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共振仪的改进报告7

更新时间:2024-01-22 06: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波尔共振仪的改进报告

摘 要: 受迫振动所导致的共振现象,在许多领域中,既有实用价值,也有

破坏作用,是工程人员必须面对的。本实验采用波尔共振仪,介绍了波尔共振仪研究机械受迫振动的振幅-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简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方法 ,并阐述了用频闪法测定相位差和用单片机相位差测量的方法 。将改进后的仪器应用于实验中,能使实验变得更方便、有效。

关键词:共振仪; 受迫振动; 相位差; 单片机

一:实验原理

玻尔共振实验主要是研究机械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观察共振现象。

玻尔共振仪由振动仪、电器控制箱、闪光灯组成。振动仪主要由涡卷弹簧控制的金属摆轮、电磁阻尼线圈、电机驱动的周期性外力矩系统等构成。

实验中,弹簧产生使摆轮回到平衡位置的恢复力矩;铁芯线圈用来产生磁场,金属摆轮在磁场中运动,在摆轮中会产生涡形感应电流,形成电磁阻尼力矩;电动机轴上装有偏心轮,当电机转动时,通过连杆机构使弹簧产生按简谐振动规律变化的形变,形成周期性的强迫力矩。摆轮在这三种力矩共同作用下形成受迫振动。这种受迫振动的稳定状态是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

Id?dt22??k??bd?dt?M0cos??t?

1

式中:I为摆轮的转动惯量;-k?为弹性力矩;Mo为强迫力矩的幅值;ω为强迫力的角频率,即电机转动的角速度。

令 ?0?2kI, 2??bI, m?MJo

则上式变为

d?dt22?2?d?dt??o?mcos?0t

2

当mcos?t?0时,上式即变为阻尼振动方程,若同时有??0,则式变为简谐运动方程,?0即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方程的通解为:

???1e??tcos??ft?????2cos??t??0? 受迫振动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e衰减后消失。

第二部分:?2cos??t??0?说明强迫力矩对摆轮做功,向振动体传送能量,最后到达一个稳定的振动状态。其角振幅为

??tcos??ft???,表示阻尼振动,经过一定时间

?2?m??20??2?2?4??22

角位移与强迫力矩之间的相位差?

??arctan2???20??2?arctan??T??T0T22?T02?

2

振幅θ与相位差φ的数值取决于强迫力矩m、角频率ω、系统的固有角

频率?0和阻尼系数β四个因素,而与振动起始状态无关。在保持其它因素不变

0

的情况下,振幅θ与相位φ随角频率改变的规律称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它们是受迫振动的主要特征。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测量不同角频率时的摆轮振幅和相位差,得到

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二:相位差的测量原理

1.强迫力矩由电机转动产生的,两者周期相同,强迫力矩的角频率和电机转动角速度数值相等。因此,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强迫力矩相位的改变量等于电机转过的角度。

2.在电机轴上固定了一个有机玻璃盘,玻璃盘上有两条相隔180度的刻度线,称为角度盘指针F。挡光块在振动系统静止时,当摆轮上的长凹槽对准光电们H时,角度盘指针F停在角度盘G零刻度处。光电门H处是摆轮振动时的平衡位置,此时,角位移为零,弹簧无形变,强迫力矩为零。

3.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状态时,如果每次摆轮上的长凹槽经过光电们H时,角度盘指针F也正好经过角度盘G零刻度处。摆轮角位移与强迫力矩两者相位是相等的。如果每次摆轮上的长凹槽经过光电们H时,角度盘指针F处在角度盘G其它位置,说明摆轮角位移与强迫力矩两者间存在相位差,相位差的大小等于此

3

时强迫力矩的相位值减去角度盘指针F经过角度盘零刻度处时强迫力矩的相位值,等于角度盘指针F经过角度盘零刻度处和摆轮上的长凹槽经过光电们H处这两个时刻间角度盘指针F转过的角度,也就是摆轮上的长凹槽经过光电们H时角度盘指针F在角度盘上指示的角度值。

4.由于电机转动是非常快的,每次摆轮上的长凹槽经过光电们H时,根本无法直接看清角度盘指针F在角度盘上指示的角度值。因此,原来仪器采用了频闪法来观察角度盘指针F在角度盘上指示的角度值。频闪法就是每次摆轮上的长凹槽经过光电门H时,光电门H产生一个脉冲信号控制闪光灯发光,照射有机玻璃转盘上的角度盘指针F,由于角度盘指针F反光,人眼看到了一条亮线。由于整个过程是周期性,所以亮线总是出现在角度盘的同一刻度处,似乎静止不动。这样就读到了相位差。

频闪法测量相位差的缺点:

1、闪光灯发出的光非常刺眼,且电机转动速度快,致使读数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长时间观察,对实验者眼睛伤害很大。

2、闪光灯寿命比较短,长期做实验很容易使其损坏,又很难维修,这就造成了浪费。

3、由于很难调整好实验台,所以在读取相位差时,闪光灯两次在角度盘闪的位置可能不一致,致使读取数据时难度加大,同时误差也会增加。

三:改进后的测量方案

光电

计时门H 光电

门 P 脉冲信号隔 器A 8052 计时器B 4 相位差的显示 改进后, 相位差的测量在受迫振动的周期T内完成,测量过程如下: 1、角度盘指针F经过光电门P时 (图三中t0时刻),电路A和计时电路B启动计时

2、当摆轮上的长凹槽经过光电门H时(图三中t1时刻),计时电路A停止计时。

3、角度盘指针F经过光电门P时(图三中t2时刻),电路A再次启动计时。 4、当摆轮上的长凹槽再次经过光电门H时(图三中t3时刻),计时电路A停止计时。

5、角度盘指针F经过光电门P时(图三中t4时刻),电路B停止计时。 6、当角度盘指针F经过时光电门P时,进入下一次测得过程。周而复始,进行循环测量。

测得过程中计时电路A两次计时,时间差分别为ΔT1、ΔT2,ΔT1= T1- T0

ΔT2= T3- T2 。ΔT1、ΔT2分别对应着指针F转过?所需要的时间。计时电路B在T0时刻开始计时,T4时刻停止计时,对应着电机转动周期T,也就是受迫振动的周期T。相位差φ=(ΔT1+ΔT2)/2×(2π)/T=(ΔT1+ΔT2) ×π/T。控制器计算出的相位差?直接用数码管显示,精确度为1度。

P光电门信号:

H光电门信号:

图三 实际,没有安装光电门P,而是使用了仪器原来的光电门I。在计算相位差时作了一定的调整。

四:其它改进处 5

1、原实验仪器在阻尼为零的情况下,如果打开电机开关进行受迫振动实验,摆轮振幅将会变得很大,碰坏摆轮,损坏弹簧。对此,添加了检测阻尼线圈电流的电路。在阻尼线圈电流为零时,电机自动关闭。

2、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振幅和固有周期的关系,以及系统作阻尼振动时振幅衰减的过程。这两部分的实验内容需要记录的数据较多,且数据变化非常快,一个人无法完成数据的记录,两个人又会经常出现记录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因此,我们添加了数据存储回查功能。在整个测量完成后,通过回查方式,可以方便的记录数据。

3、在新仪器的测量过程中,可以明显的从显示器上看出摆轮和电机的相位不同步,可以更清楚的认识相位差。

改进后的仪器,不仅测量方法特别简单,而且在试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符合的很好。在反复测试中,发现新仪器工作完全正常。应用于实际实验教学中,不仅会使试验变得更加简单,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试验原理与方法。

五、下面是用改进后的仪器测得实验数据

1.振幅与固有周关系表

振幅(度) 158 137 1.436 49 1.434 135 1.437 48 1.433 134 1.436 102 1.435 72 1.434 51 1.433 50 1.434 固有周期(秒) 1.437 振幅(度) 50 固有周期(秒) 1.433 2阻尼系数?计算

阻尼:二档 10周期:14.339秒

6

振幅(度) 振幅(度) ln?i?i?5 ?1 128 116 105 95 86 平均值 15?1.4339?6 ?7 ?8 ?9 ?10 78 70 64 58 52 0.49532 0.50509 0.49508 0.49343 0.50310 0.498404 ?2 ?3 ?4 ?5 ??ln?i?i?5 0.069527

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振动周期振幅(度) 65 91 108 128 142 150 154 150 139 128 113 94 72 46 10T/S 14.872 14.691 14.588 14.53 14.474 14.425 14.373 14.316 14.268 14.221 14.157 14.063 13.939 13.675 对应固有周期/S 1.434 1.435 1.436 1.436 1.437 1.437 1.437 1.437 1.437 1.436 1.436 1.435 1.434 1.433 相差(度) -21 -32 -41 -53 -64 -75 -88 -100 -113 -122 -131 -139 -150 -160 理论相差(度) -23.5 -34.1 -45.3 -53.5 -65.6 -76.5 -89.2 -103.3 -114.1 -121.5 -131.9 -142.8 -150.8 -161.3 ? ?0?T0

T.9642 0.9768 0.9844

0.9883 0.9928 0.9962 0.9998 1.0038 1.0071 1.0098 1.0143

1.0204 1.0288 1.0479

阻尼二档

7

00.96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98001.00001.02001.04001.060000.96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98001.00001.02001.04001.0600理论相差理论相差实验相差实验相差1801601401201008060402000.96000.98001.0000振幅1.02001.04001.0600振幅8

将以上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对比,说明改进后的仪器是完全正常工作的。

六:参考文献

1 袁长坤 物理量测量 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4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v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