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更新时间:2023-08-07 03: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二册(上、下)]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韩孟江

教材特点 小学阶段5项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

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 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教材特点 小学阶段6个教学模块模块一 模块二 信息技术初步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模块三模块四 * 模块五 * 模块六

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 网络的简单应用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 教材结构

结构体例

2. 设置的栏目

指明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标明了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内 容,供学生边看书边操作。

要求练习、巩固的内容,加深对重要操作 步骤的印象,及时掌握介绍的方法。提示学生动脑筋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主 动探索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提供一些拓展性、技巧性的知识,供学生 阅读、尝试与参考。

提醒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及一些小技巧。

教材特点1. 以《指导纲要》为依据,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信 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2. 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学习。 3. 遵循信息技术教育规律,注重任务驱动。 4. 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渗透”的教学规律。 5. 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6. 适时、适当地进行课程整合。

教材特点 1. 以《指导纲要》为依据,致力于提 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 技能……”可以看出,明确了必须立足于让学生 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思想 。

教材特点 2. 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学习。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就要以基本 操作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 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 普遍性、迁移性和长远性。学生在熟练基本操作、 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后,就能够融会贯通,领悟 有关方法。

教材特点 3. 遵循信息技术教育规律,注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 基础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发展性 2.综合性

3.工具性 4.实践性 5.学生主体性 6.信息化

教材特点

教育部2000年11月颁发的《指导纲要》中指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为主”,这为我们指明了“教什么”的问题。然而.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基础与核心的信息技 术知识浩如烟海,而且在不断更新变化,学生面对这样 一个巨大的、繁杂的知识网络,往往会感到茫然并产生 畏难情绪。因此,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不仅要帮 助学生找到最佳的知识切入点,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者 角色,还要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专家提 出了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教材特点

“任务驱动” 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

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 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

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教材特点 4. 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渗透”的教 学规律。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逐步积 累的过程,然而,信息技术涉及众多基础与边 缘学科,由于受到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年龄 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的限制,在小学阶段,不可 能也没必要向他们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因此, 教材打破了信息技术的学科体系,把基础知识 渗透到具体的实例或任务中,采取“适时渗透、 逐步积累”的方法,适时、适量地引入有关的 概念和思想方法。

教材特点 5. 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 主体。由于教材设计的任务是灵活的、开放的,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较少的学生,可以从最基 本的方法着手,完成任务中最基本的部分, 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较多的学生,可以在较 短的时间内完成基本任务,然后继续拓展、 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与技能。

教材特点 6. 适时、适当地进行课程整合。与其他学科比较,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 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教学中应淡化该课程的“学 科性”,强调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学习转向 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课程整合为 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认 知工具、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 能够学习有关学科的知识,还能逐步感悟信息技术学科 的学习方法以及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

典型课例的教学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的基本特点,实际教学时,通常按以下 步骤展开: ① 创设学习情境——导入。 ② 呈现任务。 ③ 讲解演示。 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协作完成任务。 ⑤ 总结评价。

创设学习情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从

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要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协作学习环境,允许学生随时 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等。 针对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还需提供必要的学习

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表格、数据、有关信息的网站地址等等。这样做,可以为学生节省时间,避免他 们走弯路,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呈现任务向学生布置、描叙任务,说明任务的具体要求,或者提供适当的样例,并引导学生对任

务进行分析,明确学习的步骤,避免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讲解演示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针对要完成的任务,教师要研究教学内容的 结构,抓住核心知识与技能,分析各种应用软件 之间的共通之处,向学生讲清楚涉及的基本知识, 尤其是在操作过程背后隐含的思考、分析过程以 及采用的方法。在教学重难点上,更需要多引导 演示,而那些由核心知识与技能衍生出来的知识 与技能,则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一)学生通过亲自探索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产生兴奋感,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在学生有可能 自主探索、尝试的环节上,要大胆放手,教师切 忌大包大揽、平均用力,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而 是要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最

近发展区),通过提问、观察、交谈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wc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