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对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5-10 19: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调研报告:对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

正确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发挥好执法监督员职责,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涉法涉诉信访,近年来,郧西县通过组织执法监督员参与评查案件、执法检查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了较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信访特点

一是信访诉求比较集中。从信访反映事项来看,检察系统信访问题较少;法院、公安系统信访问题突出。主要反映法院刑事、民事裁判不公、执行不力和公安机关侦破不力、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不廉洁等。二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引起当事人上访。个别基层政法机关执法不规范,对存在问题的案件纠正不及时,引发当事人合理信访。三是重信重访居高不下,稳控责任难以有效落实。我县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总量虽逐年稳中有降,但越级访、重复访问题仍较突出,多数案件虽经多次复查或已终结,但信访人久诉不息。有些案件还在正常法律程序中,信访人就开始四处上访,寻找关系,施加压力。同时,少数职业道德较差的法律工作者为自身利益,抛开法律,挑词架讼,幕后鼓动上访人缠诉缠访。四是少数信访人无理上访,借上访谋取不当利益。五是上访人盲目攀比,串联邀约,组织化趋势明显。部分长期上访人因“老乡”结识,他们认为凭个人力量太单薄,不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于是相互联合或发动亲属“抱团”上访,以此给政府施压。六是网络成为信访新载体,网上炒作凸显信访新特点。少数上访人偏离正常上访渠道,不再满足于写信来访,开始追求社会轰动效应,动辄找媒体网络曝光,误导网民,扩大影响,肆意攻击政法机关。如某信访案件被夸大事实在

网络曝光后,致使不明真相的网民大量跟帖,网民从开始的质疑转向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声讨,造成不良影响。

二、主要问题及成因

从政法部门方面看,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执法不公、办案有误、有错不究等问题。一是执法者、司法者在工作过程中,因个人业务素质、执法理念、道德品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力大于规则、人情重于法理的问题,人为因素导致结果偏离了公平正义,给当事人造成物质和精神损失。二是个别基层政法部门执法不规范,少数干警业务能力弱、办案质量低,不注重释法明理,就案办案、机械办案,不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有些干警对当事人态度粗暴、方法简单,造成当事人的合理怀疑和误解,影响当事人对处理结果的信服度,从而引发上访。三是对网络舆情处置不果断,不及时,被舆情牵着鼻子走,仓促应对,被动回应。四是一些部门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策规定标准不高,要求不严,面对复杂难办的信访,畏难情绪严重,满足于积案数量上的化解,既不深入分析查找引发上访的原因,也不注重通过信访问题改进自身工作,不重视初信初访问题的解决,导致初信初访演变为重访,重访演变为越级访。

从上访人员方面看,主要是法治思维欠缺、法治观念淡薄和自身性格偏激等原因。一是部分上访人员法治观念淡薄,对本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在基层解决的问题,认为只有上访才会得到重视,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故意利用信访等非正常手段期望引起领导重视,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判决。二是少数信访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对法律的认识产生误解和偏执,固执己见,只站在自身利益思考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裁判结果,对本来依法公正的判决不予认可,认死理不认法,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p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