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学生用书)5 最新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1 03:02: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材

大学 中庸

DA XUE ZHONG YONG

年级

姓名 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材》编委会

学术指导: 林钧敬(北京大学副校长) 余寿文(清华大学副校长)

编 委:

钱志熙(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夏平(北京大学博士后、教授) 戴 耀(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盛江(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骁飞(清华大学博士后) 杨明刚(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 张炳尉(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梁葆莉(国家图书馆博士后)

张瑞雪(北京博思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刘 影(北京博思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李天琳(北京博思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巩立亚(北京博思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郭亚静(北京博思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陈琳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俞昕雯(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第一课 本末始终 …………1第 九 课 子路问强 …………49 第 十 课 君子之道 …………55 目 录 第二课 修身为本 …………7 第三课 诚意………………13 第四课 正心………………19 第五课 齐家………………25 第十一课 素位而行 …………61 第十二课 达道与达德 ………67 第十三课 择善固执 …………73 第十四课 至诚能化 …………79

第六课 治国………………31 第七课 仁人君子…………37 第十五课 至德凝道 …………85 第八课 率性修道…………43 第十六课 至圣配天 …………91

专家导读 《大学》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主要记载了古人为 学的门径,向人们描述了如何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成就自己的 德行功业,因此被称为“初学者入德之门”。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④而后有定⑤,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lǜ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⑥矣。(《大学·经第一章》)

注释

①道:道路,在此引申为道理、宗旨。②明明德:彰显光明的德性。第一个明是发扬、弘扬的意思;明德指光明的德性。③亲民:即?新民?,使民众有定向。⑥道:大学之道。

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日新又新。④知止: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⑤定:志1

本课讲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性,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志向坚定,才能做到内心平静;内心平静,才能安稳泰然;所处泰然自若,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万物都有根本与枝节,万事皆有开端与结局,能够把

知道所应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 并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握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就接近大学之道了。

2

公孙弘四十而学

公孙弘,字季,西汉淄(zī)川国薛(xuē )人。他起身于

乡鄙之间,居然为相,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对他推崇备至。尤其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求学精神,已成为历史长卷中最醒目的一章,永垂后世。

公孙弘曾因触犯法律,而

失去了工作,回家后靠给别人放猪来生活。一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再也不能混日子了,应该有所作为。公孙弘有了这种想法后,便上山砍来竹子,做成竹简抄书。他日夜苦读,经过二十年的刻苦学习,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当公孙弘六十岁的时候,被汉武帝发现做了官。他也成为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bāo)侯?开创先例

3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

这首诗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

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

-

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4

学以致用

如何做一个有条理的人? 什么是?三纲八目?? 于至善。 德,在亲民,在止大学之道,在明明近道矣。始,知所先后,则物有本末,事有终【参考】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参考】日常生活中,必须能够把握主次先后,分清事情的缓急,只有这样才能逐一解决问题,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 传统文化密码 古代的“大学”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的教育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主要是学习基本礼节与知识技能,大学则是对相对高深的学问的研习,包括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四个部分。朱熹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因此,如果说小学的内容是?知其然?的话,那么大学还要?知其所以然?。 5 博古通今

学和小学各学习什么内容吗?

古代的学生只经历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你知道古代的大

背一背 熟读至诵,在O2O线上平台背诵本课正文。

6

专家导读 大学的宗旨是“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的核心是修身。而大学的“条目”,再次论证了修身的 重要性。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①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②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③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④在格物⑤。物格而后知至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shù)人⑦,壹(yī)是⑧皆以修身⑨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⑩薄(báo),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经第一章》)

7

11○

注释 ①治:治理。②齐:整治,理顺。③正:端正。④致知:推极自己的知识, 使其所知无不尽。致,推而极之。知,知道事物的本末,明了事物的轻重缓急。⑤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⑥知至:知无不尽,获得渊博知识而推之于 极致。⑦庶人:老百姓。⑧壹是:一切,一律。⑨修身:指努力提高自己的 品德修养。⑩所厚者:这里指修身。?所薄者:这里指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课讲解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的人,先要治 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 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提高自身 的品行修养;想要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关键在于研究和认识 万物的道理。研究和认识万物的道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 得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思想端正;思想 端正后,自身品性才能得到修养;品性修养好了,才能管理 好家庭和家族;家庭和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了,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身心为根本。提高自 身修养这个根本混乱,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想要处 理好,是不可能的。正如应当重视的却轻视,应当轻视的却而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样的事情是从未有过。 重视,8

赵叔平数豆正心

赵叔平是北宋有名的学者,他一生乐善好施、严于律己,注重反思自己的行为。每天晚上他会回忆白天的事情,每做一件好事,在瓶子里放一颗白豆,每做一件不好的事,放一颗黑豆。刚开始黑豆要比白豆多,赵叔平知道自己的修养还不够,于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黑豆一颗都不见了,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经过多

年的努力,赵叔平终于成为了一个人人称赞的高尚君子。

9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惊心动魄的描绘,加上奇特美丽的想象,生动地勾画出了黄河水浊浪急、曲折惊险、源远流长的特点,同时也寄寓着诗人不畏挫折、傲然向前的品质。

10

学以致用

怎样理解?修身为本?? 什么是?格物致知?? 至而后意诚。 物格而后知至,知为人自本,天。壹子是皆以以至修于身庶【参考】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参考】“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部事物道理的探究,来扩充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传统文化密码 你知道“豪杰”的由来吗? ?豪?原指豪猪,因又长又硬的毛而出名,后来豪也用来比喻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杰?原指高出地面的木桩,后引申为超出一般的或才能出众的人。 11

纲举目张

纲八目?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你知道 《大学》的?三纲八目?指的是什么吗??三

背一背 熟读至诵,在O2O线上平台背诵本课正文。

12

专家导读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是说:由内心真诚 而自然明白事理,这就叫做天性;由明白事理而做到内心真诚, 这就叫做教化。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①自欺也,如恶恶臭②,如好好色③,此之谓自谦(qia)④,故君子必慎(shan)其独⑤也!

小人闲居⑥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ǎn)然⑦,掩其不善,而著⑧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⑨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⑩,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传第六章》)

13

注释 ①毋:不要。②恶恶臭:厌恶腐臭的气味。第一个?恶?,讨厌,厌恶;第 ,修饰臭;臭,气味。恶臭,污秽的气味。③好好色:喜爱美貌二个?恶?的人。第一个?好?,喜欢;第二个?好?,美丽。好色:美丽的女子。④谦: 通?慊?,心满意足。⑤慎其独:一个人独处时也谨慎、不随便。⑥闲居: 独居,独处。⑦厌然:掩藏、躲闪的样子。⑧著:显示。⑨十:虚数,指许 多。⑩胖:安适,舒泰。 本课讲解

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欺欺人,就像厌恶污秽的 气味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一切出于内心的真情实感,这 就叫自我心满意足。所以君子重视自我修养,在独处时也一 定会非常谨慎。 小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坏事,无所不为;看见君子就躲躲藏藏,想掩饰自己不好的一面,而表现好的一面。可是在别 人看来,如同看见他的肺腑一样清楚,那样掩饰,又有什么 用处呢?这就是说,内心真诚了,自然会表现出来。所以君 子重视自我修养,在独处时也一定会非常谨慎。 曾子说:?许多双眼睛看着你,许多只手在指着你,是怎样严厉的监督啊!?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可以美化自身,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 真诚。 14

赎质还金

南北朝有个叫甄(zhēn)彬(bīn)的人,一年家里闹饥荒,甄彬便将一捆麻当了,换了一点救命的粮食。后来甄彬把这捆麻赎了回来,妻子发现麻里有一包黄金。甄彬的家人很惊喜,觉得这是老天送给他们的。甄彬看到金子后,立刻把金子送回了当铺,因为他觉得这包金子不是他们的,所以坚决不能拿。后来梁武帝听说了这件事,为了表彰他便让他做了县令。

15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者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16

学以致用

如何理解?诚于中,形于外?? 什么是?慎独?? 独故也君!子必慎其 慎其独也。 于外,故君子必此谓诚于中,形【参考】“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外物诱导下产生的意念表现出来,如果在这时仍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就做到“慎独”了。 传统文化密码 何谓“艺”“术”? ?艺?的本义是栽种禾苗或树苗;?术?的本义是城邑中的道路。现在?艺术?主要指用形象来反应现实,但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参考】“诚于中,形于外”是说:内心真诚了,自然会表现出来。比如平时看电视时,会通过一个人在剧中的行为和表现,看出他的内心世界,从而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17 修德贵在慎独

吗?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本课中提到了?慎独?,你们知道?慎独?是什么意思

背一背 熟读至诵,在O2O线上平台背诵本课正文。

18

专家导读 在古代身与心是相对而言的,心是身的主宰,而身往往是 心的羁绊。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身体,而身体总是追求美 味和美色等逸乐,所以连古人也不得不承认“食色,性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①有所忿懥(zhì)②,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jù),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③,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huàn)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yān)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传第七章》)

19

注释 ①身:应作?心?,内心。②忿懥:愤怒。③好乐:喜欢。④忧患:忧虑的事情。⑤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 本课讲解

所谓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是说内心有所愤怒,则不能 得到端正;有所恐惧,则不能得到端正;有所偏好,则不能得 到端正;有所忧虑,则不能得到端正。如果心思不在这里,看 到东西也像没有看见一样,听到声音也像没有听见一样,吃到东西却不知道食物的味道。这就是所说的,修身必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20

玩物丧志

姬(jī)发灭掉商朝以后,建立了周朝,史称周武王。许多国家和部族仰慕武王的威名,纷纷向周朝称臣,并且带来了许多贡品。贡品中有一只叫獒(áo)的狗,獒凶猛善斗,并且很有灵性。每次见到武王时,都匍匐在

地,好像是在给武王行礼,因此武王非常喜欢这只狗。

武王精心喂养这只狗,经常与獒逗乐。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獒的身上,国家的朝政荒废了。太保召公看到后,写了一篇名为《旅獒》的文章,文章说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说沉湎(miǎn)于侮辱、戏弄别人,就会丧失自己崇高的德行;沉湎于物的喜好之中,就会丧失自己进取的志向。武王读了这篇文章后,想到纣王荒淫无度,导致商朝灭亡的历史,头脑顿时清醒了。

从此以后,武王励精图治,善修周礼,使得周朝日益强大。

21

古从军行

唐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赏析】

本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了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22

学以致用

什么是?正心?? 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 惧,则不得其正。 得其正;有所恐身有所忿懥,则不其此心谓。修身在正 【参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因暂时的失败或成功而影响自己的心态。要学会保持冷静,认真分析眼前的问题,不断地努力进取,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传统文化密码 你知道“四书五经”吗?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参考】“正心”是使内心不受主观欲望的左右,是修身的重要内容,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也就是以理智来控制感情,进行调节,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23 正心以为本

心为一身之主,心正则身正,身正则气正。然后一身正

气,身心光明磊落,才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

才会快乐。今天我们怎么做到正心呢?

背一背 熟读至诵,在O2O线上平台背诵本课正文。

24

专家导读 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制的社会,家是建立在血缘和姻亲关 系基础上的基本单位,由这个基本单位推而广之,就构成了宗 族,不同的宗族又构成了国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①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②”,心诚求之,虽不中③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④,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an)事⑤,一人定国。尧舜帅⑥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ji?)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⑦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⑧,而能喻⑨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大学·传第九章》)

25

注释

①弟:通?悌?,指弟弟尊敬兄长。②赤子:初生的婴儿。③中:达到目标。 ④贪戾:贪婪,残暴。⑤偾事:败坏事情。⑥帅:通?率?,带领。⑦有诸 己:指自己具有了善的品德。⑧恕:即恕道,推己及人。⑨喻:晓喻。 本课讲解

治理国家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这是什么道理呢?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教好,还能教育好别人吗?这种情况是从来 不会有的。之所以君子不用出家门,就能把他的教化推广到全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心思,是可以用来侍奉君主的;恭敬兄长的 态度,是可以用来侍奉尊长的;慈爱子女的情谊,是可以用来役使民众的。《康诰》中说:?爱护民众要像爱护婴儿一样。?如果诚心爱护民众,即使不能做得完全合乎目标,也相隔不远了。天国君一家讲究仁爱,全国也就兴起仁爱的风气;国君一家讲 下没有哪个女子,是先学会养育孩子才出嫁的啊。 究礼让,全国也就形成礼让的习俗;国君一人贪心暴戾,一国的人都会跟着起来作乱。这种转变风气的作用,是这样重大。所以 说,一句话可以坏事,一个人可以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领导天下,民众就跟随践行仁爱;桀纣用暴力领导天下,民众就跟着做 出凶暴的事情。自己嗜好凶暴,却命令民众实行仁爱,民众是不会顺从的。因此君子一定要先使自己具备了善行,然后才能要求 别人行善;先使自己没有恶行,然后才能禁止别人作恶。如果自身没有具备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教训别人实行恕道,那是从来 没有的事。所以说治理国家,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26

众叛亲离

卫国公子州吁(yù)为了当上卫国国君,暗杀了他的哥哥卫桓(huán)公,这件事引起了人民的不满。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他以为先君报仇的名义攻打郑国,结果没有取胜。州吁对内欺压人民,对外出兵打仗,引起了国内百姓的痛恨。众仲告诉鲁隐公,州吁把灾难带给了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残暴不仁杀害忠良,失去了亲信的支持,会使自己

陷入孤立。结果州吁篡位不到一年,就被卫国的人给杀了。

27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8

学以致用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君孝也者。,所以事【参考】“孝者,所以事君也”是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己而后非诸人。 而后求诸人,无诸是故君子有诸己【参考】这句话是说:君子一定要先使自己具备了善行,然后才能要求别人行善;先使自己没有恶行,然后才能禁止别人作恶。这句话强调了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够帮助其他的人。 传统文化密码 “侍饮”是指什么? 侍饮是指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29 万家灯火

衰关乎社会的发展,所以在今天齐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今 天的学习,你能从《大学》里学到哪些齐家的好办法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人的第一站,每一家庭之兴

背一背 熟读至诵,在O2O线上平台背诵本课正文。

30

专家导读 改朝换代的成功与否并不单纯依靠武力,而是取决于民心。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乃是平天下的基础,而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又必须要从自己做起。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内圣外王之道。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①而民兴孝,上长长②而民兴弟,上恤(xù)孤而民不倍③,是以君子有絜(xi?)矩之道④也。所恶于上,毋(wú)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是故君子先慎(shan)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⑥内末⑦,争民施夺⑧。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bai)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⑨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传第十章》)

31

注释

①老老:孝敬老人。②长长:敬重长辈。③倍:通?背?,违背。④絜矩之道:指君子的行为要有示范作用。絜,度量。⑤此:乃,才。⑥外本:疏远、轻视道德这一根本。⑦内末:亲近、重视财富这一枝节。⑧争民施夺:与民争利,施行聚 敛劫夺之政。⑨货悖:以不合情理的手段聚敛的财物。悖,不合情理。

本课讲解 所谓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先要治理好邦国,是因为君主若 能孝敬老人,那么民众就会崇尚孝道;君主若能敬重长辈,民众就会盛行恭敬长辈之风;君主若能体恤孤弱,那么民众决不 会做相悖之事。因此,君子应有推己之心以度人的美德,以身作则。厌恶上位者的行为,就不要用上位者的行为对待下级; 厌恶下位者的行为,就不要用下位者的行为侍奉上位者;厌恶前面人的行为,就不要用前面人的行为对待后面的人;厌恶后 面人的行为,就不要用后面人的行为对待前面的人;厌恶右边人的行为,就不要用右边人的行为对待左边的人;厌恶左边人 的行为,就不要用左边人的行为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以度己之心而度人的美德。 所以君子首先要注重道德修养。有道德才会受到人们的拥 护,受到人们的拥护才会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根本而重视财富这个枝节,就会与民争利,施行聚敛劫夺之政因此君主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给群众,百姓就才能国用充足。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枝节。君主轻视德行这个 会归附。所以说对民众说违背正理的话,民众会一样对待你;以不合情理的手段聚敛的财物,也会以不合情理的方式丧失。 32

上行下效

有一天齐景公与大臣们射箭,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靶心,百官都高声喝彩。齐景公把这件事告诉了臣子弦章,弦章对景公说:?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君主喜欢被奉承,群臣就经常奉承大王了。?景公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便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说完拒绝了赏赐。

33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

作者以石灰的生产要历经烧制、粉碎等痛苦的过程,方能成为清清白白的成品来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34

学以致用

我们可不可以不择手段地夺取 财富? 如果别人对你态度傲慢,你也 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其他人吗? 使所下恶。于上,毋以 悖而出。 货悖而入者,亦【参考】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明明知道别人对你态度傲慢是不对的,你就不应该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 【参考】不能。财富对每个人来说的确很有诱惑力,但不择手段地夺取财富,一定会招来灾祸,财富也会随之失去。所以我们要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 传统文化密码 你知道“三省六部”吗?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35 矩之道 絜

意思是一样的?

《大学》讲絜矩之道,这和《论语》中的哪句话表达的

背一背 熟读至诵,在O2O线上平台背诵本课正文。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s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