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抗旱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24-03-16 21: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作物抗旱实用技术

蔬菜抗旱技术:

1、应用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滴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十分适合于茄果类蔬菜,水利用率在90%以上,较沟灌、漫灌提高1倍以上。微喷则适用于如小白菜芹菜、木耳菜等叶菜类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苗。

2、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蔬菜容易受灾,应大力推广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

3、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4、合理施用化肥,深耕深松,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可加大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5、抗旱保水技术。抗旱保水技术主要包括在农田推广使用国产的抗旱剂、保水剂,增加土壤对天然降雨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减少作物蒸腾,提高抗旱能力。

6、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

7、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8、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膜上灌是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膜上灌形式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

膜上灌作物有玉米、小麦以及棉花、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

玉米抗旱技术措施

(一)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目的、土壤肥力,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期短、高产稳产、适于密植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如会单4号、路单8号、云瑞21、海禾1、2号等。

(二)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和晾晒,挑选均匀一致的种子进行晒种,提高发芽率,增强抗病性,保证出苗整齐度,建议使用包衣种子。

(三)播种。泸水县为山区、半山区,玉米种植一般都只能等雨播种,可采用开沟等雨抗旱播种法。一般先按玉米行距用犁开好沟等待降水,只要有10毫米左右的降水时,沟内、沟边就会有2—3厘米深的湿土,此时可抓紧时间,将玉米播于沟内,再将沟边湿土覆盖在

种子上。地膜玉米可先起垄,待降水后抢时覆膜播种;有灌水条件的田块,玉米播种后可灌跑马水,既节水又有利于出苗;有水源而无法灌溉的田地,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水源进行浇水穴播或塘播,播种深应为10—12厘米,每穴(塘)浇水1.0—1.5公斤,待水下渗后播种,施有机肥并盖土(先盖湿土,后盖干土),以利水、肥集中,确保全苗。无论何种播种方式,在干旱时期,要加深播种深度,并尽量应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覆膜栽培可增加地温、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具有保墒、保肥、保湿、增产、增收、增效等功能。同时,要努力提供营养钵抗旱育苗移栽技术,既可集中育苗、保证玉米按时栽种或等雨栽种,又能为因旱缺苗断垄后能即时补栽全苗,保证种植密度。

(四)通过测土,实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从而达到以肥调水,使水肥协调,提高水分利用率。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培肥地力,还能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提高土壤持水保墒能力,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增施钾肥能通过减少植株蒸腾损失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强作物自身的抗旱力。结合播种每亩施氧化钾3—5公斤(或氯化钾7—10公斤)为宜。采用化肥深施技术,做到种、肥隔离,避免烧种子和幼根,影响出苗。根据试验,旱地玉米适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氮18—21公斤,施P2O53.5—5.5公斤,施K2O5—6公斤。

(五)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旱能力。露地播种玉米中耕一般应进行2次,苗期可浅耕1次,以松土、除草为主。随幼苗生长到拔节前,再中耕1次,掌握苗旁宜浅、行间要深的原则,主要作用是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径流,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地膜覆盖栽培玉米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或人工拔除杂草。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播种或出苗后及时喷施敌杀死防治小地老虎、蛴螬等,拔节期注意防治粘虫,大喇叭口期用2.5%溴氢菊酯喷雾心叶内防治玉米螟。 ?? 水稻高产半旱作技术

日本原正水稻技术研究所探索出一套水稻高产半旱作栽培的新技术,这套技术与传统的水稻栽培用水有很大的差别,总的要求是:前期以露田为主,浸润灌水、通气促根,这样只需常规用水量的30%左右,又可抑制病虫害和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其技术要点是: 1.插秧时田间以“露泥”为宜.如插后天晴,可浸润灌水,但不能淹灌或漫灌,水刚盖泥即可。插秧后15天下田检查,用脚踩,凡脚迹周围有气泡冒出的不能灌水,直至田面开裂后,再复水浸灌,浸湿3天后检查,如有泡冒出又继续露田,一直用这种“浸水~露田”交叉结合的方法来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

2.幼穗形成后一般用间断灌水方法协调地下部分(根部)与地上部分(茎叶)生长所需养分的关系,促进水稻中期稳健生长。施穗肥前,先露田使土壤水分至不饱和状态,施肥后再灌薄水至土壤含水量饱和为止,以水带肥入土,不可漫灌,提高肥料利用率。

3抽穗时,田间保持土壤水分饱和状态,如遇高温干燥天气,适当灌水保持6~12厘米深的水层。齐穗后,前期保持土壤水分,后期采取湿润灌溉,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重,收割前10多天土壤由湿润逐渐变干燥,防止突然脱水或过早脱水而影响产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