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_判断力批判_中的美学浅析

更新时间:2023-08-17 21:21: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康德,判断力批判

康德 判断力批判 中的美学浅析

王俊梅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康德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西方近代美学向现当代美学演变的转折点。康德美学对审美判断力的分析就是要在知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对美学的独特洞察,从而奠定了康德美学在历史上的地位,但同时也使康德美学带有了历史局限性,又是对美学的一次盲视。认真研究学习康德美学,将为我们理解西方现当代美学的内涵、走向,以及我国的现代美学,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康德美学;判断力;知性;理性;审美判断;无利害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1-0098-02

康德美学主要是围绕!审美判断力 展开讨论,严格讲是以鉴赏判断力的讨论为中心,从而在他的 纯粹理性批判 与 实践理性批判 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知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此弥合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加强了知性与理性的联系。这一美学出发点是由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所决定的,也是必然的。

判断力批判 中提到:!一个客观内在的合目的性,即完善性,已经很接近于美的谓词了,因此也被一些著名的哲学家看作和美是等同的。 3

2康德美学架起一座知性与理性间的桥梁

康德哲学的中心目的是讨论人的认识如何可能,关注的是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切领域之内都有效还是只有在特定的领域内才有效以及关注在什么样的领域内才有效。为此他将世界划分为现象界和物自体,在 纯粹理性批判 里,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界而无法认识物自体,又经由 实践理性批判 的工作,认为物自体是理性信仰的领域。这样一来,在知性的现象界和理性的超现象界,即在自然与自由、知性与理性之间,就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以至从前者到后者不可能有过渡,好象是那样分开的两个世界,前者对后者具有影响。这就是说,自由概念应该把它的规律所赋予的目的在感性世界里实现出来。

4

如何实现这种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呢?

康德提出了他的!判断力 概念,具体地又把判断力分为审

1康德美学是整个康德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德在写了 纯粹理性批判 和 实践理性批判 之后,为了其哲学体系的完整性又写了他的第三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其上卷就是康德美学,康德美学是 判断力批判 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曾在 判断力批判 的内容提要里写道:!导论是康德的美学哲学,它和康德前两部批判紧密结合。 1这句话说出了 判断力批判 的导论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导论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概括,它说明了判断力在他的整个哲学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先验原理。 2在!导论 里,康德对他的批判哲学作了全面性的总结,指明了 判断力批判 在其!批判哲学 体系中的地位。康德认为自然的感性领域与自由的超感性领域之间存在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分割出两个世界。康德认为,判断力就是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中介,它给我们提供的!目的 概念使得从自然的必然性过渡到自由成为可能。

康德在对美的分析论中所采用的逻辑是从质到量,再到主观合目的性,最后以共通感为普遍认同的条件,完成了他的审美判断的纯主观判断的论断。我们对他这一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从他的思想中便可看到一些睿智的东西以及所造成的思维上的困惑。

为了把美真正从伦理的领域中脱离出来,让美真正摆脱概念的束缚,康德明确提出了!审美无利害 的美学命题,进而把它作为他美学理论的基石,开始全面展开对美的分析。例如,康德在 年015期

美判断力和审目的判断力。康德美学的建立是为了使 纯粹理性批判 与 实践理性批判 得以沟通,从而使其成为一个严谨的哲学体系;具体落实到知性、理性(实践理性)上。康德美学对审美判断力的分析(对鉴赏判断的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知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填补两者之间的鸿沟,沟通知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所以康德美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建立一座桥梁,建立一座知性与理性之间的桥梁。这一美学出发点是由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所决定的,也是必然的。

以审美判断力的讨论为中心的康德美学,严格讲是鉴赏判断力的讨论为中心,能不能成为他的 纯粹理性批判 与 实践理性批判 之间的桥梁,或者说他的审美判断力能否沟通知性与理性,这是我们理解康德美学出发点的第一个方面。

首先,康德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三种:认识机能、愉快与不愉快的情感和欲求的机能,其中愉快与不愉快的情感机能居于认识机能和欲求机能之间,成为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愉快和不愉快的感情必然地和欲求机能结合着(它或是和低级欲求一起先于上述的原理,或是和高级欲求一起只是从道德规律引申出它的规定),它将做成一个从纯粹认识机能的过渡,这就是说,从自然诸概念的领域达到自由要领的领域的过渡,正如在它的逻辑运用中它使从悟性到理性的过渡成为可能。 5这三种心理机能又分别表现为人的三种能力:知性、理性和判断力,其中判断力对应着人的愉快与不愉快的情感。因此,判断力成为了知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成为知性与理性之间的桥梁,使知性到理性的过渡成

康德,判断力批判

为可能。

其次,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能够成为知性与理性之间桥梁的原因在于判断力分为两种,即规定着的与反省着的判断力。其中,在反省的判断力这里,要从既定的特殊中去寻找普遍。!从特殊的事实,感受出发去寻觅%%正是这种&反思的判断力 ,能够把知性与理性联合起来。它既略带知性的性质,也略带理性的性质。 6所以,这种反省的判断力就使得知性与理性之间得以沟通而成为一座桥梁。

的内容,才真正抓住了审美的特殊领域和特性。黑格尔高度评价了康德的这个美学观点,!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而是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评判者 ,

9

10

认为!这是关于美学所说过的第一句合理性的话 。康德这一美

学思想,提供了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根本依据,使美学走上了真正独立发展的道路。所以,康德被认为是美学独立学科的真正创始人。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 思想除了为美学开辟了一条发展的新途径,在艺术领域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康德美学是他解放人的一种尝试,把审美主体受制于客体解脱了出来。从此,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的喜悦也不是因为对象表象的特质,而是因为人本身具有一种先天判断的能力。人在审美过程中,完全体现了自己不受外界事物约定的自由,完全享受了游戏的快乐。也正是这一点,康德的美学才对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开始了人本主义美学的研究,使其从形而上走向了形而下,并且把艺术当作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使美学与艺术一起共同成为当代人类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3康德美学以!审美无利害 为切入点

传统的古典美学是和认识论、伦理学混合在一起,可以说这种混合由来已久。多数赞同的是中世纪托马斯 阿奎那首先提及的美不涉及利害的观点,他认为!善是能使欲望要求得到满足的东西,而美的事物一被察视即能予以快感。 7但这只是在伦理学和宗教领域争论问题,还没有被引入审美领域。直到18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滋博里(1671#1713)才开始在美学领域里公开探讨这个问题。他认为美德在于它本身,真正的道德行为完全出于对纯净的道德观念和上帝的爱,与实际的利害得失无关,审美快感并非来自对情欲或对利害的关怀,而来自对!真实、均衡、秩序和对称的热爱 。从而,!无利害 从道德领域自然地进入了审美领域。

在 判断力批判 中,康德把!审美无利害 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从而把审美愉悦与其它两种###由感官引起的快适和对善的追求所引起的愉悦区别开来。为了完全把美的鉴赏脱离开无利害,康德还具体阐明了具有利害性的快适和对善的愉悦。快适是感官感到喜欢的东西;是个人口味。而善是借助理性通过单纯的概念使人喜欢的,它使人在追求一种善的目的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理性上的喜悦。无论是快适还是对善的愉快都是与对象的实存相关联的,!快适和善二者都具有对欲求能力的关系,并且在这方面,前者带有以病理学上的东西为条件的愉悦,后者带有纯粹实践性的愉悦,这不只是通过对象的表象,而且是

8

同时通过主体和对象的实存之间被设想的联结来确定的 。这样

参考文献:

[1][4][5]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7,71,79

[2]马新国.康德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3,128

[3]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6]李泽厚.李泽厚哲学文存:上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387

[7]伍蠡甫.西方文论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01

[8][9]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4,53,62,761

[10]黑格尔著.谢麟译.哲学史讲演当前(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991

不仅排除了利己之心和占有欲望,而且也排除了对象存在的内容和性质。从而为康德后来寻求审美普遍性作了铺垫,也就是说审美普遍性已经不能从客观对象的普遍性中寻找,而必须从主观的普遍性中去寻找。也正是仅仅抓住了事物表象的形式而不管它

界 01期总第57 9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w8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