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1.2诗经3

更新时间:2023-11-03 19: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节 雅与颂的思想内容

一、雅

“雅”是一类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的名称。“雅”乐有两个特征:一是地区的确定性,一是音乐的正统性。“雅”的原产地在西周王室的所在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一带。《雅》分大、小,有两个可能。一是大、小《雅》之分可能根据“雅”乐歌曲的长、短。《大雅》中的诗一般较长,《小雅》中的诗一般较短。二是大、小《雅》之分可能基于乐辞的来源。《小雅》收有不少民间诗,这些诗大概从民间采集上来的镐京“土风”,故归之于《小雅》。《大雅》收的都是文人诗,是朝廷士大夫写作的“献诗”,乐曲由王室乐官谱写,是纯粹的“朝廷之音”,故归之于《大雅》。“雅”多为朝廷贵族士大夫所作,仅有几篇在诗中自举其名。如:《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一)、大雅

推翻殷商王朝的姬姓周人本是渭水流域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有关它发祥发达的古史传闻,远古以来,一直在民间口耳相传。《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

《生民》是献给周氏族“第一个男人”后稷的颂歌,充满神话色彩,叙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神奇的诞生和他率领部落发展农业生产,并定居于邰的历史。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后稷长大以后,发明了农业,所种的庄稼非常茂盛。后来他在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成家立业,建立了周民族的基础,而他自己就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农业之神。这首带有神话和传说色彩的诗歌,反映了周民族的发生观念和历史观念,以及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全篇如下: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

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全诗八章。第一、二章写姜嫄踩了上帝的大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第三章写后稷出生后逢凶化吉,经受各种危难。第四章写后稷天姿聪颖,仅仅是幼儿便能种植作物。第五章写后稷长大后精通稼穑,使谷物丰茂,并迁居有邰(今陕西武功地区),成家立业。第六、七章写后稷教子孙耕种百谷、祭祀鬼神并祈求丰年。第八章写上帝享祀,后稷开创的祭祀使后代得到福佑。《生民》是一部浸透着神话的传奇,也是一段神话包裏的历史。它所记载的姜嫄履迹怀孕、无夫生子的奇迹,隐含着母系氏族社会婚姻原始野合、知其母不知其父以及图腾崇拜的史实。它所记载的后稷初生即履险不惊、大难不死的神异,隐含着原始氏族使用巫术考验儿童的史实。它所记载的周人始祖后稷是一个天生的“庄稼汉”的形象,符合考古发现的周氏族本是农业氏族。后稷其实就是周氏族在由母系氏族进入父系氏族时,率领族人定居有邰,经营农业的最初几代男性的化身。

“后稷”之后数百年,周氏族举族迁徙,从有邰迁往豳地(今陕西栒邑、彬县一带)。这次迁徙为周氏族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事关重大,福泽深远。而领导周人完成为这次迁徙壮举的领袖史称公刘,《公刘》一诗描写的就是这次迁徙,赞颂的就是这位领袖。它叙述了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部族从有邰迁徙到豳(今陕西旬邑县、彬县一带),在豳开辟土地,建屋定居的历史。周人在公刘的率领下,由邰迁豳,开垦荒地,营造居室的历史。诗中塑造了公刘这个部落领袖和民族英雄的形象。《公刘》言人事而不言鬼神,史迹比《生民》清楚,从中可以看出,公刘时代的周民族已经演进为一个农业军事部落。这个部落的酋长由族人推举,族人皆兵,按军事组织从事生产,生产技术已有一定水平,既能分清土地的燥湿、丈量土地的方圆、摸清水流的分布,又能利用太阳测定方向等等,文明程度和社会形态均高于后稷时代。

公刘之后数百年,周氏族又一次举族迁徙,从豳地迁至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并在周原建立了家天下的周王国。领导迁徙和建国的领袖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緜》称颂的正是古公亶父的功业。《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今陕西岐山)直到文王受命为止的历史,其中写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同姜女结婚,在岐下筑室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大修宗庙宫室,委任官吏,然后建立国家,消灭夷人,最后是文王受命。叙事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全篇如下: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全诗共九章,前四章描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找到了土肥水美的周原,指挥族人兴修农田,种植庄稼。中间三章描述古公亶父在周原大兴土木,建造宫室。第

八章描述古公亶父修好邻邦,虞、芮归顺;文王出世,后继有人。满朝文武,各司其职。《緜》显示,古公亶父时的周氏族已由农业军事部落进化(货)为周王国。“乃召司空,乃召司徒”,官制有了。“乃立应门,应门将将”,宫廷有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专门的军队有了。“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后稷的妻子《生民》不提,公刘的妻子《公刘》不提,古公亶父的妻子却不免一提,可见她的身份和地位已不同凡响了。“文王蹶蹶生”——文王出生,特书一笔,则王位世袭的消息也显而易见了。古公亶父是周朝王业的奠基人。其中写建筑场面时,用了许多象声词,很有气氛:“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那盛土、倒土、捣土、削土的声音,把巨大的鼓声都掩盖住了。

《生民》、《公刘》、《緜》可以看作周氏族早期发展的“三部曲” ——由父系农业氏族到农业军事部落再到周王国的“三部曲”,叙述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民族的历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史诗作者有这种合乎社会形态发展逻辑的“史”的认识,所以他们能较为忠实地客观记录古史传闻。

此外,《皇矣》从太王、太伯、王季叙述到文王的伐密伐崇,《大明》从文王出生叙述到武王伐纣,都记载了周民族的开国历史,大抵也是出于史官和乐师手笔。从《生民》到《大明》,在内容上是一个完整的序列。它们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周人从野蛮向文明过渡时期富于神异色彩的历史画面,塑造了周人祖先的英雄群像。从情节上看,五篇史诗分别具有以某一英雄传奇为中心的整一性,既有彼此的内在联系,又各自具有独立性。从《生民》到《大明》,神话色彩由强变弱,而诗中表现的人的社会性则由弱渐强。这个变化形象地展示了周人挣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文明,面向社会的发展历程。

(二)、小雅

《小雅》中以君臣、朋友欢聚为主的燕飨诗占有一定比例。宴饮包括朝会和宴饮,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等礼乐文明的体现。朱熹曰:“正小雅宴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也”(《诗集传》)。宴饮活动“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礼记·乡饮酒礼》)。《小雅·彤弓》笺:“大饮宾曰飨”;《仪礼·聘礼》注:“飨谓享,大牢以饮宾”;宴食在庙,燕食在寝。如《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写国君宴群臣之乐。《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哀矣,兄弟求矣。”写兄弟宴饮,表现兄弟之间手足亲情。

也有表达对国家治乱兴衰的政治讽刺诗,这些作品主要有《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巧言》《巷伯》。《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郑玄《诗谱序》:“后王稍更陵迟,懿王始受谮烹齐哀公,夷身失礼之后,邶不尊贤。自是以下,厉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坏,《十月之交》、《民劳》、《板》、《荡》勃尔俱作,众国纷然,刺怨相寻,??故孔子录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公淫乱之事,谓之变风、变雅。”可见,正变是以君王政绩的优劣和国家治乱兴衰为标准的。这些诗是西周中后期和春秋之际,由贵族士大夫创作,以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表明作者美刺态度的诗,它揭露了时政的黑暗腐朽。其作者是统治阶级内部富于政治敏锐性和批判精神、敢于坚持正道直行的有识之士。他们对时政的

讽刺和批判,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统治者的劝谕,希望能很好的调整统治秩序,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为更好地维护其阶级统治服务。如《小雅·雨无正》: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惨惨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作者对“戎成不退,饥成不遂”,“周宗既灭,靡所止戾”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对“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的态度十分怨愤,但同时又畏惧地说:“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既怕得罪天子,又怕结怨于朋友,“仕”就是这样危险和艰难!

这些政治讽刺诗,篇幅较长,表现出四言诗向长篇演变的轨迹,它往往将叙事、述理、陈情、抒愤融于一体,成为抒情诗的一个新的种类。政治讽刺诗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为后世讽谕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颂

《颂》分为三,《周颂》、《鲁颂》、《商颂》,是有特殊原因的。“颂”乐在周代的礼乐制度中是规格最高的诗乐,是天子祭祀的专用乐,一般诸侯不能擅自制作使用。周代经天子特许,可以享有本国“颂”乐的只有两个邦国,即鲁国和宋国。鲁国是周公旦儿子伯禽的封国,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成王的辅弼重臣,在周初声名卓著、事功显赫。周王朝为此特别准许鲁国公室祭神祭祖,制作使用庙堂“颂”歌,因此有《鲁颂》。宋国是商代王室后裔的封国,周王朝出于笼络的需要,也特别准许宋国公室制作使用本民族的“颂”歌,因此有《商颂》。而周王室自己的“颂”歌就称之为《周颂》。

《颂》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丰年》是一首秋收后报祭用的乐歌,“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诗序》说:“《丰年》,秋冬报也。”诗中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也有所反映,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们兴高采烈而又隆盛地祭祀先人,希望他们赐给更多的福分。《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在广阔的田野上,数万名农夫同时劳动,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诗序说:“《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后人或言是康王时诗,或以为是成王时诗,迄今尚无定论。至于是否为春夏祈谷于上帝时所用,后人也有异说,郭沫若认为,此诗是“成王亲耕之前,昭假先公先王,史官们把这事做成颂歌来助祭。”(《读

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诗中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第四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中绝大多数诗篇,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抒发,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歌颂或赞美,或批评或讥讽,或愤懑或哀怨,或忧伤或欢乐,或直抒胸臆,或婉转结言,或含蓄蕴籍,或娓娓道来,以广泛的主题和题材,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诗经》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划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生动可感的事物、细节和场景,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一特征在《国风》中极为突出。二《雅》的许多诗也能体现这一特征。

正是这种缘事而发、取事而写、即事抒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诗经》成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五百年间社会生产的一面镜子。这种创作方法的形成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具有密切的因果联系。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直接地描述事件、景物和人物是《诗经》展示生活的基本手法,利用事物作比喻是《诗经》讲道理说感受的基本手法,借用与所述事件或所抒情感密切关联的景物、事物为诗歌开头是《诗经》为全诗创作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的基本手法。这三种手法,简言之,就是描述、比喻、发端起情。古人谓之“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描述。比就是比喻。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言他物、发端起情。

1、赋作为铺陈、描述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诗经》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用于写景、景物、写人。赋更多的用于描述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诗则描述了大体完整的事情。如《卫风·氓》、《豳风·七月》、《大雅》的《生民》《公刘》等,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叙事了。

2、比,即是比喻,这也是《诗经》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据明人谢榛《四溟诗话》的统计,《诗经》所用比喻共有 110 处。《诗经》的比喻手法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是“比”句中既有“彼物”又有“此物”,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关联词“如”字充作比喻的标志。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所以孔颖达说:“诸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