是存款保险的制度,当机构出现破产,出现问题的时候怎么样去对银行的储户进行一些补偿,避免客户的风险外溢。

还有一个是银行机构管理很糟糕,积累了大量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把这些效率比较低头的机构,让它顺利的退出市场。做的不好的话,就退出市场,优胜劣汰嘛。这样的话保证整个金融体系也好,金融机构体系也好,会变得更加的有效率。这里面提到的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建立银行破产退出的机制等等这些提法。总体来讲,三中全会有关金融的决议里面内容还是很丰富,涉及大概三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市场机制建设,涉及到机制建设基础的条件等等。第二个是有关价格,理顺价格机制。第三个是监管方面,涉及到监管层面的,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内容基本上主要内容是有关金融改革的表述里面早就提出了很多观点,或者很多方向,都是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长期以来大家很认可的方向。

当然了在决议里面也有一些新的提法,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像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概念的提出,概念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因为早就有了,但是把它上升到这样一个重大改革发展的层面还是第一次。也意味着未来金融发展方面对普惠发展,非营利性的业务,扩大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关普惠金融研究的内容在中国发展的情况,目前还是起步的阶段,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根据刚才讲到大体三个层面的内容,所涉及到的改革很多。

因为三中全会的每一句话都对应一个重大的改革,所以在短的时间内不能给大家进行比较详细的阐释。所以,我把它这个里面几个认为比较重要的而一方面和我的研究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拿出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其他相关的内容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做进一步的阐释。我今天想讲的是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我想这三个分析的内容可能都会涉及。

第一个我想讲的是涉及到市场开放的层面的重要内容,是关于民营银行的背景,未来的发展情况。今天看起来民营银行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关于如何去做这个事情,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未来大概是什么样的状况,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社会各界很多企业也很关心这个事情。而且很多地方政府目前也是非常热心于民营行业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相关的监管当局有关民营银行的基本问题也开始也了回应,有一些基本的说法。我们想很快有关民营银行的实践可能会启动,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想跟大家简单的交流一下。

第二个是长期以来大家都在探讨的利率市场化,多场合其他的场合我们也都讲过,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等等,为什么还要在这里面讲一次呢,因为在三中全会里面涉及到提到利率市场化的时候用了一个加快利率市场化这样一个表述。因为之前,我们都是稳步推进,平稳推进等等这样的表述方式,这次用的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这么一个概念。意味着目前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或许是有可能加快。再加上我们讲到,利率市场化本身是整个金融体系最基础的价格,是最基本的因素。它的市场化推进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这个地方用这个机会在简单的规划一下利率市场化的前景。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有关利率市场化的新的动作出台也是非常频繁的。用这个机会再给大家简单的总结一下利率市场化未来大概的趋势和影响。

第三个方面涉及到监管方面的内容。利率市场化也好,民营银行的推进也好,其他都会带来风险的增加。尤其是机构的风险,单个机构面临的风险会增加,风险增加之后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不利于改革平稳推进。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降低这种可能的风险给体系稳定性产生的危机。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存款保险机制。存款保险机制其实探讨了很长时间,研究也很多。中国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之前的障碍在什么方面,未来大概会是什么样的。

最近看起来从人民银行相关的表态来讲,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很快在未来一段时间就要推出。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因为很多人知道我们在反复的提存款保险制度,那么存款保险制度到底是什么因的东西,会给储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给银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这个机会我想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存款保险制度方面的事情。

今天在简单的总体上对三中全会的有关金融部分的决议,做简单的概况之后,我想主要涉及到这三个问题。第一是民营银行的,第二个是利率市场化的,第三个是存款保险制度的。 二、民营银行

首先从民营银行开始,因为在三中全会有关金融决议的第一个就是讲到了民营银行,第一句话是讲优化金融市场体系,接下来是在坚持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成立中小民营机构,意味着除了民营银行之外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消费金融公司或者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个是一个大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对之前有关民营银行探讨的总结概况,当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关民营银行的讨论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里面并不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如果大家比较熟悉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过程,可能在很早,大概在十年前就曾经有个一次关于民营银行讨论的热潮。 大概时间是在2002、2003年本世纪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出现民营银行的争论因为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大概在十年前中国从十多年前,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是从上个世

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启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的。在十多年前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其实是非常糟糕,大概在2002年的时候整个银行业才开始盈利。在2002年之前,整个银行业的利润是负的,不仅仅是负的,银行业的不良率水平也是很高的。按照当时的数据在2002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数据当时的不良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大概在30%以上。

按照30%以上的标准来算,当时的所有银行主要的国有银行都是资不抵债的。这么高的不良率其实是把资本金全部冲销完了之后,其实还没有冲销完,意味着资本金是负的。在这样背景下当时讨论是改革银行,原来的国有银行干的很糟糕,把它改成一个好的银行。改造高的银行的话是把民营银行作为国有银行对立面提出来的。但是支持民营银行的人的观点来讲,既然国有银行做的这么糟糕主要的原因是国有的状态,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没办法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也没有办法按照现代的商业银行的规律去竞争或者去竞争。做的事情成了国家的政策的负担,而不是追求风险的最小化或者是利润的最大化,会为股东提供回报。

正是因为国有银行这种国有背景,所以导致治理或者金融方面的缺陷,导致了最后负债累累,不良高起的状态。如果仅仅是把国有银行的坏账剥离掉,比如拿这个希腊管理公司,把坏账剥离掉,不足以把国有银行重新回到正常的状态,与其这样的话,不如干脆成立一些由名企业来控股或者是名企业来经营的银行。这些银行就不会有国有银行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就会成为一个改制整个银行体系根本性好转的一个策略。

所以当时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有一轮关于民营银行的争论,很多的经济学家、经济学都是支持这样方向,通过发起成立新的民营银行来替代国有银行,通过民营银行的发展壮大,使整个银行业步入更好的状态。整个经营机制,治理结构能够发生彻底的改变。这是当时的背景,所以民营银行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概念,在十多年前就提出来过。

尽管概念提出来过,但是后来按照当时的说法,有关民营银行实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在并没有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的情况下,把国有银行通过改制引入战略投资最后上市的这样一个过程,在国有银行内部也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现代的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在治理结构等等方面有一些改进或者优化。在过去十年当中这些银行越来越强大,生产规模增长非常快,业绩状况也是非常的良好。就是说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民营银行的进步,但是中国银行也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尽管没有得到发展,但是有关民营银行的呼声也不在那么强烈,就是因为实践的角度来讲,民营银行对整个银行业的改革,或者整体的好转,并没有太直接的作用等等。在过去一段时间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yl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