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语文上海初三中考模拟检测试卷【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08-25 2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上海初三中考模拟检测试卷【4】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羸弱蹂躏尽态极妍温声细雨

B.凛冽葱茏荒草凄凄黯然缥缈

C.愧怍攫取衰草连天睡眼惺松

D.藩篱逞辩引颈受戮啸聚山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D中应是“温声细语”。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C.至于我们能否在六月的决战中取得辉煌,完全取决各位的努力程度。

D.张校长虽然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句“防止”与“不再发生”动宾搭配不当,应是“防止……发生”;B句“不管……都……”关联词用错,应是“尽管……极端不利”;D句“无时无刻”用词不当,应当是“时时刻刻”。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常见的病句类型,辨别比较容易。修改病句,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此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平时要多加训练,认真听取教师对病句病因的分析和病句类型的归纳,阅读时注意句子的结构,培养语感,写作时要自觉地修改病句,积累判断病句的经验。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学习书法要从临摩名家字帖开始,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范本。

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C.在这条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D.这所百年名校建筑风格别具匠心,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教学成绩更是遥遥领先。

【答案】(3分)A

【解析】“临摩”应为“临摹”

4.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奈朝来寒雨晚来急”,那天清晨,落叶满地,我依稀看见你包含沧桑的背影。

B.“我不!”小草坚定的说:“只要能成为一棵苍松,再多的苦难我也不怕。”

C.宋代词人的江湖,是迷局、是智略、是趣味、是学识所不能抵达的边缘。

D.一本书写出以后,作者也无法预知,一百年、两百年后是什么样的读者在阅读它?

【答案】A

【解析】

B:坚定的说,两句话之间用逗号;C:是迷局,短句并列用逗号;D:阅读它。不是疑问语气,用句号。

5.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短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过孤

独,▲过狐独,▲过孤独,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得到升华,获得永恒的价值。

A.把握和拥抱 B.遭遇和感受 C.体验和认识

【答案】(3分)B C A

【解析】此题要考虑逻辑关系,先遭遇和感受孤独,才能体验和认识孤独,在孤独中奋进把

握和拥抱孤独。

二、现代文阅读

(14分)

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冯辉丽

①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

②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还做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

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凌凌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

相撞。树的笑,水的梦,齐齐破碎,弥散成一场雾的缥缈,在夜的空旷中,细细密密铺陈开来。

③这样的铺陈,真让人错愕。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得纯净,白得蒙眬,于熹微的晨光中,栖息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那淡,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给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稀薄得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④城市,树木,行人,这些司空见惯已不能称为风景的风景,无不因这一场浓淡的铺陈而妩媚和神秘起来。鳞次栉比的大楼,只留下尖尖的顶,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海洋里。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身前身后,亦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⑤我找出久违的画笔,试图把这一份缥缈的美丽描摹下来,挂在我的墙上。而当我落笔时,才发现,雾,其实是最难描摹的一幅画。深浅参差,浓皴①轻染,很难把握。着色太多,会失了雾的灵性和蒙眬,而只用一笔淡墨来勾勒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饱满与圆润,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疏密、虚实的穿插就能表现出来的。

⑥我只好丢了笔,走进雾中。我前进一步,雾,便退后一步,能辨别的,不过是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

⑦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几只麻雀飞来跳去,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从一株草茎跳到另一株草茎,啄食着草地上的草籽,或用尖尖的嘴梳理一下蓬乱的羽毛。有风吹过,雾,便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落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的睫毛上,像风雪夜归人,眨眼之间,是微微的清凉。

⑧雾气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草地,渐渐地湿润和柔软起来,草们,饱吸着露珠,舒展着枯黄的身体,交头接耳,似乎能听见它们欢快的笑声。而从这些枯黄中穿过的时候,我无意中竟发现一丝嫩绿!

⑨我一直沉闷的心,忽然有了莫名的惊喜。我知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春,最早都是从草尖上赶来的。尽管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叶尖上的那一丝绿,已然透露出春的信息。我屏息静气,看着那株泛起生命律动的草,顶珠挂露,汪出一个鲜活的春天。才知道,那一滴水携带的梦里,原本都藏着春的信息,一经散开,便落入了人间。它从草尖上开始,一株一株蔓延,一树一树抽芽,一朵一朵开放。

⑩站在这白茫茫的尽头,忽然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经历过漫长寒冬里的蛰伏,被雾的浩荡滋润过,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那一树树的新芽,一朵朵的鲜花,一起把整个春天演绎得五彩斑斓,花香满途。

?离开的时候,我把那一丝嫩绿铭记在了心里。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略有改动)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6.第③节中,作者描写了浓雾和淡雾,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4分)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8.第⑧节中作者对冬雾下小草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分)

9.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4分)

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

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答案】

6.(4分)(1)浓雾:恣意张扬,无拘无束,浩浩荡荡,醇厚;(2分)淡雾:稀薄得让你

看得见,摸不着,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2分)

7.(3分)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雾凇的晶莹剔透之美,流露出

作者的惊喜(欣喜)之情。(修辞、内容、情感各1分,意对即可)

8.(3分)作者用小草在饱吸雾气凝成的露珠时的喜悦和满足,(1分)写出冬雾的水珠给小草带来了春的信息,(1分)为下文写作者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作铺垫。(1分)

9.含义:无论遇到人生中什么困难,也要对生活充满希望,都要相信人生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作用:点题或与文题照应;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解析】

6.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此处学生分别提炼出浓雾和淡雾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和清凉和湿润的特

点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这是对修辞作用与效果的考查

8.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

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内容上作者用小草在饱

吸雾气凝成的露珠时的喜悦和满足,写出冬雾的水珠给小草带来了春的信息,在结构上为下

文写作者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作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

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作用应结合选句所在位置进行分析,表述

合理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0.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11.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自比于管仲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乎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2.解释句中加横线词

(1)凡三往,乃见()(2)先主遂诣亮()

13.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we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