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年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更新时间:2024-07-05 07: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一、中学化学中提及的“化”名目繁多.要判别它们分属何种变化,必须了解其过程.请你根据下列知识来

指出每一种“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 注意:自然条件.

2.催化——能改变反应速度,本身一般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应了解中学里哪些反应需用催化剂.如

8.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

作用: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等.

9.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产物——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10.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使之变硬发脆的过程. 11.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双键变单键)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12.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13.酯化——醇与酸生成酯和水的过程.

14.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被—NO2或—SO3H取代的过程. 二、基本反应中,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反应或规律.现分述如下:

1.化合反应:思考:化合反应是指单质间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吗?

结论:不一定!化合反应即―多合一‖的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化合反应又可分为三种. (1) 单质+单质→化合物

(2)单质 + 化合物1 → 化合物2

2FeCl2+Cl2 = 2FeCl3 4Fe(OH) 2 + O2 + 2H2O = 4Fe(OH)3 2Na2SO3 + O2 = 2Na2SO4

(3)化合物1 + 化合物2 → 化合物3

①酸性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酸 碱性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碱

稳定性: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碳酸

分解条件:(高温) (加热) (常温) 3.置换反应

判断: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吗?

结论:反应物或生成物各两种且其中一种必定是单质的反应才称作置换反应.

分类: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根据两种单质是金属或非金属来分;也可根据反应物状态来分;还可以根据两单质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分. 注意:下列置换反应特别值得重视.

①2Na + 2H2O = 2NaOH + H2↑ ②3Fe +4H2O⑤2H2S + O2 = 2S + 2H2O ⑥2C +SiO2 ⑦2Mg +CO2 ⑨C +H2O ⑾Si +4HF

2MgO + C ⑧2Al +Fe2O3 CO + H2 ⑩3Cl2 +2NH3

SiF4+ 2H2

Fe3O4 + 4H2↑ Si + 2CO 2Fe + Al2O3 N2 + 6HCl

③F2 + 2H2O = 4HF + O2 ④Cl2 + H2S = S + 2HCl

4.复分解反应

(1)本质:通过两种化合物相互接触,交换成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3)基本类型:

①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②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③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④盐 + 盐 → 两种新盐 ⑤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思考题:

(1)酸与碱一定能发生反应吗?若能,一定是发生中和反应吗? (2)复分解反应中的每一类反应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盐与盐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4)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提示:

(1)酸与碱不一定能发生中和反应.联系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盐的水解知识.如:

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也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2Fe(OH) 3 + 6HI = 2FeI2 + I2 + 6H2O

2Fe(OH)2 + 10HNO3(稀) = 3Fe(NO3)3 + NO↑+ 8H2O

故特别要注意氧化性酸(碱)与还原性碱(酸)很可能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条件:

①盐 + 盐、盐 + 碱的反应物一般要可溶且在溶液中进行或加热时进行.如 ②盐1 + 酸1 → 盐2 + 酸2

一般只需满足以下两条中的各一条:i)强酸制弱酸即酸性:酸1>酸2

ii)难挥发酸制易挥发酸,即挥发性:酸1<酸2

原因:上述三种金属硫化物溶解度特小,满足离子反应朝离子浓度降得更低的方向进行. (3)盐与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复分解 ②双水解 ③氧化—还原 ④络合反应 现列表比较如下:

(4)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三、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还原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S2-、H2S、I -、HI、NH3、Cl-、HCl、Br-、HBr 低价含氧化合物: 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2++不活泼金属离子:Cu、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含氧化合物: NO2、N2O5、MnO2、Na2O2、H2O2、HClO、 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 KMnO4、王水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

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四、总结 ①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生成物中可以有H、H2O,但不能有OH ;

+

②在碱性介质中的反应,生成物中无H;

+ -+–

③在近中性条件,反应物中只能出现H2O,而不能有H或OH,生成物方面可以 有H或OH 现把H+、OH -、H2O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关系列于下表: 条 件 酸性溶液 近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五、物质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类型 光 反应物中余O O + 2H→ H2O O + H2O → 2OH O + H2O → 2OH - -+ 反应物中缺O H2O → O + 2H H2O → O + 2H 2OH - → O + H2O ++实 例 4HNO34NO2↑+O2↑+2H2O 或 热 光 2HClO2HCl+O2↑ 加 热 2KMnO4K2MnO4+MnO2+O2↑ 2AgNO32Ag+2NO2↑+O2↑ 2KClO32KCl+3O2↑ 5NH4NO3=4N2↑+2HNO3+9H2O Na2S2O3+H2SO4=Na2SO4+H2O+SO2↑+S↓ Cl2+2NaOH=NaCl+NaClO+H2O 3NO2+H2O2HNO3+NO 同一物质不同 元素的原子间 同一物质同一元素 不同价态原子间 同一物质同一元素 同一价态原子间 (歧化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H2O2 2H2O+O2↑ CaO+3C(电炉) CaC2+CO↑ SiO2+3S SiC+2CO↑ 浓硫酸 H2C2O4 H2O+CO2↑+CO↑ 六、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 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 产物不同

3.溶液酸碱性.

2S2- +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

强.

七、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3+2+2+++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Al、Zn、Cu、NH4、Ag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

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不能大

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

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

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

2-2-+

S、SO3、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3-2- 如:Fe与F、CN、SCN等; H2PO4与PO4会生成HPO4,故两者不共存.

八、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如:H2SO4 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2+-+2- 正确:Ba+2OH+2H+SO4=BaSO4↓+2H2O

(6)“=”“ ”“↑”“↓”符号运用不当

3++

如:Al+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九、判断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易难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阴离子还原性强的为非金属性弱,还原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的为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属 氧化成低价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 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十、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无论是原子还是离子(简单)半径,一般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及电子间的排斥力的相对大小来决定.故比较微粒半径大小时只需考虑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斥情况.具体规律小结如下: 1. 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即同种元素:

+-2+3+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 如:H<H<H; Fe>Fe >Fe;Na<Na;Cl<Cl

2.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即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 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如:

(1)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

2--+2+3+

(2)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O>F>Na>Mg>Al (3)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 3. 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

(1)同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论是原子半径还是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 (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Cl

(3)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比较时要把阴阳离子分开.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元

+-3+

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如Na<Cl 如: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 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 (4)如既不是同周期,又不是同主族,比较原子半径时,要寻找到合适的中间者.

如Ge、P、O的半径大小比较,可找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中元素为中间者. (N) O

十一、物质结构: (Si) P 因为Ge>Si>P>N>O,故Ge>P>O

Ge

分子的空间构型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4、价电子对、键角与分子的构型:

(二)如何比较物质的熔、沸点

1.由晶体结构来确定.首先分析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其次抓住决定同一类晶体熔、沸点高 低的决定因素.

① 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如:SiO2>NaCl>CO2(干冰) ② 同属原子晶体,一般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如:金刚石>金刚砂>晶体硅

③ 同类型的离子晶体,离子电荷数越大,阴、阳离子核间距越小,则离子键越牢固,晶体的 熔、沸点一般越高.

如:MgO>NaCl

④ 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晶体熔、沸点越高. 如:F2<Cl2<Br2<I2

⑤ 金属晶体: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如:Na<Mg<Al 2.根据物质在同条件下的状态不同. 一般熔、沸点:固>液>气.

如果常温下即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分子晶体(Hg除外).如惰性气体,虽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原子,但应看作为单原子分子.因为相互间的作用为范德华力,而并非共价键. 十二、化学平衡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这一状态称作化学平衡状态.

④若有1mol N≡N键断裂,则有6mol N-H键断裂(其它与上述相似) 注意 对象 词性 同种(侧)物质 相反 异侧物质 相同 2.百分含量不变标志

正因为v正=v逆≠0,所以同一瞬间同一物质的生成量等于消耗量.总的结果是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各成分的百分含量、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3.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

十三、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Al、Si?OH???H2? ??(1) 单质?2Al?2NaOH?2H2O?2NaAlO2?3H2?? Si?2NaOH?H2O?Na2SiO3?2H2????碱(2)铵盐:NH4???NH3??H2O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HCl???H2???浓HSO

金属??SO2?????? ??HNO????NO2?、NO? ??浓HSO(1) 单质?????SO2?、CO2???????C? ?浓HNO????NO2?、CO2?????

?非金属?浓HSO??????SO2? ????S?浓HNO?

?????SO2?、NO2????

243243243

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2O32-+2H+=S↓+SO2↑+H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单质

??2Na?2H2O?2NaOH?H2????2F2?2H2O?4HF?O2?H?CO2?HCO????CO2?33???2?H?化合物SHS???H2S?(2) ???H2??SOHSO???SO2?33??????????2Na2O2?2H2O?4NaOH?O2??(2)化合物 ?Mg3N2?3H2O?3Mg?OH?2??2NH3?? ?Al2S3?6H2O?2Al?OH?3??3H2S??

?CaC2?2H2O?Ca?OH?2?C2H2?H2O2?? ?CO3HCO3????CO2??Al?OH?3??2?5.强烈双水解 H2O3??Al与?SHS????H2S??Al?OH?3?

?H2O???Al?OH?3? ?AlO2??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7.与Na2O2反应

9.电解 ?H2O?电解???H2??O2??? 电解

?Al?O2??Al2O3?熔融?????电解NaCl溶液????NaOH?Cl2??H2???CO2??O2??Na2CO3?????HO2???O2??NaOH???8.2FeCl3+H2S=2FeCl2+S↓+2HCl

高温??金属+Al2O3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

11. Al3+ Al(OH)3 AlO2-

1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

4NH3+6NO?催化剂???4N2+6H2O

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

?1.金属?盐?金属?盐??2.铝热反应

H或HO?????H2??活泼金属(Na、Mg、Fe)(2)金属→非金属 ??2

?点燃???2MgO?C?2Mg?CO2???2F2?2H2O?4HF?O2??高温??Si?2CO?2C?SiO2??(3)非金属→非金属 ?高温??CO?H2?C?H2O?? ??Cl2(Br2、I2)?H2S?S?2HCl(HBr、HI)

高温?H2?金属氧化物????金属?H2O?(4)非金属→金属 ?高温?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 如:

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 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单质

NH3+NO、 H2S+SO2 、Na2O2+H2O、NaH+H2O、Na2O2+CO2、CO+H2O

?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

PCl3+Cl2 、Na2SO3+O2 、FeCl3+Fe 、FeCl2+Cl2、CO+O2、Na2O+O2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NH4HCO3[(NH4)2CO3]???NH3??CO2??H2O

??(1)铵盐 ?NH4HSO3[(NH4)2SO3]???NH3??SO2??H2O??

NHHS[(NH)S]???NH3??H2S?442?? ?2Cu(NO)???2CuO?4NO??O??322(2)硝酸盐 ?????2Ag?2NO2??O2??2AgNO3?216.特征网络:

O2??D(酸或碱) (1)A???B???C??OOHO???NO???NO2????HNO3 ①NH(气体)3222O2H2O??H2SO4 ②H2S(气体)???SO2???SO3??OOHO??H2CO3 ③C(固体)???CO???CO2??222O2O2H2O??NaOH ④Na(固体)???Na2O???Na2O2??强酸(2)A— ???气体B????强碱 ?O2O2H2OA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

??气体C???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2KClO32?????2KCl?3O2?MnO,?2??2H2O?O2? 2H2O2??MnO2SO2?O2?????2SO3催化剂,?

催化剂,?4NH3?5O2?????4NO?6H2O

催化剂,?N2?3H2?????2NH3

十四、颜色特征现象

++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4.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红褐色[Fe(OH)3]

Fe2+ 浅绿 Fe3+ 棕黄

空气6.产生的沉淀有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Mg(OH)2.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2,CaSO4,

7.生成的溶液或气体有颜色

1、水溶液中含有Fe3+的为黄色. 如:Fe2(SO4)3、FeCl3 、Fe(NO3)3溶液

2、水溶液中含有Cu2+为蓝色,如:CuCl2、 Cu(NO3)2、 CuSO4溶液;但是,CuSO4?5H2O是蓝色,无水CuSO4是白色 3、红棕色液体:Br2

4、红棕色的气体:NO2;

SO2,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H2S,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十五、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十六、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十七、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①加热KMnO4制氧气②制乙炔③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十八、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9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十九、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二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同,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二十一、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中和碱液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2+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掖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二十二、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须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人集气瓶

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人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人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人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二十三、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二十四、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二十五、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2与溴水反应

二十五、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

2+

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变成黄色—棕褐色。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并有白雾产生。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产生。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红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最后褪色。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2--3+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二十七、十三种气体 高中、初中主要学习了十三种气体——H2、O2、Cl2、

(1)制气原理

HCl、H2S、NH3、SO2、NO、NO2、CO2、CH4、C2H4、C2H2.①会考突出教科书上原理的考查

O2——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 H2——Zn与稀H2SO4或盐酸 Cl2——MnO2与HCl共热 HCl——NaCl固体与浓H2SO4共热

H2S——FeS固体与稀H2SO4或稀HCl NH3——Ca(OH)2固体与NH4Cl固体共热 SO2——Na2SO3固体与浓H2SO4

NO——Cu与稀HNO3 NO2——Cu与浓HNO3

CO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 CH4——无水CH3COONa与碱石灰共热 C2H4——乙醇、浓H2SO4170℃ C2H2——电石与水或饱和食盐水

学生应熟练掌握制气的化学方程式,应特别注意反应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及反应条件(加热或常温).

②高考则出现制气的替代方法

O2:2Na2O2+2H2O—→4NaOH+O2↑ 2H2O2O2不能用Na2O2和CO2反应制取.

2H2O+O2↑

Cl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NaCl(固)+3H2SO4(浓)+MnO22NaHSO4+MnSO4+Cl2↑+2H2O

HCl:浓HCl与浓H2SO4混合 NH3:浓氨水与NaOH或CaO SO2:Cu与浓H2SO4共热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制SO2不能用C与浓H2SO4,因产生的气体为SO2、CO2的混合气

(2)制气装置:①会考强调三套基本装置与所制气体对号入座

能用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制取的有H2、CO2、H2S. 能用固体加热制气体装置制取的有O2、NH3、CH4.

能用固-液(液-液)加热制取的气体有Cl2、HCl、SO2、NO、NO2、C2H4、C2H2.其中制NO2、SO2、C2H2不必加热.

① 高考出现装置的替代或改进

上述装置可作为简易启普发生器.(Ⅰ)干燥管中盛放块状固体,它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

[H2、CO2、H2S],关闭导气管夹子时,气体可将液体从干燥管中压出,实现固-液脱离接触.(Ⅱ)

中试管底部有小孔,液体可出入,固体不能漏出,其原理类似于(Ⅰ).(Ⅲ)中玻璃棉借助摩擦力而固定在管中,产生气体后,当关闭导气管夹子时,气体可将液体压入左管中,从而实验固-液脱离接触.

下图装置可用于浓H2SO4、浓HCl制HCl气体.分液漏斗中装浓HCl,下端接毛细管插下烧瓶中的浓H2SO4中.浓HCl从毛细管中流入浓H2SO4中,浓HCl密度较小,可以上升,借助浓HCl易挥发,浓H2SO4吸水并放热,HCl更易逸出,从而制HCl.

2.其它实验仪器和装置

不论高考或会考,对高中出现的新仪器,新装置都很重视.例如:分液漏斗、容量瓶、蒸馏装置、液体吸收尾气装置、温度计的位置、洗气装置??

二十八、烃及其衍生物燃烧规律:

1、烃CxHy 完全燃烧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烃的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写出该有机物符合的通式或分子式:(1)CO2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_____________________(3) 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__________________(4) 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室温条件下,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里完全燃烧,其燃烧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气体的物质

的量相等,则有机物分子组成中H:O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4、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_______一定,它们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

...

和水均为定值,所消耗的O2为_________(填“定值”或“不定值”)。

例如: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有:CH2O(醛、酮与酸、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炔、二烯烃与苯及其同系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等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产生的CO2相等,则应符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烯烃或环烷烃同系物等)

等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反应产生的H2O相等,则应符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例C7H8与___________(包括: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烯烃或环烷烃同系物等)

6、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1)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的

_____或_____(2)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的____或____ 。

例:某有机物在气态时与相同状况下的氦气密度之比为18.5:1,又知14.8g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0.2gH2,符合此条件的有机物可能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7、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与y/x的比值成_____比;生成的CO2与y/x的比值成_____

比;生成的H2O与y/x的比值成_____比; 8、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

的大小,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9、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其加水的产物或异构体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等。 例:烯烃、环烷烃和_______________,炔烃、二烯烃和______________ 等物质的量的烃与其加CO2的产物或异构体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等。

例:烷烃与_______________

氯化钠 氯化镁 氯化镁钾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氟化钙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铁 三氧化二铁 碳酸亚铁 二硫化亚铁 二硫化铜铁 硫酸铜晶体 硫酸锌晶体 硫酸亚铁晶体 硫酸铝钾晶体 氧化铝 硫酸钙晶体 硫酸钙晶体 硫酸钡晶体 硫酸钠晶体 硫酸镁晶体 硫代硫酸钠 硝酸钾 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 磷酸二氢钙 一氧化碳和氢气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固体) 碳酸钙 氧化钙 碳化钙 碳60 碳化硅 二氧化硅 硅酸钠溶液 硼酸钠 氧化铝 硅酸铝钾 亚铁氰化钾 铁氰化钾 碱式碳酸铜 ---------------- ---------------- 氧化砷 食盐 盐卤 光卤石 苏打,纯碱 小苏打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石灰乳 萤石 磁铁矿 赤铁矿 褐铁矿 菱铁矿 黄铁矿,硫铁矿 黄铜矿 胆矾,蓝矾 皓矾 绿矾 明矾 矾土 (生)石膏 烧石膏,熟石膏 重晶石 芒硝 泻盐 大苏打,海波 智利硝石.火硝 过磷酸钙(普钙) 重过磷酸钙,重钙 水煤气 高炉煤气 干冰 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白垩 生石灰 电石 足球烯 金刚砂 石英,水晶,脉石 水玻璃,泡花碱 硼砂 刚玉 正长石 黄血盐 赤血盐 铜绿 漂白粉 王水 砒霜 NaCl MgCl2 KCl·MgCl2·6H2O Na2CO3 NaHCO3 NaOH Ca(OH)2 CaF2 Fe3O4 Fe2O3 Fe2O3·nH2O FeCO3 FeS2 CuFeS2 CuSO4·5H2O ZnSO4·7H2O FeSO4·7H2O KAl(SO4)2·12H2O Al2O2·H2O,Al2O3·3H2O 和少量Fe2O3,SiO2 CaSO4·2H2O 2CaSO4·H2O BaSO4 Na2SO4·10H2O MgSO4·7H2O Na2S2O3 KNO3 Ca(H2PO4)和CaSO4 Ca(H2PO4)2 CO和H2 CO,CO2等混合气体 CO2 CaCO3 CaO CaC2 C60 SiC SiO2 NaSiO3 Na2B4O7·10H2O Al2O3 KAlSi3O8 K4[Fe(CN)6] K3[Fe(CN)6] Cu2(OH)2CO3 Ca(ClO)2和CaCl2 浓HNO3和浓HCl(1:3) As2O3

化学名 甲烷 碳酰胺 甲醛 甲酸 三氯甲烷 三碘甲烷 乙炔 乙酸 乙二酸 2-羟基丙酸 乙醇 六氯环己烷 丙三醇 十八烷酸 十六烷酸 2,4,6-三硝基甲苯 三硝酸甘油酯

俗名 福尔马林,蚁醛 蚁酸 氯仿 碘仿 电石气 醋酸 草酸 乳酸 酒精,木精(工业酒精) 六六六 甘油 硬脂酸 软脂酸 TNT 硝化甘油 化学式 HCHO HCOOH CHCl3 CHI3 C2H2 CH3COOH HOOC-COOH CH3CHOHCOOH CH3CH2OH C6H6Cl6 C3H5(OH)3 C17H35COOH C17H31COOH C6H2(CH3)(N02)3 C3H5(ONO2)3 沼气,坑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尿素 CO(NH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