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定)

更新时间:2023-09-17 05:14: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11】州委、州政府加快**县域经济

发展调研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1日)

尊敬的**、**长及各位领导: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江整乡推进和**族整族帮扶综合开发专题会议精神之际,州委州政府又在今天召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专题会议,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三万六千多各族干部群众,向**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简要汇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十一五”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二次跨越”的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民族文化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和“努力实现构建连接**交通要道,打造?三江明珠?国内知名旅游品牌”的战略目标,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前三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2008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8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8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元,较“十五”末(2005年)分别增长67%、38%、165%、30%。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43:14:43调整为2008年的25:34:41,县域经济发展趋势良好。

1.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四个百万”基地建设,坚持“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布局,逐步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支撑一产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以草果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业初具规模,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

2.工业经济培育初见成果。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三基地”战略目标,我县始终把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和矿业发展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突破口,矿电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形成了以矿电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3.服务业繁荣发展。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一品牌”战略目标,把打牢旅游发展基础和挖掘民族文化作为提升“三江明珠”品牌内涵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以**风土人情游和**江神秘生态探险游等旅游产品。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4.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总目标的95%。**江乡驻地搬迁一期工程完工、**公路开工、**洛电站试水发电、**江公路改造工程和**新通道项目加快推进,逐步形成了国家投资和民间(私人)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

(二)2009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4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年计划的46.5%;完成农业生产总值6505万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9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7万元,同比增长96.2%(截至10月,完成1900万元,同比增长38%)。完成工业总产值4493万元,同比下降17.9%(截至10月,完成5558万元,同比下降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 —

1.6亿元,同比下降25.7%,仅完成年计划4.9亿元的33%,州政府下达责任目标6.29亿元的25.7%(截至10月,完成2.4亿元,同比下降23.9%)。总体上看,经济正在企稳回升,保持了连续稳定增长,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预期“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年年均增速为18.7%,比“十一五”预期年均增长目标高出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可以达到规划目标数。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1:20:49逐渐调整为2008年的25:34:41,但较预期的17:51:32还有一定差距。

2.地方财政收入:前三年年均增速为11.3%,低于预期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在工矿产品需求萎缩和“窝电”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0万元有一定困难。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年年均增速为38.4%,比“十一五”预期年均增长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的高速增长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数。

二、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十一五”以来,虽然我县的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小。2008年我县的GDP为2.7亿元,排名全州最末,仅占全州的6%,经济总量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82万元,集中财力办大事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加之,缺乏稳定的支柱产业,抵御经济风险的回旋空间狭小、能力较为薄弱。

二是产业发展尚处在低水平阶段。第一产业比较脆弱、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产业化水平低。第二产业结构单一、实力不强、产业链短、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工业产品结构初级化特征明显。

—3—

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发展先天不足和旅游服务水平低,传统服务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滞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有限。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势资源开发之间矛盾突出。我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55.6%的面积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与**区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矛盾突出,严重阻碍了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的培育进程和重点财源的培植,地方配臵资源的权限十分有限。

四是交通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全县公路网密度小。公路等级低,县乡村公路大多为等外公路,等级公路(四级)仅占15%。加之,我县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损毁严重。全县公路通达能力差,制约着全县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高速、高效流转。

五是市场参与的程度还不够深、不够全面。从我县投资情况看,企业和民间资本主要投向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电力、矿产资源、边境木材进口上,对一些周期长、可持续发展产业的投资热情不高,市场参与我县经济发展的程度低。

三、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打算

综合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形势,我们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至少拥有五大相对优势和五大发展机遇。五大相对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口优势,民族优势,后发优势。五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不断加大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的机遇;二是云南省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战略机遇,将为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是我州提出的“二次跨越”战略和实施“构建三基地、一品牌”及“四个百万”基地建设,为我县培植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迎来了重大机遇。四是云南

—4 —

省加快**江发展、滇沪合作帮扶**族的历史性机遇,将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极大提升我县县域经济实力。五是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迅速西移,为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发挥旅 游、水能、矿产、生物等资源优势,发展新型特色产业提供了机遇。

鉴于对上述形势的分析和对县情的把握,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标为: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民族文化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缩小与全州、全省的发展差距。到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3.5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多;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0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到2015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8亿元,年均增长1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0万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年均增长20%。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优化三次产业,培植三大特色产业,加强两个基础,完成好一项任务。

(一)优化三次产业。实施“上一、破二、促三”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产上水平。坚持以市场引导生产,以规模提高效益,以科技提升质量,以龙头带动农户,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产。一是实现生产规模化。认真贯彻落实全州山区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做活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两大文章,到2015年,形成9万头商品畜和45万亩特色林果的规模,建成全州最大的**牛养殖基地、草果基地和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