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17 13: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单元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垄断的低效率及其对策; 2.外部性的影响及其对策; 3.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4.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策。

一、单项选择

1.市场失灵是指( )。

a.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不再具有灵活性; b.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 c.市场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d.收入分配不均。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 )其边际成本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3.垄断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含义是( )。

a.垄断厂商没有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进行生产;

b.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超过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 c.垄断厂商没有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d.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4.垄断厂商销售商品的价格( )。 a.等于边际成本; c.高于边际成本;

b.小于边际成本; d.无法确定。

5.垄断厂商的产量( )。

a.等于竞争产量; b.大于竞争产量; c.小于竞争产量; d.以上都不对。

6.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待竞争性行业中厂商垄断行为的原则是( )。

a.限制; b.提倡; c.放任; d.支持。 7.被谢尔曼法禁止的经济行为是( )。

a.差别价格; b.垄断; c.纵向合并; d.以上都不是。

8.某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但其他人并不为此支付费用,这种现象

称之为( )问题。 a.公共物品; b.搭便车;

c.外部经济; d.外部不经济。

9.下列哪一种说法体现了外部不经济概念( )。

a.连天下雨减少了小麦的产量; b.小麦减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 c.吸烟有害于自身健康;

d.吸烟有害于他人健康。

10.经济活动具有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的含义是( )。 a.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c.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11.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料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2.个人乱扔生活垃圾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 a.消费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13.某生产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其产量( )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14.有关社会成本的正确说法是( )。 a.与私人成本没有关系; b.包含私人成本; c.不包含私人成本;

d.以上都不正确。

15.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 )。

a.不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 b.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 c.经济社会中所有人负担的全部边际成本; d.经济社会中生活在贫困边缘的人负担的边际成本。 16.单个消费者进行决策的经济量是( )。

a.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b.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 c.社会成本和私人收益

d.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

17.从社会角度考虑效率的原则是( )。

a.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b.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 c.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 d.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18.吸烟行为属于( )。

a.生产外部经济; b.消费外部经济; c.生产外部不经济; d.消费外部不经济。

19.某项生产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 )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20.生产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生产者只把( )计入考虑,产量将( )有效水平,价格将( )有效水平。 a.私人成本,高于,低于; c.私人成本,低于,高于;

b.社会成本,低于,高于; d.社会成本,高于,低于。

21.对于造成污染的生产活动,适当的征税额( )。 a.等于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b.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c.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间的差; d.等于私人边际成本。 22.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可以采取下列( )的方法。 a.征税; b.明确产权; c.补贴; d.以上都可以。 23.对私人汽车的污染排放征税将会直接引起( )。 a.私人汽车所有者购买更多的污染控制装置; 求上升;

c.私人汽车的运输能力提高;

d.以上都不是。

b.对公共汽车运输的需

24.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可以由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 )推导。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25.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 a.生产的效益; 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比较。 26.公共物品消费的性质是( )。 a.非竞争性或非排它性; c.竞争性与非排它性;

b.非竞争性与排它性; d.竞争性与排它性。

27.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 )。 a.只有一个消费者; c.生产成本为零;

b.只有一个生产者;

d.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28.消费的非排它性是指( )。

a.只有支付价格才能获得消费权利; b.不支付价格也能获得消费权利; c.只有一个消费者;

d.只有一个生产者。

29.下列哪种产品或劳务的市场失灵问题最不显著( )。 a.国防;

b.教育;

c.电视节目;

d.饮料。

30.“搭便车”现象源于( )问题。 a.公共物品; c.社会福利;

b.私人物品; d.不完全信息。

31.由政府生产的物品( )公共物品。 a.一定是;

b.不都是;

c.一定不是; d.无法确定是。

32.对纯公共物品,提供给多一个消费者使用的成本为( ),排除他人使用的

成本为( )。 a.无穷大,零;

b.零,零;

c.无穷大,无穷大; d.零,无穷大。

33.下列哪一种是公共物品适合的定价方法( )。 a.市场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 c.免费;

b.由消费者个人决定; d.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34.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优势是( )。 a.不受资源稀缺性的制约;

b.无须面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不确定性;

c.能劝说公民为公共物品付款; d.不需要保持理性。

35.如果A、B、C是社区中仅有的三名成员,A愿为第10个单位的某公共物品

支付20元,B、C分别为15元和25元,则当( )时政府应生产第10个单位的公共物品。

a.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5元; b.边际成本小于等于60元; c.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0元; d.边际成本小于等于15元。 36.次品的价格下降,但是出售的数量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边际收益递减;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搭便车。

37.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销售数量(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38.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待销售商品平均质量(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9.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数量减少的现象可以称为( )。 a.道德风险; b.搭便车;

c.公共物品; d.逆向选择。

40.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生产和质量信息的情况称为( )。 a.道德风险 二、多项选择

1.某种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b.搭便车;

c.排它性;

d.不对称信息。

2.下面( )的活动会引起正的外部性。 a.消费比萨饼; c.公共场所吸烟;

b.在课堂上教育某位学生; d、注射麻疹免疫针。

3.下面( )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外部性。 a.企业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 b.家庭主妇铲掉家门口的雪; c.在一个人的封闭环境里吸烟; d、养蜂人的蜜蜂给邻居的果树授粉。 4.流感疫苗接种具有外部性是指( )。 a.医生从接种中得到更多的收入;

b.接种减少了其他人感染流感的可能性; c.接种减少病假,使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d.要忍受接种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5.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可能是指存在( )的情况。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6.用征税的方法纠正污染的优势在于( )。 a.社会问题的控制权集中; c.社会问题的控制权分散; 7.科斯定理表明( )。

a.政府应该对引起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厂商征税;

b.在一定条件下私人之间的协商能够消除外部性问题的影响; c.通过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一定有助于提高效率; d.政府不应该对引起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厂商征税。 8.外部经济问题发生在( )时。

a.当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交易涉及的所有成本和收益; b.当竞争建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上; c.当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d.当市场不能完全出清时。

9.认为市场不能提供纯粹公共物品的理由是( )。

a.纯粹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纯粹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搭便车”;

d.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b.减少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 d.拉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

10.政府提供国防这类公共物品的经济理由是( )。 a.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

b.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影响;

c.私人对这类公共物品的评价低; d.避免私人生产的亏损结果。 11.市场不能有效提供信息的原因是( )。 a.信息是稀缺的;

b.信息的生产需要成本; d.获得信息的过程存在悖论。

c.有些信息是公共物品;

12.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是指( )。

a.卖方故意隐瞒有用信息; b.买方的认知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信息的成本昂贵; d.以上都有可能。

13.名牌产品的价格一般比非名牌同类商品的价格高,这意味着( )。 a.消费者经常把品牌与商品质量联系起来; b.价格的差异完全来自生产成本的差异; c.名牌商品的广告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d、名牌商品的生产者采取了价格歧视。

14.下面有关委托-代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和病人可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

b.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完全信息; c.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d.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机制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2.公共物品;3.搭便车;4.公共地悲剧;5.外部性;6.科斯定理;

7.信息不对称;8.道德风险;9.委托-代理问题;10.政府失灵;11.寻租。 四、判断题

1.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价格机制。( ) 2.政府干预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市场失灵。( )

3.政府可以采取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 ) 4.政府治理垄断的目的有降低商品价格和提高产量。( ) 5.可以通过物品分割的方式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 6.严格监督可以杜绝公共物品的搭便车现象。( ) 7.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来生产。( )

8.污染具有负的外部不经济,所以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手段禁止这种行为。( ) 9.外部性问题涉及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

10.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各种手段的本质是社会成本的个人化。( )

11.“科斯的灯塔”属于垄断问题。( ) 12.交易费用都是事前的费用。( )

13.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不对称信息是的一种典型情况。( )

14.保险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上存在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

15. “劣币驱逐良币”属于道德风险问题。( ) 16.逆向选择都是由事先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 ) 17.由于不完全信息,物品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 ) 18.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具有委托-代理的性质。( ) 19.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可以彻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 20.寻租活动是腐败的经济学原因。( ) 五、辨析题

1.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2.垄断增加了生产者剩余,也增加了总剩余。 3.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5.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由各个消费者需求曲线横向加总求得的。 6.政府提供的产品不都是公共物品。 7.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 8.像公路、桥梁及电视广播等是纯公共物品。 9.公共地悲剧是公共财产被滥用的现象。 10.污染的危害是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 11.外部经济问题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12.外部经济意味着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13.“庇古税”的实质是社会成本的内在化。 14.交易费用等于零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15.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卖双方知道的信息内容是不一样的。 16.信息不完全的唯一原因是获取信息需要代价。

17.企业员工在未受到监督时倾向于逃避工作,这是一种逆向选择现象。 18.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冲突是无法调和的。 19.如果产权完全界定清楚,就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六、简答题

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2.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3.完全垄断的存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4.外部性问题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5.以污染为例说明政府采取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外部性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6.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7.公共物品的生产为什么有市场失灵现象? 8.什么是成本—收益分析? 9.举例说明什么是不完全信息? 10.以旧车为例简要说明逆向选择问题。 11.简述反托拉斯法的内容。

12.什么是公共选择?它有哪些特点? 13.简述寻租理论。

14.为什么高档商品几乎不出现在地摊上? 15.简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6.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17.简单说明不完全信息形成的主要原因。 18.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及其成因。 19.简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20.简要说明政府控制利率上限是否会导致寻租现象。 七、论述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2.什么是科斯定理?如何理解明确界定产权的方法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影响?

3.为什么存在生产或消费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4.什么是激励机制?其设计目标是什么? 5.厂商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6.论述信息不完全类型的市场失灵以及如何克服信息不完全问题 7.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8.论述寻租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对策。 9.试述西方产权理论及其运用。 八、计算题

1.如果按照对于公共电视服务的不同偏好将消费者分为三组,他们对公共电视

节目小时数t的需求曲线分别是,t1=100-P,t2=180-P,t3=280-P。假定公共电视服务是纯公共产品,提供该服务的边际成本为每小时80元。计算:

a.公共电视的均衡播放小时数。

b.由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电视节目时均衡播放小时数。

2.假设有8个人住在同一条路上,每个人愿意为增加每一盏路灯支付3元。若

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x)=x3,x代表路灯的数量。计算: a.最优路灯数量。

3.假设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10P,成本函数为C=40Q,计算: a.由垄断厂商生产这种产品,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以及利润。 b.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产量和价格。 c.由垄断生产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4.如果从私人角度看,某企业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多得12元,从社会角度看,

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多得16元,成本函数C=Q-40Q,计算: a.帕累托最优状况下,用政府补贴办法可以增加的产量。

5.某化工厂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600-2Q,生产的私人成本函数CP=3Q2-400Q+4000,社会成本函数CS=4.25Q2-400Q+40000,。计算 a.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价格以及利润。 b.帕累托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2

品来说,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该种物品生产成本的增加。(3)不可分性。不能将公共物品分割为可以计价的单位供市场销售。

7.答: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私人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

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那么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而自己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难以足量地生产出来,其产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8.答:所谓成本—收益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将一项公共建设项目预期所能产生

的收益的现值加以估计,将它与预期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较,求出该项目计划可能产生的全部收益与成本的比率即效率,然后再将各个项目的效率加以比较,决定取舍,做出抉择。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考虑的是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9.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

即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和消费的信息。这个假定不符合现实,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例如,消费者并不完全清楚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生产者也并不完全清楚市场上究竟需要多少本企业产品,也不完全知道可供给它作出最有利选择的所有生产技术和所能使用的最合算的全部生产要素。

10.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质量差的商品将好的商品排挤出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轮的价格下降和好车交易受到抑制,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交易的无效率结果,即交易双方无法得到满意的成交量。

11.答: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和限制性贸易的一系

列立法。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由参议院约翰?谢尔曼提出的第一个联邦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规定,凡以限制国外贸易或洲际贸易为目的而签订的一切合同,实行的企业联合或托拉斯,都是非法的。1914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设立联邦贸易委员会,授权它对洲际运输商行和除银行之外的公司和个人触犯反托拉斯法的行动进行调查,以消除妨碍竞争的商业行为。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对《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正。该法禁止银行同资金超过100万美元的从事洲际商业的公司互派董事,规定工会和农民不受该法的限制,禁止法院在劳资纠纷中滥用禁令,压制罢工。1918年通过的《韦伯一鲍莫林法》和1936年通过的《鲁宾逊一帕特曼法》对《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又作了补充和修正。反托拉斯法的范围很广,原则上任何部门的任何活动如果违反该法的有关规定,都有可能受到制裁,但对工会为促进其全体成员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对电力、海运、空运等公用事业的活动,对农业合作和小企业的合并,对银行和保险业在贷款和利率方而的联合做法,对为扩大出口贸易而采取的联合行动,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况下,给予特别豁免。

12.答:公共选择是指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的选择,即公共部门对公共物品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进行决策和选择。公共选择的特点有:(1)集体性。公共决策不是私人决策者做出的个人决策,而是由政府做出的集体决策。从经济内容上划分,公共决策主要包括资源决策与分配决策。资源决策是关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集体而临的共同问题,这是一个效率间题。分配决策是关于财富和收人再分配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2)非市场性。私人物品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生产和分配的,而公共物品则是通过非市场的政治程序来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的。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能通过经济市场来有效率地解决,只能通过政治市场来解决。在政治市场上,需求者或消费者是选民、纳税人,供给者或生产者是政治家、政府官员。(3)规则性。在个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公共选择必须确定规则以便协调人们的行为。政府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人或多数人偏好的规则。

13.答:寻租是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

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有关寻租的大部分讨论一般集中在由政府培养或保护的垄断上,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强有力的垄断形式。寻租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存在一个确定的个人寻租而引起的社会净福利损失领域。即寻求利润的厂商会努力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垄断,其间完全由个人进行或由政府资助,这样投资的代价正好与获得垄断而增加的盈利相等。于是代表垄断高价造成的超额利润的部分资源就被耗费掉了,而不是由消费者向垄断者转移。这种资源的耗费是用于取得垄断这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形成垄断的活动也是一种竞争性产业,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投人寻租活动的所有资源等于所有的垄断利润。由于垄断会产生类似租金的垄断利润,追求利润的动机总会使一些人进行争取垄断地位的活动,这样形或垄断的活动就吸引了许多资源投人,结果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14.答:地摊市场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出售低档商品的市场,因此消费者只愿意支付低档品的价格。这种价格对于高档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即无利可图或亏本,因而他不愿意在地摊市场上出售;即使消费者知道地摊市场上有高档品,但由于关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会使消费者而临不利选择,从而消费者同样不愿意对潜在的高档商品支付比较高的价格,而只愿意支付它们的平均价格,最终均衡价格将使高档商品所有者无利可图或亏本,高档商品退出地摊。

15.答:委托-代理问题一般是指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目标不同。代理人有代理人的目标,委托人的目标并非就是代理人的目标,代理人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活动。这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比如,经理可能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以扩大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力;

工人可能追求工资收人的最大化,或者在工资收人既定的条件下追求闲暇的最大化,因而可能在工作时偷懒、怠工。(2)信息不对称。相对于委托人而言,代理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形成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其后果是产生道德风险,即在交易发生后,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而故意采取有利于自己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3)产权关系不完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资产由人力和实物两部分组成。经营失败,经营者群体或代理集团丧失的是个人信誉、财产或自由,这与委托者实物资产损失总额相比是不足道的。经营者有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采取风险过度的行为或掠夺性资产转移行为,使委托者的利益受到损害。(4)契约不完全。所有者与经营者在签订的契约中不可能预料到未来所有的情况,也不可能规定各种情况下的各方责任,不完全契约为经营者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施行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16.答: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以旧车市场买卖为例。假定有一批旧车要卖,同时有一批要买这些数量的车的购买者。旧车中有一半是好车,一半是差车。设好车主索价200元,劣质车主索价100元。再假定买主对好车愿支付240元,对差车愿支付120元。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即买主知道哪些车是好的,哪些是差的。那么,好车会在200至240元之间成交,差车会100至120元之间成交。但买主事实上无法凭观察判断旧车质量,而且旧车主会隐瞒好车的问题,以次充好。买主只知道好车与差车各半,但不知每一辆车究竟是好车还是差车。于是,他对每一辆车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根据概率判断是(240+120)/2=180元。这样一来,好车将不会以此价卖出。好车被逐出市场,市场中全部是成交价格在100至120元之间的差车。成交价格过低导致成交数量和质量不足,市场价格机制的效率性被破坏。 17.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即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的清楚信息。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绝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完全产生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相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完全产生于所谓“信息悖论”。即市场经济本身

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8.答: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同时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相应信息的市场约束条件。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信息不完全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信息的分布不完全,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信息。例如,工人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不仅来自信息不完全,更重要的原因是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高昂,限制了他们去掌握与对方一样多的信息。例如,保险公司就难于充分了解参加保险的自行车主是否会谨慎小心地保管自己的车子,除非公司要派专人天天跟在每辆投保的自行车后而监视。如果真这样做,代价实在太大了。这样,自行车主的行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就必然是一种不完全的或者说不对称的值息。

19.答:产权与所有权的主要区别有:(1)所有权强调的多是对客体的归属关

系,面产权则更多地强调在归属意义上产生的多方面的权利。(2)所有权强调的是稳定的、本质的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而产权则强调变化的、动态的或有时效的主客观关系。(3)所有权带有封闭的、凝固化的特点,产权反映了开放性的财产权利的分解和组合,反映了已发展了的财产关系。 20.答:政府控制利率上限的直接影响是,货币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长期存在

超额需求。从投资者方面看,为保证投资的顺利进行,将采取向银行游说、贿赂甚至超额抵押等手段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从放贷者看,这种情况下,提高利率可以获得高额的报酬,将采取向政府管制部门游说、送礼等手段,借以私自提高利率而获益。这些都属于寻租现象,用于游说等非生产行为的花费是寻租费用的具体表现。 七、论述题

1.答: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时,市场

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当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高于或低于生产商品的社会成本时,消费者的估价与社会估价出现偏差,社会资源

并不会按社会估价的高低流动,而是照市场价格流动,这时市场失灵。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以及外部性问题等三个方面。(1)不完全竞争。在现实经济中垄断普遍存在。在垄断市场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分离,所以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社会给予商品的边际评价是消费者支付给商品的价格,而社会生产该商品支付的边际成本为企业的边际成本。这时,尽管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但社会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费用没有达到最优。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的机制失灵。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私人企业而言,生产者必须能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搭便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3)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例如,大气污染、噪音以及私人绿化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加强于他人的成本;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括它收取的出卖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但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结果,外部经济效果使得社会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让交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除了以上三个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和原因以外,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完全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场失灵。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

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以便通过竞争把市场价格降下来。被重新组合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价格就越接近于竞争性价格。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合适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于垄断行业施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价格管制的目的在于为垄断厂商提供一个较低的边际收益,使得厂商的产量增加。而双重管制则进一步规定厂商的生产量,以便使得垄断厂商降低平均成本,提高产量。这两种管制措施往往与税收和补贴手段同时实施。当然,对于这类垄断行业,政府也可以采取直接经营的方式来解决由于垄断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最大利润,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决定价格,以便部分地解决由于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的低效率问题。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显示消费者的偏好。公共决策是由政府代表集体作出的决策。与市场运行一样,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以协调人们的行动,反映人们的偏好。在现实经济中,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集体决策即是投票表决,如果一项决策得一致通过,那么意味着所有的投票人会因此得到好处,从而增进福利。如果一项方案只得到多数票赞成,那么这项方案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可能是潜在最优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等手段。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以上解决外部影响的方案的关键

是外部成本或利益内部化。此外,科斯定理的结论也被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传统的方案并没有消除外部影响,所以科斯定理建议,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性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和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对于信息不完全可以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减弱其影响。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而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

2.答:科斯定理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产权明晰,那么产权的

初始状态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10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失65元,10户共损失650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30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台除尘器,二是给每户买一台值50元的烘干机,10户共需50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还是10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市场机制发生作用,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30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经济,300元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还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30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以前,以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家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必需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出现外部经济时, 用政府津贴办法,使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定理是对传统经济学观点的修正。 3.答:存在生产或消费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利益和社

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令RP、R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

和社会成本,假如存在生产的外部经济,即RP<RS,又假设RP<CP<R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上不等式中可以得到:(RS-RP)>(CP-R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RS-R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R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结果正好相反。

4.答: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存在着目标不一致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恰好达到使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激励就是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委托人设计激励机制的目标相应地就是针对代理人的隐藏信息而面临的不利选择地位,激励的目标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显示他们的私人信息或真实偏好,即所谓“如何让人说真话”;而针对代理人的隐蔽行动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激励的目标就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尽最大努力工作,使代理人不采取道德风险行动,即所谓“如何让人不偷懒”。

5.答:厂商生产与整个社会利益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私人成本、私人收益

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各厂商在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是私人成本,社会为厂商的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成本。厂商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是私人收益,社会从厂商的生产中得到的收益是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并不一定完全一致,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厂商在生产中总要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而这种私人成本的降低,却可能引起社会成本的增加;厂商从出售产品中可以获得收益。而且要使其利润最大化,但这种私人收益并不一定等于社会收益。例如,生产香烟、烈性酒等的厂商所得到的私人收益是高的,但社会所得到的社会收益很低,甚至是负数。(2)竞争与垄断的矛盾。厂商理论分析了各种市场结构的优缺点。完全竞

争的情况实际上是很罕见的,竞争必然产生垄断。垄断是生产发展必然趋势,它会给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但也会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造成资源浪费,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这就要求社会协调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尤其是克服垄断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6.答:信息不完全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不具有充分的信息。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称为不完全信息。这里的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配置。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即市场失灵。信息非完全带来了许多问题,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有多种表现,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只能有针对地通过机制设计来克服。比如:(1)逆向选择问题。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2)道德风险问题。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

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3)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由委托-代理问题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不可能通过政府的干预解决,而需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加以解决。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最优合约。最优合约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7.答: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正的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不完全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等等。市场经济难以解决经济活动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等的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其资源配置对此进行必要的干预。首先,市场机制不适应于公共产品的有效生产,政府的首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外部效应有正负两个方而,社会为了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应该鼓励那些能够带来正外部效应的生产活动,限制那些带来负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但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第三,现代市场经济是包含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在内的复合体,是不完全竞争。政府通常采取替代市场来组织公共事业的生产来防止或通过价格管制的办法来纠正自然垄断,制定反托拉斯法对市场垄断加以限制。第四,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人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必须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效率问题,却不能解决公平问题。政府可以普遍采用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

制度来调节收人分配。第五,市场经济不能解决宏观的经济波动与失衡。因为市场机制注重的眼前利益和个体的微观利益,市场的调节作用具有短期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宏观总量失衡、长期发展受阻。国家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经济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如信息失灵、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等。制定公共决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存在着多种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真正做到正确合理。同时,公共决策是各种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难以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政府有不断扩张的倾向,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出逐年扩大,增加了决策成本。由于政府垄断了公共产品的供应,一方而因缺乏竞争、没有追求利润的动机,会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另一方而,政府官员可能用公共产品交换私人产品从而获取个人利润,产生腐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样,同样会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资源配置低效、社会福利减少和政府开支的增长等一系列弊端。

8.答:寻租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寻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市场发育程度。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寻租会获得比寻利更大的收益,各经济利益主体在寻租与寻利之间做出调整,从而使寻租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经济行为。(2)政府干预。根据寻租理论,如果没有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就不会产生租金,也就不会有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容易造成政府有意无意的创租行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往往过多的强调国情的特殊性,对于不完善的市场制度。(3)不完全信息。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称为非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容易通过不利选择诱使对方签订不利的合约,败德行为利用合约的不完全性,不认真履约,通过欺骗性广告宣传等进行寻租,从而增加政府采购市场的风险,降低了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寻租是经济社会的“负和博弈”,即社会整体而言弊大于利的竞争,寻租的结果往往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寻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为了获得政府的特许权或合同,寻租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游说,或者用金钱和礼品去疏通层层关系。这种对寻租者极为有效的活动,对社会而言却没有任何效率。(2)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

游说和贿赂,需要付出人力和金钱。作为“经济人”的受贿者也要学习和寻找方法,让寻租人支付的贿赂达到使受贿者满意的水平。即使政府的廉政工作做得再好,保证每个政府官员不受贿,但是寻租者出于自身利益,仍然有游说和行贿的企图。为此,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仍需耗费人力与金钱进行反游说与反贿赂。(3)如果寻租得到实现,相关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水平将由于政府的干预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之和比寻租者得到的额外利润要高得多,因此,社会的总福利水平是下降的,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根据寻租的成因,减弱以至消除寻租,必须从政府人手,将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施行等全部过程纳入法制轨道,使得政府的有关采购政策公开化、科学化,从而使寻租者难以寻到政府的庇护,寻租的成本加大,寻租得不偿失。具体包括:(1)完善政府法律。为了规范政府行为,健全政府运行机制,需要制定一系列有关政府的法律体系,还需要制定大量的配套法规等。(2)根据寻租的种类及其特点,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3)对各项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政府要减少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即使必要的资源控制,也应该尽量做到资源控制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建立科学的制度,使得每一个经济集团包括政府都在法律程序内追求自身的合理利益,以形成一种恰当的社会制度,来保证决策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9.答:西方产权理论主要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权的界定和交易的经济理论,它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旧制度经济学流派的出现。到20世纪的50年代,形成了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和以科斯为代表的两个理论体系迥异的产权经济学理论。后来被威廉姆森、德姆塞茨和布坎南、舒尔茨等丰富和发展。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商品买卖,而是权利买卖。人们购买商品是要享有支配和享受它的权利。(2)资源配置的外部效应是由于人们交往关系中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或权利无法严格界定而产生的。市场运行的失败是由产权界定不明所导致的。(3)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根本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效率。(4)严格定义或界定的私有产权并不排斥合作生产,反而更有利于合作和组织。一种私有产权制度

会产生出非常复杂,合作效率极高的组织。但这种复杂的组织是以私人产权的自由交易形成的。所以明确界定私人产权是为有效地寻找最优体制奠定制度基础。而自由的交易对寻找有效率的体制的作用比分配商品的作用重要得多。(5)在私有产权可以自由交易的制度下,中央计划也是可行的,只要计划是有效的,就可以使自由交易双方得利。西方产权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在私有产权条件下,资源配置过程中外部效应问题,也用于分析产权结构与企业经济行为关系,分析企业组织管理体制,分析企业的规模及其与市场的边界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技术转化中的交易成本,分析社会化分工与交易成本关系,分析国家的经济增长等。西方产权理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用于私有产权条件下,资源配置过程中外部性问题的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外部性问题的存在源于产权无法界定或界定得不清楚,对无法界定的产权领域,最好有公共组织或国家来承担组织经济的任务,或直接提供产品和劳务;用于产权结构与企业经济行为关系的分析,产权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定义。从企业融资角度来看,股权与债权的不同达成比例,会导致企业出现不同的经济行为,导致企业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用于企业组织管理体制分析和比较。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无限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两合公司等,是企业在历史上演化的不同形态,这些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组织管理体制,这种不同是由生产技术和产权结构不同所决定的;用于企业的规模及其与市场的边界关系的分析;用于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的分析;用于技术转让中的交易成本分析;用于社会化分工与交易成本关系的分析;用于国家经济增长分析。 八、计算题 1.解:

a.公共电视的社会需求曲线由个别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社会反需求函数P=560-3t。社会边际收益MR=560-6t。均衡条件是MR=MC,即560-6t=80。均衡小时数t=80。

b.私人市场为第i组提供的小时数由MRi=MC决定。即100-2t1=80,180-2t2=80,280-2t3=80。得t1=10,t2=50,t1=100。均衡小时数t=t1+t2+t3=160。

2.解:

a.由题设每个人的需求函数为P=3x。总需求曲线为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总需求函数为P=24x,总边际收益函数MR=48x。提供路灯的边际成本MC=3x2。由MR=MC,得最优路灯数量x=16。 3.解:

a.垄断厂商生产时,市场需求函数即该厂商的需求函数。由Q=1000-10P可以求得边际收益MR=100-0.2Q。由成本函数C=40Q求得边际成本MC=40。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即40=100-0.2Q。得产量Q=300。可以求得价格P=70,利润π=9000。

b.根据帕累托最优原则,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100-0.1Q=40=MC,得产量Q=600。可以求得价格P=40。

c.垄断厂商生产时,Q=300,P=70,消费者剩余。

300CS??(1000?0.1Q)dQ?PQ?450。帕累托最优情况下,0Q=600,p=40,

600消费者剩余CS??(1000?0.1Q)dQ?PQ?18000。由垄断生产造成的社会福

利净损失等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扣除垄断利润,即18000-4500-9000=4500 4.解:

a.在政府没有补贴时,厂商能生产的产量为私人企业利润最大的产量。根据MC=MR,即12=2Q-40,得产量Q=26。政府补贴后,厂商的边际收益增加到16元。令MR=MC,即2Q-40=16,得:Q=29。因此帕累托最优状况下,政府补贴后增加的产量为3个单位。 5.解:

a.由需求函数求得边际收益MR=600-4Q ;从成本函数求得边际成本MCP=6Q-400。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MCP=MR,即6Q-400=600-4Q, 得利润最大化产量Q=100。可以求得价格P=400,利润π=10000。 b.由社会成本函数可知社会边际成本函数MCS=8.5Q-400,根据帕累托最优条件,MCS=P=MR 即8.5Q-400=600-4Q,得帕累托最优产量Q=80。

可以求得价格P=440。 6.解:

a.根据已知成本函数、市场结构以及均衡价格,由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独立经营时,养蜂场2H/100=2,得蜂蜜均衡产量H=100,苹果园2A/100=3,得苹果均衡产量A=150。

b.合并经营时成本函数为 C=H2/100+A2/100-2H,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MRH=MCH和MRA=MCA,即2H/100-2=2和2A/100=3,得合并经营时蜂蜜的均衡产量H=200,苹果的均衡产量A=150。

c.本题中,合并经营不减少苹果的产量而增加了蜂蜜的产量,因此帕累托最优的蜂蜜产量H=200。

d.由c的结论,为使独立经营时蜂蜜的均衡产量等于帕累托最优产量H=200,需要蜂蜜的边际收益MR=2H/100=4。又已知市场均衡价格P=2,要使得蜂蜜的边际收益等于4,需要对每单位蜂蜜产出补贴2。 7.解:

a.由题设知,单位渔船的月净利润函数为?(q)=f(q)/q-4=16-q,净利润是渔船数量的减函数。当净利润为零时,不会增加或减少渔船数量。所以当捕捞许可证免费时,海湾作业的渔船数量为16。

b.渔业总利润为20q-q2-4q,根据极值条件,利润最大化的渔船数量为8。 c.为使渔船数量保持在8,那么许可证的费用应能使8个渔船同时作业时,单位渔船的净利润等于零,即?(8)=f(8)/8-4-单位许可证费用=0。单位渔船许可证费用为8。 九、案例分析

1.答:列车的行驶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这涉及到外部性问题。 铁路公司和农户是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铁路公司的列车在运输过程中,给农户的生产带来了额外的成本或者受益。这些成本或受益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几乎是无法衡量的。由此,铁路公司不承担这些成本或享受这些受益。两代经济学家遇到的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不同的是庇古发现的是外部不经济,而后来发现的是外部经济。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主要方法包括税收、管制、合并或明晰产权。本例中,管制是不合适的,合并也不符合实际,税收缺乏客观参照(农业产量的决定因素比较复杂)。可以考虑的方法是明晰产权,即界定铁路沿线的非种植区,而后依据初始权利的分配,给予农户土地征用补偿或强制划线等。

2.答:灯塔提供的服务属于公共物品范畴。一般来说,一艘过路的船只使用灯塔并不影响另一艘船只同样地使用灯塔,灯塔的服务具有非竞争性;是否利用过灯塔帮助行船,至少是存在争议的,使用者会隐瞒真实的信息(退一步讲,增加一艘船使用灯塔而增加的边际成本理论上近乎于零),即船只可以不用付费就可以消费灯塔提供的服务,灯塔的服务不具有完全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生产一般由政府的公共部门承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搭便车行为的影响,保证公共物品足够的供给数量。但是,由公共部门生产会遇到激励不足问题的约束。因此。由私人投资是公共物品生产的替代方法。本例中出现过这种情形。

由于公共物品的重要性。首先,政府不能放弃对灯塔的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管是一种最终控制,本例中的海关公务员属于这种角色;其次,私人投资本身并不能解决公共物品问题,除非灯塔的具体经营管理权归私人享有。本例中私人获得政府的收费特许,体现了灯塔管理权的分离。

3.答:本例中,产品、市场结构以及消费者偏好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销售方式,这涉及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般说,“买的不如卖的精”。西瓜是典型的例子,城里人普遍没有种瓜的经验。对于西瓜的质量是卖者知道的多,而买者所知微乎其微。如果某个人买来的西瓜质量差,又不能退货。那么,他会高估剩下西瓜的劣质比率。通过买者的交流,将导致市场对西瓜的总体评价会偏低。从而影响销售量。张三的销售方式,表面看是让买者了解产品的信息,但是,由于几乎不允许退货,实际上是加剧了不对称信息的负面影响。由此,他的剩下西瓜的平均质量高于李四的,这种结果类似于“劣货驱逐良币”,质量比较好的西瓜没有实现交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w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