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知识
更新时间:2024-01-26 07:3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Ⅰ、志愿者概述
什么是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 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 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志愿工作的主要价值意义?
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 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二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 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 力。志愿工作 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是奉献社会。 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 ,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二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 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三是提供学习的 机会。志愿者 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是接受个人化服务。 志愿者服务,提供大 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二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 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
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志愿者服务守则
志愿服务事业,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是一个深受党和政府支持、深受群众拥护的事业。作为参与这项崇高事业的一名成员,应自觉执行以下守则:
一、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二、 为社会尽一份责任,为他人送一片爱心。 三、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四、 急困难者之所急,帮困难者之所需。 五、 服从组织需要,加强团队合作。 六、 待人以情,待人以诚。
七、 尊重受助者人格,严守受助人隐私。 八、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服务技能。 九、 通过志愿服务,提升自身素质。 十、 接受监督,加强自律。
志愿者行为准则
一、尊守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做合格公民;
二、以自身的行动,实践志愿者精神,把爱心奉献给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 三、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四、廉洁自律,不任何理由收取服务对象的钱物;
五、文明服务,维护志愿者的社会形象;
六、服从安排,遵守志愿服务组织的有关规章制度; 七、做好本职工作
志愿者日常行为指导
(一)
做事常做好事 存心常存好心 说话常说善言 生活常思节俭 修养常求进步 做人要做好人 (二)
奉献多一点 索取少一点 真诚多一点 虚伪少一点 微笑多一点 脾气少一点 赞美多一点 批评少一点 行动多一点 埋怨少一点 宽容多一点 狭隘少一点 谦虚多一点 骄傲少一点 自律多一点 散漫少一点 踏实多一点 浮躁少一点 平和多一点 焦虑少一点 理解多一点 隔阂少一点 信任多一点 怀疑少一点
参与式培训游戏
一、 培训游戏—团队游戏—踩报纸 游戏方法:
参加游戏人员在10人以上,在规定的时间(由讲师视人数多少而定)内全部站到1开的报纸上,(特别说明,全部的脚不能站出报纸的边界) 分析:
解决问题的思路要突破限制,要敢于尝试、大胆想象,并善于实验学员的建议,排除不可行的方案
二、培训游戏—团队游戏—解手链 形式:10人一组为最佳 时间:20分钟 材料:无
适用对象:全体人员
活动目的:让学员体会在解决团队问题方面都有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 操作程序:
1、培训师让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
2、培训师说: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现在你们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
3、告诉大家一定可以解开,但答案会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圈,另外一种是两个套着的环。
4、如果过程中实在解不开,培训师可允许学员决定相邻两只手断开一次,但再次进行时必须马上封闭。 有关讨论:
你在开始的感觉怎样,是否思路很混乱? 当解开了一点以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 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你是不是很开心? 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三、培训游戏—团队游戏—蒙眼作画
人人都认为睁着眼睛画画比闭着眼要画得好,因为看得见,是这样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自然是睁着眼的,但为什么总有些东西我们看不到?当发生这些问题时,我们有没有想到可以借助他人的眼睛?试着闭上眼睛,也许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我们的心敞开了。 目标:
1. 使学员明白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可以取得不同效果。
2. 说明当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游戏过程:
所有学员用眼罩将眼睛蒙上,然后分发纸和笔,每人一份。要求蒙着眼睛将他们的家或者其他指定东西画在纸上。完成后,让学员摘下眼罩欣赏自己的大作。 讨论:
1. 为什么当他们蒙上眼睛,所完成的画并不是他们所期望得那样? 2. 怎样使这一工作更容易些?
3. 在工作场所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变化:
1. 让每个人在戴上眼罩前将他们的名字写在纸的另一面。在他们完成图画后,将所有的图片挂到墙上,让学员从中挑选出他们自己画的那幅。
2. 教员用语言描述某一样东西,让学员蒙着眼睛画下他们所听到的,然后比较他们所画的图并思考,为何每个人听到是同样的描述,而画出的东西却是不同的,在工作时呢? 所需时间:10-15分钟 教具:眼罩,纸,笔
四、 撕 纸
形式:20人左右最为合适 时间:15分钟
材料:准备总人数两倍的A4纸(废纸亦可) 适用对象:所有学员 活动目的:
为了说明我们平时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单向的沟通方式,结果听者总是见仁见智,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通常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使用了双向沟通之后,又会怎样呢,差异依然存在,虽然有改善,但增加了沟通过程的复杂性。所以什么方法是最好的?这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作为沟通的最佳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及环境而定。 操作程序:
1、给每位学员发一张纸
2、培训师发出单项指令: —大家闭上眼睛 —全过程不许问问题 —把纸对折 —再对折 —再对折
—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 —争开眼睛,把纸打开 培训师会发现各种答案。
3、这时培训师可以请一位学员上来,重复上述的指令,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学员们可可以问问题。 有关讨论:
完成第一步之后可以问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也许大家的反映是单向沟通不许问问题所以才会有误差)
完成第二步之后又问大家,为什么还会有误差(希望说明的是,任何沟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沟通者双方彼此的了解,沟通环境的限制等,沟通是意义转换的过程)
五、拼图游戏
目的:沟通类、团队训练 人数:适合4人~16人 道具:硬纸若干 说明:
1、按如图所示制作15张硬纸,将其打乱分拆成5份装入信封。
2、小组内每人得到一个信封,小组的任务将信封内的卡片拼装成相同形状的正方形。 规则:
1、全过程不许交流
2、每人手里拿到的卡片只许给别人,不能从别人的手里拿卡片(不能帮助别人拼图)。 任务: 小组内的每个人将散乱的图片评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
陷阱:每个人自己完成以后认为OK了,就不愿将自己的纸片交给别人了。(不能自己完成就算了)。 点评:状况共有。 目标:
5个人拼成同样大小的拼图才算完成任务。交换纸片即是交换资源。
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资源信息要共享,彼此愿意、善于分享,将组织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才是真正的“状况共有
Ⅱ、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培训第一课——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也就是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了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
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一、关于对自身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认知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归纳起来,对志愿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3、尽公民的责任,回报社会; 4、希望发挥自己所长: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6、学习新的技能;
7、善用业余空闲时间; 8、扩宽社交圈子:
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13、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15、赶潮流,追时尚;
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心;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研究所得知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有以上数种,其统计来源结果可能与本地的志愿者参与动机有多少的出入,不过,这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借鉴而已!
研究者们对于普通人为何参与志愿活动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于某些朋友为何不参与志愿活动作了一定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果: 1、没有空余时间参与:
2、以自我中心,对其他的人和事情不感兴趣去关注: 3、对无报酬的工作不感兴趣: 4、认为做志愿者的意义不大: 5、不知道怎样参与志愿工作:
6、对志愿工作概念模糊,不了解其性质: 7、认为志愿工作是青年人的活动; 8、认为志愿工作是消闲玩意:
9、没有信心去应对志愿工作及服务:
10、志愿服务种类及性质不适合自己的选择:
11、认为志愿者是为人作廉价劳动力,地位不被重视,怕别人讲闲话: 12、怕志愿工作太投入会影响学业、功课或家庭生活: 13、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甚至有很多人反对:
14、怕接触到一些让自己悲伤或困难苦恼的人和事情:
当有了一定的参与动机后,这种动机会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咧?它会使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取向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这类朋友喜欢参与帮助服务对象的服务活动,而对于其它的活动,就已经不太感兴趣了,例如交流活动、培训活动、宣传活动等,这类志愿者大多喜欢默默地开展工作;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这类朋友积极面对和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不断的关注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对社会问题有很多的意见,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时候容易产生受挫折的心理;
3、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
这类朋友认为自己既然是社会中的一员,那就应该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对于志愿工作的要求就不会高,而是积极参于,努力完成;
4、希望发挥一己所长:
这类朋友多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一般要求参与能发挥自己专项所长的志愿服务,而对于不对应的服务一般不感兴趣;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类朋友要求在志愿者服务或志愿者活动中可以体现出自身价值,希望能够得到大家或社会得认同; 6、学习新技能;
这类朋友对于一些培训活动特别感兴趣,希望能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习到一些新的技能;
7、善用业余空闲时间;
这类朋友对于时间的利用观点比较重视,活动中对于一些如迟到等浪费时间的现象特别反感; 8、扩宽社交圈子:
这类朋友只要是有能见到新面孔机会的活动都感兴趣,有时注意力不在志愿服务上,而可能转向了志愿者或其他人身上,志愿活动后会积极保持与人联系; 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
这类朋友希望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得到他人得认知称赞等,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来争得到领导者的角色;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这类朋友比较重视体现活动的趣味经历,容易对一些人或事情产生留恋或回味情绪,对于失败挫折难以放开;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这类朋友对机构管理活动的兴趣较浓,对于培训课程兴趣也较大;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这类朋友对于有难度的活动都会积极参与,但经常忽视某些重要问题; 13、为未来工作准备;
这类朋友可能注重有利于自身工作的人事关系的建立;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这类朋友比较重视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某些意义较小的志愿工作就有可能不愿参加;
15、赶潮流,追时尚;
这类朋友喜欢新潮事物,盲目跟随,见到有同学朋友或其他人去做志愿服务,自己也赶去凑热闹玩新鲜; 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
这类朋友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有机会看服务对象是怎样的,如智力落后儿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等,或者觉得这一项服务内容较有新意,希望自己有机会去体验一下。
以上所述,是作为志愿者参与或不参与服务时所考虑的因素。如果能弄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经过细心思考而做出决定的话,这才是明智及有意义的行为。
再者,这样也可对任用志愿者起到一定帮助,协助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前,先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以免有所失望。
作为志愿者组织机构必须对众多的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及可能有的表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挑选志愿者时应多加注意和重视和培养,否则,会为组织机构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自身的发展。
价值观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千差万别的价值观或回报源于每个人对价值的主观评判不一样。同样,每位志愿者成员的内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着他们去做很多对社会、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其实是其价值观一个侧面的反映,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现实问题,于是他选择通过做志愿者来尝试解决一下;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人和事需要帮助,于是他选择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他认为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一点帮助。
但是有某些时候,志愿者团体中的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参与动机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控,不然,团体中的各位志愿者会意见不一,影响团体的运作和团结。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培训课程就是其中一种,也算是比较好的一种。
培训是调控各个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方法之一,希望可以做到使某些志愿者可以转变自己不完善得动机,配合整个团体的运作!
所以作为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在新会员入会后,组织好一个适应自身团体的基础(入门)培训,如果没有这样的培训的团体,我个人就觉得新参与的成员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团体的运作情况以及是否应该留下来。强调志愿者组织的目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有组织性的志愿者团队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去体现他们平常的目标、成就、共同意见和行为。当一个队伍没有他们一致的价值观,那么这个队伍将会变得难以领导;会因为意见分歧而难以开展工作。因此,组织者将必须花更多精力来管理这支队伍,除非她或他想仔细地调理各个志愿者之间在协调的价值观以及整个团队的凌乱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志愿服务中提出和推广这些价值是组织者和志愿者组织的首要责任。
志愿者培训第二课——志愿服务的概念、价值和意义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改进社会,提供福利。
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第二条规定:志愿服务是指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青年志愿者是指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
广而言之,志愿者是指任何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及精神,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志愿者的广义概念)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
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2、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2、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论个人或社会都可透过参与义务工作而得益及进步:
个人:扩大生活圈子、肯定自我价值、学学习新技能、得到滿足感。 机构:提升员工士气及公司形象、促进团队精神和生产。
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他們帶來希望、溫暖和改改;并且善用社会资源,加強市民的归属感。
志愿者培训第三课——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概述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他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
一、基本情况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之后,40余万名大中学生利用寒假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近八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6月份,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到2000年,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性协会、36个省级协会、和2/3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网络。
1998年8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团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为使志愿服务落实到基层,深入千家万户,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在,全国已建立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24000多个,\一助一\服务对子达到250万对,各地还建立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服务广场。10多万支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组织网络己见雏型。以1999年8月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为标志,青年志愿服务的立
法工作取得了突破。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997年底,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2000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杰出青年志愿者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希望你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06年12月,团中央颁布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 二、主要领域和服务项目
近几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
1.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这项计划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在青年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2.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从1996年开始实施,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四年多来,共动员组织了6810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服务,目前有231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160多个贫困县开展服务。从1998年6月开始,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组建了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三年来,从全国36所重点高校推荐的免试研究生中招募了394名志愿者,赴16个国定贫困县从事为期一年的教育工作。
3.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实施,自1994年以来,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和受灾地区,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和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4.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这项工作以\劳动、交流、学习\为主题,通过组建绿色行动营、建设绿色行动基地,集中组织青年在重点
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整治、清除囱色垃圾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1999年6月,首期项目河北丰宁营正式启动,不到半年时间就吸引了全国19个省区市及英、法、德、日、土耳其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志愿者在车宁沙化区整地造林1500余亩,挖土石方5万方,回填土3.75万方。目前,内蒙古达里诺尔、黄河万家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浙江楠溪江和合州、吉林延吉等项目正陆续启动。
5.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这是青年志愿者行动与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成功实践,它抓住16一18岁中学生向成年公民成长这个关键时期,把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动员起来,把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履行公民义务统一起来,在成人预备期号召青少年开展每年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已在全国普遍展开,成为新时期中学生实践教育的有效载体。
6.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
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财富》论坛年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组织青年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已逐步成为全国通行的做法。同时,在几次大的洪涝和地震灾害面前,几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发挥了突击队作用。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面前,广大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为夺取杭洪抢险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7.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的特色志愿服务。如共青团维权部门开展的为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保护明天\青年志愿名·文化市场监督活动,学校战线开展的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行动,青工战线开展的为下岗青工再就业服务,青农战线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活动,科技部开展的科技扶贫青年知识分子促进行动,以及北京的\为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活动,浙江的\天天青年志愿者行动\、吉林为受灾群众褡建临时房屋的\温暖工程\,湖北的为三峡工程综合志愿服务,河南的为见义勇为英雄及其家属志愿服务,江苏江阴、福建漳州的青年志愿者\联动\,青岛的\周日志愿者行动\,铁道系统的青年志愿者\清除白色垃圾\行动,煤炭行业的青年志愿者\阳光工程\等等,都是从战线、地方和行业实际出发,选择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能为的项目,持之阶恒,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三、社会影响及作用
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得到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志愿服务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尚,越来越多的青年及社会各界群众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在去年招募2500名扶贫接力计划青年志愿者的过程中,有5万余名各界青年踊跃报名。今年3月: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活动中,全国有1000多万青年参与。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截瘫的残疾群众逢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下雨一下雪,青年志愿者们就来帮助我们!\青年志愿者是他们的\贴心人\、\好帮手\,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级党政领导都对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要求。青年志愿者活动被写入党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十五届三十全会决议等重要文件。
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青年志愿者行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它使一些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它以扶贫济因为主题,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扶助对象,通过志愿服务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为当代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合,开辟了现实的途径,体现了共青团在实践中育人的宗旨,成为新时期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它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动了青年的内在积极性,已经成为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和组织青年的有效手段,成为新时期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与国际志愿服务接轨,受到国际友好人士的普遍好评,在国际上树立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成为加强与各国青年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
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运行中存在一些实际困难,特别是在长期项目的资金保障方面,需要社会谷界支持,需要党政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另外,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参与志愿服务光荣的道德风尚,感召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的实践,推动这项事业新世纪实现更大的发展。
志愿者培训第四课——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基本特征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蓬勃兴起的过程中,呈现出符合时代和青年要求的鲜明特征:
一是时代性。青年志愿者行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着眼于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有所作为;它弘扬新风正气,是新时期动员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途径;它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帮困扶贫,救急救难,促进了改革、发展和稳定;它引导当代青年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成长成才,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自愿性。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激发基于道义良知、同情心和公民社会责任感等青年内心行为动机为主要动员手段。组织者公开招募,参与者自愿报名,充分尊重了当代青年平等参与的意识。正是由于青年志愿者行动以自愿参加为前提,参加行动的动力来自参与者本身,因而参与者更具有积极性和责任感,比较容易坚持,有利于活动的恃久和深入。
三是群众性。由于符合青年的愿望和社会的需求,青年志愿者行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感召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以青年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众性活动。它已超越了空间、时间、职业等方面的局限,遍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在全社会形成了强烈的辐射效应。各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团组织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活动,使志愿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多样性。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参与面、发动面和服务面都比较广泛。 四是实践性。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群众性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实实在在的社会服务活动,又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两者有机的结合,具有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弘扬新风的功能。青年志愿者实实在在的服务实践,便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五是开放性。青年志愿者行动立足现实,着眼末来,服务社会,教育青年,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吸纳能力。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满勃勃生机和跨世纪事业,它鼓励和需要人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丰富和完善它的内容和形式;它充分尊重和大力倡导各地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志愿服务方面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模式。 六是社会性。从发展目标来看,青年志愿者行动要逐步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日常行为,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项社会事业。就推进手段而言,青年志愿者行动从组织发动、开展服务到机制建设,都十分注重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七是事业性。各地都坚持以办事业的精神和方式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非常重视研究和积极探索使青年志愿者行动坚持长久的途径、方式或机制,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意健全组织,稳定队伍,建立基金,形成项目,并创造和完善了使活
动经常化、规范化的\一助一\、\包户\、\结对\、\三定三包\等志愿服务形式以及在青年志愿者招募、使用、管理、培训、评价、奖励等方面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制度,努力使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一项跨世纪的事业。
志愿者培训第五课——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基本原则
199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参加“为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青年志愿者活动时指出,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一定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这是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愿参加”主要是强调参加青年志愿服务的自觉性。自愿参加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前提。只有“自愿”才能成其为“志愿者”,只有“自愿”才能持久。对于参加者而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魅力就在于它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青年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量力而行”就是要根据自己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允许的程度来开展工作。首先,要研究服务客体,也就是要研究服务对象,搞清楚服务需求。现实生活中服务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一定要从共青团和青年的实际出发,从各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实际出发,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要分清什么是现在能做到的,什么是下一步才能做到的,什么是将来才能做到的,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可包打天下。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
“讲求实效”首先就是要办实事。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为社会、为群众办实事。其次是要抓落实。面上的示范性的活动要搞,但工作重点是狠抓在基层的落实。青年志愿服务只有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真正成为基层广大青年的经常行为,才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再次是求实效。求实效的集中表现就是在实践中使社会和群众体验和享受到志愿服务的成效。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三者缺一不可。 “持之以恒”就是指青年志愿服务要做到经常化、长期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跨世纪事业,必须以办事业的精神和方法来推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必须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必须建立必要的机制以保障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常化、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健全组织,稳定队伍,建立基金,制定规章,形成机制,坚持长久。要保持工作和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只有“自愿参加”才能“持之以恒”,自愿是持久的前提,自愿才会任劳任怨、坚持不懈。“量力而行”也是“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只有“量力而行”,才不会力不从心,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也只有“讲究实效”,实实在在地为社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使青年志愿服务落实到基层,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持之以恒”。
志愿者培训第六课——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基本任务和对象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培养青年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为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
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规划、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协调、指导全国各地、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培训青年志愿者;
开展与海内外志愿者组织和团体的交流。 志愿者行动的服务对象:
一是青年志愿者行动以人为主的服务对象主要有:
(1)企业的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青年志愿者应把这一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成自己的任务,认真实践;为困难企业排忧解难青年志愿者行动\,努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下岗或待业职工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培训、择业介绍等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离退休困难职工提供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2)有突出贡献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老同志为革命做出了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为他们做些事情是应该的。广大青年志愿者为做出突出贡献和有特殊困难的老知识分子、老干部、老劳模服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的一种好形式。\通过青年志愿者上门入户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整理资料以及生活服务等,既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又使青年志愿者从老同志身上受到了许多教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农村青年文盲。据统计,我国有文盲约1.5亿,其中青壮年文盲有3500万,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组织实?quot;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行动\,组织大中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或国家规定的扫盲重点地区开展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并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同时开展科技扶贫、送医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
(4)见义勇为英雄及家属。近几年,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见义勇为、扶正祛邪的英雄,为了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行动起来,以爱英雄、帮英雄、学英雄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分别承担了英雄及其家属的生活料理、医疗保健、子女家教等任务,体现了\正义与真情同在,青年与英雄同行\,使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对象延伸到了为帮助别人的人提供志愿服务上来。
(5)孤寡老人、孤残儿童。这些社会成员除需要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外,还需要在生活、健康等方面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为此,各地青年志愿者把他们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开展\帮孤助残献爱心\等主题活动,青年志愿者们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通过为他们提供生活、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6)灾区及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近几年来,各地青年志愿者围绕着为受灾地区群众送温暖和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组织开展了为灾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和其他形式的送温暖慰问活动,为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开发、培训科技人员、文化扶贫、助耕助收、扫盲支教等服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另外,由一些乡镇青年企业家、农村星火带头人等
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边远、贫困地区引进项目,开展农业新知识、新技能的普及和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民工。如何引导\民工潮\有序合理的流动、安置好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以及解决好他们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党政部门关注的大事。
青年志愿者行动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组织青年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教育、培训、咨询、职业介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就是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 二是以社会事业为主的服务对象主要有:
(1)社区。主要是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如:志愿服务站等)为依托,以\一助一\长期结对、青年志愿服务广场为基本形式,组织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成员开展志愿服务和社区成员之间开展互助型的志愿服务。
(2)自然环境。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以来,不仅在植树、治沙、净化风景区、美化环境、为重点工程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3)社会治安。共青团组织结合党政关注、社会关心的治安问题,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志愿者活动,组建治安联防、反扒队等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街道、农村,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
(4)公益事业。根据社会急需,为抢险救灾、大型社会活动等提供突击性、应急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和党政好评。同时扩大了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在全社会树立了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培养青年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为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
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规划、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协调、指导全国各地、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培训青年志愿者;
开展与海内外志愿者组织和团体的交流。
志愿者培训第七课——中国注册志愿者郑重宣誓
志愿者誓词: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已所能,不计报 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
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志愿者培训第八课——对自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自我性格的认知
第一部分对自我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认知
能力是指圆满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并直接影响服务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必定是和人所完成的活动紧密联系的。
我们所指的能力就是指可以用于志愿服务的能力,其中包括观察力、知觉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意志力等等,而急躁、冷静、沉着、活动等心理特征就不是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在志愿服务中,几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作,才能够成为一系列能力的综合,才可以形成俗称的“才能”,不同能力的结合则形成不同的才能。 想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士应该对自己的能力作一个正确的全面的总结,同时注意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的区别以及联系。
一般能力也称基本能力,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普遍性,即普通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一般能力越发展,特殊能力越能得到提高,在发展特殊能力的过程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一般能力;两者之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特殊能力则反映顺利完成特殊活动所要求的心理特征(条件),也可称专业能力,或称为“特长”,特殊能力是特定活动所要求的多种基本能力的有机结合。而在志愿服务中,对于特殊能力的要求就较高,较广泛。
在志愿服务中还需要志愿者的优势能力,优势能力是在个人的工作实践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能力,可使个人有突出的表现和非凡的成就。
专业知识是志愿者所拥有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知识,往往与志愿者的基本能力一起构成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源泉,可以在志愿服务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志愿者团队的服务开展和综合质素的提高,专业知识可为服务
对象带来实实在在的得益,同时也是志愿者在团队活动中体现自己价值的重要标志,所以志愿者本身应注意加以重视。
专业知识和能力、特长都会在志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加入团队的志愿者不能够马上体会得到这些道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志愿活动之后,就可以体现出来。而志愿者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去发掘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能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人力资源,不应造成资源的浪费。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志愿者对于自身特长或专业技能的运作并不太在意的,他们也愿意参加一些无需太多技能的活动,对于这些志愿者,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根据志愿团体自身的情况加以一定的引导,使之更加能适合志愿团体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对自我性格的认知
很多人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志愿者的性格应该没有多大严格的要求,觉得“只要他有一份心就可以啦,还要求这么多干吗?”但是,他们的确忽视了性格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要影响,例如,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一位盲童,盲童需要的是志愿者和他多说话多沟通,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如果是相当内向的,在服务时很拘谨,发言很少或者是一言不发,结果服务对象有需求,志愿者却因自身的性格而不能给予满足,这样的志愿服务一定是失败的。
可见,志愿者的性格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志愿者自身对于自己的性格,应在参加志愿服务之前有一个具体、准确的认知,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加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或者在通过志愿者团队组织的一些辅导后,改善自己某些能力结构的不足,使自己更能胜任志愿服务。
由于性格关系到志愿者与其他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者机构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的作用,也可关系到团队或组织的运作,所以对于想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士来说,必须充分正确认知自己的性格,如果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志愿服务,那就可以比较轻易地融入到志愿服务中,与服务对象、其他志愿者的关系也会处理的很好;相反,就会比较难融入志愿服务之中,与服务对象、其他志愿者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差,不利于自身在志愿者机构中的存在。所以,这一类朋友就要做出较大的改变,在能够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之后,再参加志愿服务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作为志愿者应该从下面四个方面评价自己、他人、服务对象的性格,以利于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一、对现实的态度:包括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己的态度。如:是否关心志愿者团队,有无同情心,为人诚实、正直还是虚伪、奸邪,勤劳还是懒惰,谦虚还是自负,是否能与人友好相处,自信还是有自卑感等等。
第二、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目标的明确程度、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面临困难的意志表现、自我做出的决定能否贯彻到底等,如目的性或冲动性、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纪律性与放纵性,主动性与自制力,勇敢与怯懦、有恒心、坚韧性、偏执、顽固等。
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如情绪对他人的感染力、情绪的起伏与波动程度,情绪对身体、工作、生活发生影响的时间长短,一个人是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欢乐愉快之中,还是经常郁郁寡欢,或经常处于宁静安乐的心境之中。
第四、性格的理智特征:包括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之中的特征。如观察的持久性、细致程度;喜欢独立思考还是循规蹈矩、是否有大胆的想象力、记忆的策略如何等。
作为要求成为志愿者的朋友,在对于自身性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之后,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不能强行参加一些不合适的服务,避免问题的发生,或者可以在服务时对自己的性格表现进行一些的控制或适当改变,以适应服务的需要。志愿者团队的志愿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及时进行指导工作,有利于志愿者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
性格的相冲,存在于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与普通志愿者之间、普通志愿者之间与普通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社会服务对象管理机构人员与志愿者之间、甚至外界社会人士与志愿者之间;
因此,性格对于志愿者在志愿者团队的存在起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切不可忽视,请朋友们注意。
志愿者培训第九课——对自身健康、行为、时间的认知
第一部分:对自身健康情况的认知
志愿者在服务时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状态,这样才可以在志愿服务中顺利完成志愿服务。
什么叫健康?长期以来,单纯从生物医学模式出发,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而对心理或精神的健康却是了解较少;但人既然是组成社会的个体,人的活动就离不开社会,除生理活动之外,还有心理活动,因而提出了“健康不仅仅是机体没有病,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健康提出以下定义:“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具体地说,健康包括躯体、器官等生理方面的正常发育,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与人格特征以及社会适应等心理方面的正常发展。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健康。”
健康包括生理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和社会学上的健康,由于志愿者的社会角色、身份各不相同,而因其社会学上的健康标准各不相同,所以在此主要谈到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 (1)生理学上的健康
从外表看应是体重适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病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于弹性;身体各器官没有发现疾病。 (2)心理学上的健康
正常青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如下:
①智力正常。智力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和基本心理条件。是人们与周围环境达到心理平衡的心理保证。心理学家普遍用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表示智力发展高低,一般而言,正常智商为90~110。 ②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胸襟开阔,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善于生活,一方面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也能战胜自己的疲倦、抑郁、沮丧等消极情绪,能忍受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达到心理的平衡。
③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就是要有自尊心,有自知之明和良好的自我意识。缺乏自尊心的参与者,则忧郁颓废。而且还要尊重别人,讲究文明礼貌,要知彼知己,谦虚谨慎,看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尊重别人,并非盲从,而是正常心理适应。
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须与各种各样的形形式式的人交往,结成不同的关系,并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保持和睦相处。
⑤要有适应的年龄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各有与之相适应的年龄特点。一个人的举止、言行符合其年龄特点者,是健康的表现,反之,严重地偏离了自己的年龄特点者,为不健康的表现。
⑥有高尚的追求目标。有理想、有信心、坚韧不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雄心、立壮志,勤奋好学,自强不息。
⑦基本稳定的情绪。遇事冷静思考,谨慎处理,在顺境中,不会不可一世,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也不会自怨自艾,多愁善感,抑郁沮丧,消极悲观,心境上常常保持相对的平衡。
当然,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所需要的健康包括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但并不是以上的全部,主要上是身体的健康状况能够承担起不同种类的志愿活动,如户外的活动,需要志愿者起码能够承受得起户外阳光的暴晒,不会发生中暑或不适昏倒而退出服务活动。而心理方面的要求,则应有除⑤、⑥外的几点标准。对于想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士,应该要以此来比对自己的情况,而考虑能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其实,对于志愿者的心理方面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 1、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因为面对服务对象的情况,不少志愿者可能会触景生情,或者在听完服务对象的不幸经历之后,可能会跌入一个心理“黑洞”。 2、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意见,志愿者必须有一种坚持的心理,排除各种的不良心理!例如,做志愿者好蠢啊!志愿者是个免费劳力!等等。
志愿者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对于下面的志愿者的心理调控也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为什么?因为志愿者的不良心理对于其自身的参与积极性有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一次大型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虽然活动是能完成,但是对于参与的志愿者却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可能会觉得原来搞活动是这么差,或者他们可能怀疑上层志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此时,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举行有关的会议,对于志愿者的一些疑问作一定的解释,对于产生问题的责任人应该做些一定处理,一方面可以解决志愿者们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更利用日后工作的开展。
第二部分对自身不良行为的认知
由于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是靠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面对面,手拉手的服务来完成的,所以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如果志愿者本身存在着能对服务对象起负面影响的不良行为,则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并对服务对象产生较坏的作用,这样的服务只会是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叫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是指不能适合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举止行为,包括言语和动作,这里包含一部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等,而另一部分则是在服务过程中不利于服务对象的进步和改善,严重者会使服务对象学会这些不良行为,加重他们的不利因素,如一位志愿者是商场的售货员,因工作原因而养成给予顾客以带有欺骗的赞美,以增加自己售卖成绩的习惯,但在服务过程中,这种行为习惯则是不可取的,尤其对于年龄小,判断能力差的服务对象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他们有机会学习这种欺骗的行为,甚至会活学活用,结果服务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由此可见,志愿者的行为对于志愿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志愿者在参加服务活动前,应该对自身的不良行为有正确的认知,如果自身的行为比较良好,就能够适合志愿服务的需要。如果自身的确存在着不良行为,的确不适合开展某一类服务对象时,你可以更换服务对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甚至消除自身的不良行为,使自己能够胜任志愿服务。
此外,由于一些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志愿者之间或志愿者与机构之间关系的维系,例如某些人总是喜欢滔滔不绝地说话,这样在团队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此人在团队中的形象,也影响到团队的团结。所以不仅在服务时要注意,在整个志愿工作中都要注意。
第三部分对自身空闲时间的认知
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服务活动,志愿者的空闲时间对于志愿服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空闲时间而想参加志愿服务的热心人士,慎重考虑自身的空闲时间,在处理完工作时间、个人学习进修时间、社交时间之后,确实在空余的时间用来做志愿者时,才去志愿者机构报名,但应该提出的是,这种空暇时间应该相对固定,如每周六、周日,或者是周一至周五的某个下午或晚上时间,这样方能使服务可以固定下来,方便志愿者机构去安排志愿服务,有利于机构服务的稳定长期开展。
想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朋友们,应该在以上方面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条件可以更好的符合志愿者活动的要求,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自己的特长可以在适合的场合得到运用。
Ⅲ、《广州亚运会志愿者通用读本》
以下章节内容与群共享中
《广州亚运会志愿者通用读本》(PDF文件)文字内容相同
第一章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第一节 大爱无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一、志愿者--新时代雷锋
志愿者一词的英文拼写为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oluntās,意为\意愿\。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志愿者又被称作\义工\和\志工\。
由于各国或各地区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不同,对志愿者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志愿者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涵义:
自愿。即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社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也不是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奉献个人可支配资源。与以物质捐助为主的慈善活动不一样,志愿服务主要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等个人可支配资源。
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即在本职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自愿且不取报酬地为他人提供服务。 二、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动机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志愿者?这可能是所有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或希望成为志愿者,并且,志愿服务项目也不断丰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志愿者大多是有选择地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如,有参加扶贫的志愿者,有参加扶助孤寡老人的志愿者,有参加帮助弱智儿童的启智行动志愿者,也有人参加维护社会秩序的活动,或是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行动。深圳志愿服务组织就提供了包括青少年热线,法律援助、残疾人服务、老人服务、病人服务、帮教服务、环保服务、扶贫服务等13 大类30 多个项目的义务服务。为什么人们会参加志愿服务,或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参加不同的志愿服务行动?这就和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志愿者个人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甚至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 三、志愿服务的特点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自主性、无报酬性、利他性等特性。
自主性是志愿服务不受他人指使和强迫、根据自主自发意志进行的活动。
无报酬性是指不期待活动的金钱代价,是纯粹意义上的非营利性实践行为,无报酬性是区分志愿服务和营利性行为的根本特性。
利他性是基于尊重他人生命、维护与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特性,是志愿服务的普遍性特征。
四、志愿服务的价值--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尽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各种各样,但参与志愿服务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却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正是志愿服务自我实现性效果的体现。 1. 个体价值 (1)实现自我升华
志愿服务可以提供参与者陶冶感情、纯洁心灵的机会。现代志愿精神就在不否定实际利益的同时得到人性的升化,实现世俗和崇高的统一。 (2)体现人生价值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层次的和不断发展的。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而个人完整的社会价值应当是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与社会对个人的价值的统一。志愿服务在付出的同时,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3)健全人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激烈的竞争使得人们的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但同时也导致一些人价值观的扭曲,志愿服务是纠正这种偏差的有效手段。在此意义上,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矫治人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异化。 (4)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主要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或是为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所以参与志愿服务能够充分激发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建立起\服务社会,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另外,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普通大众对社会、对国家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志愿服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实现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平台。
(5)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之一在于他的社会联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志愿服务是团队工作,志愿者在团队中可以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合作。 2. 社会价值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以人性、道德、良知为逻辑起点的行为,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志愿服务在扶助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互信、促进道德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 经济价值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志愿服务是不计报酬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来参加社会服务的,既不需要政府较多的投资,又延伸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2001年,九运会期间,广州市作为九运会的主赛场,5万4千名志愿者为赛事提供了志愿服务工作。如果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广州市志愿者在15天赛会期间,一共提供了648万小时的劳动,按广州最低小时工资7.5元算,九运会志愿者服务就提供了4,860万元的经济贡献。
广州体育志愿服务总队在2003年派出370多名志愿者为三项国际赛事提供了翻译等约17,640小时的志愿服务。2004年共派出800多名青年志愿者为7项国际赛事提供了共约15,88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2005年共派出近400名志愿者为三项国际赛事提供了共15,65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这些服务如果折算成工资,将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4. 教育价值
志愿服务是一项在实践中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们大力提倡的时代新风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素有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传统美德几千年绵延不绝,深刻体现在志愿服务精神中
第二节 国外志愿服务概况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志愿服务发端于西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志愿服务事业遍及世界各地。
一、源于宗教的慈善--国外志愿服务起源与发展
志愿服务的精神源于古老的宗教慈善观念,当慈善针对的是不确定的人群时,就演变成为公益。而公益和志愿是志愿服务的共生体,是志愿服务的内在特征。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有一句名言:公益优于私益。 现代西方志愿服务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萌芽阶段
现代志愿服务兴起于19世纪初。1869年,英国牧师享利·索里召集独立分散的慈善组织在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及抑制行乞协会\,后很快改名为\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简称C.O.S)。
1877年,一位曾到英国考察慈善组织协会的美国牧师韩福瑞·哥尔亭,在布法罗(buffalo)组织成立了美国的第一个慈善组织。 2. 发展壮大阶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在慈善组织的基础上诞生了第一批志愿者组织。当时,由于战争造成的重大破坏和交战国人民之间的敌视,志愿者组织主要是参与国家重建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这期间,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志愿服务逐渐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 3. 规范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冷战结束,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进一步规范化,而且扩大成为一种由政府和私人社团所举办的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不仅在于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更在于调整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志愿服务工作逐渐制度化、专业化。 4. 海外服务阶段
从冷战结束至今,由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这些福利国家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基本上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慈善组织所承担,欧洲志愿者组织的国内服务职能逐渐萎缩,而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道主义灾难等国际性问题逐渐成为欧洲志愿者组织的服务主题,体力劳动和社会公益性活动降至次要地位。
二、志愿行为生活化--国外志愿服务现状
当前,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社会效益好。它们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 1. 美国
美国志愿服务活动非常普遍、发达,美国自由队(The USA Freedom Corps)主任德西瑞·塞尔曾表示,志愿精神已融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2006年有6100多万美国人自告奋勇地为慈善组织及全国服务性机构工作,布什总统呼吁美国人在一生中至少为社区奉献两年(4000小时)的服务。调查显示,美国志愿者人数占总人数的56%,人均每周腾出4个小时做义工,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趋于完善的法律保障是志愿者活动能在美国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法律对志愿者活动的保障和支持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美国政府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目前美国修订的志愿者法律法
规主要包括《国内志愿服务修正法》(1989),《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1990),《志愿者保护法》(1997)等。 2. 英国
在英国大约有70万个社区和志愿者组织,其中慈善组织25万多个,这些组织是英国公民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和英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由于英国属于不成文法国家,国内并没有一部统一的志愿者服务法,除有相关判例来调整志愿者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外,政府部门还发布各种单行法规,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早在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就颁布了《济贫法》(The poor law),主要依赖宗教团体和市民社团为穷人提供志愿服务。一些有关志愿者服务的判例也规定:在英国超过16岁的青年就可参加志愿服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每年要献出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用于志愿服务,如帮助邻居除草、打扫教堂卫生等。英国还有不少鼓励捐赠的制度,如返还所得税制度,不仅是国家财政变相的支持,更鼓励社会广泛捐赠。 英国还有一些志愿者组织,不仅在英国家喻户晓,而且在国际上知名度也很高。目前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每年大约派出1800多名志愿者到60多个国家。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便派出志愿者到我国教授英语。目前,服务社在我国的志愿者大约有200名左右,主要在我国贫困地区的学校教授英语。 3.德国
在德国国内,志愿活动非常广泛和普及,据统计,德国共有2300万志愿者。为了响应\国际志愿者年\,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德国政府专门成立了\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此外,还在联邦议会当中专门开设了\市民志愿活动前景\委员会,协调处理志愿活动的相关事宜,完善相关法律文献,进行志愿活动宣传、研究和调查等。
2002年7月17日德国对《奖励志愿社会年法》和《奖励志愿生态年法》进行了全文修正,进一步扩大了志愿服务的范围,鼓励16到27岁的青年暂时离开校园,投身社会或环保志愿服务的行列。同时参加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是也可以接受教育辅导,加强对服务领域的认识。不仅如此,志愿者在租税、交通、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优惠奖励。 4. 法国
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现代法国社会思想观念的一部分,在法国社会中有深厚的道德文化基础。法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法国男性,符合条件者都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对违法者处以二年有期徒刑。志愿役分为兵役和民役二种。国民志愿役在保证国防力量及若干公益事业人力来源的同时,又行使对青年一代公民教育的职责。据统计,1990年法国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占18岁以上总人口的19%,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27%。 5. 日本
日本的志愿服务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援助战后回国人员和孤儿,日本开始了象欧洲一样的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日本约50%的国民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向境外派遣志愿者,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知识和技术援助。日本派往海外的志愿者任期一般为两年,政府为第位志愿者提供国外生活津贴、医疗费用、人身保险费、旅行费用,以及配偶、子女探亲的旅费。海外志愿为日本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海外志愿者得到锻炼的同时,在日本社会上也获得了高度评价。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日本志愿者团体在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催生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以推动和促进公民共同参与公、私立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志愿服务活动。 6. 韩国
韩国的志愿服务有50多年的历史,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用了27221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在韩国掀起高潮。汉城教育厅规定,从1995年起,初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要义务化,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分数将占高中成绩的8%。现在,志愿服务已成为居民参与地方政府行政、甚至地区开发等事务的手段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和经费不足的局面。志愿者人数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活动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地区社会公益活动、维护交通秩序及老人和残疾人服务等各个方面。 7. 新加坡
在新加坡,15岁至30岁的青年有73万人,占总人口的26%,其中,30%的人有志愿服务的愿望。新加坡最大的青年组织--人民协会青年运动成立于1972年,在全国有96个青年团,10万名团员。青年运动通过组织大量的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活动,实现了调和种族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保持社会稳定并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一直亲自担任人民协会主席。新加坡政府部门官员也分别在有关的社会团体或志愿组织中担任董事,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直接指导。 三、国际志愿者组织与节日
1. 国际民众服务组织(Service Civil International,SCI)
该组织总部设于比利时,拥有38个国家会员组织及全球14000名会员,以推动世界和平、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与团结、社会正义、持续发展、及环保意识为宗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拥有咨询地位的会员组织,也是\国际志愿服务组织联络委员会\、\欧洲青年论坛\、\国际志愿服务咨询委员会\之会员。 1997年9月27日至10月10日,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以国际劳动营的形式,派国际志愿者13名,到我国的北京和内蒙古两地,进行了14天的志愿服务活动。13名志愿者来自11个国家,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边缘进行了为期一周沙漠植树活动,在北京聋儿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扶助活动。 2.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
十九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北部索尔弗里诺,法、意、奥三国军队发生了激战,战后战场上尸体遍野,血染山冈,数不清的伤员躺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而无人过问。瑞士人亨利·杜南见此情景立即开始了民间伤员救护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呼吁各国成立救护团体。经过他的努力,1863年在瑞士成立了\救护伤兵国际委员会\组织,它就是红十字会的前身。
2005年12月在瑞士举办的缔约国外交大会上决定创建一个红十字和红新月之外的红水晶标志,目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使用3个标志。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一个公正、中立和独立的组织,其特有的人道使命是保护武装冲突和其他暴力局势受难者的生命与尊严,并向他们提供援助。
3.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Voluntary Service,CCIVS)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于1948年4月2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创立,宗旨是促进志愿服务在各国及国际上的广泛开展、推动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为人民间的理解与友谊而努力,并始终如一。 1993年以来,该组织与全国青联交往密切,成为中国青年组织在国际志愿服务领域的合作伙伴之一。1998年11月,全国青联派代表出席了在摩洛哥召开的第27届代表大会,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加入了该组织,成为其联系会员。1999年3月,全国青联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该组织在土耳其召开的执委会。2000年9月,该组织派协调员参加了全国青联与亚欧基金在华合作举办的第一届亚欧青年营活动。2001年,全国青联代表出席了该组织在法国召开的磋商会和第28届代表大会。 4.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The United Nations Volunteers ,UNV)
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联合国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有四项:同缺少技术的政府合作;倡导建立以社会为基础的个人自立;人道主义救助和复原;提供人权、选举支持,建设和平进程。他们是在平等基础上共同工作的自由职业者。联合国志愿者计划涵盖范围极其广泛,达100 余种,其中的重点领域有农业科研、健康医疗、文化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社会发展、职业训练、工业生产及人口等。
5. 国际自愿工作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Volunteer Effort,IAVE)
国际自愿工作者协会创立于1970年,是一个世界性、非盈利的自愿工作者的组织。其宗旨是鼓励和推动世界各国有爱心的人,发挥自愿奉献的精神,团结起来,为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而努力。主要任
务是:安置和推荐志愿工作者;从事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开发农村、保护环境;关心卫生健康和营养事业;为年老体弱、艾滋病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保护儿童权利,协调解决家庭问题;安置和帮助国际难民;为退休的老年人安排活动,组织文娱活动;提倡人权和从事其它各类社区服务的活动。该协会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特别咨询地位,该协会成员可参加联合国公共信息部举行的非政府会议。 6. 国际志愿者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IVD)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者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国际志愿者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如今已有100多外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
7.国际志愿者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IYV)
为向世界人民展示志愿者作出的卓越成就,并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志愿精神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1997年11月召开的第5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将2001年定为国际志愿者年的决议。国际志愿者年的四大目标是:充分认识志愿贡献、积极支持志愿活动、建立志愿网络体系和倡导弘扬志愿精神。
2000年12月5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大会关于\国际志愿者年\的倡议,与国内外主要志愿者组织一起举办了\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并于2001年3月成立了\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作为中国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期间开展相关活动的临时规划、指导和协调机构,国务委员吴仪女士担任该委员会主席。
2002年5月27-28日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共同举办了志愿服务国际会议,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志愿组织、青年团体、研究机构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近170名代表参加大会,在会上充分交流了志愿服务的认知、支持和发展问题。此次大会通过并发表了《2001国际志愿者年北京宣言》,是我国在国际志愿者年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第三节 我国志愿服务概况
一、我国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统一
虽然\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等外来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志愿精神的早就扎根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志愿文化脱胎于慈善文化,而慈善关爱早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慈善思想传统。
我国另一位思想家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与超越。墨子平等的\兼爱\、\爱己\的思想,与现代志愿精神的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宗旨是一致的。
我国的宗教文化也对慈善思想又重要的影响。佛教大慈大悲的思想将慈善思想的外延扩展到一种人所能及的可能范围,不仅关注人而且将此种慈悲扩及其他-切有生物体,这是对爱的扩大。道教的\积善成仙\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道教慈善思想落实的激励机制,这与西志愿服务的宗教动机是一致的。 志愿精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延伸,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赋予时代意义。无论是儒家的\仁者爱人\,还是墨家的\兼爱\;无论是道教的\功过格\,还是佛教的\慈悲为怀\,其都拥有浓厚的爱人济世色彩,其济人、利人、惠人的思想与志愿精神是一致的。作为近现代社会的新生产物,志愿从这个意义上讲,从西方引入的志愿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起着提升的作用。
二、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阶段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孕育阶段(1986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上世纪60年代,以雷锋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全国范围内的\学雷锋\活动,拉开了全民团结互助、尊老爱幼、乐于奉献、学做好人好事的历史序幕,可以说,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集中、最大规模的带有志愿色彩的行动,为今天的志愿事业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从本质上讲,学雷锋活动还不能算作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志愿者行动。我国志愿事业的启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才开始历史性的萌生与飞跃。
2. 启动阶段(1987年-1993年)
经过十来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私营企业成长、民间社团涌现、个人空间扩展,随着社会中产阶层的发展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逐步得到加强。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深圳,一批热心公益的民众在参考和借鉴香港、澳门\义务工作\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对\学雷锋、做好事\,率先开始了志愿服务的探索,\志愿服务\的萌芽破土而出。1987年,广州市诞生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1989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诞生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团体;1990年,深圳市诞生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1992年,在香港义工的直接指导下,广东省佛山市诞生\义工团\。内地许多省区市也陆续产生不同类型、名称各异的志愿组织。这个时期的志愿服务由于缺乏组织以及支持,力量仍然单薄、社会影响力有限。
3. 发展阶段(1994年-2000年)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 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期间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建立起全国、省、市、县四级青年志愿者协会,部分地区延伸到社区、农村,建立镇(街)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和社区(农村)青年志愿服务站。由民政系统推动的社区志愿服务和中国红十字会推动的专业志愿服务也在发展。这些志愿者行动,为中国普及志愿事业奠定了基础。 4. 深化阶段(2001年-2007年)
在共青团中央的推动下,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先锋,中国志愿服务事业步入了持续发展和深化阶段。联合国宣布2001年为\国际志愿者年\,中国为此开展一系列宣布活动,促进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合作,开展在中国境内的宣传推广,使志愿服务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可。各种志愿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民政部加快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的步伐,2005年3月成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2007年2 月,更名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扩大了公益志愿团队的力量,妇联成立\巾帼志愿服务总队\等等,企业与民间组织对于发展志愿服务的热情也日趋高涨,许多企业公司都成立的志愿队。这期间,志愿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也日益高涨。
2002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派遣的方式,派遣青年志愿者赴老挝等发展中国家服务,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风采。
5. 全民参与阶段(2008年以后)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雪灾\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有力推动了当代中国的志愿事业。奥运志愿者是一个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自上而下的志愿服务项目,而汶川抗灾志愿者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奥运志愿者首先使志愿者这个概念植入社会,播下了人们对志愿行为憧憬的种子,而汶川大地震客观上为我国志愿运动的全面兴起提供了难得的空间和舞台。奥运志愿者和抗灾志愿者这两个精神实质完全一致的历史事件,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大爱无疆的豪情壮歌,奏响了一部流光溢彩、精美
绝伦的华彩乐章,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赞誉,翻开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崭新一页。 正如联合国志愿组织中国项目官员曾说,\年将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 三、我国志愿者组织概况
自从1989年天津和平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社区自愿者协会以来,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志愿者组织主要有三大类型,社区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其他志愿者组织。前两类都与政府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后一种则非营利意义上的民间公益性志愿组织。 1. 社区志愿者组织
2008年12月5日,全国社区建设史料征集暨社区志愿服务情况通报视频会议在京举行。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王金华副司长介绍,截至12月4日,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数已达到43万个,比2007年增加16万,增幅达59.3%。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层次和类型呈现多样化态势,在层次上有市、城市个街道、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志愿者组织。天津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广东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志愿者发展基金会。在类型上,有基金会、协会、联合会、指导中心、工作站、公共联盟等。随着志愿者活动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自觉行动,而且受到中年人、老年人的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同时,许多社区对各种服务需求、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招募和培训志愿服务力量,为每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服务计划。目前,许多地方通过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向基地受助者集中,在服务基地集中开展经常性志愿服务,从而使以往的\运动式\志愿活动提升为\经常性\的服务。如,上海市普陀区将全区的11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10个爱心慈善超市、22所养老机构、100个老年活动室、20多个群众健身点作为\义务服务基地\。 2.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指导下的,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全国性的专业、行业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青联团体会员,联合国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联席会员组织。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现有团体会员36个,个人会员402个。团体会员中,全国性专业、行业团体会员3个。即全国铁道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国民航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科技分会。地方性团体会员33个。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中直机关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志愿者协会。 个人会员。凡承认本协会章程并提出入会申请的中国公民,经理事会审查通过,即可成为本协会的个人会员。
高校志愿者是青年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从上外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发展迅速,全国各地高校在团委的指导下陆续建立起了各种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高校学生利用他们所学知识逐渐成为各种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支教等志愿活动的主力军。 3. 其他志愿者组织
我国各种社会团体、企业等都有自己的志愿者团队。如中华全国慈善总会及其地方组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社团有自己的志愿者团队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各专业组织,如许多地方医学会都成立了自己的志愿组织,发挥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许多企业也建有自己的服务组织,如汶川大地震期间,地处绵阳的四川长虹公司的志愿者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说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逐渐形成了\党政统筹、团青示范、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法律保障\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青年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企业志愿组织、专业志愿组织、慈善志愿组织、宗教志愿组织、民间志愿组织、国际志愿组织等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活动,直接帮助有需要的人群。 四、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志愿服务形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我国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1. 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内容,并日渐成为社区服务、公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起始于天津各平区。1988年,天津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居委会的13位积极分子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便民服务志愿小组,无偿为孤寡老人、病残和特殊困难户提供服务。1989年3月新兴街建立了和平区第一个街道级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开启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幕。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建立起了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从最初单一的生活帮扶逐步发展到便民利民、青少年教育、幼教托管、知识技能学习、医疗保健、文体娱乐、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社区安全、交通协管、禁毒宣传、卫生环保等广泛领域,满足居民基本需求。2006年,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社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各级团组织立足社区,广泛动员青年团员及其他社会公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做出了显著成绩,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2. 扶贫行动
扶贫是志愿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稳定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当前,开展最广泛、最深入、最持久的扶贫志愿项目是由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这项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扶贫行动。该计划于1996年到1997年,在山西和广西进行了扶贫接力计划的试点工作。1998年以后,扶贫接力计划在全国展开,确定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央文明办共同组织,由团中央和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团中央的指导下,协助团中央指导全国性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并具体负责团中央级项目(如研究生支教团等项目)的实施工作。 各地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团中央、当地团委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负责本地区扶贫接力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 3. 大型活动志愿服务
组织青年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已成为全国通行的做法。截至目前,已有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上海年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运动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热情、优质的服务让世纪认识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赢得了最广泛的最崇高的赞誉。 4.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工作领域。自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来,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民间环保组织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动员和组织了数千万的青年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大批优秀的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2004年发起的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以\劳动、学习、交流\为主题,以组建志愿者绿色行动营、建设志愿者绿色行动基地为基本形式,广泛动员组织青年参与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环保宣传等各种环保志愿服务工作。自1999年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累计数万名环保志愿者以及英、法、德、日、土耳其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志愿者参加了绿色行动营的环保志愿服务。 5. 应急救援
志愿者是抗震救灾等应急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汶川大地震中志愿者迅速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不仅挽救了人民生命,也为灾民的震后安置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当灾害发生时,早一步通过志愿者向群众普及救援知识,指导救援,就会救出更多的幸存者。2001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式成立,填补了我国没有专业地震救援力量的空白。2002年2月,中国地震局组建了精干、高效、准军事化国家级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应急工作队。各省级地震局也组建、充实了本级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并为现场队伍配备了必要的技术和生活装备。2002年以来,至今全国已有12个等省(区、市)相继组建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003年以来,许多城市的部分社区,组建了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目前,共青团中央将与公安部等13个部委联合启动\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把志愿服务与国家救援体系相结合,初步建
立志愿者服务应急救援体系。 6. 海外志愿服务活动
向国外派志愿者是国际上一个通行的做法,美国、欧洲各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都有大量的志愿者在海外从事志愿服务,如美国的\和平队\,日本的\海外协力队\。海外志愿服务已成为增进民间交流,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始于2002年5月。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以其热情、专业的服务向受援国人民展示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他们克服了语言、饮食、习俗、气候的巨大差异和种种困难,发挥所长,尽心奉献,不拿受援国任何报酬,深入基层直接为普通民众提供沼气开发、传统医学和理疗、中文教育、体育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与此同时,还积极为需要帮助的机构、团体提供中文教育、武术传授、计算机培训、关爱孤儿等公益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05年2月,受泰国政府的邀请,团中央和商务部选派了18名潜水员志愿者赴泰国海啸灾区开展志愿服务,10天共潜水打捞135个小时,水下搜寻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打捞各类废弃物共20多吨,受到了泰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在老挝服务的志愿者,改良甜瓜种植法当年就使果农获得了大丰收;培养的当地运动员在东南亚运动会散打比赛中获得银牌。中国青年志愿者们的出色表现,使受援国人民真切体会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中国派遣第二批青年志愿者前,埃塞俄比亚提出了364人的需求,缅甸在前一批志愿者尚未回国前就提出了下一批的具体需求,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提出希望中国青年志愿者能到本国服务。
五、我国港、澳、台地区志愿服务事业概况
在香港,志愿服务人员普遍被称为\义工\。香港的志愿服务源于在港外国教会的救济活动。1968年,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咨询委员会及下属的志愿者服务部。1970年,在社会福利署的资助下成立了专门负责发展志愿工作的独立性机构--义务工作协会。1981年7月,义务工作协会正式更名为\义务工作发展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港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广泛的响应,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市民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在100万人。香港义工服务的内容与项目主要是针对老年人、伤残人士和问题青少年。,主要包括:探访--包括住院探访和家庭探访,对象主要为年老或缺乏关怀的病人,以及没人照顾的高龄老人或儿童; 劳动--任何涉及运用体力的义务工作都属于这类活动。其服务对象包括志愿福利机构,需要援手的社区(如在安置区协助改善环境)和协助家居清洁及维修等工作;结伴为友--服务对象的性别、年龄和身份并无规定。义工或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成长中的儿童或青少年接触,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其身心获得适当的辅导和发展;或以亲人或朋友的身份关怀老年人和伤残者,协助他们投入社会,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在台湾,志愿者被叫作\志工\。台湾地区的志愿服务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启动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后由政府出台\广结志工拓展社会福利--祥和计划\。2001台湾立法院通过《志愿服务法》,对志愿服务的主管机关、使用单位以及志工本身均有明确的责任要求。为因应不断扩展的社会需求,台湾志愿服务涉及的范畴已由原来局限于许愿、互助、做善事、修好德等,逐渐拓展服务领域,用台湾志愿者的话,是\其大无外\。 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91名台湾同胞被录用为赛事志愿者。
澳门于1986年7月18日成立了\澳门义务工作协会\,后改称\澳门义务工作者协会\。创会至今,会员人数不断增加,1994年设立了\青年义工组\,于2002年改组为\青年部\,另设\义工组\,推动市民大众加入义工行列。专门发展青年义务工作。澳门回归祖国后,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95名澳门青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奥运会的场馆志愿者。
第四节 让爱传递—广东志愿服务20年
广东是当代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广东的志愿服务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的志愿服务是伴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并受香港义工服务的启发,逐步发展起的。 一、广东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广东志愿者服务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孕育阶段(1987年以前)
1955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为在《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按语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对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作了充分的肯定,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青年的特点。这个时期的青年突击队具有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特征,但由于其组织形式的行政化,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并且对社会公益活动也关注不够。而这个时期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缺乏一贯性,服务目标的行政指向性,不完全具有志愿服务的\志愿性\。当然,\青年突击队\与\学雷锋\活动为后来的志愿服务事业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和制度基础。 2.转型探索阶段(1987-1998)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成为改革的前沿,受国外志愿服务和港澳社会工作、义务工作的启发,广东的一些热心公益服务的人士开始思考和探索新的形式、新的途径,以拓展\学雷锋\等公益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些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偏移,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不少青少年学生处于极度迷茫之中。1987年,广州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广州市教育局团委于1987年6月联合创办了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330564)。这是我国第一条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热线,标志着中国的\学雷锋、做好事\向现代志愿服务模式转型的开始。1993年3月16日,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青春热线辅导室成立,1995年,在热线辅导室的基础上,成立广州市手拉手天河辅导中心。随着辅导工作的不断扩大,团校从事青少年工作的老师也积累了丰富的辅导经验,先后开通了青春热线、家教热线、下岗青年辅导热线以及校园热线等多条热线,并开设了面谈辅导、个案跟进等服务。2006年3月,为适应发展需要,中心整合了原有资源,开辟了新的场所,扩大并完善辅导项目,并取名为广州市团校青少年辅导中心。
1989年,时任深圳市共青团支部书记的何学文,也发起设立了\关心从聆听开始\的热线,以解答外来青工心理上的困惑,当时共有19名义工参与服务,这是我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社会工作者队伍。1990年6月6日,\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注册的义务工作团体,并于1994年催生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1996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更名为\深圳市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并沿用至今。1994年,佛山市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1995年,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中山市在1996年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其他市县也在这几年间纷纷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在志愿服务事业的开创性工作为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全面推广阶段(1999-2007)
在制度和组织的推动下,广东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1999年8月,《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的制定和颁布实施,既为青年志愿服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全面地推动我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并为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立法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2001年,我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大会关于\国际志愿者年\的倡议,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有效地向全社会宣传了志愿服务理念,弘扬了志愿精神,这对推进广东志愿服务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
到2007年12月5日,广东全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健全,目前全省已成立市级青年志愿者协会21个,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或中心80个,有60000多个(支)青年志愿服务站(队),基本形成协会、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四级网络,在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和其他文明共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由区域志愿者组织(八区四市志愿者协会)、系统志愿者组织(局、总公司、
大厂、直属单位志愿组织)、专项志愿者组织(成人预备期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总队等)、专业服务组织(热线服务组、法律服务组等)四部分构成。各级团组织积极探索建立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中心站),现已建各类服务中心(站)近80个。
深圳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由区域义工组织、系统义工组织和二级服务机构组成。全市5个行政区均成立了义工联,43个镇(街道办)基本建立了服务中心,建立了30多个村级(工业区、住宅区)服务站,76个企事业单位组建了服务队,86所学校成立了学生假日志愿服务队。珠海青年志愿者协会下设2个分会,3个中心 (青年志愿咨询服务中心、青少年研究服务中心和青年志愿讲习服务中心),覆盖全市各镇(办)的青年志愿服务站29个,青年志愿服务大队60多支。\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成为深圳人的时尚。
4.全民化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既是中国的志愿服务元年,同样也是广东的志愿服务元年。在2008年,面对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事件的考验,我省各级志愿者组织积极响应号召,数以万计的广东志愿者迅速行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志愿服务的理念和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政府也组织和财政上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2008年12月5日,针对广东志愿服务虽然蔚然成风,却面临志愿队伍繁多,疏于管理的情况,也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及省领导关于继续大力发展我省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经省发展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和省民政厅同意,成立了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目前,联合会共接受了全省范围内129个志愿服务团体会员和298个个人会员的入会申请。 2008年8月,广东首笔省级财政\志愿服务专项资金\获得批准,成为我国首个志愿服务专业基金会,是广东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积极探索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方面的又一有力举措。该笔总额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将由团省委属下的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按照省财政保障重点的要求进行具体运作。
2008年,无数危机和挑战给中国举行了一次\成人礼\,广东的志愿服务也掀开的新的篇章。 二、广东志愿服务的特点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走在全国的前列,对社会转型的探索也是开拓者。广东在探索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特色。 1. 探索性
从1987年的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到2008年广东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的志愿服务事业始终处于探索之中。不论是志愿服务的形式、还是志愿服务的内容,都在不断的扩展深化。而志愿服务与党政工作的关系,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日趋融洽,促进了广东志愿服务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2. 民间性
广东早期的志愿服务,大多是由热心人士自主发起的,如佛山市早期的义工团,就是一批热心人的聚合组织。深圳市义工联成立时,之所以主动到民政局注册,意图就是未来有机会脱离主管机构,成为完全的民间团体。后来,各地区按照国家民政部、共青团中央的要求建立依附官方的志愿机构,但是许多挂靠的志愿团体仍然尽量保持自己的民间色彩。如成功运行多年的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名义上从属于协会,但是所有项目运作都采取民间方式,获得较大的发展。 3. 广泛性
包括志愿服务参与的广泛性,还包括志愿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广泛性。广东的志愿者或组织具有相当高的社会敏感性,只有社会需要,群众需要,都会出现各种志愿服务人员或组织。广东的志愿服务从传统的扶助弱势群体、改善社区生活,到时髦新兴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再到紧迫领域的精神病人服务、艾滋病人服务,还有参与公共管理机构的社会服务、民意表达服务。 4. 开放性
广东历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广东毗邻港澳并与东南亚联系密切,是内地联系海外的桥梁。广东
也是内地最早与港澳进行志愿服务交流的省份。通过交流,吸收港澳及国外志愿服务,并结合内地的国情特点与民俗习惯进行改造调整,逐渐形成有广东特色的志愿服务。 三、广东特色志愿服务组织
组织性是志愿服务有别于以往\学雷锋,做好事\的短期性,分散性的公益活动。组织是志愿者的家,当然,这个家各有各特点。广东志愿服务事业在探索、发展过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一些志愿服务组织。 1.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医疗服务总队系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其中一个直属总队,成立于1999年6月,是目前协会中唯一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总队。医疗服务总队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扶助弱势群体为宗旨。立志于建立以在职人员为主体,密切联系高校,面向全社会;以医疗知识为服务基础,以志愿者服务时间为服务度量,以服务对象的所获为服务标准;目标明确,管理完善,服务专业的公益性组织。 2.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主要服务对象是智力障碍的儿童、福利院的孤儿和需要提供帮助的儿童。启智服务总队选用上门家访的方式进行服务,让孩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有复习和充实知识的机会,让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都能得到全面的教育,训练和照顾。启智服务总队的服务内容主要分技能训练,功课辅导,心理辅导和调节,康复训练,社会交往这五方面。 3. 赵广军志愿服务队
2007年4月19日下午,\赵广军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赵广军志愿服务队是广东首支以个人命名的志愿服务队伍。2004年,赵广军在媒体上公开自己的移动电话号码,成为我国首条\移动\的生命热线,至今已成功帮助200多名轻生者重获新生。现在,广州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发展中心承诺为生命热线提供直转服务和免话费服务,今后凡寻求\赵广军生命热线\帮助的人无须记号码,只要通过114号码百事通就可直接转进\赵广军生命热线\。
4.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社工小组志愿服务队
2008年12月6日,在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情况通报暨表彰会上,南山区蛇口街道获得了9项大奖满载而归。蛇口街道志愿服务组织1998年建立。2007年初,为响应南山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和谐社区建设推广年\的号召,蛇口街道成立了街道一级的志愿者协会,各社区同时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分会13个,驻辖区大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5支,为蛇口街道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以社区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积极招募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街道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注册登记工作,不仅壮大了志愿者队伍,且充分发挥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力量,使他们对所在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截至2008年9月1日,该志愿者协会共完成对辖区内1300多名志愿者的信息采集工作,并完成了全国登记注册程序。自2007年底社工队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以来,蛇口街道大大提高了社区志愿服务范围,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探索出了\社工+义工\联动的志愿服务道路。 5. 珠海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
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是团中央根据新时期青少年工作特点和青少年成长成才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通统一号码为12355的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的青少年服务专线。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团委主导、政府支持的发展模式,珠海青年志愿者行动从启动伊始,便形成了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在热线资源来源上采取社会化方式解决,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热线服务机构管理架构也实现了社会化,解决了以往企业家和社会人士只提供资源支持,不介入具体运作和管理,而导致的资源和管理相脱离所造成的志愿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家、志愿者的参与热情,促进了热线服务的发展。 6. 中山励志会
中山励志会,简称励志会(英文名称 Zhong Shan Undergraduate Inspiration Voluntary Association 简称UIVA),是由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市青志协(市义工联))指导下,由通过市青志协(市义工联)推荐并受社会热心单位(人士)资助的大学生组成的实现教育、管
理和成长的志愿服务组织。励志会宗旨是:通过组织和指导励志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励自身成长与构建回馈社会的舞台,推动志愿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作贡献。 7. 佛山祖庙街道志愿者协会
祖庙街道志愿者协会有注册志愿者3300多人。设立了精神慰藉、中医推拿、医疗保健、家电维修、义务理发、法律援助、老年人权益咨询、文化娱乐等14支志愿服务队。祖庙街道志愿服务主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居家养老是佛山市团委的招投标服务项目之一,在团市委的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下,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社区居民好评。\家居养老\项目获得佛山市07-08年度\志愿服务招投标名牌项目\称号。
四、广东志愿服务10大人物和事件 1. 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人物 丛 飞 感动中国的志愿者
李泓霖 第一个足迹从西部到国外的支教志愿者 李 森 凝聚万名志愿者的服务队长 陈凤霞(女) 扎根山区的志愿支教服务先行者 林其标 出钱又出力的香港企业家 周 宁 白求恩式的医疗卫生志愿者 赵广军 生命的守护者
钟南山 德高望重的志愿者形象大使 黄河铮 奉献不息的老志愿者 谭建光 广东志愿服务的\思想者\ 2. 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事件
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中学生心声热线\开通(1987年) \清明义工\活动倡环保促文明(1988年)
全国首家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义工联成立(1990年) 全国第一个农村镇志愿者服务站--江门市会城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成立(1995年) 全国首部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出台(1999年) 修建\广东青年志愿者路\(2000年)
\健康直通车\广东青年卫生医药志愿者扶贫接力行动(2001年) 佛山市进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志愿领域的新尝试(2005年) 中山市慈善爱心店诞生(2007年)
全国首个地方性公募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2007年)
第二章亚运会与亚运会志愿者 第一节 亚运会发展历史回顾
亚运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虽然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在三十年代消亡了,但对后来的亚洲运动会的诞生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了亚洲运动会的前身。
一、远东运动会--昨天的回忆
远东运动会的出现和菲律宾文化节无不相关,20世纪初,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受美国文化影响,菲律宾每年都要举行嘉年华会活动,举办体育比赛在菲律宾也已成为了一个传统,当时日本棒球队、香港的体育代表及新加坡的运动员每年都参与这些体育活动。1910年,原系芝加哥、咸湖城等地基督青年会体育干事布朗(Elwood S. Brown)被派往菲律宾,任菲律宾体育协会会长。在嘉年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经布朗倡导,成立了菲律宾体育协会(P·A·A·F)。1911年,菲律宾体育协会发起邀请中日两国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参加嘉年华会,当时中国派遣了足球队和田径选手前往,日本也派了早稻田大学的棒球队和网球队参加。1912年布朗访问中日两国,提议参照世界运动会,由中日菲三国发起组织远东运动会,并每隔一年,在东亚的各大都市择地开会。最后,经三方商议,成立了一个名为\远东奥林匹克委员会\(The Far Eastern Olympic Association)的地区性体育组织,中国外交家吴廷芳任会长,布朗担任秘书长,并定于1913年9月1日至9日在马尼拉举办第1届运动会。最初成员只有中国、菲律宾两国,日本是以非正式名义加入,在第三届才正式加入。后来,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先后成为该会会员。
从1913年到1934年,先后举办了十届远东运动会。最初届期为2年,第8届时改届期为3年,最后两届为与奥运会交叉并行,再改届期为4年。
其中1915年、1921年和1927年三届举办在上海。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举办在上海,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正规国际比赛,并得到当时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八天的比赛观众达10多万人,350名中国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布朗是这样评价在上海举办的远东运动会的:\在我一生中我从未见到过如此热烈的场面、和人们对体育比赛表现出的热情。\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政府\满洲国\,相继成立了\满洲国体育联合会\,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满洲国要派队参国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代表满洲国,由于中国和菲律宾的反对未能得逞,之后日本对菲律宾施加压力,要求菲律宾退出远东体协。日本的解散远东体协的阴谋得逞之后。日本、菲律宾、满洲国组成了东亚业余体育联合会。当时的中国政府对该组织提出了强烈抗议。最终,成立了23年的远东体协解散,远东运动会就此消亡。 二、西亚运动会-短暂的萌动
西亚运动会是在印度田径协会主席古鲁·桑迪博士的倡议下举办的。t930年,他作为第9届远东运动会印度代表团的团长,参加了远东运动会,并带回了远东运动会的经验。回国后,在他的努力下,1934年在印度新德里首次举办了西亚运动会。参赛国有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次比赛没有典棍球、篮球、网球、田径、板球和羽毛球等项目。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届西亚运动会。四年后原定在巴基斯坦举行的第2届西亚运动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日益紧张,而被迫取消。西亚运动会随之宣告夭折。 三、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与新中国同庚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成立于1949年,当时的名称是亚洲运动会联合会,1981年更改为现名。 1947年初,亚洲关系会仪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上,国际奥林匹克委会员印度委员桑迪提出组织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赞成,也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支持.
1948年7月29日,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开幕。大会期间,桑迪教授遍访了参加这次运动会的缅甸、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黎巴嫩、新加坡、叙利亚、锡兰、阿富汗、中国台北、南朝鲜、菲律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商筹建亚洲运动会联合会.
8月8日,在菲律宾召开了有关成立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会议通过了印度代表的提案,即\年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第一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并成立亚洲业余体育联合会\。会议推选中国台北代表赫更生、菲律宾代表巴托洛姆·范尔加斯,南朝鲜代表以及印度代表桑迪组成5人特别委员会,负责起草亚洲运动会章程。
1949年2月12日至13日,亚洲国家体育组织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亚洲业余体育联合会\(后更名为\亚洲运动会联合会\。当时,印度、菲律宾、缅甸、伊朗4个国家派出正式代表团,阿富汗、印度尼西亚、锡兰、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则由本国驻印度使馆官员参加会议。会上选举印度人辛格为联合会主席,副主席菲律宾人范尔加斯,名誉秘书长兼司库为桑迪。
第一届亚运会原定于1950年举行,但由于东道主印度因种种原因筹备不及,只得推迟一年举行。1951年,首届亚运会在印度举行,11个国家和地区出席首次亚运会,分别是:阿富汗、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日本、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曾经的亚洲体育大国中国和韩国的缺席使得日本在本届亚运会上威风凛凛,获得24枚金牌,仅田径32枚金牌中就得到20枚,开始了对亚洲体坛30年的统治。印度则是天时地利之便,各种运动都得到奖牌,总奖牌排在第2。第二届亚运会与第一届仅隔三年,于1954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找平与奥运会两年的间隔期。
亚运会的举行标志着亚洲地区的体育运动,已从分散的、区域性的运动会发展到整个亚洲,是亚洲人民走向民族独立、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也是亚洲各国渴望和平、团结进步的象征。 四、中国与亚运会--太久的期盼
1951年印度举办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前夕,印度全国体育协会向新中国发来了友好邀请,邀请我国参加亚洲运动会联合会和第一届亚洲运动会。我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派代表团参观了首届亚洲运动会。但新中国当时未派运动员参加亚运会,而是派了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国际联络处处长吴学谦为团长的中国体育观光团赴印度新德里观摩了亚运会。
在1954年第二届亚运会开幕前,台湾体育组织加入了亚运会联合会。为了维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原则,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断绝了与亚运会联合会的联系,没有参加第二届亚运会。直到1973年9月18日,亚洲运动会联合会执委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会议由当时的联合会主席,伊朗亲王古拉姆·礼萨·巴列维主持。伊朗代表提出了关于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中应由中华全国体育总合代表中国的提案。提案提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不能充分代表亚洲\。会议随后进行表决,以五票赞成(主席、秘书长、伊朗、日本、巴基斯坦的执委),一票弃权(以色列执委),通过了这项提案。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理事会于1973年11月15日和1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特别会议,会议以38票赞成、13票反对、5票弃权,批准了联合会执委会在9月通过的关于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该联合会会员,驱逐台湾体育组织的决议。在1974年9月1日至9月16日,在第7届德黑兰亚运会上,中国首次派运动员参加亚运会比赛,并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金牌33枚,银牌45枚,铜牌28枚)。1982年亚奥理事会接纳中华台北奥委会为其成员,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重新参加亚运会比赛。
1974年第7届亚运会在德黑兰举行。中国队首次参加亚运会并取得第三名。日本、伊朗名列一、二。 五、组织结构与理念--亚运会的血与脉
1.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The Olympic Council of Asia,OCA)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前身是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亚运联合会基本上是仿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建立起来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亚洲运动会为正式的亚洲地区运动会,但亚洲运动会在组织上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无从属关系。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是全面管理亚洲奥林匹克运动的唯一的组织,是代表亚洲与国际奥委会和其它洲级体育组织联系的全权代表。负责协调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体育活动,在亚洲宣传奥林匹克理想,保证四年一届的亚运会顺利举行。
1981年11月26日和1982年11月16日,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举行两次会议,会议决定将亚洲运动会联合会改名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简称\亚奥理事会\,理事会总部设在科威特。参加这两次会议的34个国家奥委会为亚奥理事会创始会员。
亚奥理事会组织机构: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和主席。下设:章程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体育委员会、资料和信息委员会、体育医学委员会、新闻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和妇女与体育委员会。为了便于管理,亚洲分成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五个区。每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可派三名代表出席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但只有一人有表决权。亚洲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应邀出席代表大会,无表决权。 代表大会至少每年召开一次。它是亚奥理事会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对亚奥理事会章程的制订、修改和解释;批准入会申请或中止某个奥委会的会籍;讨论和批准亚奥理事会每个年度的财政预算和核算报告;选举亚运会举办城市;全会的决定是最终的。2007年4月16日在科威特召开的第26届大会上,选取出
新一届亚奥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新一届亚奥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共由28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一名主席和11名副主席,11名副主席中有5名副主席来自5个区,其他6名分别是主办第一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印度尼西亚、举办第3届亚洲室内运动会的越南、主办第16届亚运会的中国、主办第2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阿曼、主办第7届冬季运动会的哈萨克斯坦,以及主办第17届亚运会的韩国。 2. 目标
亚奥理事会的目标是通过公平的体育竞赛帮助亚洲青年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发展,以及促进各国间的友谊、友善和相互尊重。理事会及其任何会员不得对其他成员有任何方式的歧视。亚奥理事会会员代表、官员和选手不得以肤色、宗教和政治为理由,阻碍他人参加比赛或出席理事会的任何会议。任何会员及其代表、官员和选手不得阻挠他人进入亚运会主办城市。故意违反上述原则将被理事会视情况处理。亚奥理事会拥护并适用奥林匹克宪章提出的奥林匹克原则。 3会徽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第一代会徽设计的中间是一轮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象征着亚洲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着亚洲运动的蓬勃发展与迅速推广。红日上方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志--五环,下面写有\Onward\,底部是\Council of Asia\的字样。
第二代的会徽设计于2006年12月2日多哈亚运会期间公布。新会徽的中央也是红日,红日上面盘环绕着一条龙,下面环绕着一只鹰,代表亚洲的团结,并强调了东方巨龙中国以及鹰所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在亚洲体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会徽下方是五环以及\Council of Asia\的字样。首个使用新会徽的是2007年亚洲室内运动会。2007年12月底,亚奥理事会的官方网页上已经逐步换上新的会徽。 由于亚运会是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所以自从第二届亚运会起,如历届奥运会会徽必须要有五环图案一样,亚运会的会徽上也必须要融入会徽的中心图案--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 4. 赛事
目前,亚奥理事会拥有6个赛事:亚洲夏季运动会,第16届将于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亚洲冬季运动会,第7届将于2011年1月3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亚洲室内运动会,第3届将于2009年在越南河内举行;亚洲沙滩运动会,第2届将于2010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亚洲青年运动会,第1届将于2009年6月29日在新加坡举行;亚洲武道运动会,第1届将于2009年8月1日在泰国举行。
第二节 盛世亚运 广州承诺
一、中国心,亚运情--申办历程
广州是一个有着悠久体育传统的城市,多次担当过重大国内、国际体育赛事的东道主。早在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后,广州就曾提出过承办亚运会的意愿,由于条件不成熟,当时未获批准。2002年,广州市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了申办亚运会的提案。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期间,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建议,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向国家提出广州市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2003年11月12日,广东省政府和中国体育总局联名向国务院提交由广州市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报告。同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同月,中国奥委会正式递交申办亚运会意向书。2004年3月31日,中国广州2010年亚运会申办委员会向亚奥理事会正式递交申亚报告书。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城市除中国广州外,还有韩国汉城、马来西亚吉隆坡和约旦安曼。同年4月,广州2010年亚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10日,广州举行申亚启动仪式;4月14日,亚奥理事会考察评估团一行5人对广州申亚工作进行为期两天半的实地考察。其间,韩国汉城、约旦安曼、马来西亚吉隆坡相继宣布放弃申办亚运会。至此,广州成为唯一申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城市。7月1日,亚奥理事会第23届全体会议宣布广州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 广州申亚理念 合作、竞赛与发展
COOPERATION、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广州申亚口号 动感亚洲,感动世界
INVIGORATE ASIA,SPARK THE WORLD 广州申亚的办会标准
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
WHOLESOME AND EXCITING, GREEN AND CLEAN 广州申亚标识 狂草书写\广州\两字 申亚标志4层含义:
(1)用一个狂草书写出申亚城市\广州\两个字,其形态舒展自由,现代艺术感强,反映时代的节奏与动感;又似\的数字组合,代表2010年亚运会;
(2)标识表达出人、运动、自然、广州四层内涵,中间神来一笔如珠江穿越广州,设计元素和形态联想丰富,传达了强烈的现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亚运精神;
(3)巧妙地运用线条的拟人化手法,表现出四种运动状态:艺术体操、短跑冲刺、划艇运动、跳远腾空。最突出的是一个女子艺术体操动作,腾空舒展,绸带环绕,具有强烈的运动艺术表现力; (4)整体色彩与奥运会标识颜色近似,活泼健康的色彩,健康环保、活泼动感。 二、激情亚运、和谐广州--亚运筹备 1. 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成立
广州成功申办第16届亚运会后,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广东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2005年1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复函广东省政府,原则上同意2004年末广东提出的组委会机构设置方案,并对组委会职位设置及名称的调整给出了具体建议。
2005年7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复函给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同意成立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决定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担任组委会主席,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担任组委会执行主席,组委会内设机构由组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确定。
2005年7月23日,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珠岛宾馆正式成立,并召开了执委会第一次会议。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广东省黄华华省长为亚运会组委会揭牌。 2. 第16届亚运会办会宗旨、理念和目标 (1)办会宗旨
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 (2)办会理念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Thrilling Games, Harmonious Asia.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既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又体现了亚运会的宗旨,表达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激情盛会\一是指广州人民将用最大的热情来迎接全亚洲的运动健儿;二是广州亚运会将是一场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盛会,能充分体现动感亚洲这一意义。
\和谐亚洲\则道出广州人民、中国人民对亚洲的期待,希望前来参加亚运会的各国、各地区人民,不分社会制度、不分肤色、不分语言,以相互之间的友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亚洲。 (3)办会目标
以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为提高亚洲体育运动水平做出贡献。
充分展示中国、广东、广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表
达对亚洲各国(地区)人民的友好情谊。
加快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4)会徽
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由广州设计师张强设计的象征\羊城\广州的会徽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该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该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广州被称作\羊城\、\穗城\。今天,广州越秀公园内有五羊雕像,是广州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羊\是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与\祥\相通,\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中国文字的\美\字,是由\羊\和\大\构成的,\羊大为美\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中国文字中,许多与美好相联系的字和词,都与\羊\字相关。因此,取\羊\的创意,寓意着广州人民将以最美好的姿态迎接2010年亚运会,将把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
该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5)广州亚运会吉祥物
广州亚运的吉祥物取名乐羊羊,一套5种,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志,以五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这五只羊有着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北京欢迎你\类似的名字,形象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也同时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
\阿祥\是一只英俊潇洒、真诚勇敢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色,象征绵延流淌的珠江,代表广州人平和亲切的性格、宽广包容的胸怀。
\阿如\是一只美丽时尚、聪颖热情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红色,象征广州的市花木棉花。 \乐羊羊\是一只高大帅气、阳光自信的大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黄色,象征主办城市\穗城\(稻穗颜色),有丰收、喜悦之意,表达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是亚洲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阿意\是一只俏皮可爱、活泼开朗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绿色,充满朝气的绿色赋予她飘逸灵动的气质,象征白云山。
\阿和\是一只朴实谦逊、沉着坚定的小羊,着色为奥林匹克五环中的黑色,象征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3. 亚运会志愿者口号与志愿服务主题
2009年4月21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第16届亚运会广州地区志愿者招募暨青少年迎亚运系列活动动员大会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体育馆隆重召开,同时,亚运会志愿者主口号和亚运会志愿服务主题也相继揭晓。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谢赫·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特地寄语,期待2010年广州亚运会给全亚洲和全世界带来惊喜。他期待参与第16届亚运会各项工作的广州志愿者能成为广州的形象大使,为亚运提供最好的志愿服务。 (1)第16届亚运会志愿者口号 一起来、更精彩
Together we can make it better (2)第16届亚运会志愿服务主题
争当志愿者 创造新生活
Light up your life, become a volunteer 4. 亚运会体育图标与文化、环境、志愿者标志
2009年5月13日,第16届亚运会体育图标和文化活动、环境、志愿者标志正式发布。第16届亚运会体育图标和文化活动、环境、志愿者标志是广州亚运会形象景观重要的基础视觉元素,与广州亚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等标识一起,构成广州亚运会的形象标识体系。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也是传达亚运会举办理念和主办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1)体育图标--\火人\展示运动之美
广州亚运会体育图标的创意灵感源自亚运圣火。跳跃的火焰,灵动而飘逸,富有感染力,展示出生命的力量。标志设计以柔美流畅的线条勾勒出56个体育项目的基本轮廓,仿佛56位拥有健美身躯的\火人\,展现出鲜明的运动特征和优雅的运动美感。\火人\象征着体育健儿如同一团团熊熊的火焰,在亚运会的大舞台上,燃烧生命的激情和梦想,冲破重重障碍,挑战运动极限。体育图标设计延续了火焰的概念,与亚运会会徽\五羊圣火\相映衬。
(2)文化活动标志--弘扬岭南文化,展示人文广州
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以粤剧的花旦造型为主体形象,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标志设计象征着广州亚运会将以开放的姿态欢迎远道而来的四方宾客,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3)环境标志--用环保的心换绿色微笑
环境标志是一片绿叶卷曲而成的笑脸,开怀灿烂,以微笑连接人与自然的情感,而弧状的外形,是地球的象征。笑脸、绿叶、地球融合在一起,呈现了一个勃勃生机,欢乐和谐的世界。广州亚运会环境标志创意源自:运动,让人类健康成长,更加强壮;环保,让地球持续发展,生生不息的理念。环境标志传达了广州亚运会倡导绿色环保的办会理念。 (4)志愿者标志--行动中的一颗红心
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一起来,更精彩\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用\心\和\脚\进行了视觉化的演绎。强调\有心,更有行动\;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的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志愿者标志唤起了人们的心灵共鸣,代表着志愿者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大家一起来,举办一场更精彩的亚运会。 5. 赛事与安排
广州亚运会的项目设置,在遵照国际惯例、参考了近几届亚运会情况的基础上,从广州体育场馆设施条件与城市规划出发,充分考虑到让亚洲各国各地区传统项目都能在广州亚运会的舞台上展示独特魅力,共设立四十二个竞赛大项、共四百六十五个竞赛小项。四十二个竞赛项目中,囊括二十八个奥运会项目,还包括龙舟、卡巴迪、藤球、板球等十四个具有浓郁亚洲特色的非奥运会项目。体育舞蹈、龙舟、轮滑、板球项目以及棋类项目中的围棋、象棋是首次列入亚运会正式比赛。本届亚运会是非奥运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亚运会将为这些项目在亚洲的推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调动各国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将促进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协调发展。
广州亚运会设佛山、东莞、汕尾三个分赛区。佛山承办拳击和花样游泳比赛,东莞承办举重项目,汕尾承办帆船项目。其余比赛全部集中在广州市举行。 三、都是一家人--亚奥理事会成员
第三节 亚运会--志愿者的盛会
体育志愿者是重大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开始有志愿者出现。我国体育志愿服务首次出现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此后,在我国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中,志愿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奥运会--体育志愿者的摇篮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为世人奉献了精彩绝伦的比赛,也为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的人文价值。而这些深刻的人文价值,诸如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友爱等,主要是通过志愿者这个载体展示出来。而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关于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和行动正是志愿精神的体现,所以,志愿精神与奥林匹克主义有着高度的契合,也可以说,顾拜旦就是奥林匹克的第一个志愿者。其实,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以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一些国家奥委会非专职的官员们也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志愿者。奥运会志愿服务从零散、自发到组委会成立专门的志愿者部门,经历了一个逐步组织化和专业化的过程。 1.奥运会志愿服务萌芽阶段(1896-1948年)
在顾拜旦所创立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中,出现了900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以匿名的方式在国家机构、俱乐部和奥组委等机构做一些外围的特别简单的工作。从那时起,一些抱有利他主义信念的人便投入到了奥运会的组织工作中来。1912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办的第5届奥运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童子军和军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的正式报告书中。但这个时期的奥运会志愿者规模很小,以家庭成员或朋友组成的小组为主要形式,后期则以童子军和军队为主要来源;志愿服务缺乏组织管理,也没获得官方的承认;服务领域的局限性,志愿者的工作仅限于体育俱乐部、体育联合会内部以及与奥运会组织有关的部分工作。 这个阶段,奥运会志愿者的规模虽然很小,但对初期奥运会的开展却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日后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形成阶段(1952-1976年)
二战以后, 随着一些新兴国家的加入,奥林匹克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组委会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节约资金,也为了动用其他的人力、物力来支援奥林匹克运动,大规模的志愿者开始出现了。与此同时,志愿者需要做的工作也变得多样化,诸如帮助公众,赛事筹备,观众和选手的信息提供,田径比赛结束后障碍物的清除,协助警察,翻译服务等。志愿者的工作与整个的奥运会工作联系得更加紧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再是早期那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到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时,志愿者从事的工作又有了新发展。这届奥运会上,志愿者还担当起了信使,机器操纵员,摄像人员的助理等,此外,他们还协助看管停车场的官员轿车,准备和维护独木舟,接待贵宾,帮助走丢的儿童,分发赛事奖牌等。在本届奥运会上,组委会也开始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这也说明了志愿者在奥运会的组织进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他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志愿者除了做接待、信息传递等常规工作,还做了两个领域的工作:为国际奥委会成员,墨西哥奥委会领导,国际体育组织成员,体育和文化代表团的领导,以及特别来宾提供一对一的个人服务;为媒体代表和体育代表团的某些成员提供一般服务。
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组委会采取了一个创新的举动,将奥运会的服务与学校的部分课程结合起来,让大量的青年人参与了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并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提供了住宿与帮助。这种结合既满足了组委会的人力需求,又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结合的重要途径。 这个时期,虽然青年组织、学生和个人开始逐渐加入奥运会志愿者的行列,但奥运会志愿者主要还是由童子军和军部组成。当然,奥组委开始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活动的范围和空间延展到与奥运会相关的各个领域;女性志愿者也出现在奥运会赛场;奥运会志愿服务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这一时期奥运会的规模急剧扩大,在推动着奥林匹克发展的同时,也为举办城市和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奥运会志愿者在这段时间也显得尤为重要,正逐步纳入组委会的管理框架,协助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完成奥组委的工作任务。但由于志愿者尚未正式纳入组委会的工作范畴,使得奥组委对志愿者的委派与管理处于非正规的散乱状态。
3. 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发展阶段(1980-1988年)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是奥运会志愿者历史演进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6703名志愿者组成了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的奥运会志愿者团队。奥运会正式报告中给予了志愿者极高的评价:\如果没有67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第13届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不可能的\。随后几届的奥运会志愿者数量急剧上升,规模和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开始得到重要的体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是由私人组织的,政府并没有参与,奥运会组委会中志愿者部的成立给组委会的经费、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支持。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就认为汉城奥运会志愿者是国家的真正代表,展示着韩国民众的道德水平。
这期间,志愿服务被列入组委会计划中;奥运会志愿者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员构成更加多样;组委会为志愿者的培训制定了全面的综合性计划。志愿者项目成了奥运会组织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 4. 奥运会志愿者的成熟阶段(1996年至今)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官方报告中为奥运志愿者下了清晰的定义:\奥运志愿者是一个在奥运会这个组织里,对集体和个人作出利他承诺的人,他/她承诺将尽其所能完成交与他/她的任务,并且不接受金钱或奖品等类似性质的奖赏。\
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已包含在组委会和人力资源计划中,奥运会志愿者正朝着组织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志愿者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奥运会志愿者管理也开始对社会开放,由社会团体负责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共招募志愿者34548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招募志愿者40422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志愿者有47000名,2004年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约为60000名,2008年奥运会除了10万注册的赛会志愿者,还有高达170万的城市志愿者。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正如本届奥运会一样达到奥林匹克运动的顶峰,为奥林匹克的志愿服务事业谱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远,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奥运会志愿者不仅已成为奥运会精神伟大的实践者,也成为了赛会成功举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奥运会志愿者不仅促进了奥运会举办国、举办城市的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志愿服务的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巨大平台。 二、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志愿者的起点
北京亚运会是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的起点,也极大地推动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迅速发展。1990年亚运会期间,首都近4万名大学生以\学雷锋精神,为亚运奉献\为主题,承担宣传准备、环境整治、会务服务、文体表演等志愿服务工作,保证了在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另外,还共有40万人次青少年在全市开展维护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活动,4万多青少年组织起116支拉拉队,80多万人次青少年充当文明观众,创造了亚运史上的奇迹。
北京亚运会拉开了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的大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北京亚动会志愿服务成功开展的影响下,体育志愿者成为我国各种体育赛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后来的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综合性大型赛会中,志愿者都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另外,近年来在我国举办了单项国际赛事,如,2004大众汽车国际巡回赛总决赛、2005苏迪曼杯羽毛球赛、2004和2005中国网球公开赛等赛事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志愿者的身影。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上,170万志愿者用热情真诚的微笑、优质周到的服务,成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志愿服务理念的践行者、中国和平发展国家形象的代表者。2009年2月,10万志愿者传承奥运精神和志愿精神为哈尔滨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完善谢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果说,北京亚运会作为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的摇篮,那么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体育志愿者成为一种既高尚又时尚的社会活动,因此,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将会让爱传递,向全亚洲、全世界展示我国志愿者的风采。 三、广州亚运会--羊城优势
广州作为我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发端地,在20年发展过程中,特别作为我国体育赛事举办最频繁城市之一,形成了有广州特色的体育志愿服务。
正在阅读:
志愿者知识01-26
热电厂实习报告08-06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07-24
2014年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03-08
安全员三类人员新政策07-20
机械设计整理答案12-14
南通成立生物填料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报告08-11
蒙牛集团的竞争战略研究07-20
必须收藏2022年24个金融监管政策最全梳理知识讲解04-09
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11-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志愿者
- 知识
- 外贸催款必备邮件英语
- 入党申请书对待入党个态度
- 图说古玉器制作方法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八单元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 2018年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答案
- 住房租赁协议 参考范本
- 护理核心掌握制度11
- 二余数问题
- 仁爱英语2009-2010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 某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 secret
-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2-4
- 标记图像,并且计算图像的面积等
- 在全市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表态发言
- 低碳经济考试
- 川价字费(2000)35号--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
-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7)(含解析)
- 厦门市劳动管理规定(2004修订)1999年9月23日厦门市第十一届人民%E4
- JAVA期末复习和答案(1)
- 七年级数学下册 - 第七章《三角形》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 网络中的木马病毒泄密事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