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

更新时间:2024-06-16 17: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

[摘要]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推行具有重大意义。近来农村地区的家校合作有所改观,由于农村小学学校和家长自身条件所限,使得家校合作产生种种问题,难以深入。在此笔者将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意义及现状简作分析探讨。

[关键词]家校合作 积极方面 存在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家庭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亲子关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改变。家校合作开始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看到,农村地区小学的家校合作已经开始起步发展,与以前相较有所进步。但由于由于农村小学学校和家长自身条件所限,使得家校合作产生种种问题,难以深入。在此笔者将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简作分析探讨。

一、 家校合作的意义

1.家校合作是由学龄期孩子所受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学龄期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尤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重。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实际上是折射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而这个孩子又在不断地接受学校教育。因此,如果家校不合作,让两股重大的教育力量的任何一方陷入盲区,甚至是对立面,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只会事倍功半。尤其是小学生,因为他们此时承受的这两方的教育力量是最大的,改变也是最大的。

2.家校合作才能保证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会发生分歧。可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的根本途径。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但是要达到信念、原则、教育目的、过程和手段上的一致,尤其是过程和手段的一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必须要有深度而有效的家校合作。而这恰是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欠缺的。

3.学校教育的局限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家校合作成为必然。

首先,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但却难以对校外环境进行控制。事实上,小学的学生在早8:00到下午4:00之间的在校时间之外的活动,学校都难以掌控。而这需要家庭教育的及时补充。

其次,学校教育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还有一定的困难。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往往需要面对数十名学生,在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上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家长往往是一对一甚至是二对一的,如果家庭教育能在此补充,那么将会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所长。

最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展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奠基性、血缘性、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和功能,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将给孩子打上深深的烙印。父母和子女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情绪、态度、思维,甚至决定子女的行为,这种情感的共鸣,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由上可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二、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一)积极的方面

1.观念方面,农村小学的家长已经初步意识到与学校沟通的必要。基本能保证至少每月一次的与教师互通有无或主动了解学生在校近况。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不叫,家长无视的状态。

2.组织方面,多数农村小学已经初步建立起家长委员会。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有较细致的家长委员会章程、工作方案等,也能初步起到沟通家校的作用。

3.行为方面,部分农村小学利用“校讯通”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大多数家长也认可这种方式,甚或参与进来。另外,部分家长能主动针对学生课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检查、督促。 (二)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观念比较陈旧。

从家庭方面看,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在徳育中负全部责任”。据调查研究,当前社会特别是山区农村,很多家长会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全部教育交由学校负责,与他人、父母无关。这种观点主要是缺乏对家校合作重要性认识。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从老师的角度看,有些老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学校教育工作无所补益。当家长走进校园,坐上课堂时,老师们又往往倾向于自我保护,甚至于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仿佛他们的职业权威和高大形象受到了某种威胁和挑战。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家长介入学校事务,是在监督、是挑毛病,这些都是对家校合作意义的狭隘认识。

2.活动没有秩序,合作没有依据。主要表现在:

(1)形式单一,缺乏计划性。目前来看,农村地区的家校合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仅限于家长会,形式还比较单一。同时,仍有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甚至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日程,往往是有了事情、有了需要、有了问题才想起找家长,才召开家长会,而且由于缺乏计划性,学校、年级、班级各个层面的家校合作也难以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由于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随意性较强等原因,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交流单项,缺乏互动性。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但在实际活动中,老师对家长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老师讲家长听,单向交流过多、双向交流不够。比如说在家长会上,即便我们选择部分家长做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但多数家长还是在被动地听。这样一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预期的效果恐怕也难以达到。

(3)过于随意,缺乏连贯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规范的依据、固定的场所和常设的机构,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正式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而是想起来了或是有事了就去做一做,或者仅固定在一个学期的开头、中间,或者是选择在毕业班复习考试的前夕等。这样一来,就使家校合作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活动的内容上缺乏前呼后应,

家长无法找到活动规律,也就无法找时间与学校沟通,家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教育知识也是零零碎碎,不够系统,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体系。可以说,这种零碎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家校合作应有的目的。

3.农村家长自身的局限性。

客观来说,农村学校的家长限于自身条件,在家校合作中往往是不作为或少作为的一方。经济方面,现在农村的家长不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多数都是起早贪黑,常年在外打工,还有不少是夫妻共同上阵,学生往往交由爷爷奶奶看护。每天打工归来,精疲力竭,根本顾不上与学生的沟通,更遑论配合学校教育。知识层次方面,个别家长知识有限,有心无力,难以完成家庭教育。或者只能进行简单的读写运算辅导,面对越来越丰富的教学内容无所适从。思想观念方面,不少家长缺乏大局观,对社会上的问题信口开河,不避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有些家长自身行为欠缺考量,这些言论行为又由学生反射到学校,造成了教师对家长的隔阂,对家校合作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需要家长的坚持自我学习、自我克制来改善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中,家校合作势在必行。虽然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进步改观也不容忽视。相信只要家校双方敞开心扉、互通有无,家校合作必能得到真正落实。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只要双方秉承这一共同信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终有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3]夏静、陈爱珠《家庭协同培养学生情商能力的实践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5.1 [4][美]加里·D·鲍里奇 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