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寒夜》汪文宣形象

更新时间:2024-05-30 0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寒夜》中的汪文宣形象

巴金先生的优秀长篇小说《寒夜》也是巴金先生的最后一部长篇作品。这部作品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本部作品创作于1944年,完成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作品内容也正是以抗日战胜胜利前后的国民党“陪都”重庆为背景,展示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各种人物的生活惨状:有小公务员的挣扎,有失业者的眼泪,有城市贫民的流浪街头,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侵略带给人们的无尽的惊吓和恐惧,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十分真实的再现,小说通过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展示了他们凄惨的悲剧命运。而对于本篇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形象的研究和再认识,对于我们重新了解祖国的那段屈辱历史,了解旧社会的腐朽与罪恶,以及文学艺术形象与现实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汪文宣形象。 一、汪文宣形象分

1、汪文宣是一个热爱生活又富有理想的新知识青年,但是理想却最终未能实现。

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有知识,都富有才华,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期盼,他们有着共同的美好志愿:将来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献身于教育事业,献身于

社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而质朴的理想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只是一个奢望,最终也未能实现。毕业后,为了生活,汪文宣很不情愿地到一家出版社做了校对工作,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而他办教育的美好志愿却一直深置于自己的脑海中。在他身负重病,又被公司辞职,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心爱的妻子又将要和他告别,调职到兰州工作,他已预料到妻子很难再回到他身边来,将要成为别人的妻子,寒夜一样的环境始终纠缠着他,使他的心冰冷冷的,没有一点温暖看不到一线光明,但他仍不忘记自己美好的志愿。“我三十四岁,还没有做出什么事情。”他不平的痛快地想到,这时大学时代的抱负像闪电般在他的眼前亮了一下,花园般的背景,青年时代的面孔、活泼、勇敢、充满希望、自负的语言????全在他脑子里面重现。由于战乱,由于日常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他的这个美好的愿望只能在自己的脑海中闪现,却最终也不能变为现实。

2、汪文宣是一位充满爱心善良的人,但他的生活却极度痛苦。 他爱自己的妻子、儿子,也更爱他的母亲,他和妻子发生一些大小的摩擦时,一般都是让步,不用恶声回答,只用哀求的眼光看,不吵不闹不打,他太爱妻子,他妻子到兰州工作,他痛苦地发了疯,难分难舍,妻子走后,他孤独而且身体越来越差,寂寞时,他一个人到街头散步,看到他和妻子曾经坐过的咖啡厅,一切都和前几个月一样,不同的是他再也听不到妻子曾树生的笑声,再

也看不到妻子曾树生的身影,他一个人进去了,胆怯地坐到角落里,默默地等待,他向茶房要了两杯咖啡,茶房把一杯咖啡端到他的面前,另一杯咖啡放到他的对面,茶房问他要牛奶吗?他说:“我不要,对方要,他拿起茶匙舀了糖先放对面杯中,并且又搅拌一下,然后才在自己的杯中放些糖。“你先喝”,他端起杯子对着空座位低声说。他太爱自己的妻子了,爱的让人感动,他多么地渴望和他的妻子团聚。但是一根灯钨的温情无法与寒夜般的现实对抗,他们不能不走向破裂,曾树生随人而去,只留下自己在思念的情感中煎熬。

他爱儿子小宣,母亲建议让小宣回家住,因小宣回来可以给这个寂寞的家增添些温暖,增加一点快乐,至少多一个人讲话。他说:“小宣年纪很小,怕他染上病。”他宁愿自己忍受痛快寂寞。有一次,小宣给他倒一杯茶,他喝过之后把杯子交还给小宣,一面小心嘱咐:“小宣,你记住好好用开水把这个杯子洗干净。”他费好大劲才把这句话对小宣讲清楚,因为他生命垂危,但仍想着自己的儿子。他更爱他的母亲,一次他与妻子树生争吵,他满心的想让步,但是想到了母亲就在隔壁,他就和树生吵了下去,妻子生气出走。母亲是不愿意让儿子去找她的,他为了母亲忍了许久才动身找树生,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后来妻子回了一封信,为了在母亲面前表现对他母亲立场的支持和理解,就非常违心的给妻子回了一封更短更冷的信。汪文宣是那样的爱自己的母亲,为了母亲他违心地做给她看。有一次,他刚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捧着

一堆湿衣服从房里出来。“妈,你怎么又自己洗起衣服来了?其实你不应该省这点钱模拟应该少累点。”他这样嘱托他母亲几次,有一回,母亲为了给儿子补身子,特买了一只痩鸡,煮着让他吃。他叫母亲:“妈,你也吃一点,味道很好,很好,人是需要营养的。”在他临死之前他说:“我是不怕死的,人人都要死,不过留下你一个人受苦,我心里很难过,小宣年纪又太小???”儿子的一片孝心,他心里装着疼爱他的母亲。但是他也同样爱着自己的妻子,他就夹在了两个人中间,有时他企图用委屈自己的方式让他们能和睦相处,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同样社会环境下成长的人,他们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分歧。她们两个人的爱并未让汪文宣享受到爱所带来的温暖和幸福,而是很痛苦的生活着。 他不仅对家人是那样的善良,在邻居面前也是一样,他是个大好人,一次,有一家邻居张太太听到警报,全家人害怕,他们又是外地人,逃命受到阻碍,来到汪家求救,“汪先生,你是本地人,你要照顾我们啊!”张太太用惊恐、焦急的声调央求他,可是汪文宣心里想:“你还找我,我们自己一家人都没有办法!”这是他家的实际情况,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还是很爽快的答应道:“好,我一定帮忙。”汪文宣就是这样的一类人,有知识有文化,心地善良,充满着爱意,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工作认真,任劳任怨。但是汪文宣并没有让自己的家庭好起来,当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但是与汪文宣自身也有着很大的关联。

3、汪文宣胆小、懦弱,缺乏反抗意识。

汪文宣虽然大学毕业,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特别是在长期的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下讨生活,他的思想、性格、心理状态就不能不发生严重扭曲,他变得胆小怕事,懦弱,缺乏反抗意识。公司中同事们给周主任做寿,好多人都签了名并拿出一千元祝贺,他看到这上面的数字很吃惊,他踌躇了一下,一个同事轻蔑地在他旁边咳嗽一下,他惶恐地立刻拿出笔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后,他感到浑身都不舒服,因为他的薪金少得可怜,不情愿地这样做,为了他在同事面前不失面子,不笑他太抠,但他最终还是????其实这时的汪文宣不仅仅是怕同事笑他太抠,更重要的是他也考虑到以后在单位里的工作,虽然薪金很少,但是这毕竟是他生活的来源,如果这条路断了,他的生活怎么办,所以他为了与周主任处好关系还是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他的薪金的确是少的可怜。在公司中,他是工作最买力的,但他还经常受到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歧视,吴科长用严厉的目光扫他一眼,使他就不敢偷懒片刻,当然这有汪文宣的老实能干,但更能看出其懦弱的一面,后来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当他生病时没有人同情(除锺老外),他咳嗽很厉害,工作期间他到痰盂的地方吐了两次痰,吴科长不高兴地咳嗽一声,他便不敢去第三次,偏偏他咳嗽出痰来,他只好咽到肚子里,后来,同事们写字签名要求他辞职,最后,吴科长和周主任派锺老送来一个月的薪水,他已经意识到他们要裁掉他。汪文宣只能在心里气愤,不敢在他的同

事和领导面前有丝毫的反抗。此时的汪文宣的锐气已经被苦难的生活一天天吞噬,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懦弱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斗争意识。

二、环境对汪文宣悲剧性格形成的影响

作者塑造汪文宣这一悲剧形象成功的原因,用一句话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作为一个小人物,他也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在他身上,也绝不会发生有历史性影响的事件,但是汪文宣形象正是当时旧社会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的缩影,下面笔者从环境方面分析环境对汪文宣悲剧性格形成的影响。

1、通过社会环境来塑造汪文宣悲剧性格

汪文宣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城市经常报警,兵荒马乱,有钱的坐车逃命,没钱的步行走,走不动的等待命运的安排。这个时候,哭爹喊娘,乱成一团遭,报警过后,人们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还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受煎熬,即使那样,还是有一些人吃不饱,有些人被饿死,生了病就是丧命,肺病、霍乱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像“寒夜”一样的生活环境中,作为一个小职员汪文宣也逃脱不了,作者就让汪文宣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他的悲剧命运就有了很大的必然性。最后他的喉咙发不出声音,疼痛难忍,他的眼珠翻白,很长的手指在喉咙上乱抓,

划破了几条血痕,口张开,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他的死是一定的。

2、从工作环境方面塑造汪文宣的悲剧性格

汪文宣曾是一个热心、富有崇高理想的新知识青年,但是,在冷气逼人的“寒夜”中,他的美好性格,一步步被环境毁灭了,逐渐变得软弱无能,而周围的工作环境更加速了他这种性格的形成,比如:当汪文宣的了肺病吐血时,但没有人关爱他,没有人同情他,为了生活,他只能带病坚持繁重的工作,却仍被公司领导无情地解雇,他愤怒却无可奈何。后来,公司换了领导,在唯一一个对他好的同事老锺的帮助下,他才算又重新回到公司工作,可是同事们却又送来了一股刺人的寒风——为了避免受到感染,他们集体署名写信要他推出公司,不然则当以非常手段对付。他们的做法不是一点也不能理解的,但是也未免太过分了,他们不是采取积极的手段去尽量改变这种压抑的环境,而是变得自私,没有人情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汪文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去讨得上司和同事的欢心,面对生活的艰辛,病痛的折磨,他只能默默地进行忍耐,当唯一对他好的同事老锺也突然患病去世时,他的心也越来越凉,想冰一样,仿佛从老锺身上看到自己死亡上的结局,看透了自己的命运,他托着病身在公司中拼命地挣扎,而这种挣扎是毫无意义的,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更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病重工作,工作病重,

他已步入了这择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这点讲;汪文宣的悲剧就存在很大的必然性。 3、从家庭环境方面

汪文宣所在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冷酷的,但作者塑造汪文宣这一悲剧形象时,并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汪文宣的家庭生活向读者展示了汪文宣的悲剧性格。汪文宣在公司中“寒夜”刺骨,可是在家庭中也犹如冰窖,他曾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可被无情的战火给毁灭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贫困的生活和疾病的折磨。妻子曾树生年轻漂亮,充满活力,但残酷的现实生活又逼得她不得不靠自己的姿色在一个资本家银行里充当“花瓶”,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对于这一切,汪文宣虽然不满,但是却又毫无办法,她他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妻子也深深爱着他,但是,自从母亲被接回来后,家庭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母亲看不惯儿媳的所作所为,总以为他始终要抛弃这个贫困的家庭而远走高飞,总以为儿子会因此上当受骗,于是常常对儿媳眉冷对,恶语相加,即便是儿媳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他也以为是故作姿态,给以无端的指责。这使本来心灵受伤的曾树生忍无可忍,反唇相讥,在婆媳之间无休止的斗争中,汪文宣身外两难境地,他孝顺母亲,也深爱着妻子,他很想消除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可是他束手无策,无所失从,他无奈地在母亲面前为妻子解脱、辩解;无奈地求妻子原谅母亲,忍让母亲,可是事

与愿违,母亲怪他心中只有妻子,被妻子迷惑而执迷不悟;妻子也埋怨他心中只有母亲,从来不顾及她的感受。婆媳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汪文宣不自觉中为母亲和妻子之间矛盾加深推波助澜,从这些方面,作者揭示出传承千古的婆媳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他们之间缺乏共同的语言,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沟通,而这种矛盾加深的后果就是是夹在他们中间的汪文宣始终左右为难,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后,汪文宣在惨劣的工作环境,冰冷的家庭环境双重压力下,终于不堪重负,他病的越来越厉害。可是,婆媳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他的病痛而化解,短暂的平静之后是激烈的争吵,作者正是从这平常的家庭琐事方面深层次地剖析了汪文宣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

作者在塑造汪文宣这一悲剧形象时,并不单纯地从某一方面,而是从外表到深入人物内心,从环境到烘托人物的独白,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地展现了汪文宣复杂的性格特征,所以,汪文宣形象呼之欲出,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三、汪文宣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寒夜》这幕悲剧的主人翁也是这样,作者以令人信服的手笔,塑造了汪文宣这一个热爱生活、富有崇高理想的新知识青年如何被“无边无际的“寒夜”所吞噬的悲剧形象。汪文宣曾是一个有理想、有报复的知识分子,他和曾书生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真

诚相爱并结合,有着携手创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献身于教育的崇高而单纯的理想,可是这样的奢望成了泡影,战火和社会的黑暗将他扑灭,他生活困苦,但也时时怀念那过去的美好时光,可是整个社会就像无边的“寒夜”笼罩在他们周围,乌云吞没了整个夜空,“寒夜”一样不停地吹着,他找不到一丝温暖,看不到一点光明。

纵然汪文宣忠厚老实、安分守己,这是他固有的性格,可是残酷的现实生活把他的性格严重扭曲,变得软弱无能,缺乏斗争的精神。他没有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办不成教育,壮志难酬,不得不靠熟人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一名小职员,为了一点微薄的薪金,整天机械地校对那些令人厌恶的似通非通,粉饰太平的文章,他讨厌这份工作,可仍然尽职尽责的去做,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就这样一个“老好人”在公司中饱受欺凌,周主任总是对他冷漠,看他一点都不顺眼,吴科长的眼光使他毛骨悚然,同事们总是对他冷嘲热讽,他软弱到了极点,不敢对自己进行保护,更不敢反抗,他整日地战战兢兢,担心受怕地过日子,作者正是从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一典型的环境中,塑造了汪文宣形象的悲剧性格,通过有志青年汪文宣的悲剧性的结局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更深刻地体会到黑暗社会对人的压制和摧残。也达到了他自己的创作意图“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宣判旧社会、宣判旧制度的死刑。”①八年的抗战胜利并没有

给作家带来欢快兴奋之情以及对希望的憧憬,汪文宣就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默默地死去。 四、汪文宣形象与作者的关系

作者在塑造汪文宣这一悲剧形象时,注入了他本身对生活的深切体会和领悟,可以说,写汪文宣就是写作者自己,巴金先生在《关于<寒夜>》中说,“小职员汪文宣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汪文宣身上也有我自己的身影????我要不是在法国写小说,我可能走上汪文宣的道路,我也会成为汪文宣,并不仅仅写他自己”,此文中,巴金先生还提到像汪文宣一样死于肺病的亲人和朋友:老友范兄、颜兄,一位在邮政局工作的表弟;一位散文朋友缪崇,巴金先生的启蒙老师“香表哥”等,这些人都惨死于肺病。巴金先生说,“我钻进了小说里面,生活下去,死去的亲人交替地来找我,我和他们混在一起,汪文宣的思想,他看事物的眼光,对我并不是陌生的”。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塑造汪文宣这一人物形象时,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他绝对不仅仅写他一个人的感受,而是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诸多真实人物的有机结合,更有作者自己的身影,因此作者笔下的汪文宣形象,是许许多多像他一样善良正直的旧社会下的知识分子的缩影,也是作者个人生活感受的反映,具有深厚的基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汪文宣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汪文宣的悲剧,与他个人的不觉醒有着很大的关系,他超越不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局限性,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方向,但是汪文宣的悲剧更是那个“寒夜”一样的时代造成的。“《寒夜》是这样一部杰作,他触及到人物的心灵世界的深处,是真理的片断,生活侧面和爱情与绝望的呼喊.”②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巴金先生最优秀的作品。

注 解:①巴金:《关于<寒夜>》载《巴金选集》第十卷 ②载法国《世界报》转引《国外社会科学》

参考文献:《巴金作品选》 巴 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吴宏聪 范伯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v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