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
更新时间:2024-02-19 03:2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中医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
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
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八.攻补兼施
17.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九.和解少阳
18.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9.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20.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十.调和肝脾
21.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2.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23.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寒热错杂痞证蠲.
十一.调和肠胃
24.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十二.清气分热
25.白虎汤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氛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26.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十三.清营凉血
27.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28.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十四.清热解毒
29.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30.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31.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32.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十五.清脏腑热
33.导赤散
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34.龙胆泻肝汤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35.左金丸
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在脐.
36.苇茎汤
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
37.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咳喘医.
38.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39.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40.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41.白头翁汤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十六.清虚热
42.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4.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45.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46.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47.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48.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心肾阳衰寒厥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49.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50.阳和汤
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厥阴疽疗.
5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5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沙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53.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参,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54.升脉散
升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5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56.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57.四物汤
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症,加减运用贵变通.
58.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59.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60.炙甘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枣
参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
6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消可居, 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62.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63.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64.肾气丸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
加入车牛犀,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
64.地黄饮子
地黄饮于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加薄姜枣喑痱服.
65.牡蛎散
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66.真人养藏汤
真人养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67.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68.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龙龟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身两虚尿频加.
69.固冲汤
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
70.固经丸
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
71.易黄汤
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祛湿,肾虚湿热带下医.
72.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73.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74.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
75.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薄,热闭心包功用良.
76.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鹿荜檀襄,犀沙术沉诃香附,再加龙脑温开方.
77.越鞠丸
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
78.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蒌合治胸痹方,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79.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80.暖肝煎
暖肝煎中桂茴香,归杞乌陈茯加姜,温补肝肾散寒气,肝肾虚寒疝痛康.
81.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8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83.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脾嗳康.
84.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85.血府当归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等,血化下行不作劳.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归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翘,香附开郁血亦安.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
牛犀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86.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87.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龟甲蒌根甘,祛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88.温经汤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89.生化汤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90.失笑散
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研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91.桂枝茯苓丸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徵块胎可安.
92.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炭,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催.
93.咳血方
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疗.
94.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知归草襄,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
95.槐花散
槐花侧柏荆枳翘,等分为末米饮调,清肠止血又疏风,血热肠风脏毒疗.
96.黄土汤
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篇二:中医方剂学巧计
方剂学巧计 1.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
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 桔梗 荆芥 白前 ** 百部 甘草 紫箢)
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 牛蒡子 薄荷 银花 竹叶 豆豉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
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 桑叶 杏仁 菊花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 柴胡 羌活 桔梗 石膏 白芷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葛根)
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 人参 生姜 羌活 桔梗 川芎 茯苓 薄荷 枳壳 前胡 柴胡 甘草)
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 前胡 枳壳 半夏 茯苓 桔梗 人参 紫苏叶 陈皮 葛根 大枣 生姜 甘草)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 桔梗 东白薇 薄荷 大枣 炙甘草 淡豆豉 生葱白)
2.泻下剂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 大黄 芒硝)
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 附子)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归 ** 甘草 干姜 芒硝)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 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 泽泻 ** 升麻 肉苁蓉 牛膝 当归)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 芫花 大枣 大戟)
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 大黄 人参 枳实 厚朴 当归 甘草 生姜 大枣 桔梗)
3.和解剂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胡 大枣 生姜) 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壳 陈皮) 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 知母 芍药 槟榔 甘草 黄芩 草果仁)
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 甘草 枳实 芍药)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 白芍 柴胡 当归 甘草 ** 白术 烧生姜 薄荷) 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 陈皮 白芍 防风)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 黄连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
4.清热剂
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 人参 半夏 竹叶 麦冬 粳米 石膏)
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 黄连 生地 竹叶 犀角 丹参 麦冬 银花 元参) 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丹皮 犀角 芍药 生地)
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 栀子 黄连 黄芩)
清瘟败毒饮-- 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石膏 知母 黄芩 竹叶 犀角 甘草 元参 桔梗 川连 连翘 生地 赤芍 丹皮 栀子)
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 黄芩 山栀子 大黄 芒硝 连翘 甘草 薄荷 )
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 牛蒡子 白僵蚕 马勃 黄连 薄荷 连翘 桔梗 陈皮 甘草 板蓝根 生麻 元参 柴胡)
防风通圣散--黄妈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渡归金石桥(大黄 黄麻 滑石 薄荷 栀子 黄芩 白术 甘草 防风 芒硝 桔梗 川芎 白芍 ** 当归 荆芥 石膏 连翘)
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 贝母 皂角刺 防风 没药 天花粉 金银花 白芷 赤芍药 陈皮 甘草 当归 乳香)
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 生地 木通 竹叶)
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 生地 木通 栀子 龙胆草 当归 泽泻 柴胡 甘草 车前子)
左金丸-- 昨进黄鱼(“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为6:1”)
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 桃仁 薏苡仁 苇茎)
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 牡丹皮 当归 黄连 生地)
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葛根黄芩黄连汤--秦莲割草(黄芩 黄连 葛根 甘草)
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 官桂 芍药 黄芩 木香 黄连 当归 大黄 槟榔) 白头翁汤--百翁练琴(黄柏 白头翁 黄连 秦皮)
青蒿鳖甲汤--庆贾母诞生(青蒿 鳖甲 知母 丹皮 生地)
清骨散--知青浇草,地鳖胡饮(知母 青蒿 秦艽 甘草 地骨皮 鳖甲 胡黄连 银柴胡) 当归六黄汤--弟弟骑白龟练琴(生地 熟地 黄芪 黄柏 当归 黄连 黄芩)
5.祛暑剂
清络汤--河边西瓜和丝瓜不如猪心金银扁豆花(荷叶边 西瓜脆衣 丝瓜络 竹叶心 金银花 扁豆花)
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 香薷 炒白扁豆)
新加香薷饮--香花逗俏猴(香薷 银花 扁豆花 连翘 厚朴)
六一散-- 六一拾草(滑石与甘草用量比为6:1)
桂苓甘露散--憨猪倌责令猪羔滑竿(寒水石 猪苓 官桂 泽泻 茯苓 白术 石膏 滑石 甘草) 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斛 知母 西洋参 竹叶 麦冬 黄连 西瓜脆衣 荷梗 甘草 粳米)
6.温里剂
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 人参 干姜 白术)
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 饴糖 芍药 甘草 大枣 桂枝)
大建中汤--姜姨任教(生姜 饴糖 人参 蜀椒)
吴茱萸汤--乌江找人(吴茱萸 生姜 大枣 人参)
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 甘草 附子)
回阳救逆汤--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陈皮 附子 人参 半夏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麝香 干姜 白术 肉桂)
当归四逆汤--肝大的同志要当心(甘草 大枣 ** 通草 桂枝 芍药 当归 细辛)
黄芪桂枝五物汤--姜只要大旗(生姜 桂枝 芍药 大枣 黄芪)
阳和汤--皇帝将生贵娇子(麻黄 熟地 姜炭 生甘草 肉桂 鹿角胶 白芥子)
7.补益剂
四君子汤--夫人赶猪(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参苓白术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砂仁 茯苓 人参 薏苡仁 大枣 山药 桔梗 扁豆 白术 干草 莲子肉)
补中益气汤--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升麻 人参 甘草 白术 柴胡 陈皮 当归 黄芪) 生脉散--生脉散救“无脉人”(五味子 麦冬 人参)
玉屏风散--房主弃屏风(防风 白术 黄芪)
完带汤--白人苍山批草药糊疖子(白术 人参 苍术 山药 陈皮 甘草 芍药 柴胡 黑芥穗 车前子)
四物汤--弟摆船归(熟地 白芍 川芎 当归)
当归补血汤--骑龟(黄芪 当归)
归脾汤--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 龙眼肉 甘草 远志 木香 白术 黄芪 人参 茯神 酸枣仁 生姜 当归)
八珍汤--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川芎 熟地 当归 大枣 生姜 芍药 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灸甘草汤--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生地 清酒 大枣 阿胶 甘草 人参 麦冬 桂枝 麻仁 生姜)
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 茯苓 丹皮 山药 熟地 泽泻)
左归丸--愚弟要牛狗兔鹿龟(山茱萸 熟地 山药 牛膝 枸杞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大补阴丸--风致白龟驻地(蜂蜜 知母 黄柏 龟板 猪脊髓 熟地)
一贯煎--麦地练狗当杀(麦冬 生地 川楝子 枸杞 当归 沙参)
肾气丸--贵子腹泻单要黄鱼(桂枝 附子 茯苓 泽泻 丹皮 山药 干地黄 山茱萸)
右归丸--独育狗鹿兔,当地要富贵(杜仲 山茱萸 枸杞子 鹿角胶 菟丝子 当归 熟地 山药 附子 肉桂)
地黄饮子--贵妇从远东赴沪地,将尝大巴鱼何味(官桂 附子 肉苁蓉 远志 卖门冬 茯苓 石
斛 熟地 生姜 菖蒲 大枣 巴戟天 山茱萸 薄荷 五味子)
龟鹿二仙胶--人骑鹿龟(人参 枸杞 鹿角 龟板)
七宝美髯丹--乌龟骑牛拎只兔(赤白何首乌 当归 枸杞 牛膝 赤白茯苓 补骨脂 菟丝子)
8.固涩剂
牡蛎散--骑马卖牡蛎(黄芪 麻黄根 小麦 牡蛎)
九仙散--乌梅丧母无人管,速叫九仙去借款(乌梅 桑白皮 贝母 五味子 人参 ** 罂粟壳 阿胶 ** 桔梗 款冬花)
真人养脏汤--穆桂英挡住草蔻要何人(木香 肉桂 罂粟壳 当归 白术 甘草 肉豆蔻 白芍药 诃子 人参)
四神丸--枣将骨肉喂鱼(大枣 生姜 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 吴茱萸)
金锁固精丸--龙母脸欠圆(龙骨 牡蛎 莲须 芡实 沙苑蒺藜)
桑螵蛸散--自家人常孤身飘荡(远志 龟甲 人参 菖蒲 龙骨 茯神 桑螵蛸 当归)
固冲汤--探骑母龙背,潜航筑山海(棕榈炭 黄芪 煅牡蛎 煅龙骨 五倍子 茜草 白杭芍 白术 山萸肉 海螵蛸)
易黄汤--要十车黄果(山药 芡实 车前子 黄柏 白果)
9.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朱砂敢当皇帝(朱砂 甘草 当归 黄连 生地)
天王补心丹--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天门冬 茯苓 桔梗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 丹参 元参 麦门冬 朱砂 五味子 柏子仁 远志)
酸枣仁汤--令母熊找草(茯苓 知母 川芎 酸枣仁 甘草)
甘麦大枣汤--组成同方名(甘草 小麦 大枣)
10.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雄黄 冰片 黄芩 黄连 麝香 犀角 牛黄 山栀 郁金 珍珠 朱砂 金箔衣)
紫雪--肖二四十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肖二”朴硝、硝石 “四十”石膏、滑石、磁石、寒水石 元参 “二角”犀角、羚羊角 甘草 “四箱”麝香、丁香、沉香、青木香 升麻 黄金 朱砂)
至宝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龙脑 琥珀 麝香 朱砂 雄黄 牛黄 安息香 玳瑁 金箔 银箔 犀角)
苏合香丸--傻朱熹就想笔和龙(朱砂 白术 犀角 “就想”青木香、香附、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熏陆香 筚茇 诃黎勒 龙脑)
11.理气剂
越鞠丸--父子唱川曲(香附 栀子 苍术 川芎 神曲)
枳实薤白桂枝汤--止泻后食瓜(桂枝 薤白 厚朴 枳实 瓜蒌)
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半夏 厚朴 生姜 茯苓 苏叶)
金铃子散--金铃悬壶(金铃子 玄胡)
厚朴温中汤--幕后炒酱豆腐皮(木香 厚朴 甘草 干姜 草豆蔻仁 茯苓 陈皮)
天台乌药散--八子回乡,木屋请宾喝高粱酒(巴豆 川楝子 小茴香 木香 乌药 青皮 槟榔 ** 高良姜 酒)
暖肝煎--小狗无肉,铃铛响(小茴香 枸杞 乌药 肉桂 茯苓 当归 沉香)
苏子降气汤--苏子叶找肉脯盛夏归草湖(苏子 苏叶 大枣 肉桂 厚朴 生姜 半夏 当归 甘草 前胡)
定喘汤--桑叔炒白果黄杏拌麻花(桑白皮 苏子 甘草 白果 黄芩 杏仁 半夏 麻黄 款冬花) 小半夏汤--盛夏喝小半夏汤(生姜 半夏)
旋覆代赭汤--将干瞎找戴花人(生姜 甘草 半夏 大枣 代赭石 旋覆花 人参)
橘皮竹茹汤--姜大人煮皮草(生姜 大枣 人参 竹茹 橘皮 甘草)
丁香柿蒂汤--湘江市人(丁香 生姜 柿蒂 人参)
12.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盲干黄桃汁(芒硝 甘草 大黄 桃仁 桂枝)
血府逐瘀汤--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枳壳 桃仁 红花 川芎 柴胡 甘草 芍药 当归 牛膝 桔梗 生地)
通窍活血汤--凶桃红吃葱姜喝香枣酒(川芎 桃仁 红花 赤勺 老葱 生姜 ** 麝香 大枣 黄酒)
膈下逐瘀汤--五灵兄桃红母胡吃香草乌龟壳(五灵脂 川芎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玄胡 赤芍 香附 甘草 乌药 当归 枳壳)
少腹逐瘀汤--颜回要官熊赤子归浦江(延胡索 小茴香 没药 官桂 川芎 赤芍 五灵脂 当归 蒲黄 干姜)
身痛逐瘀汤--活灵龙逃秦川,红牛要归附曹(羌活 五灵脂 地龙 桃仁 秦艽 川芎 红花 牛膝 没药 当归 香附 甘草)
补阳还五汤--当地凶人持红旗(当归 地龙 川芎 桃仁 赤勺 红花 黄芪)
复元活血汤--柴贵人山楼打草(柴胡 当归 桃仁 穿山甲 瓜蒌根 大黄 甘草)
七厘散--朱红儿没乳摄冰雪(朱砂 红花 儿茶 没药 乳香 麝香 冰片 血竭)
温经汤--熊皮贵,无人要,冬将夏,草当浇(川芎 牡丹皮 桂枝 吴茱萸 人参 芍药 麦冬 生姜 半夏 甘草 当归 阿胶)
生化汤--将干逃归川(干姜 甘草 桃仁 当归 川芎)
失笑散--黄磷失效(蒲黄 五灵脂)
桂枝茯苓丸--贵人服丹药(桂枝 桃仁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鳖甲煎丸--别家骄郎紫峰行,桃仁贵妇牡丹亭,半夏秦君笑卖扇,浙江后人围药湖(鳖甲 阿胶 蜣螂 紫葳 蜂巢 ** 桃仁 桂枝 鼠妇 牡丹 葶苈 半夏 黄芩 川军 赤硝 瞿麦 乌扇 蛰虫 干姜 厚朴 人参 石苇 芍药 柴胡)
十灰散--大鸡蛋黄和小鸡毛,总值百钱(大蓟炭 丹皮炭 大黄炭 荷叶炭 小蓟炭 茅根炭 棕榈炭 山栀炭 侧柏炭 茜草炭)
咳血方--海带和瓜子(海粉 青黛 诃子 瓜篓仁 栀子)
小蓟饮子--拾草节,侄子归,竹地扑通捉小鸡(滑石 甘草 藕节 栀子 当归 竹叶 生地 蒲黄 木通 ** 小蓟)
槐花散--百岁之槐(侧柏叶 荆芥穗 枳壳 槐花)
黄土汤--嘱咐勤浇黄土草地(白术 附子 黄芩 阿胶 灶心黄土 甘草 干地黄)
篇三:中医方剂学gai
中医方剂学
绪言
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
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
3、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4、《黄帝内经》载方13首。
5、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共收载方剂314首。“方书之祖”
6、晋唐时期,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前者
载方5300余首,后者载方2000余首。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
7、宋代,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其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方范本,初载方297首,后增补到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要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严用和《济生方》。
8、金元时期。
9、明清时期,明·朱橚《普济方》,载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10、方论方面,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
著。其后又有明吴昆的《医方考》,清汪昂的《医方集解》。
方剂的组成
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二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当病人不拒药时就不必用反佐药。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
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5、常见的引经药:
桔梗(载药上行)--肺经;心经(如天王补心丹) 羌活――太阳经 柴胡――少阳 白芷――阳明经川芎――厥阴经 细辛、附子――少阴经(细辛:性甚走窜,透表达里,搜剔筋骨而祛邪。)牛膝――引药下行,引气血下行
6、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复杂可用二味,但君药药味不宜过多,
多则药力分散。
7、方剂的组成变化: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方剂的分类
北齐徐之才的“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后又有“十二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寒热。
方剂与治法
常用治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仅能
发汗,尚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畅通其血,调和营卫。“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
吐法: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治
法。“其高者,因而越之”
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痰结等从下而出的治法。“其下者,引而竭之”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的治法。“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
温法:通过温阳、祛寒或回阳等作用,使寒祛阳复,用治里寒证的治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清法: 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法。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等。“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消法: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补法: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法。“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组成:麻黄(去节)9g 桂枝6g 杏仁(去皮尖)6g 炙甘草3g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功用:发汗解表(为主),宣肺平喘(为辅)。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上气,痰气不利,脉浮者。
桂枝汤组成:桂枝9g 芍药(白芍)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使邪从表而出)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鉴别症状,又如小便自利。这里主要用于与外感风热证相比较。),脉浮缓或浮弱者。
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各9g 细辛2g 川芎 白芷 生地黄黄芩 甘草各3g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简捷记忆:羌风白草细,芩川有苍生。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 香薷饮组成:香薷9g 白扁豆微炒 厚朴姜制各6g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炙6g 桂枝去皮9g 半夏9g 五味子6g
桂枝去皮:是因桂枝毒在皮,故方中皆去皮用。(《证治准绳》)
半夏洗:半夏汤洗七次以去其燥性。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此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痛重,头面四肢浮肿(后三者为内饮的症候),舌苔白滑,脉浮者。
止嗽散 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9g 甘草炒3g 陈皮去白6g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简捷记忆:止嗽散用桔甘前,荆陈紫菀百部研。前:可为白前或是前胡,白前性温,故风寒遗留的咳嗽用之佳;前胡性凉,多用于风热遗留之咳嗽。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辛凉解表
银翘散
组成:连翘15g 银花15g 苦桔梗6g 薄荷6g 竹叶4g 生甘草5g 荆芥穗4g 淡豆豉5g 牛蒡子6g,鲜苇根汤煎。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透表――荆芥穗、淡豆豉性微温,开毛窍,助邪外出,表邪通过此二药透表而出。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桑菊饮 组成:桑叶7.5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5g 薄荷2.5g 桔梗6g生甘草2.5g 芦根6g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9g 杏仁9g 甘草6g 石膏18g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需成比例,可用1:3(邪热闭肺、无汗)或1:5(邪热壅肺、有汗),重用石膏制麻黄之温性,去性存用。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6g 葛根9g 甘草3g 黄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药6g 桔梗3g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略有寒热往来之意,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升麻葛根汤组成:升麻10g 葛根10g 芍药6g 炙甘草[1]3g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扶正解表
败毒散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各9g 甘草5g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简捷记忆: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荷羌攻。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参苏饮 组成:人参 紫苏叶 葛根 半夏 前胡 茯苓各6g 木香 枳壳 桔梗 陈皮 炙甘草各4g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膈满闷,
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
再造散组成:黄芪6g 人参3g 桂枝3g 甘草1.5g 熟附子3g 细辛2g羌活3g 防风3g 川芎3g 煨生姜3g。另枣二枚,加赤芍共煮。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简捷记忆:再造桂枝汤,芪附芎人羌辛防。
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加减葳蕤汤 组成:生葳蕤(玉竹)9g 生葱白6g 桔梗5g 东白薇3g 淡豆豉9g 苏薄荷5g 炙甘草1.5g 红枣二枚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总 论(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芒硝6g 厚朴炙24g 枳实12g 先煮枳实、厚朴,在下大黄,芒硝冲服。
简捷记忆:黄厚枳实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胃、大肠。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3、里实热证治热厥因热引起的四肢厥冷、痉病或发狂。
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12g 牡丹9g 桃仁12g 冬瓜子30g 芒硝9g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或阑尾炎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牵拉试验阳性,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温脾汤 组成:大黄15g 当归 生姜各9g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6g
简捷记忆:芒当,为姜大人附子甘杯。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大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大黄9g 附子9g 细辛3g
三物备急丸 组成:大黄、干姜、巴豆
功用:攻逐寒积。
主治:寒实腹痛。猝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大便不通。润下
五仁丸组成:桃仁15g 杏仁15g 柏子仁9g 松子仁5g 郁李仁5g 陈皮15g
简捷记忆:桃杏松柏郁陈皮。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枯便秘。大便干燥,坚涩难出,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9~15g 牛膝6g 肉苁蓉6~9g 泽泻5g 升麻3g 枳壳3g
方歌: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与补法堪宗。
简捷记忆:枳泻当用升牛肉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1、“益肾勿忘泽泻”
2、方中无泻下之药,故须用升麻先升之,此为用升麻之意。本方泻下重在用药势。
麻子仁丸(约脾丸) 组成:麻子仁20g 白芍9g 枳实9g 大黄12g 厚朴9g 杏仁10g
简捷记忆:麻仁丸用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脾约证由于肠胃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为胃行其津液,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频数;燥热伤津,肠失濡润,则大便秘结。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黄龙汤 组成:大黄9g 芒硝6g 枳实9g 厚朴9g 甘草3g 人参6g 当归9g 外加姜三片,枣二枚,再入桔梗一撮。
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30g 麦冬25g 生地25g 大黄9g 芒硝4.5g
方歌: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共,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功用: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十枣汤 组成: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分,分别捣为散,煮大枣十枚,纳药末。强人服2g,羸人服1g,温服,平旦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下半身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总论(和解剂)
一、概念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甘草炙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恶寒发热交替进行,胸胁苦满为胸胁满而苦,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呕后觉舒,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胞宫。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蒿芩清胆汤组成:青蒿4.5~6g 淡竹茹9g 半夏4.5 赤茯苓9g 青子芩[1]4.5g生枳壳4.5g 陈皮4.5g 碧玉散[2]9g
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途,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3],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四逆散 组成:甘草6g 枳实6g 柴胡6g 白芍药6g
简捷记忆:柴芍枳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正在阅读:
中医方剂学02-19
火电厂中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及金属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2-15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06-07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02-26
state命令09-21
英国文凭认证材料03-28
WGS84坐标方法 - 图文05-25
描写金鱼的作文600字07-06
科技小论文作文600字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