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7-06 2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新疆西南部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1978~2015年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减少变化图。研究发现该地区属于西风环流控制区,西风环流携带着丰沛的大西洋水汽,降水由西向东递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影响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减少的共同原因是

A. 纬度高 B. 降水量减少 C. 全球变暖 D. 人类活动 2. 西坡、西北坡冰川面积减少幅度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降水 C. 光照 D. 海拔

【答案】1. C 2. B 【解析】

1. 试题问的是冰川面积减少的原因,纬度不会变化,不会影响冰川面积变化,可排除A;由材料“西风环流携带着丰沛的大西洋水汽”可知该地受西风影响,降水并没有减少,可排除B;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可导致不同坡向冰川面积都有所减少,C正确;该地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2. 根据材料提示“研究发现该地区属于西风环流控制区,西风环流携带着丰沛的大西洋水汽,降水由西向东递减”可知,该山的西部降水(雪)量较多,因而影响西坡、西北坡冰川面积减少幅度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B正确。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边缘山脉某区域1月、7月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区域位于

A. 昆仑山脉北坡 B.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C. 祁连山脉北坡 D. 阿尔金山脉南坡 4. 此段山坡

A.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B. 海拔2000米为常绿阔叶林带 C. 海拔3000米左右有永久积雪 D. 随海拔升高,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3. B 4. B 【解析】

3. 根据1月、7月山麓的气温判断可知,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故B项正确;昆仑山北坡、祁连山北坡、阿尔金山南坡,山麓气温均低于15°,故A、C、D项错误。

4.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故A项错误;海拔2000米最低气温高于0°,说明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带,故B项正确;海拔3000米左右气温较高,不会出现永久积雪,故C项错误;随海拔升高,气温年较差减小,日较差增大,故D项错误。

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A. 地形 B. 热量 C. 水源 D. 光照

6. 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积温的年际波动 B. 生态退耕的需要 C. 灌溉技术的改良 D. 市场需求的变化 7. 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A. 粮食总产量下降 B. 棉花价格下降 C. 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D. 土壤盐碱化加剧 【答案】5. B 6. D 7. C

【解析】棉花对热量条件要求高,新疆南部是暖温带,热量充足。北部是中温带,热量条件较差。北部的地形在西侧有缺口,水源条件优于南部。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区域内农业类型,主要是灌溉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耗水结构变化。 5. 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B错。棉花是耐作物,地形、水源、光照不是主要限制因素,A、C、D错。

6. 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D对。积温的年际波动变化不大,A错。生态退耕的需要、灌溉技术的改良不影响播种面积比例,B、C错。

7. 新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是引水灌溉。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C对。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可能上升,A错。棉

花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不一定下降,B错。合理用水,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D错。 下图示意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X农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 花卉种植业 B. 蔬菜种植业 C. 家禽饲养业 D. 粮食种植业 9. 当②线变成④线时,下列对各农业部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变大 B. Y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变大 C. Z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变大 D. 无法确定 【答案】8. A 9. B 【解析】

...

9.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②线变成④线时,Y农业部门的生产范围会变大,如下图所示,B正确;X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减小;Z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减小。

【点睛】

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国内外多地的成功案例表明,合理设置城市通风廊道(主要借助宽阔的道路、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绿化用地、水域河流以及低矮楼宇群等形成贯穿于城市各部分的结构),是缓解雾霾天气的重要辅助手段。河南洛阳市区三面环山,并有多个森林公园,四条河流穿城而过,三大铁路干线从城市中间穿过。由于多种原因,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通风廊道并不通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洛阳雾霾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稳定度高 B. 交通通达度高 C. 城市化水平高 D. 城市绿化率高 11. 洛阳城市通风廊道建设不通畅主要因为

A. 生态载体不足 B. 城市土地紧张 C. 缺乏技术指导 D. 缺少政策支持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 大气稳定度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是洛阳雾霾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A正确;交通通达度高,通行效率高,交通工具排放的污染物少,可减少雾霾;洛阳城市化水平并不高,且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无必然联系;城市绿化率高,吸烟除尘作用强,可减轻雾霾。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2. 阅读下列材料及茶卡盐湖位置图,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高山和品种繁多的草地间,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客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湖畔生长的茶卡羊,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自古冠以“贡羊”之誉。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流通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像茶卡羊这样的绿色食品未得到充分开发。2016年10月31日“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以利用“互联网+”快车,加快绿色产品市场化、网络化步伐,尽快走出青海。

材料二 河西走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外销地,尤以洋葱最为著名。洋葱属长日照作物,叶身耐旱,空气湿度过高易发生病害,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中易或高产。

(1)简述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茶卡盐湖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 (3)分析茶卡羊品质优良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河西走廊发展洋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

【答案】(1)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盆地,地势低洼,积水汇入后不能排泄,导致盐份汇聚;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盐分不断积累.

(2)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水面反射率高。 (3)茶卡羊生活在盐湖附近,所吃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水;气温低,生长周期长。

(4)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洋葱生长;气候干旱,不易发生病变,适合脱水加工,延长保质期;有黑河等水系,且水量较为稳定,便于灌溉;绿洲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利于高产。 【解析】试题考查盐湖形成过程、农业区位因素

(1)由材料“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可知,柴达木盆地,地势相对于周围地区低,积水汇入后不能排泄,导致盐分汇聚;结晶盐湖因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盐分不断积累。

(2)由材料“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可知,被称为天空之镜是因天气晴朗、水质洁净、水面反射率高;该地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水面反射率高。

(3)茶卡羊品质优良的原因可从水草质量、环境质量、生长周期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可知茶卡羊生活在盐湖附近,所吃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

含有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水;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

(4)河西走廊发展洋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应把洋葱的生长习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回答,由材料“洋葱属长日照作物,叶身耐旱,空气湿度过高易发生病害,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中易或高产”可知,应从光照、空气湿度、土壤等方面业分析;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洋葱生长;气候干旱,不易发生病变,适合脱水加工,延长保质期;绿洲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利于高产;从图中看该地有黑河等水系,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水量较为稳定,便于灌溉。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索恩河是其北部的一条支流。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从1880年开始,瑞士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

(1)指出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出现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简述瑞士在罗讷河上游山地修建高海拔水库的最主要目的,并分析水库水位季节变化规律。

(3)分析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原因。

【答案】(1)夏季。原因:罗纳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沉积,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发电。夏季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水库蓄水,保持较高水位;冬季逐步放水,保证发

电,水位降低。

(3)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大,上游河段流量大;中上游的水库、日内瓦湖和沼泽调蓄作用明显;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部支流索恩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由于罗讷河不同河段出现汛期时间不同,所以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 【解析】本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利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可知,罗讷河流经日内瓦湖后于阿尔沃河交汇,河流流经日内瓦湖,流速明显减缓,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大量沉积,流出湖泊后和河水清澈;读图可知阿尔沃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上,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再加上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所以在夏季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

(2)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为了保证冬季有水发电,使得全年发电量保持稳定。

(3)此题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全流域性大洪水”。结合材料,根据河流不同河段,上中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进行分析。

(二)选考题(共5小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位于横断山区梅里雪山中部狭长河谷地带的雨崩村(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民族文化,不少驴友选择9~10月间徒步进雨崩村。下图示意德钦县雨崩村位置图。

(1)说明驴友徒步雨崩村多选择在9~10月间的原因。 (2)分析雨崩村旅游资源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

【答案】(l)(共4分)该地位于横断山区9-10月间,正值秋季,气候凉爽,降水量少,适宜徒步;冬春季节,气温低,多降雪;夏季(7-8月)是雨季(多次生地质灾害),交通不便。 (2)可能面临的困难:①雨崩村未通公路,只有土路,交通不便;②地处偏远地区,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客源市场远;③旅游配套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④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解析】(1)该地位于横断山区,9~10月间,我国正值秋季,该地气候凉爽,降水降少,适宜徒步。冬春季节,气温低,多降雪。夏季(7~8月)是雨季,多次生地质灾害,交通不便,且危险较多。

(2)结合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雨崩村位于偏远山区,未通公路,只有土路,交通不便。地处偏远西南地区,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客源市场远。旅游配套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tm.html

Top