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讲义7 三角函数(一)

更新时间:2024-03-15 01: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年 级: 辅导科目:数学 课时数: 课 题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三角函数(一) 一、 知识网络 二、 命题分析 1.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于本单元的考查,一般是以1~3个客观题和1个解答题形式出现,以中、低档题为主.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及解三角形等基本知识.解答题常与平面向量、不等式、函数的最值等进行简单的综合,但难度不大. 2.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将继续作为高考的重点进行考查.其中,角的概念多结合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概念、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及图像的平移和伸缩等,多以小而活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将依然作为必考内容出现在高考题中,并与三角恒等变形、平面向量、解三角形等知识结合,形成小型综合题.解三角形问题将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及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能及运算能力,以化简、求值或判断三角形形状为 主. 三、复习建议 1.复习中要注意几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并加大练习力度,解决公式的综合运用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y=Asin(ωx+φ)的图像和性质,这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3.在训练中,强化“变换”意识,但训练难度不宜过大,立足课本,掌握常见问题的解法,熟记课本中出现的公式和常用到的重要的结论,并注意其变形应用. 4.从“整体处理”的思想高度去认识理解运用“五点法”,尤其是对y=Asin(ωx+φ)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应用. 5.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三角函数应用意识的训练. 四、知识讲解 第一节 任意角、弧度制及三角函数定义 (一)高考目标 考纲解读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考向预测 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是本节考查重点,注意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 2.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二)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梳理 1.角的有关概念 (1)角:角可以看成由 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 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 .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α的 ,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做角α的 ,射线的端点叫做角α的 . (2)角的分类:角分 (按角的旋转方向). (3)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 ①象限角: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在 上,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 . ②象限界角:若角的终边在 ,就说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它叫 ③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β|β=k·360°+α,k∈Z}. (4)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 叫做1弧度的角. ②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 ,负角的弧度数为 ,零角的弧度数为 ,|α|=,l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为半径. ③以“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比值与所取的r的大小 ④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2π弧度;180°= 弧度. ⑤弧长公式: 112,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l·r=|α|r. 22 ,仅与 有关. lr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r>0),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 正切分别是:sinα=,cosα=,tanα=,它们都是以角为 yrxryx ,以比值为 的函数. 3.设角α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P作PM垂直于x轴于M,则点M是点P在x轴上的正射影.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的坐标为 ,即 ,其中cosα= ,sinα= ,单位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单位圆在A点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T′),则tanα= .我们把有向线段OM、MP、AT(或AT′)叫做α的 . (三)基础自测 1.与610°角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 ) A.k·360°+230°,k∈Z B.k·360°+250°,k∈Z C.k·360°+70°,k∈Z D.k·360°+270°,k∈Z [答案] B [解析] 由于610°=360°+250°,所以610°与250°角的终边相同. 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1),则角α的最小正值是( ) A.2π 3 B.11π5π C. 66 D.3π 4[答案] B -11[解析] ∵sinα==-,且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 2211∴α=π. 63π3.若-π>θ>-,则点(tanθ,sinθ)在( ) 2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B [解析] 易知θ在第二象限,则tanθ<0,sinθ>0. 4.若α的终边过点P(2sin30°,-2cos30°),则sinα的值为( ) 1A. 2[答案] C 13B.- C.- 22D.-3 33,故选C. 2[解析] P(2sin30°,-2cos30°)即P(1,-3),∴r=2,故sinα=-35.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3x上,则10sinα+=________. cosα[答案] 0 [解析] 设α终边上任一点P(k,-3k), 则r=x+y=k+-3k当k>0时,r=10k, ∴sinα=-3k10k=-310,cosα=2222=10|k|. k10k=110, 3∴10sinα+=-310+310=0. cosα当k<0时,r=-10k,∴sinα=313,cosα=-,∴10sinα+=0. cosα1010 ππ6.若<θ<,则sinθ、cosθ、tanθ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42[答案] cosθ0),且sinθ=[解析] ∵m>0,则P(-3,m)在第二象限, 2m,求 tanθ,cosθ的值. 4x=-3,y=m,r=3+m2, ∴sinθ=m3+m2, 又∵sinθ=2mmmm=,∴=. 2483+m815-36=-,cosθ==-. 34-38可知m=5,tanθ= m(四)典型例题 1.命题方向:判断角所在象限 [例1] (1)若sinθ·cosθ>0,试确定θ所在象限. α(2)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则为第几象限角? 2[分析] (1)先确定sinθ与cosθ的符号,再判断θ所在象限;(2)用不等式表示出α的范围,讨论可得所2在象限. ??sinθ>0,[解析] (1)由sinθ·cosθ>0,得??cosθ>0,?α ??sinθ<0,① 或??cosθ<0,? ② 由①知θ在第一象限,由②知θ在第三象限, ∴θ在第一或第三象限. (2)∵α为第二象限角, π∴2kπ+<α<π+2kπ,k∈Z. 2παπ∴kπ+<<+kπ,k∈Z. 422k为偶数时k=2n(n∈Z),2nπ+<<2kπ+为第一象限角; k为奇数时k=2n+1(n∈Z),2nπ+α∴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2[点评] 问题(1)主要是利用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来判断,注意θ是满足两个条件的公共解. 5πα3π<<2nπ+为第三象限角. 422πα42π2 αα问题(2)主要是利用不等式表示出的范围,对k进行讨论,然后利用终边相同角的特点,即可确定所在象限. nn跟踪练习1: θsin2设θ为第三象限角,试判断的符号 θcos2[解析] ∵θ为第三象限角,∴2kπ+π<θ<2kπ+3π(k∈Z), 2kπ+<0,∴<0.综上可知:<0. 22θθcoscos222.命题方向: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例2] 已知一扇形的中心角是α,所在圆的半径是R. (1)若α=60°,R=10 cm,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弓形的面积; (2)若扇形的周长是一定值C(C>0),当α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有最大面积? [分析] (1)直接套用公式l=αR可求弧长,利用S弓=S扇-S△可求弓形面积. (2)将S扇表示为α的函数,转化为函数求最大值问题. [解析] (1)设弧长为l,弓形面积为S弓, π10π∵α=60°=,R=10,l=, 33S弓=S扇-S△=×110π1π32×10-×10sin60°=50(-). 23232(2)解法1:扇形周长C=2R+l=2R+αR. 112∴R=,∴S扇=α·R=α·2+α22C1C=·2=×α·2(2+α)2α+4α+42C2C221C≤, 416α++42α4∴当α=即α=2(α=-2舍去)时, α扇形面积有最大值. 16解法2:由已知2R+l=C,∴R=C2C-l2(l

11C-l11?C?2C2∴S=Rl=··l=(Cl-l)=-?l-?+, 22244?2?162C2l∴当l=时,Smax=,此时α===2, 216RCC-CC222∴当扇形圆心角为2弧度时,扇形面积有最大值. 16[点评] 此类问题是将三角函数问题与不等式问题进行综合考查的,扇形的面积与弧长的计算在几何中应用较多,都可以用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方式给出,在应用时应注意,不要把角度制与弧度制混用,造成度量单位不一致. 跟踪练习2 (1)一个半径为r的扇形,若它的周长等于弧所在的半圆的长,那么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弧度?是多少度?扇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扇形的周长是20 cm,当扇形的圆心角α等于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 [解析] (1)设扇形的圆心角是θrad,因为扇形的弧长是rθ,所以扇形的周长是(2r+r)θ.依题意, 得(2r+r)θ=πr, 180°∴θ=π-2=(π-2)×()≈1.142×57.30°≈65.44°≈65°26′, π1212∴扇形的面积为S=rθ=(π-2)r. 22(2)设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则l+2r=20, 即l=20-2r(00,r=5a,α角在第二象限,sinα==y3a3=, r5a5x-4a4y3a3cosα===-,tanα===-; r5a5x-4a4若a<0,r=-5a,a角在第四象限, 343sinα=-,cosα=,tanα=-. 554跟踪练习3: ππ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sin,cos),则角α在[0,2π)内的值为( ) 33A.5ππ2π5π或 B.或π C. 66333D.π 6[答案] D ππ[解析] ∴sin>0,cos<0, 33ππ∴点(sin,cos)落在第一象限, 33πcos33π又∵tanα==,∴α=,故选D. π36sin34.命题方向:单位圆的应用 ?π?已知:α∈?0,?,求证:sinα<αcosx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π5π?[答案] ?,? 4??4?π5π?[解析] 由三角函数定义结合三角函数线知,在(0,2π)内,使sinx>cosx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 4??4 (五)思想方法点拨: π1.弧度制与角度制不能混用,如α=2kπ+30°(k∈Z),β=k·360°+(k∈Z)都是不正确的. 22.在学习中要正确区分象限角和象限界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及它们的表示方法,特别是第一象限的角 {α|k·360°<α0,sinα<0,即该点位于第四象限. 22.如果点P(sinθcosθ,2cosθ)位于第三象限,那么角θ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答案] B ?sinθ>0[解析] 因为点P(sinθcosθ,2cosθ)位于第三象限,所以sinθcosθ<0,2cosθ<0,即?,θ为第二象限角. ?cosθ<0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cos2αsinα3.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y=-x上,则+的值等于( ) cosα1-sin2αA.0 [答案] A [解析] ∵角α的终边在直线y=-x上, 3π∴α=kπ+ (k∈Z),∴sinα与cosα符号相反, 41-cos2αsinα|sinα|sinα∴+=+=0. cosα|cosα|cosα1-sin2αB.2 C.-2 D.2tanα 4.已知扇形的周长为6cm,面积是2cm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A.1 [答案] C [解析] 设扇形圆心角为αrad,半径为r,弧长为l. l+2r=6,?????r=1,?r=2,则?1∴?或? ??l=4l=2.l·r=2,????2 B.4 C.1或4 D.2或4 l∴α==4或α=1.∴选C. r5.已知锐角α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是(2sin2,-2cos2),则α等于( ) A.2 [答案] C [解析] 点P位于第一象限,且 π?π-2=tan?2-?, tanα=-cot2=-tan??2??2?πππ0,?,∴α=2-. ∵2-∈?2?2?2π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6.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且A

13.已知角α终边经过点P(x,-2)(x≠0),且cosα=[解析] ∵P(x,-2)(x≠0), ∴点P到原点的距离r=x2+2. 又cosα=3x3x,∴cosα=2=x. 6x+2631x,求sinα+的值. 6tanα∵x≠0,∴x=±10,∴r=23. 当x=10时,P点坐标为(10,-2),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α=-61,=-5, 6tanα65+616∴sinα+=--5=-; tanα6665-61当x=-10时,同样可求得sinα+=. tanα6cosx14.设f(x)=,求f(1°)+f(2°)+…+f(59°)的值. cos?30°-x?[解析] f(x)+f(60°-x) =cos?60°-x?cosx+cos?60°-x?3cos?x-30°?cosx+===3. cos?30°-x?cos?x-30°?cos?30°-x?cos?30°-x?3593=. 22∴f(1°)+f(2°)+…+f(59°)=(f(1°)+f(59°))+(f(2°)+f(58°))+…+(f(29°)+f(31°))+f(30°)=293+π2α-?的15.已知角α的顶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始边在x轴的正半轴上,终边经过点P(1,-2).求cos?3??值. [解析] ∵P(1,-2)是角α终边上一点,由此求得 r=|OP|=5, 255∴sinα=-,cosα=. 554∵sin2α=2sinαcosα=-, 53cos2α=cos2α-sin2α=-. 531?4?3π3+43ππ2α-?=cos2αcos+sin2αsin=?-?-?·=-∴cos?·+. ???3??33?5?2?5?210 第二节 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一)高考目标 考纲解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v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