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银行计划

更新时间:2024-01-26 06: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乡村银行计划

“乡村银行计划”1976年创办于孟加拉的约布拉村庄。1983年,根据一项特别法案而转型成为一个正式的银行。乡村银行为贫困的借贷者所有,他们中大多数是妇女。乡村银行现在有1952个分支机构,在63712个乡村都有业务,共有员工17686人。

乡村银行从1992年之后就不再接受捐赠,它不断增长储蓄金额足以维持其运营,并且能扩大其信贷项目和偿还贷款。乡村银行自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能盈利(除了1983年,1991年和1992年之外)。乡村银行的贷款还款率高达98.30%。

乡村银行的利率低于政府规定的利率。乡村银行发放的小额贷款不要求有担保。每个借款人必须属于一个五人小组,这个小组起监督作用,确保每个成员都能采取负责任的方式,不会在还款问题上出现麻烦,但并不存在连带责任,即小组成员不需要为不履行义务的成员还款。

乡村银行还经营一个“奋斗者计划”,为乞丐提供无息贷款。已经有6万6千名乞丐加入了该项目,发放的贷款总额50%已经偿还。

合作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中)

法国是发达国家中历史上小农经济较为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时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业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9%,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4.7%,两个指标都高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由于这种关系,农业信贷及信用合作事业在法国得到广泛发展,并自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形成了多个合作性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的局面。最有代表性的3个合作性金融机构是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互助信贷(Crédit Mutuel),和大众银行集团 (Banques Populaires Group)。此外还有互助信贷全国联盟(Confederation Nationale du Credit Mutuel)和合作信用中央局(Caisse Central de Crédit Coop ératif)等机构。

法国的三大农业信贷或合作信用机构都具有同时兼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体制特征。“自下而上”指在基础层次的机构都是合作性质的,由大量分散的小储户或社员所拥有,他们行使民主管理权;到中间层次,即区域性的省级联合组织层次,管理成员同时由基层代表和中央机构委派代表组成;在中央层次的组织机构,省级联合组织按轮流原则派出代表充任理事会委员,但更多的理事会委员来自国会、行政当局及相关专业人士团体。这种混合体制一方面体现合作性质,便于吸引广大的中小储户的参与,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政府对合作金融或农业信贷活动的规范和调节,发挥有关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经营优势。 与德国合作金融机构相类似的是,法国的省级和中央级合作金融或农业信贷机构事实上从事着多种金融服务业务,有的已经变成全能性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涉及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外汇等许多领域。其中,农业信贷银行现在已成为仅次于合并后的BNP Paribas法国第二大银行集团,在2000年《财富》“全球500大企业”中排名第98位。 (五)日本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在国内广泛推广合作金融服务业务,陆续分别建立了信用金库(1951年专门立法,下同),信用协同组合(信用合作社,1949年),劳动金库(1953年),商工组合中央金库(1936年),农林中央金库(1943年)。所有这些合作金融组织都分别有自己的基层机构和中央机构,并有相关行业协会。这些合作金融组织的基层机构具有较强的合作色彩,但在中央机构层次上,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拥有较大的实际控制权或影响力。农林中央金库是面向农村地区的信用合作系统。

农林中央金库虽然根据1943年同名立法而建立,但它的基层组织和中间组织却是根据1947年的“农业协同组合法”而建立起来。基层组织是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不是所有的农协都从事信用合作业务。从事信用合作业务的农协面向农村居民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农村结构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协的贷款业务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农协开始将部分资金转投于农林中央金库的中间组织,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信农联”)。信农联除了对农协提供再融资等服务外,还向非会员提供金融服务。最高层次的农林中央金库除向基层和中间机构提供服务外,还从事资金划拨周转、农林债券发行及后来批准的部分证券投资业务等。 (六)发展中国家

植根于农村经济的信用合作社很早就自发地出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美国信用社普及过程的推动者之一曾于1907年访问印度,“发现”了那里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为此进行实地考察。他返回美国后积极组建信用社,在美国信用合作社发展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合作金融组织体系,从基层的信用社到地方中心信用社联合组织再到邦合作银行,各个层次几乎一应俱全,并有中央政府建立的各种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辅助支持。但是,尽管在组织形式上取得了这些成就,信用合作社在这些国家的实际发展成就是有限的。南亚地区的广大农村中,继续盛行高利贷和各种非规范金融活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曾受益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绿色革命,但总体发展速度是不够快的,经济结构变化相当缓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许多亚非拉民族获得了政治独立并走上自主发展道路。合作社组织方式也随之在广大的亚非拉农村地区普及开来。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方式也在各地区得到多样化的发展。由于各民族国家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宗教背景的差别,各国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经营方法和实际效果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小城镇地区,轮会(ROSCA)一类的互助储金会继续是初级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此外,亲友信用、商人信用和典当行信用等也是日常信贷活动中常见的形式。国际学术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发展中国家各种微型金融活动[microfinance,或microcredit(小额信贷)]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研究者认为初级合作金融在微型金融活动领域中有广泛用途。

近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扬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该银行由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盂加拉学者Muhammad Yunus(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76年创办,其宗旨是向农村地区追求自我就业的穷人提供小额流动资金贷款。乡村银行的资金组织方式看上去并不是合作性质的,但它的运作方式却采用了合作原则。按照乡村银行的贷款计划,来自同一地区从事相似活动的贷款申请者被编为一组,借款小组成员中任何一员若出现投资失败或违约情况,其他成员的借款计划便会受到不利影响。这种安排不仅使借款小组成员相互监督,而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完成投资经营计划。大量报道说孟加拉乡村银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到2000年底时,乡村银行总共向当地的赤贫阶层提供了相当于26亿美元的贷款,平均每笔贷款规模为70美元(580人民币元),贷款偿还率在95%以上(当地其他类型贷款的平均偿还率为30%~40%,利率在100%以上)。孟加拉乡村银行近来积极争取来自欧美地区的国际资助,举办各种技术咨询培训活动,并将合作经营方式推广到租赁等领域中。一些国际机构高度称赞孟加拉乡村银行在反贫困和支持妇女就业中作出的贡献。

二、合作金融发展国际经验的基本概括

从上面扼要介绍的各国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就以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合作金融发展国际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合作金融事业具有世界普及性,体现了合作金融的强大生命力

信用合作社作为合作金融的一种基本形式,出现在19世纪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或展开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欧洲国家,后来又出现在欧洲以外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革命可以说在欧美主要国家已经完成,它们朝着进一步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时候,信用合作社或合作银行继续在这些国家发展,有的国家如美国在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信用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趋势。工业化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和晚期发展阶段都目睹了合作金融的发展。同时,合作金融也不是发达国家特有的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组织不断涌现,并正在发挥着对平衡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合作金融组织的强大生命力是它们的经济优势的体现。合作金融组织的经济优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相对于传统的正规的金融机构 (如商业银行)的经济优势。大多数基层合作金融组织建立在地理上相对集中、职业背景相似、结成互助关系的会员的基础上,业务相对单一,信息比较充分,管理成本相对低,风险相对低,因此能够向会员提供有竞争力的利率价格。大型商业银行通常面向复杂的社会群体,设有多层管理组织结构,风险来源多样并且易变,需要较大规模的资本金和准备金,其利率水平与一国的货币市场利率相挂钩,日益难以对存款资金支付有充足吸引力的利息率。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在发展的同时也为合作金融组织留下了巨大市场空间。

合作金融组织还具有相对于非正规金融活动的经济优势。非正规金融活动往往集中在分散的、常常是偶然发生的个人金融需要领域,而且对交易双方而言都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和保障。因此,非正规金融活动通常伴随远远偏离市场水平的利率,存在较为严重的违约风险。社会成员通常是在没有可适用可选择的规范金融服务的背景下才进入非规范金融交易。相应地,合作金融组织对参加者各方的权利义务通常都有明确的界定,会员与组织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有着较为充分的信息交流,违约风险可被严格控制,利率可被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良好的合作金融组织有着对非规范金融交易的巨大替代作用。

(二)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具体模式各国各地区互有特色

在合作社运动和合作金融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中,许多代表人物和机构都对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原则和精神进行了探讨和归纳。包括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合作社联盟和信用社世界理事会等国际机构近年来也对合作金融或信用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进行了概括。各种定义或表述不尽相同,但合作运动的自愿、民主和互利等核心原则都得到普遍的承认和高度的重视。信用合作社或合作金融的经济优势也正是基于这些基本核心原则。信用合作社或合作金融在各国的具体实践尽管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但成功的实践都遵循了这些核心原则。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历史背景的差别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别,合作金融在各国的发展也自然地印上了各国各地区的烙印。欧洲各国的合作金融组织与美国的信用合作社在组织结构上就有十分明显的区别。欧洲大陆国家基本上都形

成了统一的分级信用合作体系,即从基层信用社到地区信用社联合组织再到中央组织机构,而在美国,普遍流行的是单一信用社组织结构,即一个信用社即为独立注册独立运作的合作金融机构,通常不依附于其他机构(近年来的情况有所变化)。在欧洲各国之间,相似的信用合作机构在具体运作上也互有区别。如英国和荷兰等国都形成了单个合作银行突出发展的格局,合作银行都紧跟时代潮流,高举“绿色银行”或“生态银行”的旗帜,但英国的合作银行与荷兰的合作银行之间也有很大区别。后者不仅有前者所没有的基层合作银行机构,而且特别注重综合业务的发展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发展。以德国和法国的信用合作体系而言,两者在分层组织结构上有很多类似特征,但政府介入的程度却有显著区别。在法国,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分别都显著介入信用合作体系,拥有对信用合作事务的重要影响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的发达和普及程度、其他合作性金融机构或非规范金融活动的竞争程度以及政府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等都是影响各国合作金融发展特色的重要因素。在英国,信用合作社兴起的时候,住房按揭社一类的合作性金融机构已经大量出现,具有合作性的储蓄银行也正在被纳入政府规范的金融体系中,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空间相对缩小。在实行联邦制的美国和印度等国,中央政府并不承揽组建或监管合作金融事业的全部事务,而州或邦政府同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信用合作社兴起的时候,提供支付服务的商业银行和证券投资等服务的金融机构已经相当发达和普及。这种背景使得美国的信用合作社比较专注于对会员的存款和贷款服务,它们通常没有内在动力朝着综合银行或综合金融机构方向发展(这与欧洲大陆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三)合作金融机构本身随时间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各国的合作金融组织多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针对一定的居民群体并出于某种相对专一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例如针对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或自我就业的农村居民群体而建立的互助储蓄、集资购房、消费者信贷、个体工商信贷或农业信贷等等目的。在合作金融组织形成时期,合作金融组织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范围与方式等皆有相当明确的约定和模式,其组织形式也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结构。随着时间进程,合作金融组织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参与者越来越多,参与者自身的收入和经济状况逐渐变化,他们对合作金融组织的需要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另外,竞争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合作金融机构对会员的吸引程度并促使合作金融机构对其经营方针进行调整。此外,各国金融活动的立法改革和调整也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合作金融组织市场地位和经营方式。

从国外的经验看,合作金融机构的组织和业务出现过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是存款资金来源从会员扩大到非会员;二是允许设立非专用存款账户(普通银行账户一类的活期存款账户);三是贷款发放从会员扩大到非会员(包括一些原来面向农村经济的合作金融机构逐渐扩大面向非农经济的业务);四是增加非贷款资金投放(例如政府债券和其他证券);五是从存款会员制转变为分散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完全的股份制(包括上市股份公司制);六是在规模扩大后设立中间组织结构;七是朝着综合银行或综合金融机构方向发展;八是出现横向的合并重组。这些变化,有的是单独出现的,有的是同步性出现的。总的说,合作金融机构在规模扩大、业务多样化以及管理组织层次增加后,其原有的合作性质会倾向于淡化或相对淡化。但是,这种淡化,通常伴随着合作金融组织自身治理结构的成熟和改善,是在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率得到基本的制度和管理保障的背景下而发生的。合作金融机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有时会因仓促行为和管理失当而遭遇危机,美国储贷协会在10多年前的经历表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乡村银行

一、 乡村银行的创建

1972年,留学美国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回孟加拉国后,任教于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他面对无法用经济学理论向学生解释的贫穷现实,决定重新做一名学生,抛弃理论教科书,以村民为老师,去研究揭示每天都在穷苦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学问题。

27美元贷给42个人

一天,尤努斯教授在学校附近的乔布拉村,看到一个农妇在制作竹凳。他问:做一个能赚多少钱?农妇回答:资金是高利贷者的,加工一个竹凳只能赚0.5塔卡,收入极其微薄。他又问:如果你自己有钱,加工一个竹凳能赚多少钱?农妇说可以赚3-5塔卡,这等于为高利贷者加工收入的6-10倍。第二天,他组织学生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村里还有42个同样的人,他们共借了865塔卡,合27美元。这使他震惊、恼怒,这42户人家的苦,难道就差这27美元吗?于是,他拿出27美元,让学生借给那42个人,让她们还给放贷人,等产品出售后再还自己钱,讲好不要利息。结果农妇们很守信用,实现了诺言。

此事使尤努斯教授很有感触。他找到地方银行的管理者说明情况,请他们向贫穷农妇放贷。得到的回答是: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连饭都吃不上,借了钱是不会还的;如果真要借钱,要有抵押和担保;而穷人家里没什么可以抵押,也找不到担保,所以不能借钱给他们。

在寻求贷款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世界基本的银行原理,即:“你越有钱,越能贷到更多的款。”反之,“如果你没有钱,你就贷不到款。”

后来,尤努斯教授以自己的名义从银行借出钱,组织自己的学生先后在吉大港近郊以及孟加拉国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农村,把钱再借给穷人。结果,穷人用这些为数不多的借款,精打细算,精心经营,普遍增加了收入,而且按要求还了借款,并能够归还高于商业银行的利息。于是,一套专门针对穷人贷款的方法和创办“乡村银行”的设想产生了。

尤努斯教授经过多方奔走游说和八年的艰苦努力,到1983年,他创办的专为穷人贷款的“乡村银行”终于得到政府批准。

尤努斯教授认为:贷款是人们摆脱贫困的方法之一。“乡村银行”为那些想做些事的穷人们提供少许的种子式的资金,去实现自我雇用。创造就业,消灭贫困,全世界都一致同意这个论点。但是,经济学家们却只承认一种就业——拿工资的就业。于是,我们年轻时努力学习,为吸引潜在的业主作准备,当一切就绪后,我们到劳动力市场去寻找工作。我们的祖先降生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时,他们没有劳动力市场可以找工作。他们自己支配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工作,成为猎人、庄稼人、后来成为农民,他们都是自我雇用的就业者。

失业是现代社会的灾害,工业化的国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消灭贫困所必须的政策一定比仅仅解决就业的政策更广阔也更深刻。只有当人们能够支配自己的命运时,消灭贫困才真正开始。自我雇用指出了摆脱依赖救济的出路,不必成为工资的奴隶,可以自己开设并经营百货店或从事制造业。它既能帮助有工作但仍贫穷的人,又能为失业者提供精神支持并重新开始做生意而不必沮丧和感到孤独。需要强调,创造自我雇用的平均成本比创造正规就业的成本低10倍、20倍或数百倍。

尤努斯的杰出思想不仅有道理,而且在那些所谓专家的严厉批评的不利情况下,他还是遵循他的思想并贯彻到底直至取得成效。我们把他的思想系统概括为由诺思主义,是恰如其分的。他认为:

1、施舍不是解决贫穷的办法,施舍只能让穷人丧失主动性而使贫穷永远存在。

2、每个人都是未开发的宝藏,具有无穷无尽的能量。每个人都是一名消费者,他(她)尽情使用地球的资源,但他(她)也是一位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生产者,因为他(她)拥有巨大的潜能。

3、信贷是一种人权。人类的信贷权利是摆脱贫困的社会基本要求。传统银行把他们的信贷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而“乡村银行”的“信贷”意思就是“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放贷——受贷的业务关系。

4、贷款释放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致于贷款人很快就会拥有规划家们或社会科学家们想象不到的能量。

5、完整的乡村银行系统的运作原则:人们不应该到银行来,相反,而是银行应该到民众中去。银行职员的工作不是坐办公室,而是与民众溶为一体。妥善安排办公时间,在办公室里管钱和记账。相反,传统银行要求职员都要到办公室上班,而对穷人来说,办公室让他们畏惧,疏远了和银行的距离。

6、还款模式。整借零还,按周还贷。大大优于传统银行的“整借整还,到期还本付息”。

7、利率大大低于高利贷者,但略高于传统银行,有效防止了富裕者套贷。

8、家庭住房即工厂。妇女们可以边工作边照看孩子,一年四季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对创造经济效益有直接帮助;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能够产生和任何工厂都一样的规模效应——原因很简单,自我雇用不在单一的车间进

行,也没有工资基础。

9、参与机制。每5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每6个小组建立一个中心。采用2—2—1顺序放贷,小组长最后得到贷款,体现“先人后己、为人服务”精神,贷款者参与中心活动,定期开会。最有意义的是,这是一种社会构思,人们以彼此的社会和经济责任感参与其中。这是一种人民的运动,如“16项决定”可称为乡村银行的社会发展宪法,是于1984年4月在joydevpur达卡以北100名妇女中心主任的全国讨论会上明确地提出的,所有的乡村银行成员都需牢记和执行这些决定。

10、如果我们能够消除乡下的苦难,就会减轻使穷苦人四处奔波涌入城市的压力。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创造了资金回收率100%的奇迹。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信贷扶贫模式之一。它以其扶贫面广、扶贫效果显著,且银行自身按市场机制运作,持续发展,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目前全球有59国家正在复制,而且,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

非洲(22):布基纳法索、中非共和国、乍得、埃及、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莱索托、马里、马拉维、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桑给巴尔、津巴布韦

亚洲(16):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斐济、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黎巴嫩、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

澳洲(1):巴布亚新几内亚

美洲(15):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圭亚那、牙买加、墨西哥、秘鲁、美国

欧洲(5):阿尔巴尼亚、法国、荷兰、挪威、波兰

每年在孟加拉国,都举办4次关于乡村银行实质的国际对话节目,向想要复制的热心者作详尽介绍。众多的复制者们准确地把握了复制的含义,就是在不同的国家努力去“再塑根本形象”,这实际是革新和创新。孟加拉的“16项决定”并不是根本的,复制者们可以根据本国的需求去创造自己的“16项决定”。全球复制的事实正在无可辩驳地印证着由诺思的话:我们深信能够创造出没有贫困的世界。这不是痴人说梦的结论,而是他在孟加拉乡村银行工作经历的很具体的结论。

由诺思主义给全世界的贫困者带来幸福的信息,他们正在或即将分享脱贫致富后的喜悦。为穷人服务的银行家——尤努斯的声望缘何与日俱增,这主要在于他的杰出贡献。

尤努斯教授思想精华

“信贷”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信任。要使乡村银行有效运转,就必须信赖我们的客户。我们施信于民,结果他们反过来又取信于我们。

施舍不是解决贫穷的办法,施舍只能让穷人丧失主动性而使贫穷永远存在。

每个人都是未开发的宝藏,具有无穷无尽的能量。每个人都是一名消费者,他(她)尽情使用地球的资源,但他(她)也是一位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生产者,因为他(她)拥有巨大的潜能。

信贷是一种人权。人类的信贷权利是摆脱贫困的社会基本要求。传统银行把他们的信贷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而“乡村银行”的“信贷”意思就是“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放贷——受贷的业务关系。

贷款释放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致于贷款人很快就会拥有规划家们或社会科学家们想象不到的能量。

二、完整的乡村银行系统的运作原则:人们不应该到银行来,相反,而是银行应该到民众中去。银行职员的工作不是坐办公室,而是与民众溶为一体。妥善安排办公时间,在办公室里管钱和记账。相反,传统银行要求职员都要到办公室上班,而对穷人来说,办公室让他们畏惧,疏远了和银行的距离。

利率大大低于高利贷者,但略高于传统银行,有效防止了富裕者套贷。

还款模式。整借零还,按周还贷。大大优于传统银行的“整借整还,到期还本付息”。

家庭住房即工厂。妇女们可以边工作边照看孩子,一年四季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对创造经济效益有直接帮助;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能够产生和任何工厂都一样的规模效应——原因很简单,自我雇用不在单一的车间进行,也没有工资基础。

参与机制。每5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每6个小组建立一个中心。采用2—2—1顺序放贷,小组长最后得到贷款,体现“先人后己、为人服务”精神,贷款者参与中心活动,定期开会。最有意义的是,这是一种社会构思,人们以彼此的社会和经济责任感参与其中。这是一种人民的运动,如“16项决定”可称为乡村银行的社会发展宪法,是于1984年4月在joydevpur达卡以北100名妇女中心主任的全国讨论会上明确地提出的,所有的乡村银行成员都需牢记和执行这些决定

如果我们能够消除乡下的苦难,就会减轻使穷苦人四处奔波涌入城市的压力。

乡村银行不仅仅是把钱借给这些穷人,而且这家银行还由这些借贷的穷人拥有。他们每人买一个价值3美元的股份而成为银行的股东。

通过乡村银行正在做的,创造自我就业机会,你就能让成百万小手工劳动者从事上百种活动,创造全新的经济环境。当你发展了自我就业,妇女就能很容易地成为创收者,并展示她们的经济天赋。当很小很小的事情出现上百万次,它就会变成一件大事。它能打下一个很大的经济基础。

二、完整的乡村银行系统的运作原则:人们不应该到银行来,相反,而是银行应该到民众中去。银行职员的工作不是坐办公室,而是与民众溶为一体。妥善安排办公时间,在办公室里管钱和记账。相反,传统银行要求职员都要到办公室上班,而对穷人来说,办公室让他们畏惧,疏远了和银行的距离。

利率大大低于高利贷者,但略高于传统银行,有效防止了富裕者套贷。

还款模式。整借零还,按周还贷。大大优于传统银行的“整借整还,到期还本付息”。

家庭住房即工厂。妇女们可以边工作边照看孩子,一年四季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对创造经济效益有直接帮助;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能够产生和任何工厂都一样的规模效应——原因很简单,自我雇用不在单一的车间进行,也没有工资基础。

参与机制。每5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每6个小组建立一个中心。采用2—2—1顺序放贷,小组长最后得到贷款,体现“先人后己、为人服务”精神,贷款者参与中心活动,定期开会。最有意义的是,这是一种社会构思,人们以彼此的社会和经济责任感参与其中。这是一种人民的运动,如“16项决定”可称为乡村银行的社会发展宪法,是于1984年4月在joydevpur达卡以北100名妇女中心主任的全国讨论会上明确地提出的,所有的乡村银行成员都需牢记和执行这些决定

如果我们能够消除乡下的苦难,就会减轻使穷苦人四处奔波涌入城市的压力。

乡村银行不仅仅是把钱借给这些穷人,而且这家银行还由这些借贷的穷人拥有。他们每人买一个价值3美元的股份而成为银行的股东。

通过乡村银行正在做的,创造自我就业机会,你就能让成百万小手工劳动者从事上百种活动,创造全新的经济环境。当你发展了自我就业,妇女就能很容易地成为创收者,并展示她们的经济天赋。当很小很小的事情出现上百万次,它就会变成一件大事。它能打下一个很大的经济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v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