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讲议_secret

更新时间:2023-09-06 01: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接触网施工

一、材料检验

(一)、零配件

1、在进行接触网零部件进货和上部安装前,应对所用零部件、绝缘子、线材

使用。

2、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螺栓、螺帽紧固力距均应达到设计要求,并应配齐螺

帽、垫片、开口销、弹簧销等。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镀锌层脱落、断裂等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销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3、终端线夹材料检查合格后,宜按到货先后顺序对其编号,然后将号打印在

线夹本体上,对每套线夹安装车站、区间的具体位置、操作人员等均应做好记录,以备复查。

4、楔型线夹、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所需楔子规格、电连接线夹、设备

线夹的槽径应满足设计要求,应表面无裂纹、无锈蚀和焊镏、毛刺,表面应光洁,并与所安装线索截面相符,接头线夹、终端线夹应进行拉力实验,安装前进行解体检查,有质量问题的不得使用。

(二)、线材

1、镀铝锌钢绞线、铝绞线、铜绞线、铜电车线进库前应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

进行线径检查,其参数符合产品说明书,并附有产品合格证。

2、批量整盘进库的镀铝锌钢绞线、铝绞线、铜绞线,不得有松散、断股、锈

蚀等现象。

接触网施工

3、铜接触线在线盘上必须缠绕整齐,不得有硬弯、裂痕、扭曲或背线、空层等现象。

4、铜承力索、接触线在进行进货检验后,必须在线盘上标注使用区间、线别、

锚段号、线材规格、型号、长度、重量等技术参数。

5、线材使用前,依据现象定测锚段长度进行检查,确认线盘上标注的编号及

(三)1、绝缘子、隔离开关、避雷器分段绝缘器安装前必须按相关规定必须100%

做电气实验,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火花间隙必须在外观检查合格并绝缘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瓷质绝缘子瓷釉有剥落,辐射性裂纹,棒式绝缘子弯曲度超过1%者或铁腕

松动者或均不得使用。

3、隔离开关瓷釉不光洁、瓷釉面有污秽且清洁不掉者,钢件有锈蚀,机械动作不协调者不得使用。

4、避雷器表面不光洁,本体有损伤,轻摇内部有响声者不得使用。

5、火花间隙用500V摇表测试电阻值小于500MΩ,本体两端连接件松动者不

得使用。

二、支持结构

(一)、硬横梁安装

1、在进行硬横梁安装前,应首先使用水平仪对同一对基础进行操平测量,并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支柱顶部高度换算,同一对硬横梁支柱的柱顶高度应保持一致,最大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0mm;(如图1所示)

接触网施工

2、在进行硬横梁安装前,还应使用钢尺测量同一组硬横梁基础中心的距离,

复核硬横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硬横梁的总长度应大于基础中心距离800mm,施工偏差不得大于-200、+400mm;(如图1所示)

图1

3、在进行硬横梁的拼接时,要求应对拼接场地进行必要的平整,以确保硬横

梁的拼接质量满足技术要求;

4、在进行硬横梁的拼接时,应要检查硬横梁连接处法兰盘应平整、光洁,四

角的连接板应处于同一平面上,连接时横梁的四角应接触紧密,连接后的横梁应顺直,各段横梁的中心连线应重合;

5、在横梁拼接完成后,要对横梁的状态进行检查、调整;完整的横梁垂直面

的中心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水平面的中心线原则上是在一条直线上,但由

接触网施工

于要考虑在加载负荷后,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在空载拼装时,应考虑预留一个弧度,弧度的大小按梁长的3—5‰考虑,可以在接头处法兰盘之间加薄钢垫片进行调整;

6、硬横梁安装后,横梁两端的各外露长度为400mm,施工偏差为-100、+200mm;

横梁两端外露部分必须等长,施工允许误差+30、-30mm,横梁安装后必须要有3-5‰负驰度;(如图2所示)

图2

7、在进行硬横梁安装施工时,硬横梁与支柱之间应安装密帖,钩螺栓应尽量靠近支柱的主角钢进行安装;(如图3所示)

节点I

接触网施工

8、GZY特型硬横梁的安装如图4、5所示

图4

图5

(二)、硬横梁吊柱安装

1、在进行吊柱安装时,本管段内全部采用吊柱外抱横梁方式安装,安装螺栓的规格选用M24×(横梁高度+80),连接板采用∠63×5规格的连接板,材质均为Q235,防腐形式采用热浸镀锌进行防腐处理;(如图6所示)

2、吊柱长度的选用按L=H-H1+150(mm)(其中:L为吊柱最低长度,H为横梁底面距轨面的高度,H1为腕臂下底座距轨面的高度)公式进行选取,,在进行吊柱长度选取时,还应考虑吊柱应有500mm左右的调节范围可以进行调节;

接触网施工

3、吊柱规格的选取原则

(1)、吊柱管径选取原则:本单位施工管段内统一采用φ159mm直径的吊柱;

(2)、吊柱规格型号选取原则:转换柱、道岔柱选用JDZ—L—II(H)型;

作中间柱使用时选用DZ—L—II(H)型;

(3)、当吊柱太长或偏移量太大时,在吊柱安装时应加装支撑进行加固处理,具体施工要求见贰化施网203补图施工;

(三)、隧道立柱安装

(四)、支柱预配、安装

1、腕臂各零配件的安装位置需经现场测量计算后确定预配,不得估算或任意

确定位置;

接触网施工

2、在进行腕臂预配时,平腕臂和定位管外露长度原则上为300mm,施工偏差

范围应严格控制在200-400mm间,承力索座在平腕臂上距套管铰环的距离原则上为300mm,施工偏差范围应严格控制在200-400mm间,腕臂支撑应设置在斜腕臂定位环附近,应尽量靠近定位环,并且与平腕臂的夹角应控制在600——700之间。(如图7、8、9所示)

(1)、正定位方式:

图7

(2)、反定位方式:

图8

接触网施工

(3)、非工作支定位方式:

3、侧面限界大于3.4m的腕臂柱,应采用大限界框架。(如图10所示)

4、腕臂上零配件紧固,有紧固力矩要求的需按零件图中规定力矩数值用力矩

扳手进行紧固,不得用其它类型扳手进行紧固,以免由于过量紧固,导致气温变化时断裂,或紧固力矩不够引起松动。

接触网施工

5、预配时棒式绝缘子铁帽上有排水孔应朝下安装,无排水孔的压板板缺口朝

下安装,承力索座、套管铰环应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防止脱落。

6、再进行底座安装,应使零件的耳环处于垂直位置,如支柱表面有杂物时,

应将杂物清理后,必须保证所有安装的底座应与支柱密贴;腕臂上、下底座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底座角钢安装必须水平,下底座安装高度为6000mm(距轨面高度),上底座安装高度为7800mm(距轨面高度),施工允许偏差为+10、-10mm;

7、在进行腕臂安装施工时,应确保承力索位于接触线的正上方,承力索悬挂点的高度应满足设计装要求;

三、下锚补偿安装

(一)、下锚拉线安装

1、在进行承导线下锚角钢安装时,下锚角钢必须水平安装,需进行下锚抬高

处理的承导线下锚角钢的安装高度为:承力索下锚角钢8500mm(距轨面),接触线下锚角钢7300mm(距轨面),不进行下锚抬高处理的承导线下锚角钢的安装高度为:承力索下锚角钢8000mm(距轨面),接触线下锚角钢6800mm(距轨面);

2、在进行拉线双环杆、下锚拉线焊接环、持环与拉线基础连接时,应注意双

环杆的短环在上、长环在下,双环杆的焊口统一向田野侧安装,在安装拉线时,NUT—2型耐张线夹的凸面向田野侧安装;

3、在拉线安装时,拉线回头一律按500mm考虑,施工偏差范围应严格控制在

300——500mm之间,拉线回头应用φ1.8mm镀锌铁线进行绑扎100mm,拉线

接触网施工

图11 端头外露30——50 mm,并应用φ1.8mm镀锌铁线绑扎3圈(如图11所示);

4、带补偿的下锚拉线,承线锚角钢应错开50mm安装,以避免承力索补偿绳

磨接触线双环杆,错开方向为:承锚角钢处于孔内中心位置安装,当支柱垂直线路方向斜度大于中直时,线锚角钢安装时(相对承锚角钢)向田野侧错开;反之,应向线路侧错开。承线锚角钢安装完毕,必须与支柱密贴。

5、在拉线安装完毕后,应对拉线的回头部分、绑扎部分、螺纹部分应涂凡士

林油防腐。

(二)、下锚补偿安装

1、下锚补偿装置安装前,应校对承锚角钢安装高度及平行错开尺寸,以防补

偿绳磨双环杆。

2、补偿绳回头长度一律按500mm考虑,施工偏差范围应严格控制在300——

500mm之间,拉线回头应用φ1.8mm镀锌铁线进行绑扎100mm,拉线端头外露30——50 mm,并应用φ1.8mm镀锌铁线绑扎3圈,设计有特殊要求时以设计为准。(如图12所示)

接触网施工

3绝缘时仅保留承力索用于接地跳线的绝缘子及接地跳线固定板。

4、 同一组的滑轮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完整无损。

5、坠砣限制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底座、角钢应水平,限制架导管应处于

铅垂位置。坠砣抱箍在该处移动灵活,无卡滞现象。螺帽齐全,螺纹部分应涂凡士林油。

四、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一)、承力索架设

1、承力索架设前应依据锚段长度配盘。根据随盘说明书、合格证,确认线材

截面、长度及质量。

2、承力索架设前,起下锚人员应对锚柱及拉线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两拉线受

力均匀、保证受力后锚柱倾拉线方向0-100mm。

3、承力索在架设过程中,应设专人跟线巡视,曲线上应进行加固。放线滑轮

应采用闭口滑轮,以防线索脱出,滑轮的轮子可使用铝材质的滑轮或树脂尼龙材质的滑轮,以减轻或消除承力索线材的损伤。

接触网施工

4、线材有损伤时,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1)、铜承力索:铜绞线19股中,在同一截面处断两股以上时:

正线:本锚段线材作废,剩余线材可根据剩余长度调作他用;

站线:可截断作接头,每个锚段接头数不得多余1个(不含锚支的接头)

接头两端的线索长度不应小于150mm,接头距定位点不小于3000mm。

(2)、铜承力索:铜绞线195、铜承力索接头线夹应采用部标TB/T2075.29—2002图施工安装时,应按图

中所注的线夹螺栓紧固顺序用扭矩板后进行紧固,在安装辅助线同时先安装弹簧装置,待接触线承受额定张力后,再次按图循环紧固,其螺栓紧固力矩为50N.M。

6、承力索在架设过程中,必须使用带恒张力放线装置的放线车进行放射线,

以保证放线时线索张力和恒定,不得其它形式的放线车进行放线,以避免造成线索扭面、变形、背扣、硬弯等现象。

7、在进行承力索起锚或下锚的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时,终端线夹采用

3EGF006490Z3163——THJ95(正线)或3EGF006490Z3163——THJ70(站线)型线夹,安装技术要求严格按该零件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安装。

8、坠砣安装时高度根据安装曲线、初伸量来进行确定,坠砣之间缺口呈180

度错开,坠砣串重量(包括坠砣杆及相关连接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求坠砣完好表面光滑无蜂窝(坠砣每个重量误差应不大于±2%),坠砣串整齐;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等缺陷,更不得有接头。

(二)、接触线架设

1、接触线架设前应依据锚段长度配盘。根据随盘说明书、合格证,确认线材

接触网施工

截面、长度及质量。

2、接触线架设前,起下锚人员应对锚柱及拉线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两拉线受

力均匀、保证受力后锚柱倾拉线方向0-100mm。

3、接触线在架设过程中,应设专人跟线巡视,曲线上应进行加固。放线滑轮

应采用闭口滑轮,以防线索脱出,滑轮的轮子可使用铝材质的滑轮或树脂尼龙材质的滑轮,以减轻或消除承力索线材的损伤。

4、线材有损伤时,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1)10%

正线:站线:可截断作接头,每个锚段接头数不得多余1个(不含锚支的接头)

接头两端的线索长度不应小于150mm,接头距定位点不小于3000mm。

(2)、铜接触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10%以以下时,可修补后使用;修补方式

可用平锉修理损伤面,使线材表面光滑无硬点为准;

5、铜接触线接头线夹应采用部标TB/T2075.28—2002图施工安装时,应按图

中所注的线夹螺栓紧固顺序用扭矩板后进行紧固,在安装辅助线同时先安装弹簧装置,待接触线承受额定张力后,再次按图循环紧固,其螺栓紧固力矩为50N.M。

6、接触线在架设过程中,必须使用带恒张力放线装置的放线车进行放射线,

以保证放线时线索张力和恒定,不得其它形式的放线车进行放线,以避免造成线索扭面、变形、背扣、硬弯等现象。

7、在进行接触线起锚或下锚的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时,终端线夹采用

3EGF006490Z3163——CTHA120(正线)或3EGF006490Z3163——CTHA85(站线)型线夹,安装技术要求严格按该零件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安装。

接触网施工

8、坠砣安装时高度根据安装曲线、初伸量来进行确定,坠砣之间缺口呈180

度错开,坠砣串重量(包括坠砣杆及相关连接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求坠砣完好表面光滑无蜂窝(坠砣每个重量误差应不大于±2%),坠砣串整齐;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等缺陷,更不得有接头。

五、悬挂调整

1、接触线悬挂调整前应检查线索的张力和补偿坠砣数量。不允许坠砣数量不

够或坠砣着地进行调整.

2、中心锚结安装:

(1)

(2)、我单位承建的衢州——局界区段的接触网中心锚结分为防断防窜型和

防窜不防断型两种,防窜防断型用于区间正线的中心锚结安装(如图13所示);防窜不防断型用于车站中心锚结安装(如图14所示);

承力索中心锚安装示意图

接触线中心锚安装示意图

图13

接触网施工

b防窜不防断型中心锚结

接触线中心锚安装示意图

图14 (2)、全补偿悬挂中心锚结绳防窜防断型应用铜绞线THJ—95和50mm2的不锈

钢丝绳进行制作,防窜不防断型应用50mm2的不锈钢丝绳进行制作,THJ—95铜绞线长度以所在跨距确定,50mm2的不锈钢丝绳长度为7000+700mm,两

触线中心锚结绳距固定线夹水平距离应是每边长7m高度应比相邻吊弦点高出20-60mm。

3、车站道岔定位调整:

(1)、高速道岔定位的调整要求:

a、对于单开道岔的定位采用标准定位形式时,接连高速正线的道岔支柱应位

于道岔两面三刀线间300 mm,当单开道岔的定位采用非标准定位形式时,接连高速正线的道岔支柱应位于道岔两线间300 mm(一般情况下为300—350),但必须保证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300—700处的横向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处,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0 mm;

b、道岔定位的线岔交叉点距道岔定位点的距离应尽可能的大于2500;

c、从道岔开口方向线间距为1050开始至线岔交点范围内,两支接触悬挂的

接触线应设在受电弓半宽的同一侧上方;从道岔开口方向线间距为800 mm开始至线岔交点范围内,两支接触悬挂的接触线必须设在受电弓半宽的同

接触网施工

一侧上方;

d、车站侧线接触悬挂必须延长一跨(≥30m)后方可进行下锚,非工作支拉

出值按大于工作支拉出值100mm,接触线高度应高出正线接触线250—300mm,非工作支接触线坡度不得大于10‰;

e、接触悬挂在定位的前一悬挂点(指岔尖侧方向上的支柱),两支接触悬挂

的接触线也应在线路中心线的同一侧;

f、小于 1220 mm ;

(2)、低速道岔定位的调整要求:

a、对于在低速线路或车站侧线上的非提速单开道岔采用标准定位方式时,道

岔标准定位支柱应安装于导曲轨与基本轨间距600 mm处,此时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690 mm的横向中间位置正上方处,施工偏差为±50 mm;复式交分道岔的支柱标准定位位置在距道岔对称中心轴线1500 mm处,两接触线应相交于复式交分道岔对称中心轴线的正上方;

b、对于在低速线路或车站侧线上的非提速单开道岔采用非标准定位方式时,

必须保证接触线交叉点位于受电弓有效工作范围内并能可靠受流,接触线交叉点位置不宜超过以下原则:

①、正线为两线间距400—800mm;站线为两线间距200—800 mm,且量使接

触线交叉点位于线间距500—700 mm的横向中间位置处,具体参照接触网施工平面布置图;

②、线岔始触区内(即当机车受电弓直线工作部分宽度1250mm时,两工作支

中任意一支的水平投影距离另一股道线路中心400—850mm)不得安装任何

接触网施工

形式的线夹;

4、接触线悬挂调整应从中心锚结处分别向两端进行,各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调整后的导线不能有硬弯、扭面。校正线面时,应在两端2-5m内进行,严禁将导线扭成死弯。

5

60米以上为7根,

跨距在5035—40米之间用4根,跨距在30—35米之间用3根,,跨距在30米以下用2根;吊弦间距误差±100mm,同跨距吊弦(如车站等)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施工偏差为±100mm。正线跨中最短吊弦应大于500mm。

6、本施工管段统一使用两端带电联环的载流型可调整体吊弦(站场站线采用

带电联环的非载流型可调吊弦),在进行吊弦安装时,下行线承力索的电联环朝向江西方向,接触线的电联环朝向杭州方向;上行线承力索的电联环朝向杭州方向,接触线的电联环朝向江西方向(如图15所示);

图15

7、接触线高度一般情况下为6450mm、接触线拉出值一般情况下直线为200mm,

接触网施工

曲线为150mm,具体拉出值应符合平面图中的设计规定,施工偏差均为±20mm。拉出值在跨中最大不宜大于300mm。

8、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内的1#、2两转换柱两接触线间及两接触线悬挂其它各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3#、4#转换柱间接触线应有一段长度等高,并在等高点处接触线应抬高40mm,关节内1#、2#转换柱之间两承力索、接触线水平距离为450mm。

9、四跨式非绝缘锚段关节,两转换柱的接触线非工作支抬高500mm,承力索抬高500mm,水平距离为200mm。在中心柱处接触线应有一段长度等高。并在等高点处接触线应抬高

40mm

10

1

)、固定定位器的定位管,宜呈水平状态,施工偏差为+30,-0mm。定位

线夹无环夹板受线索压力(螺帽朝向定位器侧)。

(2)、采用腕臂支撑时,支撑管与平腕臂的夹角一般为60-70度。

(3)、在进行防风拉线安装时,防风拉线的定位环距定位线夹的水平距离为

500mm,同时应确保防风拉线在定位环内应有一定的伸缩量,施工偏听

偏信差不宜大于±20mm

(4)、定位管斜面拉线用φ6.0的OCrNi18的不锈钢绞线制作,与定位管连接

端加鸡心环后用压接套管压死,另一端穿过承力索座下方拉线环后,

加鸡心环用JK-2钢线卡子锁死(如图16所示);正、反定位管上斜拉

线应顺直,通过钢线卡子调节端回头长度均为300mm,斜拉线在钢线卡

子处外露长度为100mm,并密贴本线。

(5)、在本施工管段内区间和车站正线使用的定位器为组合轻型铝合金定位

器,该定位器在直线使用时,其定位器坡度Δh为250mm,当该定位器

接触网施工

图16

在直线使用时,其定位器坡度Δh按下表中要求进行调整;车站站线定

位器采用JL63-89型定位器,该定位器在安装时,定位器角度应满足

设计要求,软定位器上定位环距尾端50mm,其尾端与接触线在同一水

平面。软反定位开口为400mm。

表一:

11、转换柱的非支定位管外露300mm,所有反定位管外露长度一般300mm,反

定位的定位管卡子距长定环为150mm。

六、电连接安装

6.1 电连接应安装在设计指定位置,车站正线及区间每隔150m设一横向电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v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