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教材)上册导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3 03:2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导学案
2013年8月
课题:科学之旅 序号:01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 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 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 ,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1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 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 (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
时性原理。
2、 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2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0.172km 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nm B、2mm C、2cm D、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 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_________s,
vAC?_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3: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明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填“调长”或“调短”)。 课后反思:
4
课题:运动的描述 序号:03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竹排、青山
B、青山、江水 C、青山、竹排 D、江水、青山
5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沙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 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课后反思:
B、桥
C、人
D、地面
6
课题:运动的快慢 序号:04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导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速度及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m/s,km/h,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④⑤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大人 B、小孩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3、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 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是甲、乙两 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置
7
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m处 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 D、乙在甲前面1.2m处
5、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1.33m/s B、7.2km/h C、2.5m/s D、4.8km/h
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__m。
3、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 路程/m 0 10 20 30 40 时间/s 0 3.2 5.3 6.8 9.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7、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8、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课后反思:
8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序号:05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 课堂导学 1. 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9
s 金属片 图7
实验次数 1 2 3 路程 S1=75 cm S2=75 cm S3=75 cm 运动时间 t1=2.6s t2=2.5s t3=2.4s 平均速度 V1=28.85 cm/s V2=_____ cm/s V3=______ cm/s v=______ cm/s 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
图8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图9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
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到站时间 ?? 16:11 20:11 8:04 T13 发车时间 14:40 16:16 20:23 ?? 到站时间 9:03 7:23 3:14 ?? T14 发车时间 ?? 7:28 3:26 15:45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 ; (2)小高在第 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10
课后反思:
11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序号:06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 ,打鼓时, 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 发出的。
3、声音靠 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4、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1)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14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 ,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 ,这说明 。
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
12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课后反思
13
课题:声音的特性 序号:07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叫音调,频率表示 , 叫频率; 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 ,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叫超声波, 叫次声波。
3、 叫响度, 叫振幅,响度与 和 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 、 、 ,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 。 课堂导学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 ) (1)按课文P19图3-1方案进行;
(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
(3)实验结论: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 ) (1)按课文P21图3-4方案进行;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实验结论: 3、知识延伸
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 ,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 的响度大, 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 ,使声音的 增大些。
14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 ;
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 ,使用“声控门锁”时。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 课后练习
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的音调 乙的音调,甲的响度 乙的响度。
2、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3、很多同学身边都有一把钢尺,它的作用大着呢,既可以用来画图,还是很好的实验器材,能否利用它设计几个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 课后反思
15
课题:声的利用 序号:08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利用了声音传递 ,铁路工人敲击铁轨可知道是否有松动的螺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
2、蝙蝠飞行时发出 ,这些 碰到墙壁或昆虫时回 ,根据回声到来的 和 ,蝙蝠第一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 ,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 。
3、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 ,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 ,超声探伤对人体 伤害。
4、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 , 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
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 ;外科医生利用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课堂导学
提问:深海底的深度怎样测出?
测量方法: 1、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 的
如:(1)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利用了声音 ;
(2)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则小明距离高山 m远?(当时气温是15℃)
2、演示课本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
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 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 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
16
无线电定位系统。
(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
A.冲击波 B.水波 C.次声波 D.超声波
(2) 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 ) A.速度快 B.抗干扰能力强
C.发出的能量大,传播的远
D.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小,传播的远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课后练习
1、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 的性质。
2、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
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 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
3、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
17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序号09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 从环保的角度讲 2、 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 ,符号是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 、 。 课堂导学
1、小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铁钉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把两种声音的波形作一对比,得出噪声的物理学含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 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 2、学生自己阅读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了解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的危害是什么。 (1)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 ,符号是 ;
(2)对人的危害:如90 dB以上的会
150 dB会
3、控制噪声:同学们从听到声音的条件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归纳如下: 听: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 ——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18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2. 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3、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1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
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图1
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课后练习
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5、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B、 在教室周围植树。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 课后反思
19
)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温度的概念;
2、 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 3、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4、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 导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 、 、 。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 。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 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 ,写作 。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 ,然后看清它的 ; 课堂导学
1、温度概念: 2、师生共同做4.1–1实验,
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 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 。 3、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4.1--2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2).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 等。 4、摄氏温度:
规定 5、37℃读作 ; —4.7读作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7、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将温度计分给学生,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20
1. 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
2.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可以写作_____;-275 ℃应读作_______或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课后练习
4.该选哪一项?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
A.体积大小 B.运动快慢 C.冷热程度 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
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 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课后反思
A
B 图1 C D ℃ 20 3℃ 40 30 甲 乙 图2
21
课题:温度计(二) 序号:1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 2、 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
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体温计的量程 ℃、分度值 ℃, 2、、体温计在读数时, (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 ;
3、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 ;其它温度计 (“能”或“不能”)甩。 课堂导学
1、 用挂图结合实际的体温计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等。
体温计的量程 ℃、分度值 ℃,玻璃泡里的液体是 ;
2、测体温时、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 ,细管内的水银 ,直管内的水银 (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他表示的仍然 (“是”或“不是”)人体的温度。
3、归纳一下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例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 例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 ℃
22
2.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3. 上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4. 抗击“非典”时,我们经常要测量体温,相信你一定对人体体温及体温计有所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体温的 C.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为37℃ 5. 下图1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 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课后练习
6. 张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2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李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C.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 平,而不应斜视 7.下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 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课后反思
23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 序号:13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2、 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4、 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 和 ,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 ,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但是温度 。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温度 。 课堂导学
1、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 2、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min 萘的温度/℃ 萘的状态 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 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
(1)萘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
(2)蜡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
(1)、晶体: ,常见的如: (2)、非晶体: ,常见的如: 7、熔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 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24
课堂练习
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固体分类 晶体 非晶体 举例 是否吸热 熔化过程 温度 有无熔点 课后练习
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6.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7、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AB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C段是 态,物体 ,温度 :CD段是 态,物体 ,温度 ; B点物体是 态,C点是 态,E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温度(℃)564840320246810121416时间(分)KBCD(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课后反思
25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 序号:14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5、 进一步认识熔化;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的条件是什么; 6、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 7、 认识凝固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 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 ,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 ,温度
3、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水银的是 ,酒精的是 。 课堂导学
1、 将熔化后的石蜡和萘停止加热,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它的状态,并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萘的温度/℃ 萘的状态 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画出萘和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分析萘和蜡的凝固过程知道:
(1)萘在凝固前,不断 ,温度 ;凝固时,不断 ,温度 ; (2)蜡在凝固前,不断 ,温度 ;凝固时,不断 ,温度 ; 4、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 晶体在凝固时要 热,但是温度 ,这个温度叫 ,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非晶体在凝固时的特点是 ,非晶体 凝固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 物质名称 熔点/℃ 固态水银 -39 金 1 064 铜 1 083 钢 1 300 固态氢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26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3.该选哪一项?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5、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课外练习
6、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7、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8、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9、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10、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课后反思:
27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 序号:15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2、 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导学方法:实验、分析、比较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汽化: ; 2、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
3、蒸发:在 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 4、沸腾:在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5、沸点:各种液体 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银的沸点是 ,酒精的沸点是 。 课堂导学
演示课本实验4.3—1,并解释这些变化。
1、汽化:物质由 态变为 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沸腾:在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 ,气泡 ,大小变 ,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 ,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 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
(3)、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的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
(4)、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 有关。 3、蒸发:在 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 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2) (3) 5、 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课堂练习
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28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温度;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
3.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 )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4.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5. 用苯在1atm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 1atm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课后练习
7.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8、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9、如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A.水蒸发放热 B.水蒸发吸热C.水凝固放热 D.水凝固吸热 10、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2.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课后反思
29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 序号:16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化的条件
2、 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3、 认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几种白气的认识。 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液化:物质从 变为 叫液化; 2、液化的条件是: ;
3、液化的两种方式: 和 。 课堂导学
讨论分析: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得出液化的意义
1、液化: 2、液化的条件是 3、气体液化的方式有 例1、冬天,从人体的鼻孔呼出的“白气”是 而成的;
例2、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此现象是一个 热过程。
2、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的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用 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3、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4、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 (填“上”或“下”)的。
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6、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30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冰晶和小水珠的混合 课外练习
7、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
1吃冰棒解热;○2烧开水时冒“白气”3夏天湿衣服晾干;○4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1○3 B.○2○3 C.○2○4 D.○1○4 A.○
8.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9、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 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C.开水不易散热; D.水蒸气散热快。
10、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水温/℃ ? ? 3 94 4 95 5 96 6 97 7 98 8 99 9 99 10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1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课题:升华和凝华 序号:17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1
2、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 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升华:物体由 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 热。 2、凝华:物体由 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 热。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 ;这是碘发生了 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 ;这是碘发生了 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 ;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 后又 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 ,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 ;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 现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 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
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32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 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课后练习
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1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课后反思
33
课题:光的传播 序号:18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了解光源和光源的几种不同分类; 2、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导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讲授法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光源: 叫光源。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如 (2):人造光源:如 3、光在 沿直线传播;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 。 课堂导学
1、有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 ,一定不是光源的有 ,可能是光源的是
2、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纳为:
3、光线: 画法 : 4、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影子的形成,可画图解释 (2)日食月食的成因,可画图解释 (3)小孔成像,可画图解释 5、光速
(1)真空的光速:我们计算时一般取c= m/s (2)空气中的光速 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 m/s (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在开凿大山隧道是,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的原理。
2、通过门缝向外看,眼睛里门缝越 (选填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34
3、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膜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的像 B.三角形光斑 C.蜡烛的倒立的像 D.圆形光斑 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可以在任何均匀介质中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后作业
6、浩繁的星空,天体之间相距遥远,例如,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
11
1 AU=1.496×10m,若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太阳光可以看成是沿 方向传到地球的,你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大约是 秒前从太阳上发出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8.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反射现象 D.光的漫反射现象
9.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
10.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 课后反思
35
课题:光的反射(一)序号:19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2、 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 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光的反射:光从 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 ,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是 3、光的放射定律 课堂导学
法线 1、光的反射现象可画出图如右,先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
(1) 入射点O: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即图中O点 (2) 法线ON: 叫法线,用虚线表示
i (3) 入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γ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4) 反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5) 入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i表示 (6) 反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r表示
O 2、师生共同探究
(1)改变光的入射方向,做两次试验,最后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角ⅰ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将纸板沿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是 ,
则可以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将光线沿着刚才记下的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的反射光线的位置 现象: 由此可得出: 3、综合可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一束与镜面成3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 度,反射角是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若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2、有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平面镜上,则此时的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入射光线如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
B.入射角增加20°,反射角也增加2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 4、完成以下光路
A B
36
O 图2
图1
图3
课后练习
4、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的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试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5.完成图5一16所示的作图:图(a)中作镜面的法线和反射光线;图(b)中作镜面的法线和入射光线;图(c)中作镜面和法线。
课后反思
37
课题:光的反射(二)序号:19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了解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光的反射光路,会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 3、 利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反射现象。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授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镜面反射: ,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 ,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3、画出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光路图
课堂导学
1、归纳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异同点。 (1)不同点:
(2)相同点:
2、光的镜面反射和光的漫反射各自有什么应用意义?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关于光的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迹,这说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二者没有区别。
2、如图1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在图2中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垂直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图1 O
图2
4、如图3所示,太阳光线跟水平面成30°角,要利用太阳光垂直照亮井底,应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面成 度角的位置,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38
图3 图4
课后练习
5、有一液面微变监视器,如右上图4,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的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受收,在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1移向S2,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 ,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移到S3,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
6、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此时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A .30° B. 60° C.120° D.240°
7、在黑暗的房子里,桌上立着一平面镜,镜子后面是白色的墙,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面照射,从旁边看时,墙很亮是因为墙对照射的光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镜子很暗是因为镜子使照射光线发生______________。
8、晚上在田地里走动,因为白天下雨,地面低凹处有积水,为了不致踩在水里,我们根据月光应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水 B.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水
C.迎着月光走时,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都有水 D.迎着月光走时,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处都有水
9、小海家在桂城丽雅园买了一套房子。他的卧室正好在大马路旁边,晚上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格外热闹。这却给小海带来了烦恼:车声、嬉笑声使他的学习受到影响;睡觉时尽管把窗帘拉好,灯光还是可以透进房间。对着这样的环境,小海孤枕难眠??。又有一天.小华与爸妈一起去超级市场,突然远处的玻璃墙幕上一束耀眼的强光把小海的眼睛给射花了,他迷惑不解.怎么大白天也会这样的呢? 请你根据上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小海受到了哪些污染? (2)是什么原因使小海的眼睛给射花了? (3)如果你是小海,你该怎样来减少那些烦恼?
课后反思
39
正在阅读:
2012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教材)上册导学案 - 图文05-23
原创英语情景剧 - - 适合6人出演01-10
2016宁夏教师考试教师专业知识备考:模拟练习题(88)06-24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04-01
2020年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精选09-13
浙江省金华市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06-01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10-02
2010年集美大学体育运动会游泳比赛 - 5 - 图文09-25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达标实施方案07-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人教
- 秋季
- 物理
- 教材
- 年级
- 图文
- 2012
- 连结员题库中级题
- 英语四级六级作文常用表达大推荐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常见天气系统学案新人教版
- 2018-2023年中国硫酸氧钒行业市场现状规模分析与投资发展前景研
- 五四爱国诗歌朗诵主持词
- 生物信息学题库
- 筏板基础钢筋技术交底
-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届高三 第二次月考 生物
- 2017年春季学期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三亚落日同步练习2
- 高考化学总复习 选考加练(三)(选考部分,B版)
- 3d max认证考试选择题和判断题
- FANUC-18电气说明书 - 图文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将军全名录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教案2
- 钒化合物性质
- 工力实验实验报告 - 图文
-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八章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1.我们不乱扔(第一、第二课时)
- 磁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