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3-04-13 09:01:01 阅读量:1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工作总结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工作总结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我从学习到工作再到从教近十几年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一个学科。

在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科目的教学中秉承着把“身韵”教学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方法,采用理论和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锻造和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篇文章就中国古典“身韵”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归纳出几个点,一起来与大家探讨。

(一 )识“子午”,认“阴阳” (1)子午相衬子午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古时人们认为:

一切事物都具备正反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正是这中华传统哲学独特智慧,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表达手段,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身韵”语言。【道家云“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上八卦”。一元既太极 (圆 )和我们古典舞核心“圆”相对应 ;两仪既阴阳 (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以及表与里两面,而它们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 )和我们古典舞中的正反、上下、左右… .相对应 ;四象 (东南西北 )正对舞台正位 (1、 3、 5、 7 点 );八卦 (八个方位 )正对舞台 (1、2、3、 4、 5、 6、 7、 8 点位 )】我们在上身韵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就开始强调“子午相”重要性。所谓“子午相”实际上讲的是舞姿对立统一中那个对立的方面,以方位论:

1

子为北,午为南 ;以时间论:

子为深夜,午为正午,其实是一种阴阳的体现也就是在舞姿造型中,面部和身体要构成一定角度,既相互交错,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头与身体的矛盾对立就是所谓的“子午相”。

在舞蹈中我们要求身段美,因此十分讲究“子午相衬”的外部体态观念。在身韵教学中子午相更多的运用在静态的舞姿造型中,多数情况下,舞姿讲究“头正身侧”既如面部对 1 点,身体则对 2 点或8点 ;反之,身体对 1 点,面部就会对 2 点或者 8 点总之在舞姿造型中头部和身体应相互交错,形成一定角度。·“子午相衬”的原理使身体各部位相对协调,头部与身体的反向作用力也会使舞姿造型显得更挺拔增强立体感。「运用“子午相衬”的舞姿:

射燕、拧身探海、顺风旗、姿态斜腰……」 (2)阴阳相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及其强调动作过程中的对比和反衬,也就是我们常说“十欲”(既:

前后、左右、上下、收放、快慢、直弯、正斜、高矮、提沉、轻重 ) “十欲”中例举诸多对比形成一对矛盾,就是一对阴阳。通常我们知道“阴”代表一切后退、下降、静止、晦暗、凝固方面 ;“阳”代表一切前进、上升、光明、流动方面。在身韵动作运行过程中通过这一阴一阳的对比,达到突出矛盾,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也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风格。例:

身韵教材中的“燕子穿林”动作,从右抹手到左穿再转体成下穿手,这个过程右抹为虚,左移为实,上穿为虚,下穿为实。这一左一右,

2

一上一下,以虚带实,以实引虚,再加上速度、节凑的快慢处理,使整个动作闪转有序、活灵活现,把燕子穿梭林间的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在身韵的主干教材中“云肩转腰”“青龙探爪”“冲靠云手”“风火轮”…等动作都是在动态中按照这“十欲”法则来完成这一系列中心、力度、节凑和角度的阴阳转换的。

另外,身韵里还有许多动作存在着所谓“拧麻花”的方法,一种是身过留头 (如云手 ),一种是头过留身 (如老鹰漩涡 )。这种走上留下,走下留上的运动方法,同样体现了矛盾对立的阴阳转换。这“子午相衬,阴阳相对”之法不仅包含着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的动作规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阴一阳、相反相成的哲理。而身韵正是在这种阴阳转换的动态过程中产生了其特有的韵律。

二、身韵学习技巧与方法在我们学习身韵过程中需要把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概念和道理,转化为比较口语化或者我们可以记住的词汇,再记忆在我们的头脑中,这样有助于加深我们在学习理解教材组合中的环节步骤,在枯燥的理论中可以较快的认识从而转化到实践中。

可用方法:

(1)直观记忆动作 (直观动作思维 ):

强化动作的规格,熟知动作路线,把握动作节奏,控制动作气韵。也就是我常说的:

你们先给我先记住动作再说其他 ; (2)思维形象记忆 (具体形象思维 ):

3

在学习中有空间意识,可以对动作本身先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能够大致分析总结动作特点。也就说我常说的:

打好草稿,想明白再出手 ; 在学习中熟悉运用上述两种方法,不断缩短我们的记忆和认识动作时的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舞蹈的能力 ! 下面为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记忆方法:

(1)“身韵”拆解:

“身韵”从字面理解,是身法和韵律的统称。可以形象的说“身”是外,“韵”是内,在舞动时我们要注意这一对特殊的“阴 -阳”组合的关系,通过“内部”带动“外部”,通过“外部”诠释“内部”元素。

(2)“元素”拆解:

“元素”应理解为“因子分离,取其特征”古典舞通过提炼概括为:“提、沉、含、腆、冲、靠、移” 7 个元素,在舞蹈中可进行任意搭配,在学习中一定要分清我们所用的元素和它的动律属性【提沉是上下动律、冲靠是前后动律、含腆是收放动律、旁移是水平动律、旁提是弧线动律、横拧是平移动律】 (3)“短句”拆解:

“短句”好比文章中的自然段落和精辟语句,可以以 2-4 个八拍为一段落记忆,从而简化我们的记忆内容。

以上方法是我在学习和教学中总结出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在学习舞蹈中快速记忆动作是我们学好舞蹈的前提,记不住动作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是徒劳无功,舞蹈理论知识是我们在日常学习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还要反馈到舞蹈里才能发挥它的实际意义,不

4

然只是纸上谈兵 ! (三 )熟知主干、支干教材动作我们在学习“身韵”过程中经常看到、学到“主干教材”“支干教材”这样的分类,但同学们你们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们的“具体元素”是那些 ?它们的“舞蹈语言”是什么 ?他们的“动作意义”是什么 ?它们的“训练目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学了半天只是认识了这几个字眼,见到了几个手脚路线,那我们的学习就一点意义都没有在我教学这十年中我经常听到学生和我说:

“老师这个组合我学过、这套教材我学过…”这样的话,但又有多少可以解释上面我提到的几个问题 ? 下面我就“主干教材”“支干教材”做一个简单介绍:

(篇幅有限、后期我会分单元陆续一一介绍,大家可以关注“ XX 舞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 ) “主干教材”是用来带动和引导大家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支干教材也通过对主干教材的练习得到了应有的训练。简单来讲主干教材就是“纲”,支干教材就是“目”。如果还不理解大家可以想象下大树:

泥土雨露就是我们的呼吸,发达的根系就是我们的元素,营养供给的树干就是我们的主干教材,分裂的树枝就是我们的支干教材,绿叶就是我们最后的动作呈现 ;按这个思路对应一个图例,舞蹈之间的关系就清晰的体现了出来 ! 主干教材动作:

(1)云肩转腰—综合运用 7 种元素,磨盘式平圆动律 (2)云手系列—包含种类较多,多用随动、套圆、留走、拧动、 s线带动的综合立体圆动律 (3)燕子穿林—突出“穿”综合立体圆动律 (4)

5

青龙探爪—突出“钻”综合立体圆动律 (5)风火轮—突出“抡”综合立体圆动律支干教材动作:

(1)大刀花—突出“绞”综合立体圆动律 (2)穿手—车轮式立圆动律 (3)晃手—车轮式立圆动律 (4)摇臂—车轮式立圆动律(5)盘手—阴阳结合的开合圆动律以上是主干教材、支干教材的列表及简单介绍,学习时要注意该组合的要点 ;其他老师怎么上课我不清楚,但我上课时的教学思路是:

“元素—动作—强化—短句—组合”的顺序,使学员不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拒绝“哑巴”式舞蹈,尽我们所能让每一个动作会说话,每一个呼吸会表达,每一个眼神有内涵 ;可以真正的做到:

一条少而精、举一反三、以一带十、以点带面、融汇贯通的学习效果 !仅供参考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w3l.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